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安国禅林 舍生许国的张巡与安国寺睢阳庙

安国禅林 舍生许国的张巡与安国寺睢阳庙

2020-11-04 14:21:38


  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十三万叛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张巡率领数千之众,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尽管如此,张巡前后交战四百余次,使叛军损失惨重,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江淮地区,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倘若东南沦陷,则大唐财政命脉被割断,军事空间亦被压缩之西北一隅,极为被动。因此,张巡睢阳保卫战意义重大,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绘像凌烟阁。至明清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也在黄州安国寺留下了动人的传说。


  黄州父老在安国寺内修真君殿,祭祀张巡,。乾隆十四年刻本《黄州府志》记载,明后黄州知府卢濬遍毁地方淫祠。此庙亦在废中,忽门皂为神所附,索笔题曰:


  皇天生我兮男儿,君王用我兮,熊罴力㧞山兮,雷电气贯日兮,虹霓月正明兮,抢鎗捊剑星未落兮,擎鼓掀旗擣贼垒兮,焚寨脔贼肉兮,充饥食马䑕兮,既尽杀妻妾兮,心非为厉鬼兮,身披铁甲为名神兮。手执金锤莫指我为张飞,莫指我为张仪,其张巡兮。在世与许逺兮,同时在东岳兮,押案总督府兮,隂司为蓬莱兮,殿直任酆都兮,狱推景佑真君兮,人间封爵忠烈大夫兮,天上官资漫濡毫而染翰,俾世人以皆知。


  卢濬感到十分惊异,复诘以事,应如响。以此,安国寺右侧的真君庙得以保存。并给予重修。《黄州府志》又载有清人张希良《题睢阳庙碑》的诗:“渔阳辇鼓接天间,誓守孤城抗贼氛。谁信江淮藉砥柱,坐今李郭乐奇勋。荒宫雀鼠亲雄剑,画栋须髯照野云。风雨年年寒食后,村巫短笛闹真君”。张巡庙建立安国寺右侧及其相关故事传说,也体现着民间信仰与信仰的一种融合。康熙年间,武节祠一分为二,后面为睢阳书院,前面为景佑真君庙。乾隆六十年,黄冈知县张其章重修景佑真君庙,并祀唐许远(张巡部将),名为双忠祠。后年久倾圮,道光二十八年,黄州的官绅士商重修。


一身许国,血战雍丘

  张巡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他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志气远大,不拘小节,结交者皆是理想远大者或宽厚长者,讨厌与庸俗之辈往来。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张巡考中进士,此时其兄张晓已位居监察御史,兄弟二人名重一时。其后,张巡外任清河县(今河北清河)令,他在任内治绩优良,有气节、讲义气,对遇到困难来依靠的人,都倾囊相助,豪无吝色。任满后,张巡被召回长安。时值杨国忠权势可炙,有人劝他投靠杨国忠,被张巡严词拒绝。于是又被调到真源县(今河南鹿邑)继续当县令。当时真源县很多土豪劣绅,其中以大吏华南金为首最猖狂,时时欺压百姓,当地流传有“金南口,明府手”的歌谣。张巡到任不久,就把华南金绳之以法,依法处死,他的余党被赦免,这些人改邪归正。张巡为政简约,很受民众拥护。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数月后,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由于大唐承平日久,而安禄山早有反意,声势浩大,于是一些州县的太守、县令早被叛军的气势吓得手足无措,望风而降。天宝十五载,叛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投降叛军,而真源县正是在谯郡的辖地内。杨万石降敌后,又逼张巡为长史,并令其向西接应叛军。张巡得知后很气愤,率吏民大哭于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后起兵对抗叛军,响应的有千余人。之后,贾贲领兵至雍丘(今河南杞县)与张巡会合,共有两千余兵。这时的雍丘县令令狐潮已经率众向叛军投降,被任命为叛军将领,贾贲、张巡等攻入雍丘,令狐潮弃城逃跑。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二月,令狐潮又率领叛军一万五千意图夺回雍丘,而雍丘城内唐军总共不过三千余人。贾贲出战,因兵力悬殊,不敌,兵败而死。张巡驰骑决战,身上被创无数,但仍然力战退敌。退回城后,兵士们推张巡为主将,从此张巡兼领贾贲的部队。在张巡指挥下,击退叛军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唐兵也死伤一千余人;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吴王李祗闻之,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同年三月,令狐潮会同叛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企图一举攻下雍丘城。这时雍丘城内约有两千守军,而对手则有四万大军,城内军民大为恐惧。于是,张巡对众将士分析到:“敌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众将士听后,大为鼓舞。于是,张巡派一千人负责守城,亲自率一千人,分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杀向叛军阵中。敌军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顿时大乱,叛军后撤。次日,叛军再集结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炮(投石机)轰击,城楼及城上矮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抵御叛军进攻。叛军纷纷缘城攀登,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叛军士兵害怕被烧,不敢登城。张巡时而待叛军松懈之际,出城突袭;时而趁夜深人静之际,偷袭敌营。就这样,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达六十多天,共经历大小数三百余战。令狐潮见在短期内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张巡得知叛军要撤退,便率兵乘胜追击,果然大有所获,俘虏叛兵两千多,几乎活捉令狐潮,雍丘守军士气大振。


