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道书中首载天蓬者为《上清大洞真经》卷二,但已演变成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伏如天蓬大将,二神待立。”并附有存思图,其天蓬大将双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面容英俊,其形象和善可亲,乃人体脑部泥丸君的化身。
天蓬咒:
北帝祝法,即:北帝神祝之法。
若非制鬼神,常持者,可微微而诵,
自然,除秽恶,灭三尸,消故气,
鬼魅邪精,永不敢近,久久持之,
北帝每差天丁侍卫。
若制伏用事,乃可:高声诵持,
其法:面北叩齿,三十六通,
存五神,诵持四言,一叩齿,祝曰:
天蓬天蓬,九元杀童。
五丁都司,高刁北公。
七政八灵,太上皓凶。
长颅巨兽,手把帝钟。
素枭三神,严驾夔龙,
威剑神王,斩邪灭踪。
紫气乘天,丹霞赫冲,
吞魔食鬼,横身饮风,
苍舌绿齿,四目老翁。
天丁力士,威南御凶,
天驺激戾,威北御锋。
三十万兵,卫我九重,
辟尸千里,去却不祥,
敢有小鬼,欲来见状?
镢天大斧,斩鬼五形。
炎帝烈血,北帝燃骨。
四民破骸,天猷灭类,
神刀一下,万鬼自溃。
急急如律令
南朝陶弘景《真诰》卷十载天蓬咒,,内隐丰都六宫鬼神名讳,“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烂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斩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谓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主要秘传于道教上清派中,继杨羲、郑思远、陶弘景、董大仙、北华仙人之后,,并创道教北帝一派,天蓬的神格与地位亦大大提高,成为威震唐宋时期的北极四圣首辅。:“夫天蓬神咒出自《北帝玄变真经》,古今修学上道,无不先当授行。盖驱伏魔试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径路。兼元帅真君门下有董大仙者,专于此道以成高仙,驱用直月五将,奏拜鹰犬灵章,助翼威神,斩馘小丑。,七字密语,玉尺神印,流传尘世,功验难穷,无所不治。”
南宋晁公武撰《郡斋读书志》卷十六 神仙类 释书类 △《天蓬神咒》一卷 右未祥撰。
大约在唐僖宗皇帝时,成都双流县南笆这个地方,有位王道珂,平时以算命卜卦和符术为生计,无论行走坐定,一有空就念诵《天蓬神咒》。每次入双流县城卖符卜卦,得钱便去喝酒,喝醉了才回家。他回家路上要经过一白马将军庙。这庙香火很旺,一天到晚有人去上供祈求。庙中垂挂一袭帘幕,帘内往往透出亮光,又听到吹口哨的声音;供的酒食,也忽然不见了。有这般妖异,所以人们都争着相信。无知的人们畏惧得罪神明,过庙门时没有敢正眼往里瞧的。道珂每次喝醉回家时,会跑进庙中朗诵《天蓬神咒》,那庙中却是什么动静也没有。别人见到他这般大胆,无不惊讶。
一天鸡刚叫,道珂跟着挑大蒜赶早市的村人一起进城,途经白马庙,忽然倒地。正在仓皇无计的时候,只见有几只野狐狸,眼睛放出火炬般的光,将他咬住拖进庙中。只听堂上有人责骂他说:“你怎么敢仗着酒性跑到我庙中,念咒惊动我的家属!”道珂心中倒还明白,默默地背诵《天蓬咒》,相持一阵,才苏醒过来。原来当日他跟着挑大蒜的同行,大蒜的秽臭使神兵远远离开,不能应咒卫护身体,所以被妖狐擒去。及蒜担子离去,道珂心中默念神咒,妖狐才无法进—步加害。
道珂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回家之后,沐浴清洁,又来到庙内,大声责骂说:“我是太上老君弟子,不光会念《天蓬咒》,也读过《道德经》.里边说:‘天得道所以清明,地得道所以安宁,神得道所以灵验’你如果是正神,只应扶助大道共同化育万物,怎么厌恶我的神咒呢?我知道你不是什么白马将军神,必定是狐狸精占了祠庙迷惑百姓。我今天决定留在这儿念咒为民除害。”于是专心致志朗诵神咒,到夜晚仍不止歇。庙堂之上却是寂无声响,也没有光透帘幕。后来只听见有呻吟声、挣扎声。天亮后,喊来邻近居民查看,只见两只老狐狸、五只小狐狸,都被打破了头,血流满地,早已死透了。从此以后妖异也没了,庙也荒了。《天蓬咒》的威力真是了得。
