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修道三十九关:最毒色欲关!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

修道三十九关:最毒色欲关!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

2020-11-07 08:29:33

一、色欲关。色欲,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之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动之初天者,是歷劫根尘,发於不知不觉之中,起於无思无虑之时,出之於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若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虽遇美色,不知其為美,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色女子,亦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法身易修,其餘关口,皆易為力,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续后代,亦宜寡色欲,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祛病延年

二、恩爱关。"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此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大道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大病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代不得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然父子兄弟夫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為父者亦必做出為父的道理,為子者亦必做出為子的道理,為夫者亦必做出為夫的道理,為妇者亦必做出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在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了事,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能大成其道者,无牵无扯,洒洒脱脱,一心学道,自有进益。

三、荣贵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荣贵,有天爵与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人爵者,功名禄位,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神而养正气,不是教避荣贵,是要於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工夫,若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諂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如可以出入荣贵之中,而不為荣贵所伤,借世法而修道法,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行其道以救世,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则道法可成。

四、财利关。财有世财与法财之分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法财者,功德精诚,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以性命為珠宝,以仁义為金玉,以惜气养神為货利,以存诚保真為富有,以清净无為為家业,虽修行,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

五、穷困关。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处穷困而不為贫困所移,去奢华而守恬淡,若受不得穷困,遇飢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以飢渴之害為心害,若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性命?图衣食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猪如牛。学人,受不得困苦,耐不得飢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如此行為,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若以道為己任,圣眞暗里自有安排,决不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作事受不得一些苦难,当不得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六、傲气关。君子以虚受人,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躁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逞能,如愚如訥。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捨,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眾,置於不问而已。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其病在於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须作个虚心屈弱的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

七、嫉妒关。自未得度先度他。修証之法,须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如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心学道之士,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既不信道,何必入道?要存大公无私,与人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

八、暴躁关。心有所愤捷,则不得其正,暴气燥性有害於道,必须用心除去,学道之士,以柔弱為先,以和平為本,以因物付物為应世,以饶人让人為要着,心既慕於道,则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若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暴气躁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叁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於人,已伤其己。暴躁之為害,岂小焉哉?做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心似冷灰,性如冻冰,以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弱於人者,方能强於人。

九、口舌关。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係乎人之德行,学人不知利害,以善辨為得意,或说人之短,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日咒诅巧语谗佞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是有损无益之言,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言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昧命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

十、瞋恨关。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瞋,瞋不除,忍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至重能负,江河溪涧能受,学道者能如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神气不伤,性情如平,大道可冀。


十一、懒惰关。入道修持,当勇猛精进,不可懒惰偷安,如能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有始有终,方能进益,正理不明而日究夜究,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若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此行為妄想明道。

十二、才智关。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谓才?聪明技巧是也,何谓智谋虑变通是也,应事接物皆以才智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韜光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於俗事中争胜,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学道有望,否则,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则反落於后。

十三、任性关。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惘,借人之磨礪,以去我之瑕疵,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眾,或度量狭窄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外而惹人嫌恶,内则自种阴毒,若能静坐常思己过,閒谈不论人非,顺人顺理,随方就圆,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以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则道可成。

十四、患难关。人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淤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為吉,变祸為福,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大患难,妄想明道。

十五、诡诈关。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反之以诡譎诈偽行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即识真假,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看经文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不知换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譎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诚之一字,能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十六、猜议关。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為,有无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不求真师,只求於己,终身持守,牢不可破,须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明道,难矣。


十七、妄想关。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人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為善,却思作恶,自古成真仙佛,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歷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

十八、生死关。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之道,必忘生无生,不生不灭,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于生死,而生死不能累,既有求生之心,则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将生死二字置于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只有"道"之一字,常掛胸前,否则贪生怕死,寸步难移妄想明道。

十九、自满关。一人知识有限,眾人意见无穷,非能下於人者不能学,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若恃自己聪明博学,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须知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

二十、畏难关。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修道必须志念坚固,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则事必小而不大矣。

二十一、轻慢关。道之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岂可轻褻慢视,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為不足為,而不能苦力前进,或遇高人不肯低头,反以高人自居,懈怠為事,妄想明道。

二十二、懦弱关。道不盛行,待人而行,此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有志,则柔弱者可变為刚强,无志,则刚强者亦变為柔弱,所谓志者,乃刚决果断,发勇猛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则必强求知,不明则必苦力求明,以受人之所不能受,方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方能知人之所不能知。

二十三、不久关。修道立德,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长久之志,分邪正,辨是非,如果妄想速得,急欲见效,无长久之心,少坚固之念,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怎能见堂奥。速立长久志念,下永远工夫,莫要叁心二意,半途而废,终有得意之时。

二十四、暴弃关。常人曰性命长短,乃有定数,非人所能胜,或曰仙圣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学,或曰大道至深至奥,非等閒所能知,须知人可以為圣贤,人人可以成仙佛,但要至诚进步、屈己求人,由近达远、经久不怠,人不能成道,岂乃兽之不如?不知者必欲学而知,不能者必欲学而能,自暴自弃,打混过日,醉生梦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万劫难矣。

二十五、累债关。人须素位而行,素富贵,行富贵,素贫贱,行贫贱,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难易之别,此教人量力行之。十方血汗,非可轻易空受,须随缘淡泊,一丝一线,当思来处不易,一饮一食,须知成就惟艰,如能修持到道成德备之时,不但消化十方债账,即无始劫以来宿孽,皆一笔勾销,只知累债,不知消债,只知挪债,不知还债,无功无行,罪积如山,妄想成道。


