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小说
奇幻小说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当前位置:
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技创新大会: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科技创新大会: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2022-03-21 09:37:54
承天时 应地利 谋人和 促转型
科技创新大会:
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
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15个先进集体、30名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为形成深化科技发展综合改革的思想共识、打造“三海一核”特色科技创新体系,作为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开展“三海一核”办学特色体系化建设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6月24日在启航剧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大会授予“舰船总体与系统工程技术团队”等15个集体“‘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李晔等30名教师“‘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校党委书记谷焕民作《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讲话。校长姚郁作题为《承天时、应地利、谋人和、促转型,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报告。
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学校“十二五”科技工作进展,分析学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引领全校师生为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而共同奋斗。
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师代表,全校副处以上干部,科研院和各院系科研办人员参加会议。副校长韩端锋主持会议。
副校长高晚欣宣读表彰决定。
校党委书记谷焕民、校学术委员会主席杨德森院士分别为“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颁奖及“十二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颁奖。
在大会经验交流环节,动力学院马修真教授以“船用发动机电控系统”研发历程为例,介绍科研团队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调创新创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规划,全链条规划科研工作的情况。自动化学院严浙平教授分享从事水下技术领域20年所获得的 “视野决定起点,坚守敦促成功,继承与协作是法宝,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是关键。” 的科技工作感悟。理学院杨军教授则在亲历团队由初创、快速发展、稳健发展等阶段中深切感受到团队负责人和骨干成员对“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执着与坚守。
姚郁在报告中回顾、总结了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学校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工作形势,对在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实施人才驱动、推动全面转型、落实重大方向,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转型升级的任务举措进行了全面部署。
姚郁指出,“十二五”以来,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强化基础、拓展特色、强军扩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取得新突破,为研究型大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巩固了学校“三海一核”特色优势地位;科研质量有效提升,奠定了学校科研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科研成效持续涌现,发挥了学校发展建设的先行引领作用;科研环境不断改善,强化了学校未来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
姚郁深入剖析了“承天时、应地利、谋人和、促转型,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题。他指出,“承天时”,就是要积极应对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新变化;“应地利”,就是要准确把握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定位,抢抓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抢占发展先机;“谋人和”,就是要以人为本,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体系,营造和谐的创新环境,彻底激发广大教师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广大教师、依靠广大教师打好科技转型升级攻坚战和综合改革持久战;“促转型”,就是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全面推动科研工作中教师和团队、发展定位、发展方式、体制机制、管理服务等一系列转型。从而不断开创学校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面转型,全面支撑引领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
姚郁强调,我国科技创新工作迎来又一个春天,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特殊作用,主动应对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主动承接国家科技发展新形势、主动融入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主动对标科技创新工作新要求;传承63年“哈军工”精神,发挥特色鲜明的“三海一核”优势,积极把握百年一遇的战略机遇;以人为本、人才驱动,在科研发展新体系下打造人才成长新环境,明确校、院、项目负责人三级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建立以10+x重大科研发展方向为牵引,以船、核、产业三大研究院和研究中心为载体,以学术团队为核心,以科研项目为落点,以系列科研管理制度为支撑的科研发展新体系,打破束缚、解放人才,搭建阶梯、培育人才,系统谋划、助推人才;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转型,围绕人才成长构建科技创新发展新型态,以“合作式、平台式”科研型态构建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技术突破和少量特种设备研制”全链条科研格局,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反哺科学研究,推动教师和团队、科研发展定位、科研发展方式、科研体制机制、科研管理服务的彻底转型;要抢抓机遇、精细落实重大科研发展方向,大力协同、全链条攻关,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他要求,学院要充分认识上述举措的重要意义,满腔热情地组织广大教师投身三大研究院和研究中心、融入高水平科研;要积极主动地推动管理和服务转型,更好地帮助团队和教师成长。团队和教师要深刻理解科研转型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含义,准确定位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力点”,清晰规划自我发展的“延长线”。
姚郁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每一次时代变革、体系重构之际,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个体,都会有埋没于历史尘埃者,更会有浴火重生者。我相信,只要我们工程大学全校师生解放思想、目标一致、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敏锐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历史机遇前高处看问题、细处想办法、实处下功夫,就一定能够打赢科技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
谷焕民代表学校党委,向受到大会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他指出,纵观历史脉络,学校科技工作始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科研先行军有效支撑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国际化办学等方方面面,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指出,在“十三五”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学校发展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统一加速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思想认识,以新作为新状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迎接未来新挑战。他强调,全校教职员工要紧扣发展主题、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思想行动,并就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的不断提升,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提出五点意见。
一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原动力的问题。创新科研认识,深刻把握科研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先行军”作用,树立起识变、应变、求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创新技术体系,围绕我们已经形成的特色优势和凝练形成的军民融合发展方向,构建出若干重点领域的技术体系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
二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协调科教关系,在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逐步拓宽与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的结合口径。协调资源配置,将师资力量、优势方向、仪器设备、知识产权等有限资源优先配置到谋划主导重大科研项目上,配置到抓好重大成果和高端人才产出上。协调主体与整体学科发展,既要整合力量,推动4个特色学科群在争创一流中形成突破,又要推动主体学科对支撑学科、基础学科、文管学科的反哺以及相互间的融合发展,为强化科研优势打造出厚重、均衡的发展体系。
三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决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构建绿色的研究生态,打破一切制约创新潜能释放的条条框框,进一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师生持续、无忧、体面地开展研究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畅通绿色的发展通道,探索建立分类评价体系,让学校政策环境与教师个人成长有机统一。强化绿色的研究方向,要乘势而上,主动谋划“三海一核”领域公共安全、节能环保、污染治理、新能源开发应用等方向的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要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要推动校内多学科、跨院系、跨团队深度融合。以三大研究院和各研究中心为载体,推动校内多学科、跨院系、跨团队深度融合。要推进与行业主体企业的战略协同。充分发挥与行业企业长期合作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合作,努力成为行业主体企业不可替代的战略支撑者。要比肩国际前沿。围绕“双一流”建设,积极吸取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和同类院校科技创新经验,注重高端人才、高质量教材、高水平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五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科研优势转化不畅的问题。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好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多措并举支持师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要推进科研优势向“双一流”建设转化,系统谋划科研产出、学术成果和高水平人才培育的有机联系,以科研优势转化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以优质科技成果转化支撑高水平社会服务。要在科技工作中实现人的发展。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科技创新大格局。
谷焕民强调,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要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在战术上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战略上保持定力、久久为功,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建设而努力奋斗。
各院系组织教师学习、研讨、贯彻会议精神和新出台的《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对学校正在修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进行讨论。学校还将分别组织项目负责人代表、研究中心负责人、兴海学术团队负责人召开专门座谈会,广泛征求各层面教师对这3个办法的意见。
更多文章
科技创新大会:努力开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今日头条】《西充首届歌王争霸赛》第一期选手演唱,我滴天,都是实力派来着!
【寒假在线】不能错过的最IN寒假作业(一)
内有福利|新家指日可待,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你我所在的『江湖』!
实用Meta分析教你如何一键翻译全文
北京儿童医院住院部住院须知
这两天,虞城都在传这个开三轮车的人,简直在要人命!
【招贤纳士】完美之声网络电台召集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