刘载之诵《天蓬咒》验
彭城刘载之,儒家子。修辞学外,常事北极,香火不懈。多寓京师,少而神气怯懦,每惊魇,往往不悟。尝遇苏门道士刘大观,授以《天蓬神咒》,令持诵千遍,载之勤而行焉。绝荤腥,专香火,逆旅之中,亦拳拳修尚,自是无复魇悸矣。寇陷长安,在宣杨里,为寇所虏。力役劳苦之事,素非其所能,稍或迟舒,必承之以剑,性命忧迫,在乎顷刻,而密诵神咒,以求其祐。是夕,有一人如军士之饰,谓之曰:劳役之事,吾为子免之,此有径路,可以脱祸,可相随而行也。载之疑为寇所试,辞焉。此人引其手,若腾跃于空中,良久覆地。是夕月光如昼,但见山川参差,泉声流激,已在巨石之上。惊异之际,有村童前引,入洞府中。宫阙深严,层城焕丽,金楼玉堂,奇禽珍木,周还数十里。有谒者,平冠褒袖,云太帝君令于宾宇憩息,俄赐酒馔仙果。二仙官与之宴饮。载之问:太帝君所主何国?某未曾朝拜,忽奉恩敕,深所忧惧。仙官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宫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极,下统酆都。阴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吾子冥心北元,尊奉神咒,而值此危难,将陷锋镝。太帝阅籍,当在驱除之伍,仰轸圣虑,已奏章太上,述勤瘁之心,延寿三纪,使还于故里尔。顷之,得朝谒太帝,叩蜺谢恩于阙下,命二童送之,食顷已达泗州。其友人谢良,奏事行朝,具话其事。载之今犹在江表。是则太帝之昭鉴、天蓬之威神,不遗毫分之善也。
范希越天蓬印祈雨验
范希越,成都人也。事北帝修奉之术,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严洁,逾于常法。广明庚子岁,三月不雨,五月愈望,人心燋然,谷稼将废。愿于万岁池试行神印,为生灵祈雨,于是诣至真观致斋。是日庚辰,以戌时投印池中,阴风遽起,云物周布,亥时大雨达晓,及辰,大雷迅电,惊震数四,至巳少霁,乃得归府。升迁桥水,渐及马腹,罗城四江,平岸流溢,螟蝗之属,淹渍皆死,自是有年矣。
驾驻成都,上知其道术,召对问以逆寇诛锄、宫城克复之事,命持印于内殿,奏醮积雨之中,云霁月朗。是夕,梦神人示以诛寇复城之兆。上大悦,授太常寺奉礼郎,累迁主客员外郎、卫尉少卿,锡以朱绂。黄巢捷至,果符圣梦之旨,特加宠异。自言初居煮胶巷,印篆初成,而蛮寇凌突,居人奔散,藏印于堂屋瓦中,蛮去之后,四邻焚烬,其所居独在,疑印之灵也。
天篷神咒的应用灵验的故事在一些门派里流传很广。而且天篷咒,配合天篷尺.
天蓬尺为道教仪式上面镇坛辟邪的法器之一,不可以胡乱使用。龙虎山张天师法派授箓,按《天坛玉格》,授予箓生法名、神职,并颁发职牒、符箓,同时发给法印、天蓬尺、玉笈、拷鬼棒、令牌、令旗、桃符剑等法器。
明清以后的道教天蓬尺较多,若是元以前的天蓬尺已是希有之物了。北帝派是道教上清派支派。属于经箓派道教。唐代道士,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开北帝派。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传其术。北帝派传《北帝经》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祸之事。。上清天蓬伏魔法:以天蓬元帅为主法的法术,体系庞大。据云:“昔上清紫微宫北极尊都天大元帅天蓬真君降传秘密之法,务拯群生,蠲除疾苦,垂微妙之诀,以付修真之士。”后为上清董大仙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