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修真之人,须经大锻炼

修真之人,须经大锻炼

2018-04-10 08:51:32


  修真之人,须经大锻炼。

  世人皆言明师难遇。其不知,可堪传承的载道之器同样难求。故古来明师教人,无不千磨百折,明察暗试,以验真假。若非真诚志士,即便堆金积玉,亦冷笑不应。

  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尚且如此,何况于成道。大道修养,绝非玄虚不实之事,必须有慎终如始的精神,发大愿力,行大脚力,一步一步,坚忍不拔地前行方可。

  

  首先,须立三志:

  一要看破世事。世事既来,我皆自然应对,拿得起,放得下,“为道日损”。从眼界上,不为世间乱象所惑。从心胸上,不为尘缘私欲牵缠。从自性上,不为流俗功利习染。若要看得破,还须有大智慧,这种智慧,人本足俱,就在自性之中,在虚静之中,无须他求。即以真性之光观照世事、去伪存真,以真常之道应对时物、返本还元;

  二要穷究至理。修真之路,惟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不穷至理,必陷入盲修瞎炼,白白浪费宝贵光阴。玄微妙理,不离河洛之数、大易之义、黄老之道,此等基理不通,绝难读懂真经、悟透真机。反之,若能坚持习经参悟,辅以寻师访友,进而感悟天地,终会发现,原来万物竟是一理,天人果然合一。此时,境界的提升,便是自然而然之事了;

  三要立志长久。大道恒常,万劫如一。大道修炼,亦须始终如是,以经久不已之功,成经久不易之事,任凭九九八十一难,我亦无怨无悔,无嗔无恨,恒常抱道,日久必会静气升而关窍开,机缘至而神明通。《太乙金华宗旨》有云:“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其次,要守三不:

  一曰不怕劳苦。身心修炼,无论筋骨气脉之形,还是精神魂魄之意,皆须千磨百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可见精进。境界修养,亦复如是。前人有告戒,怕苦不入真;

  二曰不迷酒色。近酒色者多乱性,贪美味者神气腥。君子谋道不谋食,小人养口不养心。此间尚须耐得寂寞,淡漠浮华,不傲不盈,谦虚谨慎,不为外物所累,恪守精气神三宝。要之,凡浮华傲满,贪恋外物者,绝非载道之器;

  三曰不言是非。《西游记》有言:修行之人,“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不但不言是非,还要懂得不张扬、不显能。大道修行,贵在一个“隐”字。道无言,亦无形。老子曰:“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此中自有奥义,须谨记。

  

  再次,要含三德:

  一是忍辱受垢。道生于清静,德生于卑退。能忍辱,虽卑而不可踰,能受垢,虽柔而能胜强。懂得饶人让人,屈己尊人,常能平心下气,广行方便,即是上善若水,积功累德;

  二是热爱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所谓黄老之道,即是长生久视之道。此道贵生,不但要珍重自身难得的生命机缘,重要珍重天下万物皆一、生命相通的本元。物我同源,本无贵贱,相互转化而已。善待生命,是修真第一要妙;

  三是顺应自然。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皆自然而然。修真之事,亦来不得半点伪善。自然者,自性使然也。自性即真性,人为即伪。故顺应自然,即是生命修行中顺应真性、去染的过程。

  以上三件,皆修真者紧要之事,如不能身体力行,即便明师就在眼前,亦是虚张,毕竟生命的升华,是别人替代不得的。


喜欢请在页尾点赞转发功德无量



道教是天尊对人间最慈悲的叮咛!

  


长寿山道观简介:

长寿山道观俗名牛头观,因其地形似一牛头而得名。创建于隋唐、兴于明清,宋末元初的马丹阳曾于此修道,民间广为流传的白蛇盗草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庙宇宏伟壮观,亭台楼阁俱全,气势之高雅富丽,可与金台观相媲美。因此有“渭水千回,以金台观为最胜;秦山百媚,以长寿山为最佳”之说。欢迎各界善信光临祈福迎祥。

驾车路线百度导航搜索“长寿山道观”即可

乘车路线宝鸡市市内乘坐40路车,汽车西站坐48路车,高铁站、高速汽车站坐7路车到火车站换乘3路、38路车到陕西机电职院(陕西电子工业学校),下车向北即到


微信号:bjcssd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