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重与双重。单重就是要分清虚实和阴阳。孙存周说过,三体式前腿可虚可实,意思就是主要在后腿,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条腿启动和两条腿启动其灵敏迅捷是没法比的,所以那么多前辈都在批判双重。比如三体式如果是五五,当你想启动时,就要先把重心往后腿移动,而单重瞬间就可以启动,是不需要这个行程的。
单重就仅仅是重心主要放在后腿那么简单吗?核心在启动是否灵敏上。站三体式其实无所谓四六还是三七,既然孙存周说过前腿可虚可实,说明体重分配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要用的得劲。每个人对单重的体重分配都不一样,总体而言是三七,但这个分配在站桩、行拳和技击中是随时变化的,关键是后腿不能失了灵性。
所谓孙氏拳极限三体式或者五五三体式,都不是本源。孙禄堂和郭云深学的形意拳,郭云深和刘奇兰都是李洛能那学来的,大家之间能有多大区别?其实孙禄堂教的和李存义、尚云祥教的大体差不多,只是孙将形意拳与道家性命之学结合起来,总结出了一气、后天返先天,将形意拳上升到了能够修真悟道的层面而已。
关于孙氏拳的三体式一直有争论,我去见李师贵江时专门提到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就是“三七”。如果拳法脱离了实战的本质,那你随便创造,好像49年以后推崇套路,怎么好看怎么来。如同李师让我把胳臂收回去点,说你把胳臂放那么长打起来不吃亏吗?瞬间我就懂了“手不离心、肘不离肋”这句古谱是怎么来的。
少林派站四平马入门,但可不是功夫的绝对。站桩是为了脱胎换骨,是中国式的增长体能素质的手段。四平马到用上就是把重心换成四六或者三七,其实和三体式并无太大差别。桩在静态上是炼,动态上是用,不能混淆了。无论四平马还是三体式,我都站过了三十分钟,说白了就是锻炼身体的事,不能神化和绝对化。
形意拳练功夫,主要是浑圆桩和五行拳,老辈人三体式上下功夫的不多。还是那句话,脑子不开窍的才让你去站三体式,把智慧开发了就开了窍了。拳不是死练的。所谓三体式是总机关,真实意思是三体重生万物张,五行拳从三体式上变化出来的,而后又衍生出十二形代表天地万物。三体式练法本质上和浑圆桩一样。
所谓入门先站三年桩,其实像浑圆桩要站一辈子,每天都要站,不然不出工夫。浑圆桩首先是气血先动,和劈拳和崩拳的道理差不多,身体里头气血动得厉害,手掌也感觉胀大了,而后精炁发动,身体里就有股劲头上来,好像十七八小伙子干什么都兴致勃勃一天都不累,再往后就和五六岁小男孩,见什么都想摸一把。
如同李仲轩老说的,浑圆桩时形意门古传,不是王芗斋的独创,且大成拳的浑圆桩练法和形意门的也不是一回事。形意门的浑圆桩体现了顺中用逆,逆反回真,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的道家真理。三体式和浑圆桩也一样,或者说但凡桩法都应如此,只是哪个更顺乎天地之德、从气血上来得更快。浑圆桩是最核心的秘密。
而无极桩,是可以悟道的。站无极桩主要是去拙力拙意,从精神到肉体都回归到婴儿态,凡是把天真烂漫站出来的就对了,凡是没事自己还在耍小聪明、瞎琢磨的就是背道而驰。无极桩站出真意来,学下面就快了。五行拳为体,十二形为用,没有五行拳就没有十二形,十二形细分还是五行拳,因为天地万物不离五行。
作者简介:
聂枫:现居天津,新浪微博名:天一道场-鹿飞雪。师承河北唐山孙氏拳家李贵江。谱系是:孙禄堂-孙振川-张玉书-李贵江。多年来潜心钻研孙氏内家三拳,并于儒释道三家深究其理,致力于拳道合一之精神探索,及包括武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