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五蕴悦读·道德经-part8

五蕴悦读·道德经-part8

2020-10-13 15:11:34

五蕴悦读·道德经-part8

3月18日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為袭常】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前面两章写,天地万物皆有生死。要理解生死,就得知道,万物何以生何以死。道德经认为,道生万物,德畜万物,后万物才得以成形,得以成势。万物有了形势之后,可见可得,才能得以被人所认知,所描述。从而形成知识。
如果不知道万物为什么会有生死,那么就会错误的认为,万物的生和死,都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所谓的创世神创造出来的。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十分的普遍。而稍微动点脑子的人,对所谓创世神创造万物,是不以为然的。
很简单的逻辑,因为这个创世神可以创造万物,那个创世神也可以创造万物,到底哪个创世神最厉害呢?又要弄成三岁小孩过家家攀比谁的玩具更厉害的幼稚游戏。
如果说,这些形形色色的创世神们创造了万物,那么这些创世神又是怎么来的呢,而崇奉这些创世神的人,则总是很愤怒很暴力地拒绝人们质问这些创世神都是怎么来的,并把这些法力无边的创世神说成是他们的神,他们的主人。
这些不相信创世神创造世界的人,很多会导向不可知论。认为万物的生死,万物的由来,万物的演化和消匿,都是不可知的。不可知论,也是一种愚蠢的观念。万物当然不会毫无来由的生死,毫无来由的演化。不可知论的问题出在,它们试图通过已经成形成势的可见可知的万物那里,去自下而上的逆向去认知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
做个思想实验:一个人站在六层楼的天台上,往楼下扔金鱼。如果把地面之上的楼都遮盖掉,这些不停往下掉的金鱼,是怎么掉下来的,后面还有多少金鱼往下掉,只通过地上的金鱼,是不可能逆推出来六楼的天台上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也不可能知道,他的桶里还剩下多少金鱼,这就会造成不可知论的观念。
反过来,如果对六楼天台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那么掉落在地上的金鱼这些现象,就不是什么神秘莫测之事,而是应然确然之事。既不需要假设出来很多创世神来解释,也不需要用一个不可知论来搪塞。
天下万物,都是有开始,有原因,有推动力的。这个天地之根,万物之源,就是道。自上而下的看,是道先生了无,无生了有,有生了天地,天地生了万物。一茬万物被生出来,一茬万物消亡,反反复复,无穷无尽。为什么一切都没有穷尽呢,因为天下万物,存在一个不停的生育万物的母亲。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在中国的文化中,理解万物的思维是,要先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而西方文化的思维则是,试图通过先知其然,然后再逆向出其所以然。例如对待下面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会生病,中西方的思维是完全相反的。中国文化是先告诉你生命是怎么发生的,生死是怎么循环的。然后进一步推论出,人生病,是因为逆了天地之气,逆了万物之势。中医是从系统上看待人生病,中医是不分科的,中医总是找源头,由表入里找到病理的源头,所以我们说中医治本,这是中华文化的特性决定的。
西方文化,则是试图通过从分子从原子层面上,理解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疾病。都不知道生命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疾病是怎么来的,他们也搞出来了一套套言之凿凿的“生命科学”和“医学”。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人体是怎么生病的,器官和组织是怎么坏的,所以他们对待疾病的手段,也比较有意思,直接把“坏”的零件割掉就行了,哪里疼割哪里,哪里坏割哪里。西医不是医术多么了不得,而是技术有成就,很多西医设备不是医生发明的而是机械师发明的,西医不是医学发达,而是科技发达。全世界都知道化疗是伪治疗,但是化疗仍大行其道,因为如果化疗工业退出医学,医院。失业饿死的人比被化疗治死的人多。
要让一个饥饿的人消除饥饿,一个办法是给他吃饭,另一个办法是杀死他,因为死人不会感到饥饿。西医,也是类似的思维,消除疾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让人恢复正常,疾病自然就痊愈了,另一种方法就是把病患的部位切掉,于是病就好了。这种思维,跟把饥饿的人杀死,好解决他的饥饿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同死人不会饥饿一样,被割掉的零件也不会再生病。
如果我们理解了,天下万物都是怎么生出来的,我们才能理解,万物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它们会如何演化。上一波万物消亡了,如果我们的理解力,也随之跟着这波万物而消亡,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下一波万物是怎么来的,以及下一波万物会是什么样的。
人一时得势容易,难的是一生得势。为什么呢,因为万物的一波成形成势,接着就会进入衰亡周期。有的人认为,它理解了这一波万物的生死循环,所以他也可以通过这个循环道理,去套用在下一波的万物生死循环之上。这显然是不行的,不可以物解物,以物缘道,而应以道明物,以道统物。
我们要理解,下一波万物,会成什么形态,会成什么趋势,生死周期又会是多久,就得复归于天下万物之母那里,去俯瞰洞察万物。再用上面那个例子来说明,得站在六楼的天台上,看着天台上的那个人桶里装了什么鱼,才能知道明天他会往下扔什么鱼。不能因为,他昨天往楼下扔了金鱼,就断定,他明天还会照样扔金鱼。他有可能明天扔乌龟,也有可能明天扔螃蟹,这都取决于他桶里装了什么,而不取决于他昨天往楼下扔了什么。
如果我们盯着那个天台上的人,和他手里的桶看,那么我们就可以每一次都能判断准确,他下一次会往下扔什么鱼。这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先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果掌握了这种自上而下的理解万物的思维方式,那么就不会错判任何一次的形势,就会每一次都能在万物演化过程中,主动的去统御万物,趋利避害。
