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书声 为什么网络小说多是小白文

书声 为什么网络小说多是小白文

2020-06-28 14:43:02



主持语:老久没出来跟大家“书声”了,这次有点话痨,Part1是吐槽一下网文,Part2是推荐一本超棒的书。另外:大家可以向书声栏目投稿,把给自己喜欢的书做书评的书或者把你与书之间的故事发到我们邮箱:gsxb2011@sina.com



Part1:说一下网文,但可能你不喜欢听


前阵子和以前的书友去琶洲书香节逛,一路上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各自最近彼此看的书。我知道他很喜欢看历史类的书,初中他就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喜欢得不行,于是向他推荐了我最近看的一本穿越小说——《新宋》。


我介绍道:“《新宋》主要是说历史系的大学生穿越到了宋朝……”我还没说完他便迫不及待地把我的话头打住了,他怪异地看着我说:“这不是一个人改变世界那种玛丽苏快餐小说展开吗?”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我的品味被他质疑了,我急忙想解释,但却百口莫辩,因为《新宋》的故事的确是围绕着主角石越改造宋朝弊政的核心的。“但……但但……但真的很好看,挺深度。”而他投来的眼光分明是一百个不相信。


我敢肯定在他心中所有的网络小说都被贴上了“快餐文学”、“玛丽苏”、“狗血”等等标签了。我真不敢相信初中曾是唐家三少粉丝的他对网络小说的成见有那么大。



但这能怪他吗,现在上一下“起点中文网”“潇湘书院网”“红袖添香”这样的小说网,看一下排行榜十本有九点五本是小白文。

网文多是这种小白文,相同的故事模式不断套不同的内容,动辄写上百万字(《我欲封天》现已有四百多万字)。男的争霸天下妻妾成群,女的勾心斗角万千宠爱,比起高中作文那种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更要千篇一律。


举个例子,我们不妨就抓来起点总榜的《我欲封天》来看看。

怎么样,有没有一股袭人的玛丽苏味道扑面而来?我们不用看都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了,主角孟浩本来是个小白弱得很,但莫名其妙“哐铛铛”地捡到一块神器铜镜,又“哗啦啦”地把瞧不起他的门派(家族)的人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后来的故事一定是反出门派,碰到奇缘神器把门派杀个干净,打败人间所有人,飞仙然后打败所有仙人,再飞打败全世界然后打破虚空……



一黑再黑,我们不妨也把起点女生的全本榜第一的《嫡商》扒来看看。


或许文笔真的很赞,故事情节也诡谲吊诡让人着迷,角色描写细致入微,但但但还是玛丽苏小说不会错吧?尽管有人会忽悠你说:“小白文里面也有很多学问。”这和说“你行你上啊”这样的话一样强词夺理。读者不是作者,为何要非得混为一谈。





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和好莱坞的大片很像,一有着一套相同的模式。相似的市场:想放松的人群,一部《速度激情7》绝对比《山河故人》卖座;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作家富豪榜为什么要把网络作家区分出来了,这完全是留住面子给传统文学了。





但网络小说真有原罪吗,它们都是小白文吗?不当然不是,但到底是什么害了网文呢。下面我转载一下知乎上说得很好的答主回答——

我相信“小白文”主要所指的,还是大多数人都公认的一些“小白文”,比如糖加三勺,比如两个蔬菜(番茄和土豆),比如现在已经彻底堕落了的神机和辰东(注:这两位并非小白作家,但现在都在写小白文,但文笔依旧领先土三番好几个等级,不知道是否属于题主所说的"文笔不算差“的那一类?),还有一大票你说不上名字但看到书名和简介就想反胃的其他不知名作者?


不忙,先顺着我总结的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逻辑,慢慢看来:

1.读者受众分布,这个其他答案里也说了,不再赘述,反正无非就是网文读者普遍低龄或社会阶层不高啊、我国人民平均文学素养低啊、审美水准差啊、精神生活不丰富啊等等乱七八糟的原因,太多,而且都对。
所以我就说点可能别人没说到的。

2.早期的网文,发展粗放,没有规矩,群魔乱舞(或者叫众神混战),其中涌现出一大批风格迥异、形式迥异、内容迥异、题材迥异……总之就是各种迥异,但都优秀的作品。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同时也诞生了一堆小白文,作为现代许多不同种类小白文的雏形(只不过往往都被当做祖师爷供起来,然而我要说,小白文的祖师爷,还是小白文)

