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右下方“杰人观察视角”关注本公号。
文/
据财经媒体报道,3月21日下午,知名互联网公司腾讯控股发布的2017第四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收入663.92亿元,净利润207.97亿元,所有收入中,网络游戏给其带来了巨额的可观效益,第四季度网络游戏收入243.6亿元,稳居腾讯所有收入类别的第一名。
腾讯全年四个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这只巨无霸级的企鹅,2017年全年收入2377.60亿元,净利润715.1亿元。在全年收入中,游戏一直是最大头,除了第四季度243.67亿元,第一、二、三季度游戏收入分别是228.11亿元、238.61亿元和268.44亿元,合计978.83亿元,占全部营收的41.17%。
提到腾讯的网络游戏,很多人当然会提到《王者荣耀》,也会想起《英雄联盟》及《地下城与勇士》等,这些给腾讯带来天量收益的虚拟玩具,同时也是很多学生家长的梦魇,很多家长常常望天而叹的问题是:害人不浅的网络游戏,何时会得到国家的立法规范?
诚然,对于腾讯公司而言,能够开发出《王者荣耀》之类风靡亿万人的网络游戏,并给其带来天量收入,这是腾讯作为经营者的精明和荣耀。但在这种荣耀背后,却是以千万计的中小学生欲罢不能的“精神捆绑”。
教育专家指出,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普及的当下,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杀手”,主要是网络游戏和玄幻小说,甚而至于,连色情问题的危害都已经退居其次。这足见网络游戏的深重灾难。
有媒体报道说,《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亿,每天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青少年玩家比例高达54%。网上流传甚广的一封家长公开信描述了这款游戏的危害:
“王者荣耀”的规则是要天天练,否则封号、降级,赛季等等都受影响,如果游戏中断一下,就会被封号,前面的辛苦练级就白费了,导致孩子天天和同学联机玩游戏,晚上到两三点还不睡觉,对游戏的沉迷让孩子深受其害却无法自拔,让家长深感苦恼却无可奈何。
必须承认,从游戏的开发角度而言,腾讯是成功的“超级玩家”,它摸准了青少年的心理规律,成功地俘获了成千上万孩子的心灵;但从社会责任而言,腾讯确实难言“伟大”,甚至,批评它失守底线也不是言过其实。
互联网的普及,重构了人与人的关系,也重新构造了人生向上的台阶。其实,人是有天生弱点的动物,这个弱点就在于其心灵的易受蛊惑和控制。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所有的蛊惑和精神上瘾都能前所未有地便捷到达每个用户,那么这种弱点就更易被拿捏和控制。
从发迹史看,腾讯最早受益于网络间人际交往,这实际上也是人类心理规律的网络表征。这些年来的腾讯,从一只可爱的企鹅,成长为一只可以吞噬一切的“巨鲸”,靠的就是俘获人的心灵,无论是网络社交还是网络游戏。
和腾讯一样,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些年来也在网络游戏方面赚得盆满钵满,比如盛大、网易,以及那无数的专业游戏公司。有数据表明,2017年整个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超过2000亿元,“杰人观察”认为这一数据过于保守,因为它没有考虑到游戏设备和相关产业。正是因为这一巨大的蛋糕,吸引了无数的互联网巨鳄争抢,以至于全然不顾企业社会责任。
回到腾讯公司的游戏业务而言,“杰人观察”无意指责该公司太多,甚至从一定程度上理解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利益冲动。但是,要解决游戏的负面效应问题,也必须靠互联网公司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同时还要靠主管部门的积极作为和前瞻性制度安排。
在企业层面,互联网公司应该适度遏制自己的利益冲动,真正在开发游戏的同时,也全面开发防沉湎系统。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当借鉴实体企业在环保上的“三同时”制度,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对于一款游戏而言,开发者和经营者也应当确保防沉湎系统与游戏的“三同时”。
,基于当前网络游戏的危害甚深,文化部门、网信部门、工商部门、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应该基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公序良俗的保护规则,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督促游戏行业守法、守良知。“杰人观察”认为,基于当前的情况,,以规范秩序,防范危害。
国家有关部门还可以考虑联合出台规定,就是对游戏收入比过高的互联网公司,设定一个合理比例,对超过收入比例线的公司,可以课以惩罚性的高税,并以这些特别税收专门用于全国的反游戏上瘾工作,比如专业心理医生的费用、建设防成瘾系统的费用以及对学生远离游戏的教育和奖励,等等。
提到孩子沉溺游戏无法自拔的揪心问题,我不禁想起了王阳明的心学。在王阳明看来,人的"心"本来富含神奇,它如行云流水般变幻而流淌于万物之间,如果人能静下心来,自然就能发觉其中的规律。而网络游戏的最大危害,其实就是搅乱了孩子们本来纯净的心灵。
结合王阳明的“心学”再来看游戏成瘾问题,“杰人观察”建议,家长们也可以考虑,不要一味地以强制办法甚至打骂方式逼迫孩子远离游戏,而是可以想办法让孩子真正回归心灵层面的“静”,让他的心灵从“王者荣耀”的打杀中跳出来,并结合一些景物和环境,慢慢悟到“恬静”的妙处,这也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回到网络游戏问题而言,腾讯的游戏收入“独大”,其实只是当前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无限逐利的缩影。我们质疑和规劝腾讯公司,也是为了重启互联网行业精英大佬们的良知,并期待他们通过自省和履行社会责任,以改变互联网行业的利益结构,让紧紧缠绕青少年不放的游戏恶魔逐渐远去。
——————————
如果您欣赏本文,欢迎长按下列二维码并“识别二维码”打赏,金额不限。
作者简介:,湖南省双峰县人,独立时事评论员,中国“方圆智库”理事长,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资深媒体人,法律文化学者,品牌策划和危机公关专家。曾入选“中国最有影响力100名意见领袖”。如果想联系作者,可以加微信"jierenguancha123",或者发邮件至“jieren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