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小说> 泪崩!清明我们为什么要挂纸?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回答

泪崩!清明我们为什么要挂纸?这是我看过最好的回答

2020-11-17 15:33:13

原标题:清明挂纸
中华民族是一个慎远追终的民族。不管生前过得如何,不管家庭如何困难,死后一定要请和尚道士来做几场好事,以告慰死者在前之灵,否则这一生就不算圆满。为了生子,不惜儿多母苦,甘冒违法风险,为的是有人养老送终,有人继承香火,有人清明节去上坟。
清明扫墓,在黔西北一带叫做“挂纸”。扫墓时,在坟头上插上竹棒,挂上“挂清”。挂清是白纸做的。白纸被剪开成几段,还凿上几个孔。栓在坟头上,随风飘扬,状如白裙。清明时节,远望山上,白花点点,像满山开满了桃花。

白纸是用古法造的。古法造纸在族里已传了几代。这里的古法造纸真是古的可爱。我查阅造纸史发现,工艺和原料与汉代差不多,只是结合现代科技,某些环节机械代替了人力,可谓是造纸术的活化石。不过现在年轻一代都不愿再接过祖先的接力棒,不知道这门手艺能否在小村里失传。白纸出在手上,祭奠起祖先来,就自然大方。以前用纸花纸(原料中加有印刷余料),现在改用净料纸(全用造纸原料构皮)。

挂纸时,全族人都出动,老少上阵。在外工作的,能回来的,尽量都回来。为了照顾大家,挂纸的时间一般选在清明节放假,抑或周末。挂纸那天,全族人都起了一个大早,准备祭祀用品,如腊肉、米饭、水果、香纸和鞭炮等。一路上,老人们拄着手杖,吸着旱烟,慢慢姗姗的,谈论着山形风水;年轻人提着东西,谈论着工作;小孩子则异常兴奋,跑前跑后,嬉戏打闹。

到了坟山上,大家忙开了。年老的坐在一边,边抽烟边摆龙门阵,指挥着年轻人干事。遇到爱吃旱烟的祖先,老人慢慢的装好旱烟,点燃了,放在坟头上,与祖先共享。年轻人却忙开了,有的在坟头上插竹棒,把挂清栓在上面,仔细展开;有的提着镰刀,清理掉坟头周围疯长的杂草、杂树、藤子;有的摆出各种祭品,放在坟头前;有的割开一处空地,烧上香纸;有的撕开鞭炮,摆在坟圈里,头尾连接起来。


小孩子上山就高兴,像羊子一样遍山疯跑。听到鞭炮声,一起跑来,双手捂住双耳,围在爆炸的鞭炮周围,全神贯注,做出起跑的姿势。爆炸声刚停,一个箭步上前冲,跑去拣未爆炸的鞭炮,如鸡刨食,像猪拱地,展开拉网式搜索。扫荡片刻,料无所获,才怏怏而去,依旧遍山疯跑。一个小孩还不甘心,转回来看了看,才又返身跑上山。

临走时,老人拖长了声音:“娃儿们,要走了,来给祖先磕个头!”孩子们于是呼啦啦的跑了过来。大家聚在坟前周围,给祖先告别。年老的下跪不便, 提着手杖打躬作揖,口中念念有词。年轻的带着自家孩子,胸前十指合掌,对着坟头三鞠躬;再跪下来三磕头。孩子们看着大人,依样而做。

孩子们也许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在潜移默化中,慎远追终的民族感情,慢慢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将来,他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重复着这祭扫的活动。小时候遇到很多传统活动时,我问父亲:“为什么这样做?”父亲说:“我也不知道!前人兴,后人跟。”这也许是父亲常说的“前人兴,后人跟”吧!

挂完了一个坟,大家浩浩荡荡,走向下一个坟。坟头分散在不同的山头上,大家少不得翻山越岭,过沟越坎。小孩子永远不知道疲劳,总是冲在最前面。老人们依旧吸着旱烟,走在中间,慢慢腾腾的。


年轻人则提着祭品,不快不慢的殿后。几个山头下来,祖先的坟头上也是白纸飘飘。大家也有些累了,慢慢走回村里。院子里,族中的几个妇女,已经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谈生活,话农事。也就是这个时候,族人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待夜过子时,大家才各归各家。一年的祭扫,才算完美结束。

常听人说,从老家搬出来的时间久了,再回到村子里,遇到族人,竟是对面不相识,十分尴尬。也许,只有时常回来祭扫,那份亲情才会常存。祖先在哪,根就在哪,家族的记忆就在哪!



内容来源丨新浪博客/作者:沙漠雄鹰


下载兴文在线APP

了解兴文大事小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