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POETRY 像诗一样活着
图为明代画家文征明的《真赏斋图》局部。屋里有客对坐,阅看书画古器,屋前有古桧高梧掩映。构图严谨缜密,境界幽雅清旷,画法精细而苍秀,是文征明晚年的得意杰作。
明末清初文人喜用“试”字,就是浅尝辄止,带有一种短暂性,并不是执着全身去投入。即兴为之,适可而止。一种行为摆弄完之后再换一种,永远保持兴趣的新鲜和身心适宜。当时的文人吴从先概括得好:“乘起兴之所适,无使神情太枯”,他点明了工作理念。
《雪夜访普图》明·刘俊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晚明时代的文人讲究雅致,追求悠闲情趣,米兰昆德拉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名句,晚明文人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吹箫女仙图》 明·张路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朝以前的文人除了坚持他们的“四项基本原则”(基本无繁简体之分,基本不使用标点符号,基本使用毛笔,基本手工研磨)之外,还能把玩一种“雅”。但又不是整天玩单一一种方式,变着多种法子来玩“雅”。雅而有趣而不媚。
《落霞孤鹜图》 明.唐寅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试看他们吃饱以后、剔牙之后都干啥?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中作了以下的简结:
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候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暄、钓鱼、对画、漱泉、支杖、礼佛、尝酒、晏坐、看山、临帖、刻竹、喂鹤,皆一人独享之乐。
现代生活早已闹得人找不到那份闲情雅致,时间的速度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格调与速度。“古雅”腿疼,早已跟不上趟。面对古人以上的种种行为艺术,难道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吗?
当然不行!大诗兄这就推荐一款帝王手抄心经礼盒,让你能在闲暇之余,沐手敬书,修心养性!
帝 王 手 抄 心 经 礼 盒
抄经 | 临帖 | 读诗 | 焚香 | 研墨 | 净心
明清时期,写经、刻经较为普及,从皇宫大内到寻常百姓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于日理万机之暇,仍择经而书,诵经刻典,这不仅是在增强其佛学修为,更重要的是在寻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大悟性。
今人抄写经文,修习佛学,同样启迪智慧,澄净心怀,为自己重新营造一个超然物外的心灵世界,扫除内心的负面情绪,返璞而归真。
以最虔诚的清净心抄写,称为抄经或者写经,被僧众和修行者视为必修的修持行门之一。皇帝御笔写经乃是稀有之物,数百年来一直深藏宫中,鲜为人知,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且书品精良,装潢考究,书写材料独特,是清宫留存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
《吉祥经》出自汉译南传大藏经第26册小诵经,该经在南传中极为重视,被奉为在家人日常修持佛法的入门宝典。佛讲法是实相,穿越时空,不受时空限制,不会有衰落,《吉祥经》就代表了永恒的真理。
除此之外,还挑选了唐诗宋词的经典篇目,编入《唐诗精选》和《唐宋词精选》。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片言以待来者,一脉能继斯文。
无论是经书还是诗词,都选用书法大家的字体,临帖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心不厌精,手不厌熟,多次抄写后即使不能和所写经书或是诗词化而为一,也能让让其中的精神直通心性,而后可言悟道。
纯狼毫毛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抄写愿力无穷的经书,需用最好的材料制成的毛笔。
一得阁墨汁
上百年的老字号墨汁,色深而良,清新四溢,不腐不臭,四季可用。
熟宣撒银纸
初习书法者,最怕运笔迟疑、墨汁湮染。这次选用上等熟宣,手感厚实、书写流畅。闪闪银屑洒落其中,耐得住时间的婆娑。
经常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且有延年益寿之功。
香之为用,其利最薄。
物外高隐,坐语道德,
焚之可以清心悦神。
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蔼馥馥撩人。
帝王手抄心经礼盒
内附
《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十张, 《吉祥经》十张
《唐诗精选》五张,《唐宋词精选》五张
纯狼毫毛笔 一支,一得阁墨汁 一百克
青禄书院青莲线香 两克
帝王手抄心经礼盒
诗享价:128元/套
点击阅读原文
沐手敬书,修心养性
▼ 抄经 | 临帖 | 读诗 | 焚香 | 研墨 | 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