人与万物的关系,可利可害。如果不能理解万物的演化规律,那么人的生存就会被万物所害,万物的形势,就会被认为是可怕的力量,这种可怕的力量,就会把人碾碎。反过来,如果能够掌握万物的演化规律,那么就可以通过利用这样的规律,把万物转化成利,终生也不会为万物的演化所害。逆万物之势而得害,则事败身亡,乘万物之势而得利,则大业成功。这便是没身不殆的道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我们怎么才能看到站在天台上的那个人,怎么才能眼睛盯着他手里的那个桶呢。也就是说,怎么才能做到复守其母呢。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这句讲的就是具体方法。
自下而上的研究楼下跌落的金鱼,无论把这些金鱼们研究的再怎么细致,也不可能通过逆向工程,把楼顶上的那个人逆向出来,也更不可能逆向出来桶里还都装了什么鱼。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中的格物致知,西方文化中的物理学。都无法自下而上的通达天下之始和万物之母。西方物理学刚传入中国时,翻译的名称就是格致学而不是现在通用的物理学。格致学,物理学,都是研究万物层次道理的浅显学问。
穷物并不能得道,再说了,物也不可被穷尽。把所有的交易数据,都研究透,也不可能逆向出来,交易所的服务器,是什么型号,什么配置。而且,所谓的穷尽数据,穷尽的不过是历史数据而已。新的一天,又会有新的数据产生。只要交易所不倒闭,交易数据,就不可能被彻底穷尽。同理,只要宇宙不毁灭,万物也不可能被穷尽。
兑字,上面是个八,中间是口,下面是人。意思是说,人以自身之气,向八方舒散,对万事万物,都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趋向姿态,去追逐万物。人在这种无尽的追逐中,很快的就会耗尽自己的精气神。而且,当一个人被束缚在特定的某事某物上时,那么就意味着对其余的事物,都丧失了理解。因为人不可能同时把自己绑在所有的事物之上,以物解物,物不可穷,以知达知,其知无涯。
塞其兑,是要抱神以静,把精气神都收回到自身之内。这样才能重新站在万物的总源头上,高高在上的,俯瞰万物,看它们的生生死死,看它们的缤纷变幻。精神内守,虽然收回来了,但是为了防止人的精神再次开泄,那么就要关闭精神出入的大门,眼,耳,口。关闭了这些精神出入的大门,那么人就可以做到根源牢固,神不外驰。
抱神以静,以正其形,根源牢固,神不外驰。这样就可以做到,精全,精全之后,就可以有纯气之守。纯气之守,则能神全。神全,则通其明,见万物变化之朕。通明者,则德全,德全集虚,而同于道。同于道,天下都会前来归附他,根本不用他去追逐天下。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有天下取天下,这便是终身不勤。(这段我也是看得懵懵懂懂,没办法解释得更详细。)
所谋所营者为事,举而措之为天下民者为业。人的事业,得万物之利则成,失万物之利则败,反为万物之势所害者,则亡。怎么才能永远不失败呢,首先,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丧心于物而失道,这样就会丧失对万物变化的总体洞察力。其次,人的精神要足全,要内守,以无用有,以道统物,天下万物各行其所是,各成其所成,终至不为而成。此谓圣人之道。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开其兑,把精气神都舒散出去,消耗在各种事物之上,从这个事物,不停地迁徙到了另一个事物,而新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冒出来,那么这个追逐就不会有穷尽的时候。这样一直耗散下去,人的精气神就会枯竭,就会被耗尽。精气神都没了,那么人也就会没了。人的生命,说到底就是一口气撑起来的肉壳子,气没了,壳子撑不住了,塌了瘪了坏了,疾病来了,死亡也跟着来了。
人的理论寿限,有一百二十岁左右。但是极少有人可以活到自然寿限,为什么呢,都是因为过用。就像手机一样,正常使用的话,电量可以续航两天。而每天接成千上万条信息的微信用户呢,可能一天一充都不够。手机没电了可以充电,人呢,人快死了可以给生命充电吗?
关于能不能给生命充电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可能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有寥寥几个人,才懂得怎么给生命充电的技术,这是长生术。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生命是定额定数的,只能省着花生着用,用完就没了,节俭些会活的更久,这是养生术。还有的人认为,生命就在于折腾,在于重度使用所带来的快感,折腾不动了,死了也没遗憾了,这种是作死术。
花花世界里,大部分人均行作死术。不搏不精彩嘛。
最愚蠢的一类人,他们认为,人的生命是假的,世界也是假的,在彼岸有个摸不着看不见的隔壁房间,里面存在着一个摸不着看不到的手机,里面装着摸不着看不见的电池,怎么用电量也都用不完,那个手机才是真的,人活着本身没有意义,为了能死后去玩那个真手机,被装神弄鬼的人糊弄奴役一辈子。这种活法,叫神棍术。
人要一辈子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得奉生治身,连生命的基本原理都弄不清楚,那么活的就会打折很厉害。弄清楚了生命的基本原理,也就很容易的可以理解,天地万物运转的基本原理。因为这些,都是同一个道的不同体现。
反过来,既不懂生命运转的基本原理,也不懂天地万物运转的基本原理,那么人就很难驾驭自己的生命,也更难驾驭天地万物。理解不了天地万物的形势,理解不了未来会出现什么变化,活的就很被动。背道而驰的活法,生命就被自戕自害,事业上,因为逆了万物之势,也会被万物的形势倾轧而过。
对于生命,对于事业,要经营筹措它们,道理都是相通的。不外乎都是趋利避害,得益而去损。要得万物之益,以力取之为下,以智取之为中,以道取之为上。用力,自戕自损,得不偿失,是用生命在和利益做置换。年青时用健康换财富,生病时又想用金钱换健康。用智,依万物之理,而寻找最优路径,可以提高效率。用道,则是无为之益。只有懂无为之益,才能成天下之大业。用力者谋生,用智者谋利,用道者谋天下。
如果开其门,济其事,把耗散自己的生命当成生活任务一样去完成,那么当人的精气神,全部耗散光了,他的生命也就要枯萎了。一个行将枯萎的生命,无法支撑起盛大的事业。认为生活就是把精气神都抛出去的观念,而不是精神内守,这样的观念,就会导致终身不救,身亡事败功不成。
懂事道,方懂奉生,懂奉生,才能理解,此身即是大道,才能明白,功成事遂之要,才能窥见天地变化之枢机。最终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一切,既不耗损生命,还能功成事遂,顺万物之势,谋万物之利,不为而成,这才是真正的最高境界的成功。
五十二章待续……