3.早年的各路大神,往往人到中年就各奔东西了,又去下海做生意的、去做游戏的、去拍电视剧的、去开出版社的、去做网站的,还有继续在网文圈子里摸爬滚打但始终找不回当年状态的、在新的平台水土不服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趋势自降逼格的以及自降逼格还不成功的,一堆。当年的许多小白文祖师爷们,也往往混的不咋地,总之就是物是人非的常事,不稀奇。
但是新进来的选手们,要开始第一步写作,总得找点前辈旧作来参考参考吧?
于是就翻,翻到一本悟空传,我靠,这意识流什么鬼,学不来,丢掉。
再翻,翻到一本风姿物语,我靠,这满眼的历史人物乱斗什么鬼,学不来,丢掉。
再翻,翻到一本此间的少年,我靠,这大学生活套着金庸皮什么鬼,学不来,丢掉。
再翻,翻到一本…………总之都什么鬼,学不来,丢掉
然后新选手们翻到了飘渺之旅——卧槽,这书可以啊!袖口一卷,我也来!
然后新选手们又翻到了云天空——卧槽,这人写的也可以啊!袖口一卷,我也来!

4.上面说的有点戏剧化了,整个网文的大环境和各路文学社区论坛bbs的倒台和古老的门户网站的没落,以及起点的兴盛和独创vip订阅分成等一整套的商业模式是分不开的的,这个模式之下,一方面因为成功的先例大诱惑,一方面又因为直观的数据排行和市场竞争太激烈,导致大量新写手选择跟风、老写手纷纷转型,有操守的人越来越少——毕竟谁跟钱过不去呢?

5.问题不仅仅出在商业模式上,还包括商业模式背后的一整套运作体系和逻辑。首先因为网文作品众多,但网页版面有限,而且作为读者自身一次性能浏览和挑选的信息就只有那么多,所以只能依赖网站建立的各路推荐名单和排行榜。但是这些东西说实话是很蛋疼的,软的靠人情,硬的靠数据,总之不管你怎么出位,最终的直接原因都不会落实在你的作品本身——当然你要说你写的好自然就有编辑和大神给你推荐啊,你写的好自然就有读者来订阅打赏投票啊——这道理谁都懂,但真操作起来,哪是那么回事呢?
如果把每部作品单独看作一个产品耳朵画,那在起点为代表的门户网站里,你的营销宣传手段以及最后能达到的效果实在是太有限,也太本末倒置了。
对于作者而言,固然不管什么作品最终都得放到市场上去检验区竞争,但是市场给与不同性质的作品的待遇和反馈不应该是一刀切的,而且这些作品除了放到网站排行榜里去跟大神们同台厮杀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展现自己的舞台。
比如像圣丹斯电影节这样的?(什么,你说龙空?咱能不提它么……)
更别说好莱坞大厂们,一边在做流水线的工作化商业片的同时,也会去不断发掘、去扶持各路独立电影人才,哪怕砸钱亏本也要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才就是行业的后备军
在我朝网文门户网站,我没看到这样的行为和机制,哪怕有,也仅仅是做个样子,收效甚微聊胜于无。
当然了,别看我老拿起点说事,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绕不开。事实上,在这一块上,起点相对来说做的还是最好的。创世纵横?推送机制和作品平均水准比起点更加不堪。17K?还是不说算了…………

6.这些推送机制不仅仅是对已经参与到竞争中的作者,还影响了所有的读者以及即将参与到这个竞争当中的作者。对于读者,你面对密密麻麻的首页,看起来好像选择很丰富,但其实很狭窄,因为那都是网站给你推送的内容,是通过它那一套运作机制和逻辑筛选出来的,他认为你应该优先去选择阅读的作品——然而并不是啊!你在被动接受网站给你推销的产品,但这不是你需要的产品,而你希望去自主选择你需要的产品时,又发现两眼一抹黑找不到门路,所以才有各种涉及到的网文的论坛和贴吧里充斥着漫山遍野嚎着【闹书荒】的群体。
而对于即将参与到竞争当中的作者而言,也一样,他没有经验,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起手自己的创作,如果是资深读者转型作者,或者是自身有着其他领域深厚的阅读或写作背景的作者,可能还有些主见、但大多数入行的作者们是没有的,他们唯一可学习效仿的对象,就是你网站首页给他推送的这些作品。你能说他自甘堕落只会跟风么?不是不想,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更不用说某些人,有意或无意的去宣传和兜售所谓的商业文的“技巧”、“套路”、“经验”,更是误人无数——这东西就跟“成功学:一样,你知道它是扯淡或是没卵用,但是笃信它的大有人在。更别说有些编辑自己做着做着都被这套理论给洗脑了,照着这些东西去挑选推送作品,按图索骥,强行逼着作者违背自己意愿去按照他们的“建议”来修改自己的作品,不改就不给你上架、不给你推荐,更是恶性循环。

