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邦正(长篇小说)-(12)名额纠纷

邦正(长篇小说)-(12)名额纠纷

2020-08-11 08:15:26

    


名额纠纷


从小新村村民小组回来,按照计划,下一个走访目的地就是小新安村民小组。

前几天抢水泥事件打架吓人的场面还在心头窝着,挥之即来。小贵州他们被打之后是否影响了文明卫生路施工进程?工程建设的情况怎么样了?到底完工了没有?小新村的村情又会是什么样的?而小贵州他们的伤又好了没有?所有这些问题缠绕着邦正,他想现在就知道。

第二天,在情人桥米线馆吃过早点,联强主任、夸胡副主任和建春各人骑一辆摩托,“吱嘎”停在米线馆门口,建春的摩托车后架上勒满了小铁头、玉菜杆、猪排骨等一堆蔬菜。邦正、鲁山分别跨上联强和夸胡的摩托车,建春开路、夸胡断后,三辆摩托五个汉子向小新安进发。

“联强,停车,停车,有事情,联强……”摩托车车刚刚驶过小马堡村,在邦正他们后面二十米左右的鲁山突然叫起来。

邦正听到叫声,忙让联强靠边把车停下来,问鲁山是什么事?鲁山急忙急火地说,沙迪那边有发生事情了,我们得转回去。联强,你和夸胡、建春先去小新安,晚上我和邦指导再过来。说话间,小马堡橡胶王子李小白开着奥迪车缓缓停在邦正他们旁边。鲁山和邦正坐进李小白的车,往村委会急驰。

沙迪村民小组的二十几个男子和妇女,正在村委会小院子里吵吵闹闹。邦正和鲁山到的时候,几个带头闹事的立即围了上来,其他几个跟着也跑了过来。邦正看到村妇女主任兼村委会文艺协会主席杨梅站在大叶子树下,流着眼泪。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你们要干什么?不能乱来!”鲁山见了场面,十分震怒地大声喝斥,“有什么事慢慢说,我在听!!!”

“你说,你来说,简直是欺人!”一个三十多岁的哈尼汉子似乎不怕鲁山,说话振振有词,“他们下寨有12人,中寨也有10人,凭什么只给我们上寨6个人?今天无论如何,要说清楚。”

“什么几个人?你说清楚点。具体是什么事情?”鲁山一脸的威严和怒气。

邦正挤出人群,去和杨梅主任说话。

人群中有个妇女扯着要和鲁山理论的人的衣服,小声说:“我叫你不要来闹,不要来闹,偏不听,看你现在怎么收场?”又有几个人呢呢呶呶地说着什么。

妇女主任杨梅在邦正的劝说下,来到人群中,和鲁山说:“鲁总,这事怨我,都怪我没安排好。”

“杨大姐,现在不是你的问题,我要让他先说。”鲁山怒气正盛,铁了心今天非教训人,指着面前男人大,“竟敢打人,快说,不然今天饶不了你!”

“说就说嘛。”哈尼汉子昂着头,始终认为自己有理,振振有词,“以前沙迪跳舞,我们上寨参加的人和下寨的人数一样多,这次才给6个名额,20多个人来争,杨主任大姐,你说,要我怎么分?我分不下来,不找你找谁?我对下寨的12个名额有意见,不服!”

“杨大姐是村委会的农村文艺协会主席,管着各村的文艺队,她要给你们上寨几个名额就给几个名额,她有这个权利。”鲁山说话有依有据,抓住要点,“现在要说你打人的事,高中文化的人,动不动就打打打,你眼里还有没有天理?还有没有王法?杨大姐这么好的人,你也下得了手打?你有本事现在来打我,……,打啊!”

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是,直性子的哈尼汉子溻下了一直高昂的头,低声说:“打了杨大姐一捶,是我错了,我对不起大姐。”说着“扑咜”跪在杨梅主任面前,两手使劲打刮起自己的耳光。

“你给我住手!”鲁山严辞大叫。“我今天要跟你算算总账,让你清醒清醒!”

