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楞严经》告诉我们:心本不能替代

《楞严经》告诉我们:心本不能替代

2018-05-19 00:30:55


《楞严经》告诉我们:由诸众生遗失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几千年来,我们界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通过方便法门来明心见性,而佛2500年前的教诲是要通过明心见性以后,成为分真即佛,带果行因,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通过无量的法门来圆满究竟佛。

《楞严经》真是太好啦!真心没有大小、方圆、是非、好坏、长短、明暗,没有一切的千差万别之相,但它可以显现无量的万法万相。

如果说七处征心是破妄识,那么十番现见则是显真。破妄则能了知一切皆是虚妄不实,显真则能了知还有一个万象从中露身的事实。当我们了知虚妄不真实的当下,虚妄就是真实,真妄不二,性相一如。


我们的见性无形无相,但它确实存在,虽然它存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当我们眼见手掌的时候,心见的是拳头。见不见之见才是真见。能见的是心而非眼,我们往往认为眼见耳闻身受的都是真的,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楞严经》告诉我们,眼见耳闻身受的都不是真的,真正能见的是心。无手不成拳,无眼能成见,相有明暗,见无明暗。明暗有生有灭,见无生无灭,随心应量。


十 番 显 见

1. 显见是心。

借盲者有见,而灯同眼,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2. 显见不动。

借客不住而尘动摇,

显见性常住不动。

3. 显见不灭。

借色身变而观河之见不改,

显见性不生不灭。

4. 显见不失。

借首尾相换而随臂之手不失,

显见性不增不减。

5. 显见无还。

借尘象可还可择,

说明见性无择,显见性不还。

6. 显见不杂。

借一切现象种种差殊,

显见性与物不杂。

7. 显见性无碍。

借方圆器具限量,见精超限量,

显见性自在无碍。

8. 显见不分。

借祗陀林及诸物象,

显见性非即非离物。

9. 显见超情。

借外道真我,

显见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10. 显见离见。

借小乘所计眼等四缘,

显见性离见。



众生之所以在六道轮回的根源,是由于两种颠倒分别妄见,一种是别业妄见,一种是同分妄见。


 楞严咒太好啦,威力太不可思议。它是《楞严经》的精华,整部楞严经都是对楞严咒的解释。坚持诵楞严咒,你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但是一定要做到三密相应才行,即口密、身密、意密。


继两次征心。十番显见,四科七大之后,《楞严经》第四卷给我们讲述了人生宇宙的真相。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山河大地是怎么来的?楞严经太好啦,百学不厌。正如古人所讲:自从一读楞严经,不读世间糟糠书。


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人当人当下,一个心,一个念的变现。何为变现?识为用故变,心为体故现,万变皆心现,因现故有变,以现解释变,以变观照现,悟心因变现。无论怎么变现,台前众角色,幕后一个人。



《楞严经》1~3卷是让我们见性,4卷是让我们明心。你果真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性,就是见性。你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心的变现,万法都是一个自己,就是明心。明心见性以后,全性启修,全修在性,这一生就能成佛。


真心本无迷悟,但能显迷显悟。迷本无根,悟非生迷。觉迷迷灭,知迷即悟。


借假修真真亦假,执有执空空非空,非空非有真道理,显空显有妙无穷。


,把握万有,活在当下。相的当下就是性的显现。性的当下就是相的本体。性相一如,体用不二。

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佛法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彻底解脱。用几十年的功夫把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做一个彻底的了断,那是日劫之倍,值得!人身难得今已得,正法难闻今已闻,须对自己这一生做个圆满的交代。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明心见性,不仅仅在于他法讲的如何好,更要看他做事情是否能真正做到清净,平等。因为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心。

《楞严经》明明告诉我们:心本不能替代,现在很多修行人,把师父修行的功德做为自己的骄傲,不从自己内心觉悟下手,这是修行人的悲哀。佛是圆满的大觉悟者,阿难是佛的堂弟,阿难自己不觉悟,佛再好也没有办法让阿难成佛。佛不度人人自度,作为修行人,这是我们起码应该懂的道理。