  令狐潮因为撤退而失利,十分愤怒,于是回头再次围攻张巡。令狐潮本来与张巡是邻县县令,素来相熟。他知道强攻不易取下雍丘,便想诱降张巡。令狐潮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和张巡互相问候,并趁机在城下劝降道:“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张巡答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听后,惭愧而走。到五月,张巡与令狐潮已经攻守相持了四十余天。令狐潮因久攻不下,又添兵加将。这时候,长安已经失守,唐玄宗已逃往四川。由于雍丘与外界早巳失去了联系,张巡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令狐潮趁机送信招降张巡,说是大局已不可挽回,不如早降。张巡接到信后,将情况告诉了众将官。有六名将官动摇了,要求率兵投降叛军。六人要降,军心势必动摇。于是,张巡假装许诺,称明日再具体商议。第二天,张巡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然后宣布六人的投敌计划。全军上下有感于国破家亡,遂群情悲愤,纷纷指责六人无耻行径。张巡把六人带到前面,责其不忠不义,扰乱军心,当即推出斩首。此举坚定了军心。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粮食日渐缺乏。这时,恰好有数百艘为叛军补给的运粮船,刚停靠在河边,仍末卸粮。张巡从城上发现这个情况,便在夜间把军队集中到城的南面,装出好像要出战的样子。令狐潮见巡军集中到城南,也把军队调到城南来抵拒张巡军。张巡知叛军完全调到城南后,便派遣勇士静静地到达河边,把叛军运粮船上的粮食夺走千多斛,然后放火,把剩下的粮食全部烧光。张巡智盗敌粮,令狐潮大怒,下令全力进攻。连日来,为了抵抗叛军进攻,雍丘守军很快就把准备的箭都射光了。在此危急之际,张巡在晚上,令士兵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稻草人穿上黑衣,用绳子绑好,从城上慢慢放下。叛军隐隐约约看见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士兵,沿着绳索爬下墙来,报知令狐潮。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于是命士兵向城头放箭,射杀唐军。一时间,叛军兵士争相施射,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待到天色大亮,叛军这才发现城墙上所挂的全是草人。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白天一数,共得敌箭数十万只,这解决了军中缺箭的问题。之后一连几天,还是像前次夜里一样,城墙上都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状,都嘲笑张巡故伎重演,贪得无厌。于是只箭不发。逐渐,围城的叛军对张巡夜缒草人以为常,不再防备。几天后,张巡挑选了五百勇士,并在夜里把他们放下城去。叛军士兵以为这次城上吊下来的仍是草人,没有防备。五百勇士乘敌毫不防备,突然杀向令狐潮的大营。叛军顿时大乱,自相冲撞践踏,不辨敌我。令狐潮下令集合人马,但仓皇之中,已不及组织抵抗,被唐军杀得四散走避。令狐潮纵马一直逃到十几里之外,才稳住阵脚。

  不久,令狐潮又纠合兵马,加紧围城。期间,张巡令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叛军乘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射中六处,仍旧巍然挺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就派兵去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十分惊异,多次攻城均以失败告终。令狐潮退兵后,张巡又探知有叛军步、骑兵七千余人进驻白沙涡(今宁陵北),想切断雍丘后路。于是张巡在夜间率兵突袭,大败叛军。当张巡回军经过桃陵(今河南汜水县东南十里)时,又与四百余名叛军救兵相遇,全部将其俘虏,并把当中的胁从兵释放,令其各归其业。在这来回十日里,张巡威名远播,民众脱离叛军前来雍丘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至此,张巡在雍丘被围已有四月,围城叛军常有几万人,而张巡仅有千余士兵,但每战皆捷。于是,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进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授张巡为先锋。同月,令狐潮率领叛将瞿伯玉再次攻城。令狐潮先派四人,假装朝廷使者,说皇帝要诏见张巡,要求张巡前往。四人被张巡识破,经逼问招供后被杀。八月,叛军将领李庭望率领蕃汉兵二万余人向东袭击宁陵与襄邑,夜间在雍丘城外三十里处宿营。结果遭到张巡率领的三千士兵手持短兵器夜袭。叛军大败,死伤大半。李庭望只得收兵连夜而逃。十月初四,令狐潮又与叛将王福德一同率领步、骑兵一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再领兵迎击,大败叛军,杀敌千人。叛军败逃而去。十一月初八,令狐潮率兵一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面,张巡领兵邀击,大败叛军,叛军逃走。


