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写在七夕:男人不分好坏,只分是否懂你|苏·醒日记

写在七夕:男人不分好坏,只分是否懂你|苏·醒日记

2020-09-03 15:14:09
厦门首个
P.E.T.传播平台
原创分享第124

往外看的人,做着梦;

往内看的人,醒着。

——荣格



文/苏苏  图/网络

不少女人,包括我,结婚前,对男人都有过这样的幻想:他必须是个绝世好男人,不仅对我好,还要对我的家人好,不仅要爱我,还要爱我的家人。至于具体怎么样才算好,女人们并不去细想,只管跟着感觉走——他对我百依百顺,他对我呵护有加,这就够了。

    

而一旦进入婚姻,为人父母,褪去浪漫光环,在柴米油盐醋的真实生活场景里,女人们又会很快发现,那个曾经的“好男人”不见了,那些体贴和温柔只剩下各自沉默的背影。曾经的幻想终告破灭。


有的人,在幻想破灭后从此沦为陌路;有的人,在幻想破灭后却新生另一道稳固的亲密关系。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便是在宽泛的“好”里,你的另一半,是否真的懂你。

1
好不好,只是你的感觉


先来说说“好”。


若以一颗少女心来表白,女人们对“好男人”的期待有很多:脾气好、涵养好、工作好、前途好;不仅对外处事成熟老练,最好在家还能做得一手好菜;不仅能在婆媳争斗中不偏不倚,还能积极但不强势地参与育儿,做“刚刚好”的爸爸。


好吧,我承认,这些未必是你们的期待,但这的确是我曾经有过的期待。


脾气好、涵养好、工作好、前途好,对我百依百顺,对我呵护有加,这些,我在婚前get到了;而随着婚姻生活的深入,尤其是伴着孩子的出生,我却蓦然有了“全线溃败”的失衡感——需要对外打交道的那些家庭事务,不应该是男人去面对的吗,为什么总是叫上我?婚前你说愿意为我做饭,现在却嫌我没有给孩子做好吃的早餐?明明是孩子奶奶的方式不对,你却指责我的语气有问题?告诉你孩子的情绪需要倾听,你却总想着给他教训?


一瞬间,婚前那个什么都说“好”的“好男人”形象崩坍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有脾气、也有脆弱,坚持自己理念,并不总和我统一战线的陌生男人。这个男人很爱我,但并不代表他能接纳我所有的行为;这个男人很爱我,但不并等于他也和我一样,事事小心在意我娘家人的看法和感受。


这就是真相——殊不知,男人属于“解决问题导向”的生物,婚前那些百依百顺、呵护有加,都是他们进取婚姻的“步骤”,这其实说不上好或者坏,如果女人们因此把他们列入“好男人”,那也仅仅是女人们自己的评判和投射。而当婚姻启幕,男人们的关注点转为赚钱养家这一件在他们看来更重要的大事,女人们却依然沉浸在卿卿我我的期待里时,落差和冲突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2
懂不懂,取决于你是否愿意

再来说说“懂”。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度,我耿耿于我家先生的理性,怨恨自己的感性在他那里找不到出口——你和他谈感受,他和你讲事情;你向他求同理,他跟你讲道理。完全没办法同频。

其实,我犯了一个和很多其他女人一样都容易犯的错——寻找一个“完美先生”,或者“刚刚好”的先生。问题是,如果你想要一个这样的对象,那么,你自己首先是否“完美太太”,或者“刚刚好”的太太呢?

在一次我为人生方向彷徨和苦恼不已,找先生倾诉,他却帮我总结了一二三四数点职场经验,让我急赤白脸想要反驳又说不出口时,我终于彻悟:想要在男人这里寻找情绪出口,这本来就是女人在和自己过不去嘛。

但是,理性并不妨碍男人懂女人,也并不妨碍男人需要女人的感性。前提是,彼此都能穿过这些沟通的荆棘,看见背后的柔软。

曾经,在自觉我家先生“好男人”形象一溃千里时,我这样抱怨过:“你一点都不懂我!”