3月19日

五十二章下部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前面说,用强,用力,把生命都耗散在外物之上,不理解万物之势,就以博斗的姿态去谋取万物之利,那最后的下场,就是终身不救。如果人已经走到了这条路上,怎么才能拉回来呢?
见小曰明,这句话讲的是,万物皆始于未有,起于毫末。拘泥于已成之物,已成之势,那么就无法理解,世界怎么继续演化,未来又会生成什么事物,产生什么形势。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在把精神和心智,都拘泥在已成之物上,也不会认为,已成之势,会永久维系下去当前的势头。
愚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愚讲的是,一个人的心智,局限在一个墙角里,而不理解墙角之外的世界。蠢呢,说的是,有的人像春天的虫子一样蠕动着,慢慢的爬行。愚侧重讲不变化,蠢侧重讲,变化的太笨拙,太慢,跟不上万物的形势演变。一个人为什么会把自己困在已成之物,已成之势上呢,就因为他不肯把自己的心智从角落里拉回来,即便想变化,也笨拙的像个虫子。
见未有,见毫末,就能明晰洞察万物之纷纭变幻。而一旦用力用强,那么心智和精神,还是会被成长的外物所牵扯出去,并捆绑在上面,最终被固定局限在一个角落里。要避免掉进这种窠臼,就需要精神内守,永远的内于自己,外于外物,居高临下才能俯瞰天下万物的全体。而一旦丧己于物,置身于物,那么就不能再俯瞰万物,就会变成在墙角里蠕动的一条虫子,看啥都是真理,看什么都是道。
精神内守,怎么做呢,要用柔,抟气致柔。真正的强,不是知一物,辨一时,乘一势,毕一功。而是要不出户知天下,乘心游万物,成万世之功。不生生者生万物,不化化者化万物,不自生才能长生,不自化,才能化天下。人怎么才能站在不停流逝的时间里,理解永恒的变化并驾驭万物呢,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要理解万物的永续演化,就需要,既知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為袭常。
在道德经中,光与尘之辨,贯穿始终。光,造化万物的驱动力,来自于太阳。尘,构成万物的形质材料,来自于地球。天地相合而生造化,只要太阳永恒的在照耀着,那么在未来,就会永恒的生出来和以前,和现在不一样的新事物。
形势是什么呢,如日中天,并不是真正的形势,因为形势走到这一步,说明已经步入了衰亡的开始。万物的生死存亡周期,可以分为两段,一半是生长周期,一半是衰亡周期。生长周期,为阳,为生,为利,为益。衰亡周期,为阴,为死,为害,为损。
要乘万物之势,谋万物之利,着眼点就是万物的生长之势,而非衰亡之势。万事万物,起起落落的形势,变化莫测的未来,都不过阴阳二字。既然势起于未有和未始,那么要乘势,就得从未有和未始,毫末之起处,乘而驾之。等形势已经成熟了,人人都看得见了,都能理解了,说明这个形势也就要结束了,在形势最高处骑乘它,就会被甩进衰亡之谷。用当下流行的话说,一个事业大家都反对,你可以去做。大家都要你去做,你就不要做了!
用其光,站在未有之处,看未来之有,站在未始之处,看待未来之物。大家看看用道德思想看活在当下,是很肤浅的废话,跟什么都没说是一回事。真正有意义的是,在任意时刻,都可以见万物之为萌,见变化之未兆。这才是理解了过去,理解了现在,理解了未来。这种超越了形质变化,超越了时间变化,对天地万物都洞若观火的精神和心智状态,就是明。明道,才能万世万域的理解天下万物的形势,理解了这一点,才可以谈,怎么取万物之利,谋万物之益。不理解这一点,人就会变得愚蠢,被万物之势所倾轧。
无遗身殃,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性命之明,精神不会丧于外物,生命不会耗散,这样精神内守,精神足全的人,他的生命,不会因为外物怎么变化而受到损害,所谓胜物不伤。很多人,生活中出了个什么变故,马上就会精神崩溃,生活变得不能自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精神都耗散捆绑在外物上,外物崩塌,他的精神也会崩塌。而对于一个用心若镜之人,外物无论怎么变化和崩塌,对他的精神都不会有丝毫的损害。
第二层意思,是见万物之明。自己的事业,与万物之成同步而成,自己的利益,与万物之势,同时而兴。这样就可以,盗天下之机,盗万物之机。不会因为逆了天地之气,逆了万物之势,而受到外物损害,不会留传祸患给自己,此谓无遗身殃。
是為袭常。天下万物的演化,如果看做是一辆奔腾向前的火车的话,那么人和这辆火车的关系,有三种。一种是乘坐在这辆火车上,让它载着自己向前飞驰。第二种是,不知道火车从哪开来,也不知道火车的行进路线,经常乱穿火车道被火车撞翻。第三种是,向犀牛那样,迎着火车一头撞过去,撞的头稀碎,爬起来还想撞。
第一种,就是袭常,因袭了大道,天地万物的常理。所以可以做到,天人合发,不为而成。第二种,第三种,都是不知常,妄为。妄为,则大凶至,越用力,后果越糟糕,越用强,越败亡得越快越彻底。
人生的成败,天下的兴亡,道理都是一样的。顺了形势,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成功,天下就可以兴旺。逆了形势,做的越多,越失败,天下也会越乱。而要顺形势,就得理解万物,要理解万物,就得知万物之母,要知万物之母,就得明道。明道之后,就能知常合道,就可以乘坐着天下这辆火车呼啸着奔驰。不明道不知常,就会妄做妄为,冷不丁的,被呼啸而来的火车,撞翻在地。


