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金秋九月
最浪漫的事,不过
泡上一杯清茶
看着我们的《收藏/拍卖》9月刊。
(本期封面)
专
题
回到明朝,去赴一场极致美学的盛宴
直到现在,很多人对明朝有一种很深的误解,大多数的印象都停留《明朝那些事》里的记忆。,宗法制度严苛,还适逢被异族入侵的乱世……据说擅写穿越文的网红小说家们也心疼女主,说什么也不愿意把虚拟的她们放到明朝受苦。
在立定这个选题的最初,本刊编辑部的内部争议也很激烈,即使通过器物,我们也是需要从中呈现一个王朝。其实盛世和乱世都容易出现灿烂的文化,那现在我们带你进入另外一个你不熟悉的明朝: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崛起,思想自由奔放。唐代之后被介绍到中国的外来文化在明代已被完全接受和吸收,达到了全面融合的繁荣景象。这是一个中国精神最为灿烂和勃发的一个时期。今时今日重新认识明式美学,并不是要重蹈“传统明”的覆辙,而是要在通达之后建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明”。
所以, 不妨看看本期的专题,看看明代文人是怎么建构他们优雅的生活美学的。然后,拿着我们新出炉的杂志,去广东省博物馆,了解“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与生活”,然后,闲下来不妨思考一下,在现代喧嚣的城市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像古人那样风雅。
【专题看点】
问道 明时风物,今日镜像
造一间文房来宠自己
明道 香·安定和谐之世中的回香
茶·茗茶见性,明代文人的茶道生活
花·寄情花木,明代文人的崇古与遣怀
琴·明琴身后一个王朝的背影
香
茶
花
琴
论道 荟雅南州,明代岭南的儒与雅
圆
桌
“艺术评论公司”真的必要吗?
近日,专栏作家廖廖对当前国内艺术批评江湖化的现状进行了剥皮见骨的批评(见雅昌艺术网《论“艺术评论公司”的必要性》),直指“一些批评家不惜以自己的专业声誉为代价,为艺术家撰写种种夸张失实的‘批评文章’,刻意抬高艺术家的作品的地位”,使自己彻底沦为艺术品交易的附庸。
为治疗艺术圈罹患的这一恶疾,使批评界免于继续堕落腐化,廖廖开了一剂猛药:成立“艺术评论公司”,把“人情文章”、“收费文章”从现有批评系统剔除出来,让批评本身尽可能摆脱资本、权力与江湖的桎梏;通过这个平台,评论家撰写只涉及欣赏与阐释、不涉及判断与结论的“欣赏性评论”,既可满足艺术家希望作品得到阐释与传播的欲望,也可以在不影响自身名誉的情况下获得报酬。
艺术评论的质量对于艺术行业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期圆桌邀请各方专业人士探讨这一话题,不仅希望在观点上有所碰撞,也期待引发更多解决问题的探讨。
【圆桌看点】
反对
胡斌:艺术评论公司是没有市场的
彭文斌:我认为商业化是个体狼狈走向集体狼狈
赞同
冯善书: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观
察
商业与艺术的恋爱
艺术可以离开商业吗?从某种程度上说,两者之间始终是恋人关系。不仅如此,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千丝万缕,不可分割。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与艺术的亲密关系呢?