死守睢阳,舍生取义

  因战略需要,张巡又退守睢阳,睢阳地渠要冲,位置重要。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同罗、、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许远自以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张巡任主帅后首先清除了内部叛将田秀荣,然后率军出城主动袭击叛军,大胜叛军并缴获了大批车马牛羊。张巡把这些战利品都分给了将士,自己分毫不取。到了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军用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这时城中守军很多因饥饿而死去,城中的麻雀老鼠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巡还对接近城墙的叛军将领晓以忠义,劝其反正。而被张巡策反的李怀忠等许多人,都能死心塌地的帮助张巡守城。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军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军彭城,他们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张巡命南霁云到许叔冀处求援,许叔冀不同意,只送布数千匹。南霁云在马上谩骂,要求拼死决斗,许叔冀不敢回答。张巡又派南霁云至临淮告急,率精锐骑兵三十人突围出城,叛军上万人阻挡,南霁云左右开弓,叛军都溃败下去。南霁云见到贺兰进明,贺兰进明担忧出兵后会被许叔冀袭击,又妒忌张巡的声名威望,本就没有出兵的意思。他又喜爱南霁云这位壮士,想留下他。大设酒宴招待,音乐声起,南霁云痛哭表示,睢阳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而现在设宴奏乐,内心不忍心独自享受,说罢就拔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南霁云最后不吃离开。在宁陵宿营时,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乘夜突围入城。叛军发觉,加以阻挡,南霁云边战边进,士兵大多战死,到达睢阳的才一千人。正遇大雾,张巡听到战斗的声音,说:“这是南霁云他们的声音。”便打开城门,南霁云赶着从叛军手里抢夺的几百头牛入城,将士们都执手哭泣。

  叛军知睢阳已无外援,围攻更急。众人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放弃,叛军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而且带领饥饿士兵行军,必然到不了目的地。十月初九,叛军攻城,将士因伤病无法作战。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睢阳城陷后,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睢阳将士见到张巡后,起立哭泣,张巡说:“大家镇静,不要怕,死是命中注定的。”众人都因悲伤而无法仰面正视他。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道:“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发怒,用刀撬开他的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张巡骂着说:“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怎能长久!”尹子琦佩服他的气节,想要释放他。有人说:“他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得军心,不可留。”尹子琦于是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尹子琦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未应声。张巡呼叫:“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笑着说:“想有所作为啊,您是了解我的,怎么敢不死!”也不肯投降,张巡于是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唐代宗李豫在为张巡等立庙时下诏称:

  顷者,国步艰难,妖星未落,中原板荡,四海横波。公等内总羸师,外临劲敌,析骸易子,曾未病诸,兵尽矢穷,乃其忧也。于戏!天未悔祸,人何以堪?宁甘杀身,不附凶党,信光扬于史册,可龟鉴于人伦。其立庙焉,以时祭祀。

  李翰在《进张巡中丞传表》中称: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孤城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俾三军之士,啖肤而食,知死不叛。及城陷见执,终无挠词,顾叱凶徒,精贯白日,虽古之忠烈,何以加焉……

  柳宗元称赞南霁云与张巡等:惟公与南阳张公巡、高阳许公远,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裂裳而千里来应,左袒而一呼皆至。柱厉不知而死难,狼瞫见黜而奔师。忠谋朗然,万夫齐力。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感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中说道:张巡亦进士也,凡三入判等,以兵九千守雎阳城凡周岁,拒贼十三万兵,使贼不能东进尺寸,以全江淮。

  刘昫在《旧唐书》中赞道:兽解触邪,草能指佞。烈士徇义,见危致命。国有忠臣,亡而复存。

  宋祁在《新唐书》将张巡与许远一同评价: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国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惟宋三叶,章圣皇帝东巡,过其庙,留驾裴回,咨巡等雄挺,尽节异代,着金石刻,赞明厥忠。与夷、齐饿踣西山,孔子称仁,何以异云。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两次评价张巡:

  唐人皆以全江、淮为巡、远功。按睢阳虽当江、淮之路,城既被围,贼若欲取江、淮,绕出其外,睢阳岂能障之哉!盖巡善用兵,贼畏巡为后患,不灭巡则不敢越过其南耳。

  彼颜杲卿、张巡之徒,世治则摈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乱则委弃孤城,齑粉寇手。何为善者之不幸而为恶者之幸,朝廷待忠义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以张巡、颜杲卿相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李东阳作诗赞道: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评价:自古名将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汉霍去病、唐张巡、宋岳飞而已,皆能立功当时,垂名后世,然则兵法果不可用耶?曰兵法譬则奕者之谱也,谱设为之法尔,用之以应变制胜则在乎人,兵法亦犹是焉。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称道:不依古法,人自为战,虽古大将不能过也。人知必死,莫有叛者,号如此严明,足矣。何必如吴、白辈下毒手乎,勿以成败论英雄可也。

  张燧在《千百年眼》中称赞道:余屈指上下数千载间,盖唐有张睢阳,合之武穆(岳飞)而二,当亦闲气所钟也。

  唐汝询在《唐诗选》中评价其诗:睢阳死义之士,非以诗名,而其诗亦壮,读之凛然。

  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叹:颜常山(颜杲卿)、张睢阳、段太尉(段秀实)辈,一代不过数人也。




安国禅林

千年古刹 翰墨禅缘




↓↓↓ 点击"阅读原文",联系/供养安国禅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