哈尼汉子煸自己耳光的手慢慢地停下来,放在双膝上,低头跪着听鲁山如数家珍的说教训他。

汉子黑骆驼是沙迪上寨的保管,吹拉弹唱是个好把式,负责这次半布村委会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沙迪上寨小队的排练和挑选。由于沙迪是个大的村民小组,为了方便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寨,大寨总的有个业余文艺队,各小寨又有自己的文艺小队。这次村委会要举行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的消息发出后,在杨梅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各村民小组业余文艺队摩拳擦掌,积极排练歌舞节目,十分珍视这个机会,每个演员都渴望自己能在舞台上露露脸,争争光。但是,由于演出时间仅有两个小时,邦正他们的方案上只能有五个文艺队出现,每个队的表演节目限定在三个。这样,有三个村民小组的文艺队就只能合并到其他文艺队来参加演出。

杨梅作为村文艺协会主席,在接到通知后召集八个村民小组的文艺队长开了个交待会,把演员少、实力一般的三个文艺队与其他文艺队进行了合并,又根据合并后五个的文艺队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节目安排。考虑到胶水山乡的舞台容纳量不大、参加每个节目的表演人员等问题,规定每个文艺队参加演出的人数不能超过28人。如此下来,沙迪、小马堡、罗马这三个大文艺队的演员,就有三分之二不能参加演出,杨主任就想到了按各小文艺队排练选拔的方式挑选参加演出的演员。按照沙迪文艺总队演员人数在各小寨的比例分配,要选出的28个名额中,上寨就得到6个参演名额。

沙迪上寨有21名演员,黑骆驼认为个个都很出色,拿着6个名额无法在21个演员中挑选,就带着上寨的全部演员找杨梅主任理论。杨主任讲了道理他也认为杨梅偏心,一气之下动手打了杨主任。

“鲁总,这个事情好解决。”邦正看着鲁山的火气消了一些,黑骆驼也认了错,就说。“在文艺队的组合上,杨大姐做的很好。这样可以把优秀的演员和好看的节目选出来,保证我们的三八文艺演出的质量。在演员的安排方面,也做得很有挑战性,促使大家认真排练。当然咯,杨大姐在组织文艺队伍时,也考虑了村委会的经费支出等难处。这样吧,杨大姐改变一下给各组分配演员名额的做法,各文艺队的演员28名不变,采取5个文艺队所有演员每人出一个节目,通过表演节目让群众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说好不好?”

“好!这个办法好!”沙迪上寨的二十几个演员齐声叫道。

“那就按这个办法进行。我通知各村的文艺队长。”杨梅主任顺水推舟。实际上,这个办法刚才邦正和杨主任就已经商量好过了。

“大家回去准备吧,能不能参加演出,看实力了。”鲁总劝大家。

杨主任和沙迪上寨的人都走了后,鲁山对邦正说:“这些人真不像话,跳个舞个歌,谁参加不是一样吗?真是没有见过世面!”

“鲁总,这是好事情啊。你这样说就不对了。”邦正劝起鲁山来,“你想啊,党和政府的政策对我们老百姓是越来越好了,不光在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等方面加强建设,在文化建设特别是民族文化这块的建设力度可是空前的。这起争名额的事情意味着什么?意味我们的群众在逐步富起来的过程中,已经开始追求文化享受了。群众把我们这次组织的村委会三八文艺演出看得这么重,说明了这几年我们的文化建设是有效果的啊!”

“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还是邦兄弟厉害。你这么一说,我到是觉得黑骆驼很可爱呢。”

邦正接着说,是很可爱,就是人鲁莽了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看来,村委会今后要以文艺队为支撑点,进一步加强突出文化宣传为主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邀请上级文化文艺专家的方式,努力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不过,我们国家这么大,各个方面都需要投入,虽然可以向上级争取支持,但是打铁还得靠本身硬。

鲁山接过邦正的话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邓老人家说的很对嘛!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未完待续)

唐人散文诗

父亲是山

山,静极。不忘初心,我把思念埋进高山流水的音韵里。

父亲走了,留下一座山,这辈子我可能抱不住一个背影。

父辈,从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融入苗乡山村,形成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山峰。我走不出山的恩德,祖先就埋葬在深山老林,不敢不孝敬。从高山出发的信仰,对着苍茫大地鞠躬,所有的山和我并肩,连骨肉都结盟成命运共同体。沿着山间蜿蜒的亲情,没有告别,也没有止步,只有义无反顾地追赶,实现山的诺言。

一粒粒米粒——则是更大的山脉,组合成胳膊站在悬崖。

我迎接阳光最先照耀的山巅,向着大山的高度宣誓。山的路线决定我的坐标,被阳光和风暴洗礼的脊梁,形成山的品格和屋檐下的家园。以山为背景,聆听鸟语花香,记述着锄头往事;一条佝偻的身影没入草丛,往前,已是寻不见的影踪。

