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历经五周之久十期先导片铺垫的《十三亿分贝》正片终于出炉,承接《奇葩说》的上线时段,爱奇艺专栏开通,录制+同步直播的全新模式,以最直接全透明化的方式拥抱互联网用户。
爱奇艺首页特别开放《十三亿分贝》专栏
这档主打中华方言歌唱大赏带着浓浓中国特色的音乐网综可谓下足了工夫,上线一小时破千万点击的数据也足以证明了它的成功。
在卫视综艺已过百部、网络综艺层出不穷的今天,音乐综艺节目的竞争格局也愈加激烈,不玩出点新花样,“存活”都有困难,更何况是突围。
今年的几档新音乐节目中,前有《我想和你唱》在音乐表现形式上玩出差异化,素人+明星的组合增加话题性,增强音乐新颖性,后有江苏卫视《盖世英雄》在音乐风格上细分,以EDM电子音乐作为节目主线,填补了国内音乐节目中空缺的一部分。
《十三亿分贝》则在语言风格上区别于传统,为地方性语言文化发声,小众化的方言包裹上大众化的音乐外衣,无论是表演的选手还是观看的受众,都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身份上的认同。
作为一档音乐节目,《十三亿分贝》在体现娱乐效果的同时音乐性上也并不逊色,前两期节目就不乏个性化选手的亮相,原创、改编、翻唱等各有特色的表演唱得主持人都需要提前透支下一期的晋极名额,音乐风格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选手刘乙如改编演唱邵阳+长沙方言版《loser》
《策长沙》的rap说唱,《loser》的另类改编,四川话版《rolling in the deep》唱出在格莱美吃火锅的感觉,巴适又安逸,一首原创《西安人的歌》唱遍西安风土人情,更成为各大APP热播曲目,评论下满是乡土情结被唤醒的西安人的心声传递,节目的现实意义在潜移默化中便有所凸显。
互联网时代,综艺的基因也一直在变化,有乐评人评价十三亿分贝就是在用网红的手段给方言歌曲一次上位的机会。
昨天Papi酱直播全网收获了2000万观众同时在线的峰值记录,点赞数累计超过1.13亿,让人看到直播大环境下的火热生态,而“十三亿”节目组就是大胆的把如今网红们乐此不疲地视频直播变成了节目制作的一种方式。
大张伟&黄妈的大黄宫vs汪涵&撒贝宁的澡雪山房
主持人汪涵、大张伟,一静一动,一业余一专业,一个儒雅方言学者,一个搞笑音乐顽童,对比碰撞出强烈的火花,加上两大外援撒贝宁,黄绮珊完全收起法制节目主持人以及高亢实力歌手的身份,嚼槟榔、飙方言、一言不合就“开撕”,完全撒开了玩。
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开放直播通道,四位嘉宾随即便成为了网红主播,选手中也有自带网红属性的奇葩音乐人存在,于是嘉宾们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直接接收观众的临时反馈,为传统流程化的节目套路增添了更多可能性与选择性。
节目穿插主持人学方言环节引发笑料不断
而节目一开始就定位于一档方言音乐大赏而非音乐大赛,整场看下来,不用过多的交待赛制,慢节奏的情节发展,生活化的场景呈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个性展现,双方主持人为抢选手可说是使尽浑身解数,耍赖斗狠玩得花样百出,与素人之间的互动也是相当之接地气。而节目后期也在努力放大笑果,营造出一种暖萌轻松,有趣有料的节目特质。
壮声人声乐团带来多方言版《童年串烧》
2014年的一条对综艺节目主持人的方言限令,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天天向上》中的汪涵,于是,一直在节目中以精通各地语言文化的博学多识同嘉宾有默契交流的涵哥,在2015年,选择开启“響應”(响应)计划,为此他也付出了不少实际行动。
前有与马可共同主持地方台《多彩中国话》为方言发声,如今又借着策划《十三亿分贝》节目之名聚集全国更多受众,以重拾传统为实,传承发扬乡土文化,如此立意也将节目拉到了一定的高度……
有人说,十三亿分贝,你当它是个下饭菜看看逗个乐呵也可以,你当它是个认真学习中华语言博大精深也可以,你当它是个听到各路好歌爽耳也可以,你当它是个看明星从未有过的舒适日常都可以,形式够新,后期够好,想想方言的现状和这个节目所传播的,便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