7.网文江湖格局山头的固化和行业潜规则,这个说实话不太好说,一方面有些事情是以讹传讹或是各执一词,很难分辨事情的真假对错,一方面则是很多东西说出来真不好听。如果真有兴趣了解并且不差钱的话,建议你找几个一线或准一线的大神,然后给他正在连载的作品一次性打赏个千把块钱,弄个小盟主,混进核心粉丝群,然后潜水几个月,你三观肯定会被刷新一次。怎么抢地盘、占山头,怎么冲榜,怎么跟其他作品的粉丝阵营撕逼,乃至不同作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远交近攻合纵连横、联手打压对自己有威胁同时还不听话的新人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大神中神小神们、读者粉丝们、编辑们共同组成的一个已经趋于稳定的生态圈,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说个道听途说的笑话吧,当年神机写星河大帝时,因为跟烽火较劲,于是神机营里头出现了一个"格百万”,就是一次性打赏一百万软妹币(一亿纵横币),成为网文史上第一个亿盟,一时风头无两,然据知情者透露,格百万本人其实没什么钱,既不是土豪也不是富二代,这一百万是神机自己出的,但是又因为怕真相暴露,所以此后还持续借钱给格百万以维持其“土豪”的形象,成为了罕见的心甘情愿给读者掏钱的作者,而且还哑巴吃黄连,不能说。
————当然,这只是个道听途说的笑话,别找我求证,并没有证据。只是你从中感受一下这个生态圈而已。

8.网文界最大毒瘤之一:代笔与工作室。代笔一事就不用多说了,有名的大神许多都干过,还有不少继续在找人带笔,甚至有的还培养了专门的代笔团队,自己只负责写大纲和主干,水字数的事情就交给团队,于是可以每天在网上、在qq群里跟书友聊天打屁或者自己享受生活,但同时又能一天更好几章近万字……不过这也就罢了,毕竟已经是占据了市场顶端的大神,代笔就代笔吧,但比代笔更毒瘤的是占据了市场中低端的、大量存在的工作室(当然还是那句话,在起点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纵横创世那简直是工作室满地走),因为网文门户网站的商业流程、用户群体、推送机制和之前所提到的,形成的作者、读者、编辑公认的所谓各种“套路”,以及写网文不用负责、想太监就太监的规矩,导致了大量的专事此类投机倒把行为的工作室,如同工业流水线一般按照相对固定的套路去完成一部作品,还有分工合作的、多人前后接龙的,为了让别人看不出这不是同一人写的,便把各自的文笔压低到基本雷同的程度,一个故事模板能套用几十遍,然后由工作室负责外部工作的人员去找编辑、求推荐、求上架,签约买断忽悠到一批读者订阅,然后vip慢悠悠的更新个几个月——太监了,下面木有了,为啥,因为工作室的流水线又去生产下一本书去了。当然这些工作室也不光是自己生产了,还会对外收购,比如在各种贴吧论坛里,寻找一些有志于网文原创的新人作者们,花上个几百块,买下别人可能自己构思了好几年但却没写完的作品,一样是拿到网文门户网站里做同样流程的处理。

9.网文界最大毒瘤之二:刷子。这个我觉得甚至都不用多谈,去淘宝和京东查一查,起点一张月票多少钱,十个订阅多少钱,一百张推荐票多少钱,一千点击多少钱,而且这里头还分机器刷子和手动刷子,利用程序bug刷数据和大量注册新账号或收购废旧账号来进行刷榜,或者线下组织活动通过真金白银去“拉票”等等,而且手动刷子的还看不起机器刷子,甚至带有一种道德优越感……


综上所述,网文界呈现出现在这个样子,也就不奇怪了。当然我只是说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全面,题主姑且参考着看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路人甲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606019/answer/54086653
来源:知乎