山的高度,是我一生翻越不了的思考。

父亲依然站在山顶,每天与我招手,并且解答疑问和困惑。山的智慧,穿越了久远的时空隧道,被用来填写我的人生感言,直至淹没苦难深渊。我在山体的怀抱寻找父辈劳作的版图,并寻踪当年父辈的耕耘之路。因而,我和山以彻底的理想主义精神,捍卫庄严与神圣。

父亲成为山的背影后,我有挥之不去的思念,从山与山的峡谷中延伸出前沿的蓝色宏途,每天模仿父亲的动作,在这层峦叠嶂的山前翻阅我的梦想。

山,没有太多的奢侈,正如,父亲没有留下太多的遗产。然而丰富而又清贫的山峰,用绿静春深诠释生命,在晨露的芬芳间盛开传奇的故事,让我尊严地活着,活在品格的高贵,活在人性的光芒里。山的形象,就是父亲的形象。于是乎,山在四季里,站成我想象的风景,迎来送往,如诗如画,古韵悠扬。

山谷的音韵,是穿透的、洪亮的,温暖的,依恋高山流水。

我与父亲,在风雨长廊里,彼此祝福。在两座山峰的并列中,抒写岀各自的人生风采。此刻,若有一颗心微微弯向生活的边缘,弯向靠近悬崖的那一边,峰回路转,直到完整地收获山的赐教。

赶着耕牛,走在山间小道旁的田野里,或许能从中领略父亲播种的踪迹。

牛背上,我没有作业,方言在苍白中充满愉悦,只有面对大山呼喊我的乳名,才能彰显出山里人的本色。大山的回音,满足了欲望,好比劳动,也好比燃烧的野火,好比我在放学后去放牛。山,从正反两侧的纵横中抵达。哪怕是贫穷,我也不放弃对山的忠诚,把父亲的遗嘱整齐地排列在历史的石碑之上。

多少年了?山,支撑着亘古的奉献,每一种生存的挑战,都与坚强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有时候一个男人的路线,就是整个家庭的方向。父亲是山,成为如歌如泣打磨着一辈子的寻根本色。

父亲是山,是我一生的高度。

山峰横列,踏访翠绿的生命,哼唱古老的山村民谣,泛着夕阳的波光。牛背上,我牵动着山不转水转的童谣,淌过了一道道乡愁山梁。

夕阳被牛鞭扬起,拍打在山川的梦境里,催生了袅袅温馨的炊烟。我举着牛鞭,等待性格粗暴的父亲的训诫。尔后,父亲的旱烟,融进夕阳下的山村上空,把一生的追求,都泛起一阵阵喜庆的欢歌笑语。

父亲哼着小调走了,留住山的背影。父亲乐观的表情,留下这片土地。我坚守,并收割着亲情爱情。在一叶落秋划过了山的这道门槛时,我感觉与父亲的距离拉近了。

千年等待,千年期盼,千年回眸。只因有了满山的杜鹃和山的境界,融合了继往开来的我,并催发生命的合约。

盛满一缕的阳光,蓄着高远的志向,一路追随大地的博爱,从云天的辽远,追溯着时光的飞逝,命运的轮回,我又重新找到了山的境界。

站在山的肩膀,看日出,观山林,在生灵万物的面前,展现出风骨傲然。每一种生存的方式,都是合理的求索,都与狂野的山脉有着密不可分的心律。

怀揣山的厚重,散发乡村田野的气息。包谷、稻谷拨地向上;孩子、孙子年年长高。风,只为栖息而来,在山里思考。树,只是站着,为了一次等待也为了又一次送别。

我的祖先从遥远的地方走来,文字缄默,一滴泪便在山的怀抱里起伏跌宕。

一座座山峰在古道的意象里阅尽人间春色,翻开了泛黄的劳作经书,被岁月俘获的路标,发出一声叹息。孤寂的山的背影,奉上祭坛,历史的召见充斥在疼痛的空间。

唯有山的激情连缀起畅想的音符,掀开封尘世久的往事,解读幻象背后的暗语,在一杯浊酒里,瘦了我一场沉醉的梦境。

呵,父亲是山!在我心口造出季节的标点符号,向着远方延伸……

 