做师父的好弟子,不在于形式上要和师父多么亲近,关键要把师父讲的正法的法理法义彻底搞清楚、搞明白,融会贯通。荷担如来家业,弘法利生,成就一时。果真如此,十方诸佛如来,。

《楞严经》告诉我们: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意思是说,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虽然你能背诵行持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如同恒河沙那么多的清净妙理,只能成就邪法。佛讲这一段经典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是方便法,不能成就我们,要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正如法华经所讲:惟有一乘法,余二则非真,要我们悟后起修,全修在性。一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反过来三藏十二经典,所有的方便法统统都是究竟法,佛法就是这么妙。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尤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一人果真发真心,十方何处不加持。发心功德不可思议。当我们用现在的心见到原来的真心的当下,就转凡夫的业报身为菩萨的愿力身,就是菩提心的实践和体现。


佛力大不过众生的业力,业力大不过众生的愿力。佛法是心法,心法是妙法,妙法不可思议。


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就看我们如何用心。修行是修心,心修一切修。


几千年以来,我们修行人犯的最大的错误,最低级的错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就是不从修思闻下手,而《楞严经》明明告诉我们要从闻思修下手。这是修行人最大的误区,也是修行人的悲哀。文殊菩萨告诉我们: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明心见性以后,修什么法门都能成就。


《法华经》告诉我们:一念信解如来藏的道理,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无量法门,修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能对《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你能知道万法都是一个念的变现,其功德等同于供养无量诸佛。


学佛的根本要从悟门而入,而悟的根本要靠心悟。修行是修心,通过听经闻法明心见性,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最终圆满究竟菩提。

《楞严经》一至四卷,佛给我们开示了如来密因,人生宇宙的真相。第五卷二十五位圣人给我们各述圆通法门,第六卷文殊菩萨为我们一一作证明,为我们选择了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诸佛菩萨语无虚妄。


告诉我们修行的下手之处,要从闻思修开始。现在很多修行人却与佛的教导,与《楞严经》背道而驰,希望通过无量的法门来明心见性。这是佛门的悲哀,修行人不可不慎。选择什么样的法门尤为重要。


学习《楞严经》真让人感慨万分,万分感慨。楞严经在空说非空,在有说非有,所谓的空和有,善与恶,好与坏,长与短无非都是我们真心性具功德的妙用,真心不随任何一法而改变,而任何一法与别的法都是平等无二的。


《楞严经》告诉我们: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真心非空非有,非善非恶,非真非妄,但当下可以显空显有,显善显恶,显真显妄。佛法就是这么妙,世间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很难表达我们无形无相的真心。



聆听恩师楞严咒,如同灌顶法界震,宇宙人生佛说尽,原来竟然无别人,一心三藏诠方便,无二无别亦巧因,当处非生亦无灭,幻生幻灭相住真。


佛法太微妙,稍不留神,差之毫厘失之万里,就感觉不到它的妙啦!一念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佛就是让我们细心再细心,细中又细,细到不能再细。


带妄显真真非真,知妄即真妄非妄,真妄皆是方便说,显真显妄真中真。


无量的万法,无论是泥巴瓦块也好,无论天人鬼畜、诸佛菩萨也好,相上虽然有差别,却是同一个佛性。你讲它是一吧,各有各的相,你不能讲它是一,它就是多,所以是非一;你讲它是多吧,万法都是同一个本体,你不能讲它是多,它就是一,所以是非多。非一非多的当下即一即多。


:第一是成功率。,方便法是万分之一;第二是成就的品位。了生脱死,方便法仅此而已,;第三是成就的时间。其它法门无量百千亿年生生死死,。


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要成佛读法华, 要开悟读楞严。《楞严经》,大乘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敬请莲友时处诸缘称念弥陀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更多内容关注四川金龙寺平台

 


南无阿弥陀佛,愿以每日所念佛号回向给各位莲友及其六亲眷属、有缘众生,愿都能听闻弥陀圣号,信佛念佛,同登极乐。南无阿弥陀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