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武侠爱好者,更不痴迷于读武侠小说。
但总是看见身边人讨论武侠小说、玄幻小说聊的眉飞色舞,仿佛已经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
而且, 最近听说中国修仙玄幻小说在美国火了起来,
还把一个要的忧郁症患者治好了,
让他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
其实我倒是觉得,人间就是一部小说,每个人都在江湖之中!
想想小说中那些知名的武功招式,
不都是对应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吗?
武侠中的人际关系,
不正是每个人人性的流露,我们所期待的美好世界吗?
只不过,作者可以用笔将虚拟世界尽量写的完美,
而我们所处的人间,经营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很多能力,还是得靠自己修炼!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某些武功招式的理解:
一、《易筋经》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武功在天龙八部中被游坦之无意中捡到,然后就从一个落迫的报仇无门的小子,变成了顶尖高手。
跟据字面解释:
『易』,指的是改变的意思;
『筋』,指的是思维;
比如:说一个人『头脑一根筋』!
所以,易筋经指的是改变思维的武功!
这样就不奇怪了,我们每个人的结果,最根本上都是由我们的思维决定的,
因为思维决定行动,而行动产生结果!
甚至我们所处的环境,也是我们内在思维方式的显化!
一旦学会了改变思维的武功,肯定是可以从底层默默无闻,变成顶级高手的!
二、《黯然销魂掌》
这是杨过独创的武功,
背景是分手16年,伤心至极,思念至深,每天活在巨大的情绪痛苦之中。
一听这武功的名字,就够黯然,够销魂!
这个武功在生活中代表转化负面情绪的智慧。
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
比如思念,比如被抛弃,比如求之而不得。
关键是,你在负面情绪时做什么?
有的人只是大喊大叫,或者不断的抱怨,变成祥林嫂;
而人家杨过可是在练武功!
如果我们在人生中,能够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成增加积累实力的智慧,
就会越挫越勇,历经痛苦和磨难,却更显英雄气质;
甚至,昨日的痛苦会成为今日的筹码!
三、《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的作者是黄裳,当年因为家人尽数被杀,欲雪深仇,隐居40多年,苦思破解敌人武功之道。
而他40余年后重出江湖,却发现仇家均已死去,
剩下的当年一个少女也已成老太太。
黄裳于是对自己为仇恨的偏执感慨万分,
遂将毕生所学写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
『阴』,代表藏于背后的东西;
『阳』,代表让人知道的东西。
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
人生如果能把握住阴和阳的平衡,
能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必须让别人知道;
能知道什么东西该藏于心不泄露;
就是大智慧了!
所以,《九阴真经》代表谋略的智慧。
练成此武功的标志是心里能藏住事儿,而不是见人就说,
甚至,口无摭拦!
尤其是一个计划,还没成型,就先公开了,结果往往不了了之,因为缺少蕴藏的过程。
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是心中能藏得住秘密的人!
四、《太玄经》
玄而又玄,却不知大道至简!
《太玄经》是画在侠客岛墙上的武功,
无数人去了侠客岛就再也没回来,大家一直以为是侠客岛岛主有什么超级武功控制住了各大高手,却岂知只是因为这《太玄经》太高深,太难懂,又太吸引人,无数高手来到岛上,是自愿不回去的,因为他们太想弄明白这个高深武功的玄机!
结果,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少年石破天,却发现原来墙上文字并不是用来读和理解的,而是直接用来当图画看的!结果练成了绝世武功。
这其实告诉我们,大道至简,越是伟大的能力,越简单,越没有什么秘密,往往是我们聪明的头脑把事情搞复杂了,
就像很多人特别好奇那些大的企业家是如何做的那么成功,结果一问,却发现他们其实都很纯洁,很简单,都是好好做人啊,诚信经营啊,多分钱啊这些最基本的道理,
确实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不忘初心,永保纯洁,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而又更有威力的呢?
五、《独孤九剑》
代表能力:说服力
《独孤九剑》是唯一一个没有自己套路,完全是按对手出招的方式,见招拆招的武功,
因此,对方功力越强,独孤九剑威力越大!
这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服力吗?
说服力强的人,并不是执著在自己想表达什么,
而是更关注对方的立场,需求;
然后根据对方的需求引导对方,最后实现自己的目的!
无数人说服力不行的核心卡点就在于,卡在了自己的世界!
因为太关心自己想要的了,太想让对方听自己说了,却往往引发争执,甚至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
六、《北冥神功》
代表能力:学习力
北冥神功是专门吸取别人的内力为已所用,其威力甚大!
段眷因为练成了北冥神功,结果连最最难练的六脉神剑都会了。
其实吸取别人的内力,不就是向别人学习经验的意思吗?
创新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
直接把别人的创意搬过来,确实是最快的方式,因此,这门武功一直被排斥,谁练谁可耻,因为偷别人的创意,实在不够地道!
可是,谁也拦不住你偷着练,就像无数人都是暗中模仿,偷偷学习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
只不过,完整版的叫《北冥神功》,残缺版的,!
也就是,向别人学习,偷取别人的创意,别人排不排斥你,暂且不说,
你自己能不能消化,这也是个问题!
所以,,吸取了别人的内力,结果不能消化,于是走火入魔,差点爆炸。
我确实也见过无数公司盲目的模仿别的公司的运营思路,营销思路,结果和本公司文化不融合,没有完全领会他公司的精髓,结果反而更糟。
因此,借鉴的前提还是有自己独立的思维系统!
否则,学的越多,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