3月20日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釆,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上一章讲,一个人要精神内守,才能与天地同道合德,才能用之不勤,不为而成。反之,如果一个人精神外驰,失道离道,丧己于物,那么精神总有开泄消耗殆尽的时候,就会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终身不救。
要理解道德经的本章,“介然有知”是关键。介,象形字,人居中间,物居两侧。本句语境中,介然,就是介于母和子之间。有知,指既知其母,又以知其子,复守其母。人是道与万物间的中介观察者。
人能理解万物,在于得道。得道之后须臾不离,笃守不失,才能永久的理解万物。如果得道了不去复守大道,就会再次失道,失道之后,就会失去对万物的洞察力。人如果对万物丧失了洞察力和理解力,他们就会谋求,对万物立法,成为立法者。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立法,并自我规定自身的合法性,是挺无奈的事。
只知其母,不知其子,不可谓介然。不知其母,也不可能知其子,就更不可谓介然。既知其母,以知其子,如果不能复守其母,一而终,再而亡,也不可称之为介然。这便是介然有知的深意。
唯有做到“既知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这样才能够介然有知,介然有知了之后,才能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要理解这句,施字是关键。施,由方,人,也三部分组成。“也”是由“它”字变化而来。它字,是指事物的萌发状态,刚刚露出来一点苗头。一个事物,从无到有,物形之,类聚之,它们开始存在,便可对其进行命名,统称之为它,他,她。
唯施是畏,是说,已经知其母,又知其子,但是如果不能复守其母,那么就会以物裂道,局限于子,不能再知其母,那么后面再演化出来的未来之物,就无法去理解他们。要想须臾不离的行于大道,就不可以施己于道,以物裂道。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想象一个无边无际的平面。在这个面上,没有一条直线,它是一个完整的平面。画一条直线,平面就会被割裂,被一分为二。再继续画更多的直线,这个平面就会更加的碎裂无穷。人只要行于某一条直线,那么这条平面上的其他所有可能性,就会对他遮蔽。人无法用一条直线去理解其他直线,更无法用某条直线,去理解整个平面。
我们再想象一个三维的空间,在这个虚空中,它无边无际。有了三维的物体之后,这个整体的空间,就被割裂成了无数的三维空间,每一个物体,都是对整个空间整体的割裂。
道之所处,无物,无时,也无空。物体割裂了空间,空间割裂了时间,时间割裂了生死,生死割裂了道。
夷,无一物,平静。可用动词,也可用形容词,比如夷为平地,比如化险为夷。对于直线来说,一个完整的未被割裂的平面,就是甚夷。对于物体来说,一个未被割裂过的整体的空间,就是甚夷。对于空间来说,一个未被空间割裂过的时间,就是甚夷。对于时间来说,一个未被割裂过的生死,就是甚夷。对于大道来说,一个未被生死割裂过的永恒之物,就是甚夷。
大道甚夷,天地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道。道,虚极静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善贷且成,不自生而永生。人作为道与物之间的中介者和观察者,必须得精神足全,才可以知万物之母,同于大道,行于大道。而一旦开其门,济其事,以己施道,那么人就无法再介然有知,会变得只知其子,不知其母。
只知其子,不知其母,人就会以物裂道,缘物求道。就如同,一个已经被割裂的平面上,一条直线试图在一维空间里去探索这个平面,人只要割裂了道,不能复守其母,那么,再试图从低层次的存在物,去探求最高层次的道,以其子,而去知其母,这是不可能的。
而人好径,说的就是这种,以求其子,复求其母的做法。大道之子,无涯无穷,于是就造成在天地之间,人人各执一子,甚或各执一孙,而妄图得知其母。执其子之方,执其孙之术,而谋其母之大道,用来治天下,则天下乱。用来治身,则身死。用来治家,则家破。
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所崇奉的,所执用的都是“道”,因为大道被割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碎片,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手里的那块才是道,于是就会争执不下,一下子天底下,出现了无数的道。这就闹笑话了,天下怎么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呢,就如同,一个人怎么可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母亲呢。
这些之间,互相的交战攻伐,谁也消灭不了谁,最后互相妥协,选择苟合。他们纷纷承认,对方的都是“道”。
天下之“道”,并非是越多越好,就如同一个人的母亲,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样。那种见什么都尊为道的行为,跟看到谁都喊妈妈一样幼稚愚蠢荒唐可笑。人只有一个母亲,天地万物,也只有一个母亲。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以己施道,实为失道。失道,则失其母。已失其母,则执其子,其子弥出,其治愈繁,其子弥多,其治愈难。甚繁甚难,终亡其政,政亡国灭,天下昏乱。
以径为道,以子为母,以此治国,在理论上,天下之径会层出不穷,天下之子,也会层出不穷,没有穷尽的时候,只要天地之母还在周行而不殆,那么天下的新事物,就会一直源源不断的被演化出来。
要有一套有限的理论和制度,来统治无限的永远在更新的天下万物,这就太难了。就得不停的更新迭代人发明的这套制度,不停的进行建构和打补丁。这种建构行为,也不会有穷尽的时候,随着新事物越来越多,它也就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时代,这套人发明的用来统治社会的操作系统,最后越复杂,系统就会越脆弱,效果就会越差。直到有一天,系统崩溃,社会秩序也随之崩溃。米国是号称这个星球上法律最发达,先进的国家,米粉们标谤的法制国家之楷模,问题是其法制的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今天的总统签一个法令下一个估计就得把这个法令修改或废除。法律条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然新问题依然层出不穷。无有尽也。
