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尧舜(江苏)
图|网络
那 年 回 家 路
有一条路,你每天都要走,从黑发走到白发,从春光走到冬雪,那就是回家的路。能够每天走在那条熟悉的回家路上,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然而,对于我在外地谋生的人来说,这种幸福是少有的。因为路太远,不可能天天回家。但是路再远,那怕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穿越崎岖小道,披星载月也要赶在那天回家。因为路的那一头有家的幸福,团聚的快乐,爹娘的温暖。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毕业后从武汉来到江苏常州工作。七十年代后,开始了探亲之路。那年,我背着两个蛇皮袋,一个包里装了只“猪腿,” 另一个包里装的是凭票供应的“年货”。 妻子牵着两个孩子,一清早我们赶路回家。
从常州郊外到农工车站,这是一条三里多长,坑洼不平的烂泥小道。时逢雪飘路滑,高一脚,低一脚,磕嗑拌拌,大人小孩忍受着体内汗流夹背,体外寒风吹拂“表里不一”的滋味,行走了40分钟到了车站。一辆公交车缓缓进站还未停稳,扁担萝筐、锄头钉扒,蜂涌而上。喊、叫、推、拉,好似一派兵荒马乱“逃难”景象。我见一扇窗没玻璃,就将装猪腿的包塞了进去,车开动了,我们却没挤上车,那包也随车一起开走了,我焦急自责不该如此轻率。又等了很久,有幸挤上了第二趟车。孩子叫累要坐,我一看几张能坐的位置已坐上人,其它是破椅、破窗,仿佛这车是经过战场下来似的,破烂不堪。我和妻子各自抱着一个孩子站立着,顶着寒风的侵蚀,一路陪伴着破车“哐当、哐当”的响声……那知“屋漏偏逢连夜雨,”车突然“抛锚”了。司机说:“没办法,你们下去等后面的车吧!”唉!妻子长叹一口气的说:“多少年了,这路难行,车难乘,出门就是遭罪啊!”
车到了总站,抱着一线希望去调度室询问,那位司机说:“包,帮你们收好了” 心中一喜连声说:“谢谢!谢谢!这是我带给父母的孝心啊!因为在武汉,过年每人只有3俩猪肉的计划呀!”我说。
又转了一次公交车,赶到了火车站。售票处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两个多小时的排队,在数次“没票了” 的回应之后,庆幸的是买到二张常州开往南京的“大棚车”的车票。欣喜之后,我们怀着何为“大棚车”的疑问上了车。
大棚车竟然是铁皮货车;没有座位,没有茶水,没有灯光,没有车门,没有列车员,用不好听的话说,跟运送“牛”一样的模式。而且站站停靠,逢车就让。到了站,车下就人喊:“到某站了,要下车的请赶快!”
那“厕所”是用一只粪桶放在角落里,用蓆条围绕起来,车行搖晃时,荡出桶外的尿又臭又脏。尿急的乘客等让车的空当,冒险地跳下车抓紧方便,女同胞更苦了,不吃不喝,坚持、坚持……随着啌咚,啌咚的响声,经过5个多小时的煎熬,到达了南京站。孩子、妻子腿脚发麻叫苦不迭,半天不能动弹。
到了南京码头,只有五等船票了。进了五等仓位,才知是最底层的一个客货混装的大货仓。鸡、鸭,蔬菜瓜果,杂七杂八都有,一派乱象。人越来越多,在昏暗的灯光下,我迅速的冲到靠船边的角落抢到一席之地,租了两件毛毯安置了妻子、孩子入睡。我靠在最外面为孩子们挡住点凉风,在起伏波浪的催眠下,我也进入了梦想。突然被一阵刺鼻的臭味把我熏醒,睁眼一看是一只又脏又臭的大脚伸到我的头旁,也顾不了那些,扭过头再睡。可是嚊声、打牌的吵闹声,谈论的笑声、鸡鸭叫声、时起彼伏不得安宁。脚臭味、烟味、鱼腥味……塞滿了整个船仓,无奈只能忍受着。一路折腾了两天两晚,昏头转向地到了武汉。为了这个难得的团圆,这条既熟悉又艰难的路,我已断断续续的走过了三十多年了。每次到了家,幸福和快乐气氛,倾刻把一路的艰辛和坎坷,忘得一干二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进入了砥砺奋进的21新世纪,高铁、动车相继开通,那3天2夜的回家路,已永远载入史册。于今,坐上舒适的动车轻松自如5小时就到了家,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条熟悉的路,常回家看看享受幸福和快乐,不再是天方夜谭。
作者简介
吴尧舜,爱好文学,居江苏常州。
“回家”主题征文大赛启事
我们一生都走在路途。回家,是永恒的主题。越近年关,越是归心似箭,惆怅满怀与喜悦同在。在2018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我们将联合举办“回家”主题征文大赛。有关事项如下:
一.主办单位:广东《书画研究》杂志社、《南粤诗苑》《南粤作家》编委会。
二.征文主题内容:回家。凡关于回家,关于路途,关于故乡,关于亲人的题材均可。
三.征文对象:全国各地的诗友、文友,全球华人作者,不受年龄、国籍限制。
四.征文体裁:征文以诗(现代诗、散文诗)及散文为主,诗歌三首(章)以内,散文不超过1500字为宜。
五.征文截稿日期:从即日起至2018年2月20日止。
