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刘备我祖:怎么快速梳理热点事件和人物,写出爆文?|干货

刘备我祖:怎么快速梳理热点事件和人物,写出爆文?|干货

2017-11-12 11:55:08

这是浑水的第39次线上分享,所有的学习都会点滴积累汇成河流,从知识里选择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功力,从众多公众号中,找到能为你提供灵感的公众号,是一种缘分。



| 第39期 |

本期嘉宾

刘备我祖

刘黎平


▲刘黎平


太史刘  何许人也?

刘黎平 ,1971年出生于湖南,现任《广州日报》国学版主笔,公众号“刘备我祖”运营者,擅长文言文写作。


8月份,刘黎平一共在“刘备我祖”上写了9篇文章,5篇破10w+,其中《史记 傅园慧传》、《史记 王宝强婚姻惊变记》、《史记 郎平传》阅读量超一百万,而当时他的粉丝不过10万左右。


刘黎平写一篇史记体文章从找资料到推送,需要4-6个小时。他注重构思,会提炼故事,渲染氛围,刻画人物,突出细节,提升主题。把“史记体”当成小说来写,而不只是之乎者也。


分享内容




· 1 ·

写作经历分享


我呢,到现在为止也就是个码字的人。让我说我的写作经历倒是很清楚。我原来是一个教师,后来在广州读了研究生之后,进入了广州的一家纸媒体,但是在报社并不意味着我有写字的机会,因为那个时候我是个编辑,主要是把别人写的东西编出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在天涯写东西,写过玄幻小说《一位史前暴君的笔记》,在天涯上面一直是头条,后来写了《师专生这些年的经历》,今年会出版。在天涯混过一阵之后呢,又在猫扑混过一阵,后来有了微博之后,在微博上混的不怎么样。

 

微博之后又有了微信。与此同时我在广州日报开辟了一个专栏,有好多年了。2010年6月30号开辟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写国学专版,用现代化的语言去演绎经史子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2014年就进入了微信公众号的写作,这几年网上码字主要是在公众号上面。我的公众号的名字叫刘备我祖,这就是我的这些年的写作经历。


· 2 ·

“刘备我祖”发展的关键节点


写文章是一件很寂寞的过程,我刚进入广州日报的时候就觉得很寂寞,因为自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编辑,后来开始在天涯上写文章,天涯上写文章很热闹,一条玄幻小说被评为天涯头条,一部半带自传体的小说一年阅读量超过120万,但是不赚钱。到我真正打开局面,勉强说是名利双收的时候,是在2014年郭美美事件出现之后,我写的一片文章《史记·美美传》,当时我本来想写一篇评论的,后来一想,如果写评论,很快就会被大量的评论掩盖掉,所以我就用文言文写了一篇《史记·美美传》。

 

写《史记·美美传》,因为我是学唐宋文学的,尤其是唐传奇,唐传奇就是一些神话小说。所以我在用文言文写的时候,注意了这个新闻事件的故事性而不是直白的将它的过程。所以我在后面虚构了一段我晚年的时候遇到郭美美的一段对话,同时用了一些骈文的手法,四个字一句的去罗列郭美美的罪状,这篇文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当时我所能看到的阅读量是40多万,就在第三天的时候,数量变成了10万加,所以我就怀疑腾讯的10万加制度是不是从《史记·美美传》开始的,最起码是从那个时期的一批文章开始的。从那之后我就开始走上了用文言文去评论时事的道路。

 

《史记·美美传》可以说是我写作的一个节点,让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后来慢慢的有《柴静传》、《奶茶妹传》一直到《屠呦呦传》、《郎平传》,在这一条路上走的也越来越顺畅。社会的受众对我也有了一些期待,每当有什么事情出来了之后,就希望太史刘能写一篇评论。我这个所谓的史记体,就是把各个地方的新闻线索放到我这里进行一个梳理然后进行总结,带有一点议论的味道。


· 3 ·

怎么判断热点该不该写?