【世界观更多看点】
观察 文物艺术品在国境线上的进进出出
观点 尤伦斯之后,艺术从消费泡沫走向消费品质
随时都是收藏的最好时机
赏
鉴
从日记管窥一位省城名绅的收藏日常
近年来随着谢兰生的《常惺惺斋日记》得以点校出版,使我们能窥探这位省城名绅的日常生活。日记跨度在嘉庆二十四年至道光九年间大约十一年之间,恰好是鸦片战争前广州最后一段繁华安逸的升平时光。在此不妨从日记中辑出有关碑帖字画古玩诸条,既来看看这位翰林太史的个人品味雅好,也从中窥探嘉、道年间的广东社会如何孕育出一位书画大家。
【赏鉴更多看点】
压胜之花,绽放在宋辽金之夜
花钱的称呼,是前人在命名的时候,把不属于“行用钱”的各种钱型铜物件,都囫囵地赶鱼入海,而造成的新概念,花钱成了行用钱的一个“非集”。前人的钱谱著录,经常把花钱(也叫厌胜钱、压胜钱、民俗钱、杂钱、画钱、玩钱等)附在行用钱图录的后面,但在探究内涵、断代、研究铸造流通环节要素上,基本还是初级阶段。经历了汉代的单调发展,南北朝隋唐的似是而非之后,花钱这个门类,在北宋/辽代、南宋/金代两个历史阶段,井喷式地发展起来,由此奠定了现代意义上“中国花钱”的发展路数、风格与基本文化价值。而五代为之序幕。
《捣练图》暗藏的两道玄机
2012年上海博物馆纪念建馆60周年,举办“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展”,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捣练图》即为参展60件珍品之一,笔者有幸近距离欣赏到这件生动细致、韵味无穷仕女画。画中的人物细节、位置经营均暗藏着一些有趣的安排,细细品鉴,个中奥妙值得玩味。
黄士陵拓周无专鼎
黄士陵,字牧甫,或作穆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人,是晚清时期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他的篆刻艺术从古玺和商周铜器文字里推陈出新,独辟蹊径,是“黟山派”篆刻艺术的开宗大师。光绪八年(1882),33岁的黄士陵从南昌移居到广州并在广州停留了13年,是当时名重岭南的篆刻和书画大师,对当时岭南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时人称为“粤派”。
人
物
哲人李正天,刚与柔的极致追求
他,总是一袭长袍、一缕长须,古稀之年依旧中气十足,理性而睿智。李正天,被誉为当代哲人,兼学者与艺术家的身份于一身。他用画笔去诠释真理,以鲜明的象征主义画风来演绎当代艺术。
EmiEu:制造全球影响力的新加坡画廊
在亚洲,只要一说到版画画廊,没有人不知道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Singapore TylerPrint Institute)。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画廊有何独特性?如何吸引了世界级的关注?如何在学术和市场中取得平衡?本刊记者专访STPI画廊总监EmiEu,以期对中国画廊有所借鉴。
藏
拍
推
荐
罗必武,一位视觉思想者的印在
夜。月色。皎皎银辉给大地笼上了一层细雪。冷光中的少年,伸出一只手来拨弄那些齐膝盖高的飞机草,眼睛却紧紧盯着远处轮廓模糊的橡胶林,林外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面,四周永远是湿漉漉夹杂腥味的热带雨林空气,说明这是古老神话里“夏虫不可以语冰”的化外岛屿,那是他内心深处神秘不可触及的国度。他从来不敢在夜里走进橡胶林,他抵抗不了内心极大的恐惧,但这恐惧却能极大激发他对那个国度的幻想。在他的幻想国里,橡胶林变成一个巨大而诡谲的穹窿,而飞机草波浪般一分为二向两侧滑去,一只大蚱蜢跳将过来,身后是各种昆虫扇动翅膀在黑暗里散发星星点点的微芒……很多年后,橡胶林的形象几乎没有作为艺术语言的一部分出现在罗必武的作品里,但是因为橡胶林而引发的那种氛围与气息却永远留存在了他的作品里。
艺
术
之
旅
西西里,美丽的传说
提起西西里岛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充满智慧和血腥的,还是让人心生怜悯的西西里美丽传说?
没有到过西西里岛的人,多少都对它有着各种猜测和不安,如同电影中的雷纳多对玛丽娜一样,如果非要给西西里岛找一个过错的话,就怪它太过神秘,美丽与多元。明媚的阳光,略微燥热的温度,古旧的教堂和斑斓的建筑,碧蓝的海洋以及热情洋溢的西西里人,洋洋洒洒,将浪漫的风情散发到极致。
艺
术
生
活
古物新作之魅
所谓“ 古物新作” 、“ 古物新饰”,是以古董老物为主要元素,配以现代的设计和工艺,再加入新的贵重金属材料等,做出既“旧”且“新”的首饰。它所传达的内涵和气质是一种复古,更是一种融合了复古精神的时尚。
更多精彩尽在
《收藏/拍卖》9月刊
欢迎长按二维码 《收藏/拍卖》杂志微店
一键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