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源于网络,分享仅作传播和学习之用,感谢赵晓霞老师的精彩演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猿”、“鹤”在中国传统理念中为隐士的代表。 《宋史·石扬休传》:“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 明代刘基 《追和音上人》:“夜永星河低半树,天清猿鹤响空山。”清代方文 《饮从兄搢公民部》诗:“猿鹤岂无干禄意,江关只恐厌人稠。”两者常被文人写在诗词中称颂,猿于山林中自由生活,以野果和清露为食,不为世俗所扰,世上千年,山中不知何时,地为床,天为被,无所拘,无所束。
“鹤”在中国文化上有重要地位,在道教中,鹤为长寿的象征,有仙鹤之称,道教的先人多以仙鹤和神鹿为坐骑。中国传统文化里,长者去世有驾鹤西去的说法。其被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清”字用来形容“猿”和“鹤”的品格,具清雅高尚之意。最早曲名为《双清传》,其曲配有歌词,歌词描写的是“猿”和“鹤”,故后来就将其改名为《猿鹤双清》,琴曲中可以听到猿啸和鹤唳,声清而欢快,亦有道家缥缈逍遥之感。《谢琳太古遗音》说到,“其声凄以清,其调高而畅,殆如老鹤唳风,玄猿啸月,使人听之利欲心头忘,出尘之想斯在,故曰双清。”
《猿鹤双清》(又名《双清传》)初见于明1511年的《谢琳太古遗音》,为宋代石杨休所作,一说为宋高大素所作。其传谱见于《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黄士达太古遗音》(1515年)、《发明琴谱》(1530年)、《风宣玄品》(1539年)、《琴谱正传》(1547年)、《西麓堂琴统》(1549年)、《杏莊太音补遗》(1557年)、《五音琴谱》(1579年)、《重修真传》(1585年)、《玉悟琴谱》(1589年)、《琴书大全》(1590年)、《绿绮新声》(1597年)、《藏春坞琴谱》(1602年)、《杨抡太古遗音》(1609年前)、《琴适》(1611年)、《理性元雅》(1618年)、《裛露轩琴谱》(1862年)、《双琴书屋琴谱集成》(1884年)。
其传谱共18种,今统计了16种(由于《黄士达太古遗音》、《杨抡太古遗音》两谱在《琴曲集成》中未收录全,故未知其谱详情),其分段情况如下;未分段一种(《谢琳太古遗音》),九段四种(《琴谱正传》、《杏莊太音补遗》、《玉悟琴谱》、《藏春坞琴谱》),十段两种(《风宣玄品》、《西麓堂琴统》),十二段七种(《发明琴谱》、《重修真传》、《绿绮新声》、《琴适》、《理性元雅》、《裛露轩琴谱》、《双琴书屋琴谱集成》),十四段两种(《五音琴谱》、《琴书大全》),传谱中大体结构变化不大,细微上有所出入,《琴谱正传》和《杏莊太音补遗》两谱基本相同。
分段有标题的共三个版本分别为《重修真传》、《西麓堂琴统》、《理性元雅》,《理性元雅》第四段标题为“月明鹤唳”其余同《重修真传》。
《重修真传》分段标题如下:1、瀛海秋高、2、月明风清、3、万籁寂然、4、猿鸣鹤唳、5、寒猿啸月、6、猿鹤争巢、7、母鸣子和、8攀萝包子、9、并立云松、10、猿鹤对舞、11、梳羽啄嗒、12、结盟友爱。
《西麓堂琴统》分段标题如下:1、风月凄凉、2、林泉幽邃、3、烟雾开霁、4、猿鹤同音、5、九皋清唳、6、三峡悲啼、7、风撼苍林、8、霜枝绿草、9、鸣鹤在阴、10、哀猿入涧。
传谱多见于明代,共16部琴书对其收录,其余收录的琴书成书于清末,从明代历史来看,明代盛行道家思想,此时道教盛行,鹤作为道教仙物,常在瓷器、书画作品中出现,而出现在琴曲中,被流传也就不足为奇了。清代道教在朝廷的地位逐渐下降,影响逐渐式微,《猿鹤双清》此曲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代最早所见打谱应该是川派琴家侯作吾先生版本,又有俞伯孙整理谱本,现在部分演奏版本是在其打谱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和加工,此曲多被川派琴人演绎,流传于蜀地,故也算一首川派琴曲。
由于笔者只弹奏了一种版本,并未进去打谱分析,对传谱未能进行更详细分析,仅对其后的研究做一个铺垫。
以上数笔,参考《琴曲集成》和《见存古琴辑览》甚多,老辈琴家所做贡献之浩瀚,在此叩首。
醉渔(笔名),古琴文化研习传播者,传统文化修习者,毕业于重庆大学。古琴师从李祥霆弟子昆明琴人杨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会员。
【课程咨询】:卓毅 18669274866
【微信账号】:zuiyuzui
【授课地点】:呈贡 · 书香大地商铺7-1-07
昆明 · 邦盛茶城15-36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