刘备我祖有这个公众号一个特点就是用文言文来写实事,所以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所以他必须要抓热点,如果没有热点,他的阅读量也是马马虎虎,勉勉强强,随着粉丝量的增加,以前写一个非热点,阅读量也就五六千,现在写一个非热点阅读量也有两三万,这就是量变产生的质变。至于这个热点是有外观判断的,它是有画面的。第一,它在微博有没有被刷屏,这个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每当有一个新闻出来的时候我就不停的盯着屏幕在看,有没有被刷屏。

 

那么热点一方面是绝对性的,就是全社会都在刷屏,另一方面是具有相对性的,就是这个热点对于我来说是热点,对于另外一批受众来说并不是热点。或者说对于他们来说是热点,但是对于我来说不是,不一定有大的阅读量和接触面。比方说当时宁泽涛得了冠军,他是一个有很高颜值的男运动员,我当时就写了《宁泽涛传》,但是阅读量并不理想,只有一万多。因为宁泽涛是颜值高,所以说推他的公众号想要取得大量的阅读量和关注面需要文章中大量出现宁泽涛的照片,尤其是肌肉照,而这恰恰是我所不擅长的。

 

而这个奶茶妹和刘强东的事情一出现,我就知道这件事有广泛的受众性,也适合我这边写。因为它八卦,又和商业挂钩,所以说我已推出来,它没多久就变成了10万加。然后看王石,万科的股权之争,他也是广大的投资者,以及社会上的吃瓜群众都关心的,还有王宝强。这些事情都是社会上的人都关心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热点。不管是我的粉丝还是别人的粉丝。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热点,所以说我在写一些10万加的时候,会有这些感觉的。会感觉到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一定很高,最起码有五万。当时我写李晨和范冰冰的事情之前,就觉得这个写出来阅读量会很不错,果然发出来了之后很快就10万加了。

 

当然,刷屏和普遍性不一定是热点的唯一判断标准。还有一个就是大家的参与度有多高。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清博做的一个调查,这里我可以举个例子:比方说奶茶妹和刘强东的事情、范冰冰和李晨的事情,王宝强的事情。这三件事情都是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感,八卦心,尤其是王宝庆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危机感,大家都说得上话,都想去说两句。这个时候这些热点就是抓住了真正的焦点,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

 

所谓的热点就是大家都能参与,都能说上两句,大家都关心。而且总觉得和自己有点关系。还有一些热点呢,跟你没什么关系,和群众也没什么关系,只是大家都知道这件事罢了。而且这件事里面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与危机感,比如说舒淇和冯德伦结婚的事情,这里面两个都是大明星,而且大家对舒淇的婚事也比较关心,一旦她和冯德伦结婚了之后,你只能把他们的结婚过程梳理一下,说他们很幸福,没什么好写的。因为他们他们也没有冲突,也没有矛盾。这个和戏剧是一样的,它要有冲突、矛盾、痛苦,有施压的一方,有抗压的一方。舒淇这个事情就是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舒淇结婚的文章很少有10万加,我也没有10万加。

 

除了能引起大家感同身受的危机感或者幸福感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振奋人心的,全国人民都很振奋,都深受鼓舞,甚至是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比如说《傅园慧传》、《郎平传》,它是本身是热点,大家都很期待,这个时候把这样写这样的文章,毫无疑问是会产生爆文的。在这个时候我所做到的不是判断它是不是热点,而是用一种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观点去包装这个新闻事件,这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热点的判断,我有成功也有失败。上个月有连续五篇爆文,有三篇是到了百万加,一方面是我判断准确,一方面是上个月新闻事件太密集了,王宝强、傅园慧、女排等等,他不需要特别的判断。我做过艰难判断的是赵薇传,赵薇那个所谓的电影事件出现的时候,我想了很久要不要写,后来决定写。这篇文章虽然也有10万加,但是来的很慢很慢,所以说作为一个老江湖,对于新闻热点的判断,也是很犹豫的。

· 4 ·

怎么搜集、筛选材料?