朝甚除,朝是指一个周期的更始,除是指殿壁,这里有拾阶而上的意思。人发明构建出来的系统,是一个朝向无穷递进演化的统治体系。本章使用了甚字,甚,指无穷递进,递推。大道甚夷,是说大道,要多虚就有多虚,是没有尽头的虚。朝甚除,是说,社会统治体系,随着社会的演化越来越复杂,那么这个系统,也导向无穷复杂。一切都在拾阶而上,离复归于大道,也越来越远。
天下之母,生出万物,就已经给天下万物安装了一套原装的操作系统。这套系统,就叫自然,生来什么样,就按照什么样的天性而生存。万物依循这套系统来生息繁衍,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自然而然。为什么说要唯施是畏呢,因为以径为道,为万物立法,就是迷信人可以发明出来比天下之母更完美的另一套系统。这样就会导致,不自然,刻意,巧伪。
这套巧伪的人造系统,越来越巧,越来越复杂,也就会越来越伪。人沉湎在这样的系统中,就会越来越遗忘自然之母,反而以一套巧伪的人造系统为母。万物生来都是以自保自存为最高法则,但是在巧伪社会中,这个社会的最高法则,是为了维护这套系统的存在。
为了维护这套越来越精巧的人造系统,就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人们生活在这种人造的系统中,因为利益纠葛,也会冲突频繁,诉讼频繁,争斗频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成本和代价就会非常高。实其外,则必虚其内,社会的过而不当的过度组织化,就会抑制社会经济生产,也会抑制国力的殷实。
田甚芜,人们都去忙着建设与升级那套巧伪系统去了,真正从事生产的人,就会变少。很多田没人种了,就会荒芜。田里没有产出,那么等收获的时候,自然仓廪里,就会虚废。
这段话,用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老子主张,要虚心实腹。朝甚除,为了不道之径,整个人都役累于物,并拾阶而上的越陷越深。那么心就会越来越实,心实了,腹就会虚。人的精气之田荒芜了,那么人体的精髓之仓,就无精可藏无气可用,整个人就会疲敝不堪。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活不到天年,实心虚腹使然。有道者,虚心实腹,无道者,实心虚腹。国家如此,家庭如此,企业如此,人身也如此。五十三章待续……


3月21日

接五十三章……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餘。
服文采,服是用的意思。这套人发明构建出来的统治天下的系统,它的结构会越来越复杂,为了维护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得不停的用人的语言和文字,来编织建造这套理论大厦。不停的升级,不停的打补丁,不停的杀毒,不停的煽动,推广和兜售。
带利剑,人发明的系统,最大的短板在于,你可以发明一套,我也可以发明一套,你可以兜售你的系统,我也可以兜售我的系统。从逻辑上讲,任何立法者,在合法性上都是平级的。你可以规定自己是立法者,我也可以规定自己是立法者。你觉得你的系统完美无瑕,可在我看来,你的系统一毛钱都不值。而且,你用你的系统所控制的大脑疆土,我也可以从你手里抢夺过来,用我的主义,消灭你的主义。
人靠人造的巧伪思想控制人群,维系社会秩序的最大风险爆发出来了。主义这种东西,如果你信它,它才有价值,所谓信念之外无“真理”。如果你不信它,觉得自己可以发明出来一套超过它一万倍的更好的主义,那么面前的所有其他主义,都是有待被消灭和扔进垃圾桶的思想垃圾。
为了防止有人扯掉这些统治人类的人造系统合法性的外衣,宗教会发明一些恐怖的死后世界的诅咒来吓唬人。而现实社会中,能被宗教的诅咒所吓倒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最后能杜绝人们拆穿和打倒某种系统的办法,只有暴力遏制,带利剑。不准质疑,不准反抗,更不准武力推翻当前系统。
厌饮食,厌在这里有满足的意思。人生活在这种巧伪的社会中,成天忙着算计和斗争,心太实,腹就会太虚。人会变得很凶恶,对食物也是如此,吃饱了还想吃,吃腻了还想再塞点,吃撑了,运动运动,消化的差不多了,还想接着吃,吃的越肥越狼吞虎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心太实,心火烧的太旺,人对一切都会有奢欲,并穷奢极欲的无法被满足。
财货有餘,心火太盛,人不仅对食物穷奢极欲,人对一切都穷奢极欲。唯不施是畏,以穷竭其精为快。对外物过度的追求,对财富,难得之货的过度追求,这种奢欲,又会形成攀比。因为社会以巧伪治天下,人失道亡本,实外虚内,人人都会穷凶极恶,要在一群穷凶极恶的人中脱颖而出,就会造成攀比和竞赛。
高度组织性的社会里,以外物来标划人的社会属性,人想在这种巧伪的系统中生存的更好,就得终其一生的投入奋斗。在这样的竞赛中,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或者得了不治之症。还有一些事业十分成功的人,也年纪轻轻的就死掉了。实外虚内,实心虚腹,田变成不毛之地,仓里一粒米也没了,那么人就会死。对于国家来说,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盗,私利物也,夸,奢也。道,公也。一个自然而然的人,是怎么走向了道的反面,变成一个穷奢极欲的人的呢。人疯狂的占有外物,这种欲望本身,就是基于一种匮乏。是一种精神的匮乏,对道的匮乏。只有不停的施为着,开泄舒散着自己的精神,才能感到自己还活着。
本章开头一句便讲,有道之人,唯施是畏。天下之母,所造万物,她所默认设置的自带系统,本身就是完备的。人自作多情的再发明一套巧伪的系统,一是画蛇添足,二是会弄巧成拙,三是会丧己于物,四会造成合法性危机。大家都是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立法者。
以径为道,皆为不道。以子为母,妖妄丛生。实心虚腹,田废仓空。实外虚内,命不久矣。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施不道之为,以此治国,则国亡,以此治身,则身死。
中国文化中,最高的学问,就是治理天下,开万世太平。也就是说,治理天下的目的,是让天下的秩序,更和平,更长久,永远不要有祸乱,人人都能生活的很幸福。对个人来说,治身的最高目的是什么呢,把人身当成一个国家来看,治身和治国,道理都是一样的,它们的最高目的都是,千万不要亡国。身病,身不得其死,都形同亡国。
于国于身,说到底不过就是太平二字,公之后,才能有平。唯有道者,才能至公,至公而有太平。人们往往是,奔着好的愿望,都宣称自己在找到了自己的“道”,殊不知却都走了不救之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会越来越背离大道。以至于到最后,积重难返,越治越乱,越施为越不救。
本章阐述了,如果不复守其母,不行于大道,以一己之妄,以社会上各种不道的来治理国家,来治身治事,就会导致不救而亡的下场。


