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打七结束了,我们请来了恩师——上妙下建法师为大家作结七开示:
“大家这七天的打七感受或在学修和课件上有什么疑虑,都可以提出来。佛法就注重随机指点,那些没有用的空洞理论是慢慢的闻思修,平时我们要解决当下的问题。
佛法讲的闻思修是整个佛法的根本,不在于哪个宗派,无论藏传、汉传和南传都提倡闻思修。经论中也讲闻思修是佛法的唯一正门。净土宗虽然讲一门深入,但还有‘长期熏修’这句话,其实长期熏修就是闻思修,只是契入的法门不一样而已。佛法的根本重般若法,般若法通了,当下就解脱了,那还有什么往生不往生的问题。所以佛法的很多法义一定要细思维,思维的透透的,一点疑虑都没有,你才能对这个法生起殊胜定解。《广论》要求的那个殊胜定解是加行位的,是对显密教法已经通达,对佛的一代圣教生起真实的信仰、坚定的心和不退转的心,这叫殊胜定解。虽然还没证悟,但他于圣教已生起决定之解。因为长期的闻思修,思维透了,才生起殊胜定解,这已经进入加行位了。”
曹师兄说:“师父,弟子想问一下,怎么能够提起正气呢?打七之后看以前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心中特别邪乎。同样一件事情,别人看了往好处想,我看了就经常往坏处想。”
师父讲:“正气来源于这个宝瓶气,人的精气神旺盛了、气足了,正气自然就上来,浊的就沉下去了。当然这个根本在于你得有正知正念。学这些圣教,用佛法的知见来武装我们过去六道轮回中的邪知邪见。正知正念,自然就有正气。佛法讲物质和精神是不二的,是相互依托的。就像我讲的你生理能影响心理,心理也能影响身体一样,也是变化的,科学也承认这一点。多练宝瓶气自然正气足,再闻思佛法。见道以上的人才具备正见,我们凡夫位还没有正见,只能说是在闻思佛法正见的这些见解。”
师父转过头笑着对着刘师兄说:“你得加深对苦的理解,无苦无出离嘛,体会不到真正的苦,就不愿意修行。世间人为什么执着于功名利禄、吃喝玩乐、当官发财?因为他没有觉悟。觉悟的人才体会到人来到这个世间不修行没理由,自私自利也没理由。这也是定解以上的人才有这种认识,否则的话我们的认识经不起风吹浪打,一来个障碍就退失信心了。很多居士都是这样,你得顺着、提着他才来修,一给他个冷脸,就不来了。我们扎下五根(信、进、念、定、慧),才会产生五力,现在我们的根还没扎,五力更没有,就像浮萍一样,风一吹就跑了。”
来自济南的吴师兄问道:“请问师父,要去除我执应该从哪方面下手啊?”
师父语重心长的说:“那得深入经论了,去除我执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天台宗说藏通别圆,我们根性不具足,所以对人事物的理解就不同。为什么圆人看什么一点就透,甚至说当中的过程都不需要再推导和求证。因为一圆一切圆,这个结果来源于藏、通、别这三个教育广泛的闻思修,也就是深广二法反复串习才能上升为一圆一切圆。只是一个咒子或一句佛号就代表三藏十二部,那只是说的理,修不到那个境界,我们是做不到的。咒也是陀罗尼嘛,陀罗尼也是总持的意思。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代表了显密的经和续,等于显密教法在一句咒语或佛号中就能念出来,但我们现在念不出来。佛法就是先破我执,我们虽然修大乘道,但也得从我执上断。你不具足小乘的功德,没证出来,大乘道也没法安立。你得先证到那个小乘的果位,然后真正才能发起回小向大的心,行持大乘菩萨道。我们现在一些人都是学的大乘道,事实上连解脱的根基都不具备,满脑子的自私自利,求的都是人天福报,根本不想解脱,怎么能行大乘道?像一些居士这么多年都不来发心、不修行,家里遇到不顺了才来找师父。这么多年如果好好修行,家人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不顺。为什么有障难?就在于没有培福,只是偶尔的来转转出点力,也不舍得出钱。培福是方方面面的,法施、财施和无畏施,你不去布施,不去做这些功德,轮到后代不顺了,就显现出来了。我一再讲福要早培,我们现在建寺院就是给大家一个成就的机会,修行路上培福为先,你不培福怎么成就?还有的居士问:‘师父,兴国寺什么时候建成,我们去修行?’寺院不是给我建的,你想来这里修行,还都不愿来做事,不来培福,这都是不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人都没有正气,有正气的人必然有正见,所以说话做事、开言吐语符合正常的理,让大家听了都很服气。你一开口一做事就让人烦,感觉不入目,就说明你这个人邪乎,连世间的正见都不具备。