至于怎么搜集材料,第一个就是平时有积累,我是做财经新闻的编辑,我从2001年做到2012年的六月份,做了十多年。这个对我写一些财经方面的人物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说徐强,《股市的敢死队》、再比方说王石,他的一些经营上的动作,包括他去美国,我平时工作的时候就做过、再比方说柴静,我平常就知道这个人,对她有一些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有基础的情况了。

 

我也认为平常要保持一颗八卦心,对于名人,你一定要有兴趣去了解他,尤其是他的一些八卦事情,八卦其实是人有生命力的表现。第二,有一些材料你一时找不到,这种时候你可以去百度,但是百度的时候你要注意方法,比方说我写《傅园慧传》的时候,我在百度搜索中不光是至搜索傅园慧,我还会去搜索傅园慧的丑事、傅园慧的笑话、傅园慧和家人,之后我就可以得到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

 

傅园慧这个人我是在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零时一两个小时就在找她的资料,找资料的时候大家记住千万不要找流水账,真的没必要,你要去找她最有趣的材料,这才有必要。

 

在所有的人里面找材料的时候最让我痛苦的是屠呦呦,屠呦呦也是我写的一篇爆文,当时是一天下午消息出来之后我就知道,这个人一定要写了,肯定会出爆文,但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屠呦呦是谁,我就在网上等,等了一两个小时,她的正面报道出现了,有等了两三个小时,她的反面报道也出现了,然后我又通过报社对她的报道,这里面最难的就是青蒿素这种东西你看不懂摸不透就得反复去看,这要感谢我十多年的编辑工作,带给我概括、理解信息的能力。

 

我在了解屠呦呦的时候真的是增长了很多知识,用了差不多三个多小时才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清楚。一方面是反复对比网上的资料,另一方面就是想办法把青蒿素这种难懂的东西想办法让大家可以明白。所以现在想想这都是我写过最艰难的一篇。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都很支持这篇文章。再一个就是《郎平传》,因为我从小就看女排的比赛,对她很了解,但是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了解她的情况。

· 5 ·

怎么运用已有的材料,把事件和人物写出彩?


收集材料之后,就是要写文章了,这就要感谢我毕竟是学文学的,有过写作经历,这个时候我知道,从文学的角度来讲你写东西要写的是故事,不是记录,如果你把它记成流水账就犯了忌讳,有些东西你你宁可信息缺失,也不要让故事变得枯燥。不能丢失故事性。在故事性和全面性之间,你应该选择故事性。

 

再比方说我写的《王石传》,王石王公和垚员外因为万科的股权发生了争执,你不能按照新闻上写的来讲,那样就没意思了,所以我设置了一个王公和垚员外晚上见面的时候一段针锋相对的对话。所以说故事里面你一定要有冲突,要有对话。

 

我选材料的方式,一个是要保证真实性,然后就是要保证这个材料的故事性,要保证故事可以和材料联系到一起。如果材料和故事没有关系,就尽量把材料省略掉或者精简掉,一切都围绕故事、围绕人物、围绕对话、围绕戏剧冲突来设置情景。你不可能把他几十年的事情都写出来,只要挑几个场景就可以了。实际上《世纪》就是这么写的。这些历史人物都是在写一些故事的,不是写故事的材料我往往选择精简或者直接删掉。

 

当然你在写故事的时候不能无中生有,只能说营造一些气氛,想象一下人的面貌。把人已有的对话稍微改造一下,从中表现出任务的锋芒。有人问对话怎么写,我就推荐他去看看《史记》,,去看看《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等,把这些读熟了你的语言自然就来了。尤其是《史记》里面,他的语言其实是很重要的。

 

再比方说,资本的收购是非常枯燥的,这有什么意思?所以我在写资本收购故事的时候尽量注意有形象感、画面感、冲突感,我写垚员外收购万科,我就写他异军突起、四面突击、狼烟四起、攻城拔寨,万科将士上下一时束手无策,把它战斗化,把它写成三国演义,这样就生动了。你要是把他资本收购的文本直接把他转化成文言文,读者看了会觉得很没意思,大家都喜欢看生动的场面。所以古代的史书,比方说《左转》、《资治通鉴》、《史记》等等都是非常生动的,只有生动才是真正的历史。

·6 ·

怎么在白话文和文言文之间转换?