疲惫忧郁时,走在大围山里

疲惫忧郁时,走在大山里,依偎在大山的怀抱,看莽莽翠色渲染了大山,呼吸清新空气驱散疲惫的身体。

清浅时光,岁月静好。因为懂得,一切美好;因为存在,温暖相随。   

 

风景不会因为你的不来、而不再艳丽;爱好游览大好河山的人却会因为你错过大山,而成为终身的遗憾。

纵算他乡水尽山穷,落叶成空,滇南苗乡大山的风采依旧是风姿万种。纵算他乡天寒地冻,冰冻三尺,在大山依然可以觅寻四季如春的影踪。

 

有些故事,除了回忆,谁也不会留;有些无奈,除了沉默,谁也不会说;有些东西,除了自己,谁也不会懂。   

来了,走了,聚了,散了。红尘,相思未尽,风起,自然乐声。依偎森林,面对山景吟诗作画,然梦想成为现实,成为美好追忆。

 

独特气候滋养了原始森林的绿,走进大山,身上被清凉山风带走的是疲惫,带来的是精神奕奕,春去冬来,四季更替,生命的轮回,渴望与大自然心灵相通,追忆永恒的美好记忆......    

 

云水禅心,花开如梦,流年在时光的树上开出淡雅的花,岁月在时光的心中留下刻骨的痕,浅浅相遇,静静收藏。

看这记忆的山水,云烟雾绕。

 

一涧溪水,树上些许鸟叫,几许花开花落。最不愿说绿荫满山,但还是在绿荫里行走,让记忆深处留下美好的记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过程。美与可爱,有心皆懂。如有闲暇,我还亲近大山,莽莽林海的绿色之灵,窥尽全原始森林。

 

那一世的长情,,冷了多少凄凉,漫了多少青丝,化作多少烟雨,吹散了多少世间情!  

落叶荒芜了谁的只言片语,山风又扫落谁的思念情绪。我用绿色的诗句,埋下大山永久痕迹,每一片绿叶,每一缕清风,全是你的知音。

 

修千世才可同舟,修万世方能共济,芸芸众生里,没有谁是谁的唯一,却总有人是你一生心甘情愿的迷失。

遥远的记忆,山中的云海,和朝阳下、夕阳下,云海翻起的情思,回行的游客,手心的发丝,所有的固执转眼已是千年。合合又离离,来来又去去,像无法自控的棋子,相望不相语,相聚不相依,这是否一场轮回的过失。

 

前世今生的痴,问谁可以洞悉,难道此生此情,只是同舟未能共济。

前世今生的痴,问谁可以洞悉,我愿把握此生再约来大山,请求相知,来来又去去,来来又去去......

 

苗乡茫茫林海,处处风景迷人

谁的吟唱,谁的情思,在悄悄在大围山里响起,柔柔走进我的梦。森林,绿色。仙山模样。你说,朋友,这个季节我不关心别的,我只想和你相处。

一句留言,让我泪流满面,哽咽着,沉默着,感动着。离开喧嚣的城市,还有人记得,喜悦,温暖,幸福。许多人闯滇南屏边进大围山的怀抱,只是呼吸鲜鲜的空气,让绿色洗却身心的疲惫,心灵上的烦尘,然后满载离开。而你,静静地,默然相守在苗乡,寂静欢喜。

当我们身心疲惫了,心灵焦虑了,怨恨喧嚣城市的粉尘了,你会在记忆深处,溢满茫茫林海的芬芳。相信,你会会记得,那些在山林里的微笑,那些在山林里寻觅到的爱。

山里的苗家咪彩说,在大围山所有的相遇,都是欲望重逢。嗯,我相信,你是游客的兄弟,或者高山流水的老友。

许是前世的约定,今生以一棵树木的姿态,在大围山苏醒。喜悦的心事,一树,两树,次第生长,淡生绿色的味道,绿荫无限。待你重新归来,山泉煮酒。小桥,流水,人家,一袭安然的等候。