世间的正见是因果正见,出世间的正见是空性见(解脱正见),这两个要分清楚。空性见并不是违背因果,也是顺从因果的。它有两重因果,一个世间因果,一个出世间因果。空性才能证解脱,空性见和般若慧是佛法的解脱根本,也是佛法自始至终要求的,这个必须要树立。小乘道也必须有出离心和空性见才能证解脱,大乘的要加上菩提心。发心大,证悟的福慧资粮又广又深,最后圆满了,就成佛了。那从我们下手处,佛法讲首先要破我执,因为我们执着四大结合的这个身为我。把一种虚妄的心认为是我们的心,身和心都执着错了。唯识上讲先破我,破我见就要先破身见,身见不破就执着色身为我。为它吃、为它喝,为它穿,去照顾它,我们一生就是为吃喝。这个身体不正确利用就是害我们,明白了道理还要把色身照顾好,因为借假修真,悟道还得靠这个色身,如果肉体都死了,还怎么修道?不明白前这个色身让我们造了无量的业,悟了之后假借色身而破我修真。因为凡夫众生都执着有我,所以从个体生命到一个家庭,叫小我;大的团体或宗教叫大我;再往上佛法讲无我。所以有小我、大我,最后到无我。佛法就告诉我们,照见五蕴(色受想行识)皆空,从五蕴上分析,色法上是地水火风这四个,受想行识又是四个,实际这就是八门,八门开了对应八卦。
色受想行识代表物质和精神组成的我们的肉体,这样一分就八个我了。佛法讲常、一、自在为‘我’的定义,也就是‘我’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八个我。,所以是独立意,那自在只有我,没有别人,所以才拼命的自私。‘常’是生生世世有这个常,有个变动不居的我。不常为常,不乐为乐。本来这个世界为苦,你就觉得乐,所以追求人生的种种所谓的幸福快乐。佛法告诉我们,所有的幸福快乐背后就是苦,没有一点乐可言。人有物质和精神,从科学上讲我们的肉体就是各种微生物组成的。每个人有生有死,生是怎么生的?死又是谁死的?我们都知道肉体死了,但精神跑哪去了?从这也证明人到底是死还是不死?科学上讲水的三态,人也有三态,我们固化了这个肉体是固态;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成风了就是气态;液态就是化成水,讲人有胎、卵、湿、化这四生,湿生就是水啊。结合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当代科学前沿的一些结论或推论,再结合佛法和我们生活,以及自身从生理到心理,反反复复地思维。最后发现原来真没有一个主宰的东西,但没主宰又是谁在说话、开言吐语,谁在造业啊?这就是我们参禅的契机,悟道的一个条件。我们修行也是这如此,走入佛法得找到结合点、契入点。契入点一旦钻进去,很快就会有消息。每个人都有契入点,这个就是悟入的方便,一旦悟入,钻木取火,总会有结果。人悟入的因缘都是各不相同的,这个不能复制。现在成功学讲复制,但这个复制是不管用的。别人发财有他发财的因缘,你再复制也不灵。佛法讲因缘和合,他没有那个福报,前世也没有布施,是不会发财的。
讲到这里,还要告诉大家,我们传的这些法很多都是密法,虽然给你轻易说过了,但你要守密。守密是保护你自己,因为佛法就有这个规矩。我们在讲法的时候,,不该得的就不能让他们得,这不是保守,而是保持法的纯洁性。很多人常犯的毛病就是自己修着修着,不注意就给亲人或朋友说出来了。修道上讲,人在没有成就前,很多法不要给任何人讲,包括道友之间。我们虽然都得到这个传承了,但具体修的一些方法不要乱交流。因为乱交流就会产生交叉感染,你认为是同道,结果一个错误的指令就收不回来了。你身上的生命和他身上的生命有时候是忌讳的,表面上是交流,实际上你失掉了很多宝贝。为什么法不传六耳?你修到一定程度,包括你修的各种境界都不能随便给别人说,这都是规矩。只能给可以指导你的师长说,因为他不会嫉妒你,能及时指导你。道友之间身上的生命都是不一样的,这个是不讲情的。她看你有好东西了,可能会向你偷点,因为你不知道她身上带的是什么。在家人不修行,为了表达情感,有的人给你握握手、摸一摸、拍一拍,再热情点的还抱抱,现实生活中这都很正常啊。但作为修道人就不能乱抱、乱拍了,因为你不知道这里面深层的东西。可能就因为别人给你说了一句话,拍了你一下,你就出错了。道家有句话:‘道心惟微,人心惟危。’修道的人要洞察秋毫,关键的时候一个念都会让你反串。何况你再握握手,抱抱、搂搂的,这是一般人都不注重的,修道人可不是这样。你如果成道了可以帮助别人,但没成道前乱接触的话,都会交叉感染。关键时候一个眼神就把你的魂勾去了,这并不是吓唬人,都是有来由的。”
。(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