Part2|好书推荐:《新宋》


说了网文那么多坏话,说些好话吧,毕竟我也是一个从小白文读起的读者,也不能过河拆桥对吧,下面说一下我读《新宋》的故事吧。


开学前后,略久没有看书,亦是由于最近身心疲惫,想读本轻松的小说,于是试着回味以前看穿越小说的快感。翻看中,找到一本老旧的《新宋》,是2004年开始连载的也算是前网络时代尾巴的产物吧。但那个时期的网络小说作品,能传至今天的不消说大多都是精品,不少还是“开风气之先”的流派宗师级作品。譬如《鬼吹灯》、《诛仙》《明朝那些事儿》这些都是鼻祖级别作品,如果追溯跟前的就数黄易大师的作品了。


但网络的惯性太大,在后来一段很长时期网络小说不断在重复前者所为,同样的模式换个主角换个主题加上作者不断意淫,不断复制粘贴出很多让人诟病的“快餐作品”。


说那么多,其实都是题外话,不过是为了解释我看到的这本穿越小说——《新宋》为何那么惊叹,“此鸿篇巨著也!”它同样是网络小说萌芽阶段的产物,全书十二册,作者阿越断断续续笔耕十年。未虽说不上善始善终,但有些书是不必写到尾的,作者艰苦完本也不过为了告慰读者对其负责罢了。而他想说的精神,其实早早能在前几册中凝练可得。


看《新宋》这样的旧作品,或者便如《新宋》主角——石越站在现代人历史的高度审视宋朝一样,《新宋》它也有着的网络小说的历史特征,它有点“苏”全书故事内核是石越的抱负,而且故事的总线毋容置疑必定是主角官位越来越高。但这仿佛是网络小说的罂粟花——只有如此才能吸引读者。作者往往因为“宕开一笔”写其他角色故事的时候横遭读者的谴责。




说到《新宋》这本书上,一个历史系的大学生来到宋朝,故事发生在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时期,现代中国历史专业大学生阿越穿越时空来到东京开封,以千年积累的人类知识成果参与了北宋的改革,、经济、科技、军事和风俗各个方面,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迹”。


一提到宋朝,“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这些词有没有跳到你脑海中?但或许你没发现,宋朝没有秦汉的磅礴大气,也没有隋唐的锦绣繁华。但它也有丝毫不逊色的闪光点——唐宋八大家有六位是宋代人,个个流派鼎盛(宋朝有二程以及南朝的朱熹所代表的程朱理学,还有周敦颐、张载、邵雍才、陆九渊等著名的思想家),中国四大发明有两项发明在宋朝(指南针与活字印刷),经济上几乎几倍于邻近诸国。偏偏是这样一个科技、文化、经济远远领先别国的国家,却屡遭蛮夷欺辱,只能靠纳贡求和。



故事发生在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期间由相国王安石组织“熙宁变法”,涉及一场剧烈的“朋党之争”


“积贫积弱”这只是历史教科书的微词,宋朝的财政很大部分是花费在:一、“皇帝内藏库储备”,二、有偿征发百姓劳役(汉唐的役政都是百姓无偿为朝廷劳役),三、政府所需物资由靠征收为主改为购买为主。而宋朝军队之弱也是以偏概全,朝廷偏安不代表军队积弱,宋与强大的辽、西夏、交趾、吐蕃诸部、金朝、甚至蒙古上上下下打了无数场仗,很多时候能做到保国守土了,比起消耗半个国家人口以炫耀武功的汉武帝打败并不强大的匈奴强多了。



北宋定都开封府汴京,疆域其实和唐代差不多,只是夏人占据了灵夏,辽人占据燕云


届时一个熟知历史的大学生横空出世,他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发明,也没有很好的得到皇帝的青眼封侯拜相,而是出书著作把《论语正义》等书籍加上现代的解释刊载成册。,作者的文章步步体现文科生的理性。还有《新宋》最吸引人的不在于对古代的修正,最有魅力的是它把带读者领略一番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操。


宫廷上虽有“朋党”斗争,但文人士大夫不失“外王”“内圣”的节操,武人不折“忠君爱国”的气节。这些是绝对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的贵族文化被粉碎难觅的,至于如今中国社会上不少人“富而不贵”“极端利己主义”等。


现在音乐、设计上有“古风”这种风格,但我认为所谓古风不是单纯地外表仿古,更应该有一个内核,譬如:“儒家思想”作为支持。




匡世济民是什么


和读书人又有什么关系


且看《新宋》




栏目主持|黄炜文

图文编辑|黄炜文


长按下图
关注我们


微信gsxb2014520

微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报

投稿邮箱gsxb2011@sina.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