走进大围山,不再忧伤,不再彷徨,日子渐趋丰盈。你不远千里而来,带着欢悦的心情,带着飘逸的诗卷。

我在滇南苗乡屏边,一座绿色浪漫的南方小城。静默有时,倾诉有时,在我温柔的骨子里,一直静静流淌着期待。

残酷的现实,谁都没有比谁生活的容易。只是,有的人痛不欲生。而有的人,却默默地咬牙,逼自己学会坚强。刚刚好,看到你孤单落寞的样子。一个人上班,下班,喝酒,睡。

茫茫绿色林海,你说,满载而归,带着山间的清新空气。假如,山林有天意,用我澄澈的山泉,沐浴自己,沐浴着你。

茫茫林海皆绿色,我等你。夏天的阳光像蘸了辣椒水,喧嚣城里坦荡荡的街上没有一块阴凉地。朋友说,度假养生天堂,走,我们去苗乡屏边。

山里风景正艳丽,你会不会来?当山林里的清风捎去邀请函,我内心静静期盼,游历大围山,欣赏山间鸟兽,欣赏雾海绿洲大围山,从这一刻开始,化为一首饱蘸浓墨的诗行,在一条条幽深的林间小路上。你可知?你不来,我不敢独自去贪杯。

你说,大城市里烟雾纷尘,每当出现的时候就会想我,因为我身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大围山是你对我的称谓。

也许每个喜欢绿色自然的人,心里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他们在背地里里,默默地期待亲近自然。欣赏一路风景,惬意。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看见你,看见我,一场山间的花事。宁静的天空,满山碧绿,万紫千红。嘘!轻点,轻点,别吵醒我们的梦,清丽的,清新的,清雅的,清澈的,清远的梦。

夕阳西下,或者朝阳升起,登上山顶,凝目尽情观望,什么都不做,就这样在平静的时光里,阅读着彼此的心情。

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山野里文字间的遇见,更让人珍惜。铺一纸柔软,或拿起摄像设备记录下一切。

好久不写字了。有过倦怠,有过迷茫。此时,大围山里的一景一物,涟漪清漾,一些记忆,悠扬,醉倒了诗行。我想,该拾起典藏的墨白,将心事一一铺陈,让那些酸酸甜甜的文字,洗映蓝天。

空怀若谷,烧开一壶山泉,苗乡的我为你泡一壶大围山里的山茶。和着月色,和着朝阳,和着翠绿色的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如此怡然的享受着,可否?

 

相思森林苗乡屏边

森林苗乡,度假天堂,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蓬莱仙山降临这里,

还有瑶池里的雨露琼浆,七仙女把水围城作为洗浴池……

原来,是昨晚又一次梦游了森林屏边大围山。

清晨,走上苗乡大围山山路:丝丝温馨扑愁脸,无数山鸟跳跃在枝头——山里绿色正在撩起春天的念想!

刹那间,我的心被带去了苗乡大地,欣赏老家山里的马樱花,一定是飘香吐蕊,一派火红。

这苗乡城郊,如能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也许比刚才的梦境,更真实、更酣畅。

在喧嚣的异乡里呆久了,心底格外期盼,心灵被春光陶冶,烦恼被乡情涤荡,

花丛正艳,山野正绿;鸟在鸣,树在长,

没有雾霾,没有喧嚣;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提防。

梦到这里,回苗岭故乡的冲动油然而生,象要穿透心肺一样。

其实,相思故乡的心结一直是情牵梦绕,刻骨难忘。

虽然喧闹都市的附近,有的是花看,有的是景赏,但怎么也找不到安慰我心扉的地方?

与其这样忍着,不如马上行动,回去苗乡观赏绿色风景,冲洗浮尘的心房。

到了,到了!苗岭家乡的翠绿树木顶着靓丽的额头,频频向我们鞠躬致意。

山鸟、地上动物成群结队,忙着甜蜜温柔的事业,不理睬游人的天真与好奇。

游荡于绿色的海洋中,我彻底陶醉,苗家男女青年的嬉戏。

我的心潮被山林的风韵,激起了层层涟漪:

——平心而论,苗岭风景不能和蓬莱仙山的奇花异草比拟,她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玉兰的清纯,没有桂花的芳香,也没有秋菊的艳丽。

她也许仅是百花中的一点,甚至没有写进群香的族谱里。

她从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走来,当温暖把春天带到这里时,忽然间给苗岭大地铺下一地绿毯,以漫山的澎湃,以森林的力量,宣泄着春天的气息。

——家乡这满山林木,为什么这样激昂,这样绿荫?是迎接游子的归心,是顺从游客的好奇,还是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

不是,都不是!苗岭屏边的环境,有她与众不同的魅力:

甘甜可口的山泉,度假养生的天堂;

陶渊明笔下的传说,苗家人淳朴的民族风情;

心中向往的境地,和这片水土阳光山野独创的影迹……

苗岭故乡的环境承载着千年的传说,岁月的甘露韶光孕育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正在激励出她的世外桃源新姿。

漫步山间林间小道,游客兴趣盎然。

我的心不在焉,是否缘于那份对森林之乡深沉的眷恋!