而我家先生的回应是:“那你呢?你又真的懂我吗?不是只有你需要有人懂,我也是人,我也有我的情绪和需求。”

那一刻,突然明白,原来懂或不懂,是相互的;原来懂或不懂,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放下一争输赢的执念。

当我尝试放下这个执念,我懂了他一心想为这个家创造更大价值因此背负的压力,我懂了他在家庭关系中充当调和剂的为难和不易,我懂了他在育儿理念面对冲击时的困惑和犹豫……

同时,那些他懂我的点滴也渐次呈现——当我产后抑郁,他每天一下班就来陪我,为我宽解;当我为养育孩子焦虑,他总是主动安排时间,创造我和他独处的机会;当我在职场中不自信,他用他的方式帮助我看到自己的价值;当我被勾起童年伤痛,他默默抱住泪流满面的我……

3
没有完美模式,舒服就好

在我和搭档带领的父母读书会里,一个年轻妈妈分享自己的“情绪解决方案”——每次因为育儿产生焦虑和压力,她都会打住,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事后再转而向爸爸倾倒。

这位妈妈的方案让我不禁捏了一把汗,长此以往,这不是要激发夫妻矛盾吗?然而,事实是,这对夫妻并不排斥这样的方式,先生总能接住太太的情绪,让它们妥妥地消逝无形。至于他是用什么方式接的,激烈或是温柔,是不是妈妈们学习和认可的倾听方式,似乎显得并不重要。

这件事情带给我一些启发——当下,越来越多妈妈加入自我成长的学习阵营,一方面,加深了对自己、对生活的觉察,一方面,也容易陷入另一个误区:似乎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必须遵循某一类柔和的模式,似乎发生冲突就意味着情绪失控,情绪失控又意味着修行不够……因此,在和另一半交流时,也常常陷入这样的期待:最好是和风细雨的,最好是和谐温馨的,最好是彼此都能坦诚相待的。

而事实是,我们总还是会忍不住吼叫着宣泄自己的情绪,会有指责、有评判。因为,我们都是真实的人,不是“完美太太”或者“完美先生”。

和以往不同的是,自我成长帮助我们学会在事后乃至事中、事前保持一份清明,了解自己某一刻愤怒的表演背后,都有着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坦诚地向另一半道歉,把可能的伤害降到最低。这便足矣。

所以,夫妻相处,并没有通用的完美模式。彼此用自己的方式懂彼此,即使有迂回,却一路向前,便是最好的关系。


近期活动


重磅推荐!!!
◎9月23-25日

安心厦门P.E.T.工作坊

如果你想学P.E.T,一定要上一次她的工作坊|安心P.E.T.工作坊预告(9月厦门)

◎10月21-23日

嘉佳非盈利P.E.T.工作坊

共修真实高效父母|家平衡非盈利P.E.T.工作坊(10月厦门)


报名请联系嘉佳



P.E.T.简介


P.E.T.父母效能训练
全称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是由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托马斯-戈登博士(Dr. Thomas Gordon)
于1962年创立的父母教育课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的源头
比尔·盖茨父母的“育儿宝典”
也是全球最早的亲子沟通课程
全球性的顶尖教育品牌

苏苏&嘉佳

○P.E.T.美国总部GTI认证讲师
○家平衡创始人,P.E.T.及无条件养育践行者和传播者
苏苏,一个对生活充满感性的记者妈妈
过去12年间,专注社会、政经、文化、教育等领域深度报道,为人母后,从“外观”转向“内观”,经由P.E.T.,找回开放自己、联结他人的真实力量
○嘉佳,一个对生命充满好奇的OL妈妈
坚定的母乳喂养践行者,遇见P.E.T.后,始终坚持体验和分享更为积极健康的亲子沟通方式,传播新养育模式带来的快乐能量
○跟随安心修习P.E.T.精髓,在完形心理及萨提亚模式中自我成长
○2015年3月以来,带领40多场P.E.T.读书会、沙龙及公益分享

家平衡父母成长共同体

厦门首个传播P.E.T.
及无条件养育理念的团体
“共读”“共修”公益平台
长期开办P.E.T.读书会、沙龙及亲子互动
原创+深度编辑,分享育儿新知
建立父母互相倾听小组
邀请资深P.E.T.导师授课
扫码关注加入|即成“家平衡君”
每个人|在这里|自由发光|互相照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