二十六、假知关。道必须要真知灼见,而不可以不知為知,有误大事也,似是而非,再当求人开明,心地豁亮,疑惑尽释,方谓是知,须把自作聪明心肠扫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深知,若假装高明,未知者终不知,稍知者难深知矣。

二十七、阴恶关。持身应世,须要性情如平,不可暗藏阴恶,有妨於道也,如同堂学事,善恶贤愚不一,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怎合我意,或言语有伤,或行事有偽,耳闻如不闻,眼见如不见,皆当随人应过而不记较,,记人小怨,阴毒藏於心胸,累年积月不能放过,外而巧言令色,内而暗伏锋芒,不至报復而不已,即或自有过咎,师友指摘规戒,不知自悔,明则强辩是非,暗则毁谤结冤,阴毒无比,所谓瞋不除,志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

二十八、贪酒关。酒色财气四堵墻,人人俱在裡边藏,有人跳出墻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酒為四害之首,一贪於酒,酒醉性迷,色心於此而起,财念於此而生,气性於此而发,财色与气,皆由酒起,丧德败行,亦因於酒,甚至任性乱行,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往往皆遭此难,须戒须戒也。

二十九、怕苦关。不下苦中苦,难為人上人。大好之事,必须勤苦而后成也。苦之一字,為修道者治病之良葯,惟能苦,方能磨炼身心,若以出家為衣食,与俗人何异?惧怕辛苦,逡畏不果,苟延岁月,妄想明道。

三十、不信关。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信者,非言语之信,非信息之信,乃真心实意之信。其力最大,能感天地,通神明,转生杀,扭生死,為圣為贤,作佛作仙,為修道者第一至宝,认定此字,乃是一心在道,别无二意,但是信又要辨是非,分邪正,学道者贵乎信,尤贵乎信得其正,方是真信於道矣。不管他得不得力,学成学不成,暗中自有鬼神扶持,终有好事,否则,或信或疑,主宰不定,妄想明道。


三十一、速效关。修道必须循序而进,渐次用功,日久方得,不可躐等而求,急欲见效。经文不究,功德不行,旁门曲径,见效易而成功难,久而必受其害,真正大道,修的是先天无形之气,见效难而成功易,闻道者小圣人,成道者大圣人,不立长久志,不存永远心,急欲见功,轻视懈怠,本欲上天,反堕於地。

三十二、粗心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细心追求,耐的久远,下工夫者,方能得之,经书万卷,岂是粗心者可以会悟,须细心钻研,把道理拨去一层入一层,自己心中了然,实实信得过,一理贯通,才能直登道岸。

三十三、虚度关。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孽报,不自及早醒悟,惟只甘分待终,学者须当年少时,及早勤学,而不可虚度岁月,若待气败神昏,筋骨衰疲,岂不枉来世间一场,若无益处偏去用心,有益处反不着意,只图丰衣足食,枉自错过时光,把有用之岁月,置於无用之地,岂不悲哉,遇师受教,逢友参学,即或大道不明,亦不蹉跎岁月,终得成个好人,免造罪孽,若果专心致志,立大功,神明默佑,大道可冀。

三十四、退志关。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休。本来面目不难返还,只怕无志气恒心,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年少者不下决心,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办,即便歇足不前,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命,须知若今生大事不成,则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於人。


三十五、幻景关。道由渐修而至顿悟,若认其幻景,以假為真,轻者受病,重则伤其性命,修持正道,日久功深,识神作殃,现出奇怪幻景,来败吾道,或报吉凶,或化鬼怪,或化美女仙童,正道没幻景,幻景非正道,总之,不认幻景為妙。


三十六、因果关。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凡事谨之於始,自能全之於终,感以善,应以善;感以恶,应以恶,此感彼应,有因有果,修成善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善路上去享福,修成恶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去恶路上受罪,先学一个不作孽不造罪的好人,然后理会大事,以图上进,则道可成。

三十七、书魔关。读经书而不可偏执经书也。若执经书以意猜度,依己偏见,误之甚矣,弃经书,全不理论,固是大错,若执经书,不求明师,更是大错,弃书执书皆非也。若执书為道,中了书魔,不求明师则误大事,必须细心钻研经书,辨别邪正,访求明师以证是非,方能明道。

三十八、着空关。大道非顽空寂灭,道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為而无不為,天地无為而万物生,日月无為而四时运,是无為之中而有為,非空空无為之说。所谓道者,径路也,人通行者為径路,无人行者非径路,修道先求其知,而后力行,谓之守空则可,谓之修行则不可,人自有生以来,受后天阴阳五行之偏气,又带无始劫以来,轮迴根尘之杂气,若无点化群阴之大葯,扭转造化之本领,只以空空无為毕其事,怎能返阴為阳、拔去歷劫孽苦种子。

三十九、闺丹关。万恶淫為首。御女闺丹,无益於性命,且大损於阴德也。道法与世间男女生人之道无异,所异者,借凡父凡母而生色身,借灵父圣母而生法身,丹书所谓阴阳者,即灵父圣母也,即吾身中之真阴真阳,盲师邪说,或摘首经梅子為服人参果,或神交而体不交,秽污不堪,寡廉鲜耻,行同禽兽。


以上三十九条,皆是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虽不能遂然皆通,渐次着力,终有打通之日,修眞之道,天下第一大事,天下第一难事,非大力量、大功德作不成,若能打通诸般关口,便是大力量、大功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