 

三月,杜鹃花开

三月,春雨来临,春天起床;三月,花草与苗乡大地的初恋时光。大围山的杜鹃花,不等邻居绿叶的陪伴,急迫地掀开在头上的棉被,一瓣瓣火红,著手成春,迎接温暖的阳光,迎风探望。

桃花多彩引诱,重重叠叠,却吸不住我的眼神;玉零大道旁的樱含苞绽放,,也留不住我对大围山的念想。

未到北方花草树木枝繁叶茂的季节,腊梅残红,咋暖还寒。苗乡屏边的树木率领精灵,打开了翠绿的门帘。

你的雍容华贵,你的风情万种,你身穿绿裙的内海,刺激着我对苗乡这快要荒芜的憧憬与梦幻。

你让我忘记了年纪,忘记了世故,忘记了异乡的繁华。山野里那鼓胀的绿色血管里,绿荫的丛林中,禁不住回放着春潮涌动,天真浪漫。

白的、紫的、红的、黄的…… 尽情绽放,换醒了埋伏一个冬天的嫩绿,欣然次第出动,尽情浸染苗岭山川的每个角落。

一树,又一树;一山,又一山。山野添异彩,生命激情被点燃。

在目光相接的一刹那,烦闷虚无,忧心退去,恨不得化作山间的清风,嗅足每一片绿色娇艳。

三月,大围山里杜鹃花花开。羽衣仙女纷纷下,隔帘轻解火红裳。

蓝天为凭、时光作媒,你是初春的新娘。春风、蜜蜂,给你幸福的挠痒;林鸟尽情为你献唱;青山、大地,做你豪迈的伴郎。

,苗岭屏边的森林!繁花似锦,绿衣相伴是你的传承,层林尽染是你的梦想。             

 

山风从山村吹过

山村里的风,鲜嫩、翠绿、水灵地打开了大地和庄稼的情话。

温柔或甜蜜,都是风从山脚到山头,从泥土到、庄稼、果树和土屋的爱情,悄声诉说着绵长的岁月……

沙沙作响,田野里的庄稼甚至可以摇响山村黄色的铃铛,摇醒感动心灵的一些辞章。

时间从没有将季节搬走,阳光也没褪去它的光芒。

我看到松软湿润的土地,山坡上的玉米、田里的稻谷和树上的果子,很亲切,也很善良。

我开始地对它们自言自语,是有感于它们对山村和老农的恋情。同时我十分羡慕它们自由自在地洗尽了所有的忧伤。

一旦嗅到到它们的味道,我就领会了整个生命的语言。

山风的魔方把田地上庄稼的颜色掳得由深到浅。我脚下妈妈做的这双布鞋,许多年了,没有沾过山村泥土青草的味道了。可牛羊的体温在圈里弥漫,像白薯烤熟的味道。

此时,那些庄稼的光泽进入眼中,一会儿让我明亮,一会儿又叫我晕眩。

田地的馨香如山村的一声鸟,或一盏灯,令我久久仰望……

我田间的村妹子,眼盈秋水,弯腰记下自己的年龄,你逆着目光递来的又是什么?

一缕山风对于田野,是最寻常不过的事物。它把拔节扬穗的权力让给庄稼,把心灵的美好献给丰收。

就连鸟翅、辞句、星光与渴望,被一缕山风吹过来,又吹过去,梳理着季节更替中熟透的田野,让山村的平凡、深刻、精彩穿过山坡、原野,像梦中的牛羊痴迷于缀满露珠的草地,并坚定而有力的布满爱的天空。

或许,山风要带走许多事物。

那些枯萎的花朵、庭院里的酒香和几乎遗忘的乳名。但我必须穿越土屋檐下的忠贞和秘密,不让山风擦去所有的痕迹。

只要山村一缕缕的炊烟,没有被岁月飞带走,山村里就有生命和爱情。

 

短歌

倾听冬天被折断的声音。我躺在春日的阳光里,不在为落下的雪花而忧伤失望。我的爱人,就在那张信笺上,我用最温暖的词语搭了一间只有两个人住的小屋,等你进来。一条不在意的路上,走着我憔悴的爱。

