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5年8月23日,由华裔作家刘宇昆翻译的刘慈欣长篇科幻小说《三体问题》获得第七十三届雨果奖,这则消息无异于一道闪电,照亮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刘慈欣,成为中国乃至亚洲获得雨果奖的第一人。(雨果奖是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听到这个消息,我无比激动,同时也有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那一刻,我回想起初次看《三体》时的惊异,以及看完第一部时的大脑短路和荡气回肠,它开辟了思维的新疆域,让我知道世界还可以这样!
《三体》不同于任何一部科幻或奇幻类作品,它是一部很不寻常的书。奇妙的混杂了科学与哲学思辨,,和宇宙学,令观者产生一种奇妙的体验。小说从现实出发,延展出一个无限宽广的时空,演绎了一部未来的太空史诗。其中,面壁者、持剑人、水滴、黑暗森林、降维打击等叙述,既出人意料,又具有历史与想象的合理性。富有逻辑性的创新、趣味无穷的哲学思辨、宇宙暗藏的神秘规则、超乎想象的智子武器、科学前进的动力内核、人类未来的发展轨迹、巨变之下的人性探讨、宇宙维度的大胆解析、时空属性的全新利用、宇宙奥秘的终极探索……极富创意,而又逻辑严密,甚而每一处情节都在你预料之外,每一个悬念都有更深的内幕,全都来得那么震撼,迫使你去思考,以至于完全跟不上情节的变化……
这是就《三体》的魅力!就像书中所论述的宇宙有十个维度一样,《三体》的维度也不是简单看几遍就能透析的。一部作品的高下有个普适的标准:雅俗共赏为小说最高境界,就像拥趸最多的金庸作品一样,俗人看热闹,雅士看门道,学究还能研究“金学”,各得其乐,维度甚高。古人言:法乎上者得其中,法乎中者得其下,法乎众者得其上。得到大众认可的自然是上乘之作,而酸腐文人多附庸风雅,所好自然落于下乘。雨果奖由大众投票选出,正是雅人、俗人大杂烩(不像“诺贝尔文学奖”都是学究口味),如此深度的书还能做到雅俗共赏,足以证明这部作品的境界臻于上乘。难怪中国的科幻迷将之奉为经典,IT界将之视为(书中的黑暗森林体系完全印证了当今互联网的生态规则,行内人代入感太强了,雷军、马化腾等均视之为宝典),连奇幻大师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都爱不释手,早有预言《三体》会获雨果奖。http://m.guancha.cn/culture/2015_05_08_318806
然而,作者获知自己获奖却格外冷静,他说:“我清楚中国的科幻文学并不会因为这个奖项而有所改变,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雨果奖,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这次获奖。以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看到作者对待获奖的态度,我由衷钦佩,为中国有这样心胸的作家感到自豪!同时,内心也生起了一股莫名的冲动,想到中国文化的现状,一幅画面浮出脑际:一片泥沼……偶有几株白莲出淤泥而不染,独放异彩,却终究成不了风景。
中国独有的酸腐文化氛围总在困扰着通俗文学的前进,加上国学文化的历史断代,造成了中国当代的文化弱势。改革开放,中国面对欧美日韩等强势文化大潮立现崩溃,青少年一代多被外来文化洗脑,少有潜心国学者;而所谓的国学大师又多被商人利用,盛产文化快餐,甚而错解国学经典,误人子弟!互联网生态下,节奏加快,微短文盛行,潜心研读大部头著作的越来越少;而大量粗制滥造的奇幻游戏让新生代满脑子穿越升级打怪,低俗意淫种马文充斥各大文学网站……真是一锅五颜六色的大杂烩!
再来看看今天的文化输出大国美国:各类通俗文学盛行,并在文化界拥有较高地位,文化保护法健全,文人社会地位高,故此拥有众多一流的文学大家:27岁发表《太阳照样升起》的海明威、28岁写就《伟人盖茨比》的菲茨杰拉德、32岁完成《麦田守望者》的塞林格、擅长制造悬念的作家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作品风靡全球的奇幻文学大师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
当然中国也有一批优秀的当代文学家足与之匹敌,但比不了的是前者拥有的世界影响力,并成功向世界各国输出了本国文化,而后者则寥寥无几,像《三体》这样获得高度认可的作品更是十分罕见。也就是说,中国文学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对外影响力约等于零。
这是一件十分可悲又可怕的事情,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的古老文明血脉、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浩如烟海的典籍,却没有承载和开发这些文化的能力,反而美国凭借“《花木兰》动画片”这样的中国古典故事在中国疯狂吸金,中国观众乐得夸赞:“瞧!还是好莱坞拍的好啊……”,甚至《三体》由中国导演制作都引来了读者的一片唏嘘,我想反问:为什么这样一部中国人的作品不能由中国导演来制作呢?