3月22日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輟。
建,立朝律之义。建立一个国家,没谁不想长久的统治,没谁希望早点亡国。可以认为,君主都是希望可以长久的统治天下的,可是怎么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那就得立朝律,立王法。而如果以人之道治国,则失天之道,那么就会把天下从天道这个母亲之中拔出来。而真正的有道之人,以天之道治国,则不会把天下从天道中拔出来。这便是善建者不拔的意思。
善抱者不脱。此一时不拔,不意味着彼一时不拔。怎么才能可以长久的深根固柢,永远保证不拔呢,那统治者就需要牢牢的抱住大道,让天下永远不脱离天道。一旦抱不住了,脱离了,径裂道,人灭天,又要走向天下昏乱终身不救的那条路上去了。
子孙以祭祀不輟。不失其母,不忘其宗,这就是祭祀的意义。天下万物,皆有所宗,生物学意义上如此,文化意义上,更是如此。为什么中国人,对数典忘祖的行为,十分的不齿。因为如果出现数典忘祖的行为,说明这个人文化上的种坏了,变成文化孬种和杂种了。一个人在文化上数典忘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也就不会知道自己将会往哪里去。如果忘记了天下万物是道生德畜而来,忘记道是天下之宗,那么这就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就会导致妖妄横行失道亡德。
不拔其根,抱道不离,国家永久太平,百姓永久兴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从历史上看,一到乱世,人口都会锐减,并不是说,有一半的人被杀死了,而是,在那样的乱世,物质生产没保障,除了刀兵之灾,饥荒之难,会造成人口锐减,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婴儿死亡率的大幅增加,才是人口锐减的主因。
成天打仗,东躲西藏,人无法建立正常的家庭关系。即便建立了家庭,身体营养不良,心理不安宁,也不容易怀上孩子。即便怀上了孩子,孩子生出来,也不容易养活。翻开史书,就会发现,乱世太可怕了。
而乱世又是怎么来的呢,究其根源,就在于,天下失去了天道这个母亲,妄人以人之道治国。盗夸炽盛,造成国昏家乱人凶恶。整个天下,自上而下的,都乱了。等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们举兵相伐,天下就亡了,乱世就来了。
中国文化里,讲的是万世传承,这个万世传承,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在国的层面,追求千秋万代万世传承,在家的层面,也追求子孙兴旺万世传承。在人的层面,也向往益寿延年万世长生。中国文化认为,一个人只要子孙还没有灭绝,他的生命就还在延续,他就还没有真正的死亡,一代人只不过类似于草木的一个春秋罢了。
只要生命的根还在,只要生命的种子还在,那么,人就可以万世传承。中国文化认为,只有断子绝孙,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所以,中国人辱骂别人最难听的话,就是说人断子绝孙。好比说,今年竹子枯死了,不能认为这颗竹子死了,因为第二年春天,它还会长出新竹子,只要竹子的根和种子不灭绝,它就会一直活着。只有万世传承,才是真正的永恒。
在其他民族的文化里,他们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死了以后有个归宿。他们不认为,自己的子孙,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就像去年的竹子认为,它和今年新生出来的竹子是两个完全没关系的生命。他们不寻求现实中的万世传承,他们只寻求,在死后世界里的想象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的某种永恒。
地球上的其他民族,他们根本理解不了我们的文化,他们甚至无法想象我们的这种文化。
相信不可信之物,是一种时髦,所谓娱乐圈三大门槛同性恋,吸毒,信佛是也。更有甚者,觉得活着就是来赎罪的,要不停的献祭以求上天堂。更可笑的是这些救赎途径和方法,都是还没上天堂的人发明出来的,这在华夏文化看来,得治。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以永恒之道,奉永恒之生,是谓万世传承之理。要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文明几千年不断,我们从一个小部落,繁衍成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我们文明的深层驱动力到底在哪里,这个答案,也在道德经中,它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的万世传承之理。
为什么那么多的文明都消亡了,那么多的民族都亡种了呢。因为他们没找到万世传承的之道,抱道不离。他们理解不了这样的思想,所以就更不要说可以找到这个答案,并勤而行之了。无道,就如同河流失去了源头,天下万物作为道的子孙,就无法再源源不断的被生出来。
如果不想亡种,不想文明被灭亡,那就得回归大道,回归自己的根,这样才能子孙以祭祀不辍。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不需要人去修它,很多人认为,“修道”就是拿个小锤子,敲敲打打,跟修破锅破鞋一样的,去修补它,这样的行为极其无知。修之于身说的是,人因为脱离了道,要想再回到道里,就应该修身以合道。如何合道,唯正静明虚。
比“修道”说,更好笑的事,还有人认为,人不仅可以“修道”,还可以“悟道”“证道”。道根本不需要人去修它,它就是永恒的,也不需要有人去悟它。
修身以合道,怎么修呢。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见素抱朴,返璞归真,复归于婴儿。这些都是讲具体方法的。把所有巧伪妖妄之理,都绝弃了,才可以重新复归于道。
所以,修身,不是沿着“径”奔跑去合道。而是把所有的径,都抓起来粉碎掉,把所有盘踞在自己大脑中的都铲除掉。这和很多人所认为的,修真是沿着某条路,寻找真理,寻找终极答案,是截然相反的。真是什么,人生来就真,只是被后来的生活所污染,变得妖妄巧伪。把这些后来污染自己的东西都弃除掉,都洗涤掉,涤除玄览,自己就重新变回真的了。返璞归真,是回归自身的天真状态,而不是满世界的到处去寻找“真”。
中国文化认为,只有活生生的人,只有现实的自然中,才有真,才有道。那些向着彼岸世界求真的人,在语言的符号体系中求真的人,它们求的不是真,而是妖。而且他们入戏太深了。
最妖的思想,是向彼岸世界求真。因为死后的那个彼岸世界,谁也没见过,谁也没去过,所以,要规定这些彼岸世界为真,就得靠纯粹的信念来支撑。有人相信它为真,它就为真。不相信它为真,它就不真。凡是某种思想,需要靠信不信来支撑的时候,它肯定是妖异之说。天上挂个太阳,需要人相信太阳存在,太阳才能存在吗,或者,有人“不相信”太阳存在,太阳第二天就不照常升起了吗?
修身以合道,从哪里修,往哪修,损什么,存什么,这都是一些最根本的问题。而恰恰在这些最根本的问题上,我们社会当前主流的认知,几乎全是错的。妖言炽盛,真道隐没。
行于大道,是不行而知。而要从一个失道的境地,返回大道,就得往回走,所谓反者道之动。
我们的文化,已经严重的污染,真正的中国文化,是要去伪存真,去妖存道,是为了把鬼变成人。
其德乃真,一个人,修身以合道之后,其德就可以与天地同德,就会让自己所载具的生命种子,万世传承。人的命,并不属于他自己,而是父母给的,继承了父母的种子,不继续传承下去,就是不道。这就像接力赛,上一棒把接力棒交到下一棒手里,下一棒说,我不跑了,还把接力棒给扔了,完全不顾及为了传到这一棒,之前的几百世的先人,付出了多么艰苦的努力。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与天地同德,天地生生不息,我们人类如果不去自然而然的去生生不息,那也是不道。而体会到这种生生不息之德,万世传承之大义,就能理解,生命原来是那么的美好。而那些教导人们去超生死,厌生死的妖言怪语,它们原来是那么的愚不可及。
修之于家,其德乃餘;
生命是美好的,那么就会充满激情和快乐的继续把这个接力赛跑下去。组织家庭,创造生命,繁衍生命。所谓生命,没有生,就没有命。人的一生,就是接力赛中的一棒,就是竹林里竹子们的一枯一荣一春秋。既已为人,不好好的生,就是不道。厌恶生命,诅咒生命,认为人生来有罪,是悲惨和苦难,这都是不道。
大部分的家庭,是不幸福不和睦的。究其根本,来自于妄施妄为。
夫妻之间的斗争,没有胜利者,唯有消灭斗争本身,才能和则两利。
所谓的和睦,首先是有和气,两个有和气的人,互相和颜悦色的,彼此相看两不厌,怎么看怎么顺眼,这个叫睦。人为什么结婚了之后,会互相怎么看都不顺眼呢,因为两个人都没有和气,都浑身的偏盛之气。两个人一团和气,就像一团水,融入另一团水那样,才可以亲密无间。
夫妻间长期互相伤害的家庭,难长久。即便长久,家庭的经营,也不会很好,还会影响家庭的经济前途,影响子孙的繁育和前途。这一棒跑不好,下一棒起步就会晚人很多,慢人很多。
其德乃餘,简单的说,就是家和万事兴。人有和气,才能顺,顺了之后,才能生化创造。如果人一直处于互相伤害的环境中,他的精气神,都耗费在对付这些偏盛淫邪之气上面,余粮不多,就无法创造出来更多的事业。所以,从这点说,一个男人毁掉一个女人最快的办法,就是粗鲁;一个女人毁掉一个男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唠叨。一个粗鲁的男人,遇到一个唠叨的女人,那就要永无宁日了,这样的家庭,百分百要毁。只有温柔,才是婚姻的终身之帆。
餘,从字面上看,就是粮食有余,吃得饱,吃不完。夫妻同心了,家庭和睦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经营家庭和事业上,家庭兴旺了,那么就有条件,养活更多的孩子。
五十四章待续……


