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着先进技术引领的医学系统的今天相比,在那折戟沉沙的历史长河中,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怎样去寻求一种“老而不死则为寿;老而不衰则为仙”的境界。——那就是修道。玄门有五法,分别为山,医,命,相,卜。今天书生带你来了解一下医中的内丹之法。何为内丹,大家都知道精气神,内丹与之息息相关。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内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以人体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凝练结丹的修行方式。现代科学认为,内丹的炼制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即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电磁波。所以现代学者推测,内丹的实质应该是反物质即负熵。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即是一种熵增加的过程,而内丹的修炼就是减少熵的增加从中华道教宗祖轩辕黄帝求道于广成子记载算起,内丹已经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丹道祖经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内丹一词常见于道教。如道教全真派便是以修内丹而闻名天下。其中的基本修炼理论如精气神、先后天、关窍、命门、纯阳等等都与传统中医密切相关。
道家三百六十二旁门,而玄为尚。玄门百千万亿之说,所以笔者以平白的文字进行简单的陈述。
这套功法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关,练精化气(小周天);第二阶段中关,练气化神(大周天);第三阶段上关,练虚还神。这三关修练,又称三花聚顶。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他,使之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练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法就可以防病祛病。
小周天: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即昼夜循环一周,在内丹中指任、督二脉之循环。练精化气即小周天功法,总的称为“百日筑基”。至于具体如何做,一般都是借物取喻,以致闻如射灯谜,如坠五里雾。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即炼己、调药、产药、封炉、炼药。炼是从内丹术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联系与爱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个天干所代表的含意,“己”纳离卦,而离卦在人身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头。所以清.柳华阳《金仙证论》上说:“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见炼己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杂念,所以又称为修心、炼性。药即精、气、神,调即调理。这步功夫就是设法得到足够的药物,以供冶炼。调药的方法就是凝神入气穴:即在排除杂念的炼己基础上,意守气穴,即下丹田;凝神是机“守己清之心,而入其内者也”。可见凝神是以精神安宁为基础,入气穴是它的必然趋势。凝的时候,只是用意,想在下丹田,以求意到气到,发生作用。但用意不能重,要若存若亡。通过凝神入气穴的锻炼,精气渐渐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大周天产大药)小药又名真种子。小药产时,就是一般所说的活子时、一阳生。产药的景象一般常用《入药镜》中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那段话为基础来加以描述。有的说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有的说昏昏默默,如醉如痴。大致情况是:丹田融合,从十指以至全身,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冥冥,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接着丹田暖,窍中之气,自下往复行,行毛际,痒生难禁,光透眼帘,勃举。"小药即产,即应及时采药。但采取之决,在丹书中也属不传范围。采取之决,实际上就是丹书中透露的“火逼金行”。火是指心,指神,即用意;金是指肾中的精气。采药就是要加强意识的作用,使暖气感觉往下往后行。所说加强意识的作用,除了可以暂时守泥丸宫外,一般采用撮、抵、闭、吸四字决,即“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与此同时,要加强后天呼吸。为了采药,必须进用武火(深呼吸)。这样“鼓之橐龠,吹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河车”,才能采入炉内。封炉或封固,正如《玄妙镜》说的,“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关于封固之法,仍要按前述之四字决,也就是继续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注:非有明师者不可自练,内丹之法大多心口传,只是作为了解,切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气则是三者的核心。明代王守仁《传习录》中说:“问仙家元气、元神、元精。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按照传统中医的气一元论,万物由气构成,人在天地气交之中,同样也是由气所化生。这样,内求于身,以人体之气为药物,练气修道,便可以回归生命的本原,脱离生死。元精、元气、元神又称先天三宝,是内练成丹的大药,其生发敛藏的部位则在命门。命门有二,《灵枢•根结》中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难经•三十六难》中说:“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元神藏于上丹田泥丸宫,目为元神出入之门户。元精、元气即原气,藏于右肾,以脐部下丹田为蒂。藏于命门的先天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动力,气盛则寿,气衰则病,气绝则死。因此摄养先天之气是长生之要,但顺应生、长、壮、老、死的生命之序必然是先天之气逐渐耗散而人尽天年,内丹术认为,只有把先天精气神作为大药,养形练精,积精化气,练气合神,练神还虚,修成内丹,才能群阴消尽,遍体纯阳,从而逆转生机,自主生命,超出生死之道。张伯端《青华秘文•总论金丹之要》中说:人一身皆属阴,惟有一点阳耳。我以一点之阳,自远之近,转之又转, 战退群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故《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至于阴尽阳纯,而丹始能升于泥丸。决然奋厉,真人于斯而始见矣。金丹之道,如此而已。” “一点阳”所指即是先天之气,“阳道日长,阴道日消”体现的则是易学崇阳抑阴的基本思维方式。人的形体属阴而先天之气属阳,纯阳聚则阴滓化,练先天则内丹成,纯阳因此成为内丹修练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许多内丹家均把“纯阳”、“重阳”、“华阳”、“元阳”、“正阳”等作为道号,反映的正是对练养先天之气的重视和追求。传统中医的温补学派强调按先后天用药,主张甘温补阳以扶助正气,明显受到了内丹术纯阳论的影响。内丹术对现代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德国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曾率先用西方心理学的概念—意识与无意识—来阐释内丹学的识神和元神范畴,并认为“性”就是意识与无意识,而“命”与生理之本能密切相关。西方荣格精神分析学旨在消除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对立,荣格(Jung)曾用集体无意识理论理解了内丹学著作《金华宗旨》(《The Secret of the Golden Flower》)中的超越现象,视之为一种无意识的表征。内丹家多高寿,如《宋史》载:吕洞宾“ 年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陈抟寿长118岁,张无梦99岁,张伯端96岁,石泰136岁,薛道光113岁,陈朴、刘海蟾、施肩吾、蓝元道、陈楠、白玉蟾等内丹家都达到高龄。丹道能变化人的气质,控制人自身的情绪。内丹的重要关窍,都是人体内分泌腺集中的地方,内丹功法首先激发这些器官(如生殖器官、性腺、前列腺、肾上腺、胰岛腺、甲状腺、肝、胆、胃、胸腺、松果体、脑垂体等)的内分泌和神经,促进人体微循环,使全身建立起一套高度和谐有序的新程序。是修习丹道可以清洗自己隐藏下来的心灵创伤,重新发现和认识“自我”,从而使自己的心灵获得解脱,达到开悟的境界。是可以改善人体素质,祛病健身,激发人体青春活力。修习阴阳丹法的人,激发起本身的性能量和生命力,往往产生驻颜留春之效,在一定程度上返老还童。在如今西学东渐的时代,无论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在其影响下多么的受到打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中华民族留下的瑰宝值得我们受用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