看过《三体》的人都知道,这部作品寄托了作者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华文化崛起的雄心,作品里的中国人始终掌控着大局,章北海代表的军人自豪感、一人掌控地球和三体之间战略平衡的罗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再来看看今天中国的局势:
现行文化及文创领域混乱不堪,许多影视作品角色严重脸谱化、违背人性、逻辑紊乱、情节拖沓,经过华丽包装,竟也成了几十亿票房、几十亿点击量的大片,许多看着都能睡着的剧俨然不是专业团队制作,而恰恰这种作品在中国拥有大量的关注群体,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中国观众业已被培养出一种“看片全为放松,毫不在意内容”的心理,中国文化产品的低质量就这么被国人娇惯出来了。
如果世界不存在竞争也无妨,但大批量粗制滥造“捞一票走人”产品是很难输出国外的,更别讲输出到欧美文化发达国家。如果一国文化只引进不输出,就如货物只进口不出口一样迟早出问题,文化产业贸易逆差不说,国民自信心更会严重受挫,什么都觉得外国好,民族离心力越来越大,最后一盘散沙,这就是美国对中国软实力战争的战略目的,不断给对手输出本国文化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苏联解体就是前车之鉴。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具备极强的民族危机感,国人绝不可忽视。这一点,美国可为世界表率,其每一届总统上任都会制定假想敌,并启动相应战略,五角大楼全天候关注世界局势,时刻掌控各方形势。
美国的太平洋战略部署以韩国、日本等半岛、岛国死死封锁中国海洋军力,策反西藏和回疆封锁中国西部,鼓动越南等国不断南部疆土,令印度抑制中国西南,只有北部战略薄弱,却是一片蒙古荒漠,料想我们也无所作为……如此锁死中国,配以文化输出瓦解人心,其心何其毒也!我国民久居安逸,竟忘了居安思危,目前军事难以突破,唯有保全本土文化方可保长治久安,而祖国的安全与我们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一国之文化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今之计,需整肃文化乱象,规范文化产业,完善相关法律,提高文人地位,对各类文化形式一视同仁(如文学界接纳各类通俗文学,剔除自身清高诟病)。新世纪,莫言、刘慈欣为我们开启了对外文化输出的大门,从此国人可以自信: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和雨果奖,甚至更多国际奖项。
其实像这样的文化界英雄还有很多,诸如: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的李小龙;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其作品的金庸(已翻译成16种语言在世界流行);将暴力美学推广到世界的华人导演吴宇森;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李安;对外输出中国电影最成功的周星驰等。
笔者尤其敬佩周星驰,其《功夫足球》、《功夫》等影片在欧美倍受欢迎,后者更是迄今为止最卖座华语电影,排进世界十佳影片(唯一一部华语影片),周星驰是一个真正深入大众“俗”文化而达到“雅”内涵的电影人,“法乎众者得其上”,其追求艺术已达完美苛刻程度,甚至不惜得罪同行,但其追求完美的纯粹精神时刻激励着后来者。
文化艺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完美和创意。金庸每一部作品都是之前作品的颠覆和超越,直至《鹿鼎记》无所颠覆就此封笔,成就武侠文学的巅峰;作家三毛因为无法颠覆自己而选择;就连苹果的缔造者乔布斯也以艺术家的标准打造苹果产品,其死后数年,苹果仍是世界第一,无人超越……
我们从无数事实中得出:无论文学还是艺术,最终还是要不断追求卓越和自我颠覆,这也是所有文创工作者的宿命,以及作为策划人的自我修养。
从《三体》获奖联想了很多,但始终脱不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事业的追求。笔者真的希望中国的文化从此强大,去除掉多彩的文化外衣,内核拥有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是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心,是道家无为的自然观,是佛家的慈悲为怀,是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而不是美国好莱坞式的强权民主、个人英雄,也不是韩国的欧巴思密达,更不是日本的菊与刀。笔者始终认为,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由衷的自信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