3月23日

接五十四章……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一个家庭,子孙持续都很兴旺。几代人之后,就会形成基于血缘关系所构成的家门。门再继续扩张,再持续兴旺,几代人之后,就会形成家族。家族再持续兴旺,一个庞大家族的人口,都聚居在一起,就会形成乡。
乡,几百几千人,要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分工,靠什么来维系群居和生产秩序呢。还是得靠修乡以合道。如果不合道,夫妻可能大不了就家庭解体,一个家庭就没了。而一个乡,如果不合道,那么这个乡,就会鸡犬不宁,迟早分崩离析。
孔子为什么那么厌恶乡愿呢,因为乡愿者不道,无德。一个乡,里面居住的那么多人,各有各的观念和想法,各种利益纠葛,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明哲保身的生存下去,那就得谁也不得罪,把所有的妖言怪语都认为是有道德。所有的不道之说,都是道,都尊重,妖精们之间,以污浊为德,所有的混蛋思想混蛋事,还彼此平等,承诺互不侵犯互不干涉。这样以来,就不再有人,会去修身以合道,以道去正乡。
现在的社会,真正的道,没有人崇奉。反倒是各种怪力乱神的陋习,恶习,妖妄之说,受到各种尊重。可见,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一个巨型的庞大乡愿社会。用我们当前社会上的的一些,不要说治理天下了,连治理个乡都治不好。
除了彼此互相尊重陋习和,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充满友爱的群居下去呢。方法肯定是有的,那就是让人们返璞归真,弃绝铲除他们所有的和陋习。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基于不同的陋习,来构建群居伦理,也不会因为陋习和,被不恰当的获得尊崇,而伤害真正的道德。
以陋习治乡,以治民,显然乡不会长久。而要让一个乡,继续的兴旺下去,还可以持续的扩张,壮大成邦,壮大成国,那就得以道治乡。一个乡,如果人散了,大家都背井离乡,那么这个乡,也就亡了。也就不可能在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为邦。只有让人长久的聚居在一起,继续兴旺,继续繁衍壮大,才有可能形成邦,形成国。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邦,就是国的意思。一个乡,可以认为是一个部落。为什么上古时期,有无数的部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最终没有形成国家,并创造出来自己民族的文明呢。并不是所有的乡,最后都可以扩张成国家。从邦到国,需要很多代人的持续扩张,人口的扩张,文明的进步。而大部分的原始部落,因为其德不长,就彻底消亡了。
一个部落,人口扩张,文明进步,先建立起国家的民族,就会消灭落后部落的民族,并占领他们的土地。古代生产效率低下,粮食单产低,只有足够多的耕地,才能养活不断扩张的人口,你不扩张别人,别人就会来扩张你。所以,道德经中,要一直讲兵法。
有了国之后,,怎么才能让这些新的土地,收成好,来养活新增加的更多的人口呢。这就要求国君,以道治国,而不能以妄施妄为来治国。整个国家,上下通达,兴旺昌盛,就是其德乃丰的意思。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天下,就是普天之下的意思。凡是太阳能够照耀到的地方,都是天下。很多人认为,天下就是国家,这是不对的。,天下是所有国家的总和。天下万物,皆托天地而生。圣人以天道来治理天下,那么天下所有的万物,都应该崇圣人之教,效天子之法。天下是一个超国家概念,世界上没有两个天,没有两个天下,不可能有两个道,也不可能有两个天子。
老子的思想,就是要把自己的国家弄的大大的,把其他国家都弄的小小,越弱越好,越支离破碎越好,把他们都弄成小国寡民。然后以外交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来建立一个和谐的天下秩序。很多人认为,老子主张把自己的国家弄成小国寡民,这是误读。,其理论来源,就在这里。
以道治天下,圣人教化之德,和天子的统治之德,就会像太阳那样,普照着天下万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地球,都沐浴在道的光辉中,所有的人们,都受到天下之母的泽被和生养。在这个天下秩序中,就不会有战争,也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大规模互相伤害。
这样的天下,就是太平的,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天下秩序里,生命安全有保障,家庭有保障,社群有保障,小国家也有保障。反观现在的地球,太乱了。为什么地球会这么危险,这么乱七八糟的,因为,天下无道。
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国家,用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来治国,把他们的百姓,都搞的满脑子乌烟瘴气。由这样的乱七八糟的国家,和乱七八糟的人,组成的天下,怎么可能会太平呢,地球怎么可能会安全呢。
要让地球变的安全,要让所有的人类,都不再受各种的戕害和精神奴役,就得绝弃这些。如果这些,不愿意被绝弃,那就得用兵家思维,用军事手段来绝弃它们。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强大的军事来支撑。
现在对道德经的流俗化理解,把老子的思想,理解成了一种十分庸俗的世故圆滑的老好人活死人式的人际关系学,一个大写的乡愿,认为所有不道的和平共处,就是天下有道。这样的想法太蠢了,只要还有人被控制着大脑,驱动着身体和行为,那么地球就不会变得安全,天下会永无宁日。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治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用的都是同一个道。整个天下万物,在各个层级上,都是同构的。能明白治身的道理,就能明白治家的道理,家能治好了,子孙兴旺,接着就能明白治乡的道理。一步步升华,最后就是治天下,圣人治天下,如同治身。所谓,人身即天下,天下即人身。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修天下以合道,是谓政。,大多数就是些盗夸妖妄之言。,要理解政。政字,左边是正,右边是攵,攵是轻轻敲打的意思。政的意思就是,轻轻的敲打,使天下复归于正。天下归正,不治而平。。而用一些治理天下,那就会按下葫芦起了瓢,永远都有治不完的祸乱。
很多人说,既然道德经是帝王之学,那普通人学了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本章,就是最好的回答。普通人,以道治身,可以益寿延年,长命百岁。以道治家,可以家庭和睦子孙兴旺。以道治乡,可以使一个超家庭的大组织,基业长青。一个组织,基业长青的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修之于乡,其德乃长那句。
老子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孔子。所以儒家,也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高追求。人应该怎么样度过一生,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孔子和老子是一致的。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在这一点上,是同一个道。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对于有道之人来说,以己身为身,活着是美好的。以家为身,家庭生活也是美好的。以乡为身,超家庭的社群生活,也是美好的。以国为身,一个王朝的永久繁荣,也是美好的。以天下为身,以道去教化全人类,彻底铲除他们的,教导他们吃饱撑了别瞎折腾,自然而然的生活,整个地球也会变成安全并美好的。
以人为生命,一个人的生命种子,只要抱道不离,就可以生存的长久。把家看做生命,修家以合道,家庭也会生存的长久。把乡一级别的组织,团体,看做生命,修之以合道,它的生命也可以长久。把国看做一个生命,修国以合道,这个国家也会国运兴隆,国祚长久。把天下看做一个生命,修天下以合道,施大政于地球,人类也才能长久,才能避免最后因为克服不了的互相伤害而全体灭绝。
逆道之人,不会长久。不道之家,也会很快的解体。不道之乡,很快的就会分崩离析。不道之国,不用很久,就会灭亡。不道之天下,各种乌烟瘴气的,驱使着很多人类去干一些乌烟瘴气的伤天害理的事。这些不道者,都会走向子孙以祭祀不辍的反面,不崇道,天下万物的源头被弄断了,根没了,母没了,子孙没了,到最后什么都没了。
人应该如何度过美好的一生呢。首先,得弃绝鞭挞那些教导人憎恶生命的。踩碎这些歹毒的思想,才能斩掉那些羁绊着人去向道入道的脏手和邪恶沼泽。仰起脸,看着伟大的太阳,看着自然中的一切生机盎然的自然之美,生命意识被唤起,原来天地万物,和自己的一生,都是这么的美好。
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美好的,接着就得修身以合道,返璞以归真。懂了治身之道,后面的道理,一通百通,以家为身,可以治家;以乡为身,可以治乡。以国为身,可以治国,以天下为身,可以治天下。以道为身,可以齐天地。一步步的进阶,越到后面,越发的会觉得,生命原来是这么的美好。
尊道贵德的人,热爱生命的人,他们可以长久,他们可以万世传承,所谓子孙以祭祀不辍。而那些憎恶生命的人,认为生命是罪恶的人,认为繁殖后代是罪恶的人,这些失道败德的人,他们都会绝种,即便现在还没绝种,以后也会断子绝孙。
天下万物,皆为一道所生,一道所养。用道多者,则德厚,用道少者,则德薄。德厚者,则世系长,德薄者,则世系短。以道观之,天下并无奥秘,有的人活的不美好,是因为他们不合道,有的人活的美好,是因为他们有道。有的国家,看上去很快就要灭亡了,是因为他们离道妄为,有的国家,看上去还会很长久,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拔不离复守于道。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怎么对整个天下了如指掌的呢,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天下只有一件事,没有更多的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洞悉天下万物。
这件事便是,天有永恒之道,演永恒之生。有道者德厚,无道者德薄;德厚者昌,德薄者亡。


