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凡人凡语

凡人凡语

2018-05-31 03:02:05


波澜不惊的鸡年退场,未知的狗年登台。鸡飞狗跳之际回望一年,我依旧的奔波,辗转在不同的城市和机场,有时候不变是种定式,而变也是种定式,变多了你会觉的生活像走马灯,貌似换着不同的场景,而天底下的走马灯又长的差不多,换多了也就麻木了,感觉一天天就是在重复的心境中度过。我完全记不住去过哪些机场,住过哪些酒店,日复一日的过活。


然而,某天一个熟悉的人说的一句话,就像是在混沌中有人轻轻敲响的音钵,脑子会被激灵一下,那话里留下的余味,会像音钵的留下的尾音,余音绕梁,回味不绝。说话的人都是我的友人,属于凡人中比较有智慧的那种,我越来越发现每个人都是生活道场的修行者,活得久了,多少都会悟出点生活的禅意。




 

什么是孤独?

 

“什么是孤独,孤独就是当你自己去旅行,站在一个令你陶醉的景色面前,你觉的太TMD的美了,想打个电话给人分享,发现竟然不知该打给谁?不得已打给个哥们。自己不知所云,对方莫名奇妙。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真该娶个媳妇儿了。”说这番话的花老板曾经是个资深光棍,前半辈子吃喝玩乐,游走四方,哪里热闹哪里呆,嘴上天天喊着“让哥抱抱”,吓得一帮小姑娘媳妇鸟兽散,其实这种人内心对情感有着异常的挑剔,他们独处惯了,轻易不会为了迎合世俗随意找个伴儿,对他们来讲似乎孤独是个蛮享受的事儿。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多少文艺中青年用这句话自我标榜。然而一个人心中没有爱做锚定,孤独也是空虚飘渺的,那不是享受孤独,而是忍受孤独。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爱也可以是多元的,要么足够的爱别人,要么足够的爱自己。单身也好,有伴也好,有爱来支撑的灵魂,才不至于变成“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张爱玲爱过胡兰成,杨绛有着《我们仨》,那种孤独才是爱过之后的余味,回味无穷。后来,花老板婚了,娶了个学霸老板娘,女人聪明些终归是好事,每每看着曾经跟谁都不服的花老板在小他十岁的老板娘面前一副服服帖帖的受气模样,我就想起那句英国谚语:“How ugly capital of kettle has cover cover”,翻译过来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



 

什么是自由?

 

—— 你为什么把自己搞的这么忙?

—— 因为要挣钱啊!

—— 挣钱是为了什么?

—— 为了早点财务自由啊。

—— 财务自由之后呢?

—— 人生就自由啦,干自己想干的事。

—— 那你为什么这么爱买东西?

—— 挣钱不就是要花的吗?

—— 钱花光了了怎么办?

—— 再去挣啊?

—— 你到底是用财富换自由,还是用自由换财富?

—— … …


这是我和彦兄在一次饭局上的对话,彦兄是个不小的老板,却根本看不出老板的模样,优衣库、李宁鞋、新秀丽高仿的双肩电脑包,侧兜里还常常插瓶可乐,不开车也没有车,打远看还以为是个大学生,其实人早就过了不惑之年。很难想象,这么个犬儒主义的人,怎么把生意做大的。打我认识他起,他就是抽着红塔山,带着金丝边眼镜,一副面目清瘦文化人模样,十几年过去了,周围的男性要么油腻,要么土豪,唯独他永远一副差不多就好的状态。彦兄很会聊天,说过不少金玉良言,唯独这句“你到底是用财富换自由,还是用自由换财富?”震到了我。


我们这样的一群人,不能说不够努力,可努力的目的是为了成就还是为了欲望,从没有思辨过。所谓的中年危机,其实是自己日益衰减的精力承载不了与日俱增的欲望。在朋友圈里炫耀的出国旅行,更大的房子,更气派的车,孩子上更贵的学校,让自己看上去更体面的名表名包。归根到底,是我们这代人自我接纳度太低,我们评判别人,也活在别人的评判里。这让我们都像发了情的孔雀,不管多累,都要跟周围争奇斗艳。也许这真是一个需要佛系的时代,人们鸡血打尽鸡汤喝腻之后,需要寻找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的镇静剂,佛是最好的良药。

 


什么是放下?

 

“生命就是一条河,顺势而为,别太折腾,身体和家人最重要,想明白就好。

这是小马哥在微信里给我的留言,没想到后来变成遗言。写这些的时候,他应该从ICU里刚出来,没多久就又进去,之后再也没有出来。他走的那天公司的朋友圈几乎刷屏,大家如此触动,一半是因为他人真的很好,另一半是他走的太过突然。小马哥的故去不好归因,算医疗事故,积劳成疾,还是思虑过度,也许都有。巨蟹座的他对家庭特别看重,而同时对工作又特别用心,二者不能两全,他只有压榨自己,拼命的出差,病了也不休息。他走那天,我翻出这些对话,反复思考。什么是放下,什么时候放下,要选择那些东西放下,怎么平衡出世和入世,什么是信念什么是执念…..这些几乎是个无解的人生命题,放在第三者视角看别人,似乎一切都还明了,看待自己的时候就变得混沌。


《礼记.大学》里讲到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些人一直停留在原地,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前进,有的人一直在前进,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小马哥个最后的朋友圈发了一句很有禅意的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相信他最后是放下了,轻松上路。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会更容易用第三者视角洞悉自己的人生,我们对于世界是过客,一路走下来不易,先学会接纳,再学会放弃,也许会变得幸福些。



这就是我回望一年的终结:人活着不能没有爱,首先要爱自己,然后去爱别人,别吝啬,越不舍得给予的人越会像个乞丐到处求别人的爱;减少自己的物欲,活在自我认同里,而不是被别人的认同绑架,当能力承载不了欲望时要么提升能力,要么降低欲望;该拼博的时候拼搏,发现难以负荷的时候就停下来,学会知止和适时放下的智慧。


一年三条,不多也不少,但条条走心。未来我还会好好研习,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里面有解答我人生问题的答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