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对照也是让我最头疼的一件事,大家不要以为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我曾经碰到有一个人写李易峰,讲很多女孩子都想当他的女朋友,就减几个字加上之乎者也就变成了“欲当其女友”,这个不是文言文,不是先写白话文,然后加一些之乎者也之类虚词就可以的。有时候要用古文的思维,这个思维不是平白无故来的,你要阅读大量的古文作品。


比方说刚才,大家都相当李易峰的女友,转化成古文“欲当其女友”这个是不行的,那你这个时候就应该想,这个时候想,女的想成为男人的女朋友,就应该说借欲委身焉,或者是说欲委托终身。再比方说女排比赛,如果你真的把女排的术语用上就没意思了。我就用上了许多古诗,比方说有个自由跑动的运动员,我就叫她游击将军,她是将军,还是游击将军,这个从气魄上就不同了。在郎平跳到空中,重力一扣,我就用《西游记》里面的话,“奋身怒气云霄,树大力金刚臂”,那大家就会觉得郎平真是个神人,像降龙十八掌一样从九重天上扣球。千万不要实打实,稍微来点夸张、比喻、形容。


·7·

关于国学学习的一些建议

关于国学学习的建议呢,我真的不具备全威信,我觉得学习文言文的目的,还是应该写好白话文,我不主张大家都回去学写文言文,这个不说是曲高和寡,也算是一个小众市场,如果你有兴趣去写也可以,不过我不推荐大部分人去写。学好文言文对促进现代文化确实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胡适、鲁迅、钱钟书、沈从文,他们的文言文功底都是非常好的。怎么去读呢?我觉得大家千万不要刻意,不要去想“我一定要成为国学大家”、“我一定要振兴中国文化”,你想多了。

 

我觉得最好能做到,你喜欢哪一本文言文的书,你就反复去读,读透他,我喜欢《资治通鉴》、《史记》、《孟子》、《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我就反复读。比如说《聊斋志异》我就读了很多遍,慢慢的熟能生巧。我在写一些小人物的动作的时候买很多酒借鉴了《聊斋志异》里面的方法,因为《史记》、《资治通鉴》里面写这些东西是很少的,《聊斋志异》因为是写底层人民的,所以就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如果你能把《资治通鉴》、《史记》、《孟子》、《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之中的任何一本读的滚瓜烂熟,你也可以成为这方面的大师。


·8 ·

互动问答


1.怎么获取第一批粉丝?


虚构场景,首先基本信息不能是假的,要确实有这么回事,里面确实有这么个人物,也确实说过这么一番话,只不过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有一些改变罢了。我们虚构场景但是不捏造情节,我想这中间的度需要在不断的写作、学习、锤炼之间反复的去衡量。


2.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内容么?


写文言文的文章,一定要积累大量的文言文的感性知识,就是要熟悉文本。你要读到几十遍之后才会有想法,但是你说的翻译成白话文,我是不主张的,文言文的韵味是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出来的,我如果当时就把白话文告诉你,你不一定可以理解这其中的意思的,你需要在反复的阅读中慢慢的理解里面的感觉,才能下笔如有神。


3.我想问咱们账号推广都采取了哪些方式,哪些方式在实践后感觉真实起到了帮助。


关于这个热点,我有成功也有失败,比如说我写朱莉和皮特离婚是失败的,写郭德纲是办成功半失败,但是我写王宝强、郎平、林丹、王石这是成功的,咱们讲了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是不是热点?它会不会火起来?你除了理性的分析之外很多东西是靠第六感的,就像一个狙击手,除了准星之外,可能还需要你的感觉。这个感觉只能是在很多次的写作中磨练出来的。


【浑水自媒体江湖】

只邀请有内容的自媒体人


「日食记」「宋小君」

 「商务范」

「蝉创意」「政商参阅」

「企鹅吃喝指南」

「陈十四」「咋整」

浑水每周组织一次线上分享

如果你有想听的分享主题

可以在后台留言告诉小二


点击阅读原文

看更多分享干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