3月24日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本章进一步阐述,一个人有德了,会是什么样的。
人得先有道,而后有德。无道之人,妄谈有德,就好比说,一条河流,连源头都没有,就大谈奔腾的江河,就是信口开河了。一条河流,要想永久的奔流不息,光有了源头还不够,还得保证源头不能断。德,就像这河水,道就是德的源头,一旦源头上的道断离了,德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会断流枯竭。天下万物,一旦失道,就会德不足,就无法再保证子孙以祭祀不辍。
老子认为,天下有道之人,其德至足至全,就像初生的婴儿那样。这便是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字面意思。为什么初生的婴儿,其德会是至足至全的呢。在婴儿被孕育和诞生之前,他是不存在的。一个不存在的事物凭空的产生了,背后的机制和法则是什么呢?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也就是说,天下万物,都是道生德养,一道所出。道是万物的共同母亲,现在的一切,过去都是不存在的,道把它们生育了出来,未来的一切,现在看,也都是不存在的,道也将会在未来,把他们生育出来。初生的婴儿,之所以其德足全,是因为他刚从道这个母体中,分娩出来,还没有受到后天的不道不德之物的污染和损害。
天下万物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遗传上的母亲,上一代把生命的种子传继给下一代,上一代就是下一代的父母。而万世万代这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天下之所以有始,都是因为有了道这个母亲,天下之母,万物之母,这是万物的另一个母亲。以万世传承的大生命来理解生命,人本然的是永生的,只是有些无德之人,会断了传承,使得大生命戛然而止。
把尺度拉近,看待人狭义的生命之内,也发生着同样的事。人体的细胞,如果也有意识,也能智能,它们也会认为,自己“生”了,自己“死”了。每天一睁眼,人身上,就有无数的细胞在死亡,又有无数的新细胞被生出来,从细胞的角度,就无法理解人的生命。细胞的代谢,一生一世,和人的传承,一生一世,不过就是尺度上的不同而已。
把尺度再往大往远里推,地球,太阳,星系,宇宙,都不过是更大的生命身体内部的细胞而已。旧的星体死去,新的星体诞生,旧的宇宙死去,新的宇宙诞生,和我们每天都经历的洗一次脸,身上都会掉很多细胞尸体的死皮,又有什么区别呢。无论往大还是往小,都可以无穷远推,无法穷尽,所谓玄之又玄。
人类恐惧死亡,或者厌恶生命,是一件极其无聊和荒唐的事。人和自己身上每天都死一大堆的细胞,并没有区别,只是更高尺度上生命的代谢物而已。我们身上的细胞为什么不会畏惧死亡呢,动物为什么不会畏惧死亡呢,为什么只有人,会畏惧死亡呢?
道德经后面的章节中,会讲“长生久视”这个道理,长生,益寿延年,这不难明白。久视又是在讲什么呢,真的是讲身体好的人,眼睛也好使的意思吗?显然不是。人之所以在万物之中,沦为唯一的会恐惧死亡者,是人“自认为”自己具有宇宙观测者的特殊身份。而死亡,则会使人丧失这种唯一观测者的身份。人真的是观测者吗,并且是唯一的?
我们身上的细胞们,我们的身体于他们而言,就是它们的宇宙,对于这个小尺度的宇宙,细胞们当然也会自认为自己是“唯一的观测者”。如果细胞不能互相观测,不能互相反馈,那么人身这个比细胞高一个尺度的大生命,就无法得以维系。人生病了到医院第一个动作就是抽血化验,上面反映的都是细胞的变化,这些细胞的变化是人脑指挥的吗?非也,细胞自身的调节反馈而已。细胞,人身,天下,都是生命,只是结构上尺度不同,在原理上他们都是同构的。生死,不过就是代谢活动,生死只是遗传信息的复制,复制,再复制。
人以观测者自居,并和天地对峙,认为天地只是自己眼中的“客体”,自己则是“主体”,这种观念,把人和天一分为二,自异于天地。有了这种观念,人活着,就变成了“终生打量宇宙中除自己以外的部分”。被自我抬高的“观测者迷信”,导致人自异于天地,自异于天,其德不全,德断裂了道,就如同河流断裂了它的源头。中国就是文化的根本天人合一,老外觉得可笑不理解,当然很多中国人也不理解,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合一,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合一,在哪里合一,在看不见的部分合一,在人心中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与良心的合一,我们说一个人不是人,就会说这个人丧尽天地良心,丧尽天良。把天地自然与人伦道德和谐统一就是天人合一。
而在初生的婴儿那里,他并没有产生自己与天相异的观念,尚未与道这个源头割裂,所以他的德就是足全的完备的。对于德全之人来说,生与道同,为久视;死亦与道同,为安息。而那些德不全的人,俗称缺德的人,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生死观,活也活不好,死也死不好,生死皆离道悖德。
故,他们活的痛苦,烦恼,罪恶。不会生的人,也不会死。按照道德法则,万物死后就是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解体,复归于无,这样才能好好的安息。
人类只是更大尺度的细胞而已,并不特殊。要是人类可以灵魂不灭,理论上,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也都可以灵魂不灭。设想下,我们身上每天脱落的细胞死皮里,它们不肯好好的去死,非要用飘荡着无数的小小的灵魂去影响后面复制出来的新细胞,这样的细胞该有多么的缺德。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赤子与天不相异,故视万物与自己为一。毒虫,猛兽,攫鸟,它们也都并不认为自己相异于天,故能与赤子以德相交,两不相伤。故此,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生活中存在一个现象,动物,包括人类,越年幼的时候,越招人亲近和喜欢。通常解释为,它们小的时候显得可爱,长大了,就不可爱了。这只是比较浅显的解释,背后的原因是,动物和人类的幼崽们小时候德厚,成年后德薄。
人长大了之后,割裂了道这个源头,德越来越薄,但是,遇到德厚者,赤子们,又会被唤醒道德的本能。爱心手拉手,感动自己唤醒他人。道,是生命的最源始的种子,德是蓄藏这些种子的不形神器。人本能的喜欢亲近小动物,小孩子,是因为以德相交。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握固,婴儿总是攥着小拳头的样子,就是握固。形容一个人的死亡,叫撒手而去,为什么人死了会撒手呢,因肝气绝。婴儿则相反,他们攥着小拳头出生,人虽弱小,但是拳头的握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婴儿肝气足全。肾主骨,肝主筋,骨弱筋柔而握固,说明婴儿肾精和肝气,都是至足至全的。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朘作,婴儿阳具bo起之意。婴儿并不懂男女之事,男婴却会时不时的不自觉bo起。这说明,婴儿肾精足,肝气足。长大之后,很多人满脑子男女之事,却想bo起也bo起不了,说明肾精亏虚,肝气枯竭。
男子的外shengzhiqi,在中国文化中,被称之为外肾、宗筋,外肾既为肾经所络,也为肝经所络。肾精不足则外肾不举,会yijing。肝气不足,则外肾衰。房事过劳,熬夜和shouyin,是现代人过早的肾精亏虚,肝气枯竭的三大主因。肝气虚,病接踵至。
更有甚者,吃chun药来掩耳盗铃。人之能bo,乃精气传于外肾使宗筋张弛,精气本不足,欲强行bo起,那就得从其他地方调配精气。从骨髓里,从脑髓里,从五脏藏精中调过来。拆东墙补西墙,西墙多舒服一会,东墙烂出个大窟窿,时间长了,脊髓,脑子都要拆坏了,烂坏了。自古皇帝多早夭皆因吃了太多的方士们炼的丹。
一个人,已经把自己的身体搞坏了,想亡羊补牢,应该怎么做呢,那就得积德。余额不足了,得充值,而不是去借高利贷和破罐子破摔。怎么才能积德呢,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建议男士们早读。
五十五章待续……


特此感谢默默付出的分享者*老师


主办方

五蕴文化、长生人寿恒大家族

报名公益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