六.奖项设置:设一等奖一名,价值2500元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家书法作品一幅;另发奖金368元;二等奖三名,价值2000元刘长东名家字画一幅,另发奖金138元;三等奖五名,价值1500元名家书画作品;发奖金108元,优秀奖十名,奖吉祥数字红包。网络人气奖三名,奖金168、138、108元。凡获奖者均获得全国知名散文诗人李东华等的散文诗集。部分优秀作品将在杂志选登。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翻译权。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七.投稿邮箱:lantianyan525000@126.com, 注明“回家”主题征文字样。投稿格式为:“回家”主题原创首发+题目(体裁)+作者+地域(省市),附上照片、简历、身份证号。如发现抄袭将列入黑名单。
八.评奖。来稿在《南粤诗苑》《南粤作家》等平台制作展示。请加关注。《南粤诗苑》以诗歌为主,发单号作品,《南粤作家》以散文及散文诗为主,发双号作品。参赛作者请关注《南粤诗苑》和《南粤作家》两个平台,留意作品的刊登情况。作品质量为先,好作品要多转发分享。经初审编发后,作者有义务推广自己的作品。凡阅读量达不到200,互动留言少于10条的作品不予以评奖。征文结束由编委初评,专业老师复评,名家终评。3月上旬公布结果。《书画研究》杂志开辟专栏10—15个页码选登部分获奖作品。
《书画研究》杂志社
南粤作家编委会
南粤诗苑编委会
2017年12月1日
《南粤作家》征稿启事:
中国·广州
南粤作家是一个原创平台,立足南粤,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坚持诗心,热爱生活,励志人生,展露才情。讴歌美好事物,吟唱美好生活,谛造美好未来。《南粤作家》电子刊,兼顾纸刊,欢迎来稿。
投稿要求:
1、原创文学作品、评论不超过5000字。
2、原创现代诗歌1-6首,150行以内。古体诗10首以内,散文诗最好三章以内,最多不超过六章。
3、原创散文一至两篇,每篇不超过1500字。
4、原创短小说,一般不超过3000字。
5、其他文体,一般不超过3000字为宜。
6、栏目设置:散文类,包括,行走天下(游记散文、散章)、品读人生(人生感悟、随笔)、市井百味(生活记事、杂感)等;散文诗园地,刊发散文诗作品及优美短章;现代诗,设诗路花雨、浅吟低唱等专栏;诗词、含格律、词牌、古风:设清吟雅韵专栏;小说,设置小说看台专栏。评论:设轻吟慢酌专栏;其他体裁据实际而定。本刊奉行公益理念、弘扬真善美,根据季节、时事形势和热点需要,增设专栏专稿,欢迎关注和来稿。
7、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一份(100字以内)、个人生活照片一张。作品与个人简介请以word文档形式,编辑在同一个文档中(作品标题用宋体四号字体,正文用宋体五号字体,标题及正文内容靠左对齐编辑),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8、来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南粤作家投稿+姓名+作品题目”。不愿被修改请注明。
投稿邮箱:1、lantianyan525000@126.com
2、626210117@qq.com
9、本刊因来稿众多,来稿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请作者尊重自己及编辑工作,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多个平台),以免造成编辑工作繁重无效,多次一稿多投者列入黑名单不再用稿。所有稿件被录用的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3002052633。发稿作者应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10、关于稿费:所有稿费来源于赞赏,作品有赞赏才有稿费。前一个月赞赏的60%作为稿酬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作和文学活动以及计划结集出版纸刊(赞赏自愿,不愿被赞赏者可在邮件中提前告知)。不足十元不发放。
11、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翻译权。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删改。
郑重声明: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并且没有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侵权,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本微信公众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欢迎您来这里——品读 | 创作 | 点评
编委组:
顾问: 蔡旭
主编:蓝天雁
副主编:白土黑石
编委:杨胜赞 许巧如 刘莲 卢笙(陆续添加中,要求具有中高级职称,国家级、省级会员。)
法律顾问:林君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作品
苹果手机用户可以长按二维码输入任意金额
切记在“留言”写上自己及作者姓名
安卓手机用户可以直接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