什么使我继续一无所有?并且永远心甘情愿。你逐渐在花朵中消失,我荒芜的岸边,漫山遍野的生长着你轻盈的足音。走近我,我的爱人!不要拒绝我把以后的日子,都放在你柔软而小巧的手上。    

你的泪。滴一颗就是一个冬天啊!看大雪怎样把我掩埋。在冰的背后燃烧,我用心燃起自己的骨头,熊熊的火苗拙壮成长;把呼啸的北风关在温暖的门外。

也许漫长的只是等待。那段寒冷的日子,在你微笑的唇边瞬间消融。

我还会孤独。这是因为你不在我的身边。远远感动我的,那曲凄美的化蝶,灿燃绚丽了我美梦的翅膀。曾经为了爱去流浪,现在也为了爱放弃流浪。守住一个承诺,我的爱人,为了你,我答应珍惜自己。

月亮,仿佛剪纸贴在星空。

怀旧的窗帘下,往事如烟头在我眼前忽明忽暗。你呢?年轻时,我觉得走遍世界,像把脚放在地图上一样容易。所以我孤独的在岁月的路上漂泊。想在流浪中和你相爱,确不是某个故事的巧合,因为这一身我只为寻你而来。

 


    南溪河文学是一个原创平台,立足云南红河,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坚持诗心,热爱生活,励志人生,展露才情。讴歌美好事物,吟唱美好生活,谛造美好未来。《南粤作家》电子刊,兼顾纸刊,欢迎来稿。

投稿要求:

1、原创文学作品、评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质量最好的作品)

2、原创现代诗歌1-6首。古体诗10首以内,散文诗最好三章以内,最多不超过六章。

3、原创散文一至三篇。

4、原创短小说。

5、其他文体。

6、南溪河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刊发:散文类,包括,行走天下(游记散文、散章)、品读人生(人生感悟、随笔)、市井百味(生活记事、杂感)等;散文诗园地,刊发散文诗作品及优美短章;现代诗,设诗路花雨、浅吟低唱等专栏;诗词、含格律、词牌、古风:设清吟雅韵专栏;小说,设置小说看台专栏。评论:设轻吟慢酌专栏;其他体裁据实际而定。本刊奉行公益理念、弘扬真善美。来稿可每篇(首)可自行配一副图片,不配也可。

7、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一份(120字以内)、个人生活照片一张。作品与个人简介请以word文档形式,编辑在同一个文档中(作品标题用宋体四号字体,正文用宋体五号字体,标题及正文内容靠左对齐编辑),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8、来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南溪河文学群员投稿+姓名+作品题目。不愿被修改请注明。

投稿邮箱: 1510300640@qq.com

9、本刊因来稿众多,来稿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请作者尊重自己及编辑工作,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多个平台),以免造成编辑工作繁重无效,多次一稿多投者列入黑名单不再用稿。投稿者需关注南溪河文学,刊发作者应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10、关于稿费:所有稿费来源于赞赏,作品有赞赏才有稿费。前一个月赞赏的60%作为稿酬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作和文学活动以及计划结集出版纸刊(赞赏自愿,不愿被赞赏者可在邮件中提前告知)。不足十元不发放。

11、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翻译权。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南溪河文学编辑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删改。
1 2,投稿者须加南溪河文学微信:pbtangren 以方便打赏稿费的发放。

郑重声明: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并且没有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侵权,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本微信公众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欢迎您来这里——品读 创作 点评

南溪河作家群的前身是组建于19925月的文学爱好者联谊会(正规登记在册),时有全国性会员600余人。经多年风雨,联谊会先后形成3个分支,分别在云南红河、云南昆明、中国上海等地办刊《第一人称》诗刊、《边地文学》、《他》等纸刊,不断逗逗转转,于2015年更名为南溪河作家群并开通PC端网站。目前,南溪河作家群:1,有36个全国性的联创群,直接会员约6万人,间接会员约30万人;2,南溪河文学网因经费问题自行暂时关网后,2018年以微信公众号临时过度;3,作家群规划联建66个全国性的采风点,目前建成6个,在建5个,启动规划8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企业方投资,作家群共享);4,作家群办公地址正在筹改,面积40余平米,同步筹建实体作家群书屋36个;5,作家群新的App多功能载体正在研发,预计2018年内试上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