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覃怀金石——元重修真泽庙记(走进沁阳博物馆系列之八)

覃怀金石——元重修真泽庙记(走进沁阳博物馆系列之八)

2020-11-02 14:24:24


永利按:《重修真泽庙记》陈列在沁阳市博物馆院内东侧,由南向北第七通,置于碑楼内,南侧是清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记》(且等后续分享),北侧是隔过道是清雍正九年《创建(关帝庙)碑记》(且等后续分享)。


《元重修真泽庙记》最早被著录于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县志如是记载:“正書,延佑七年三月,共二十八行,行六十字,高六尺一寸,廣二尺八寸,在河内趙寨村。此碑書尚遒整,惟多別字,文則膚陋可笑,柳子厚所謂虚字不率職者也。金石文字似此者誠無足取,然如元時懷州所設敦武校尉管蒙古軍人之職今人皆無知者,豈不藉此見耶。”《焦作市文物志》如是记载:“【重修真泽庙碑记】原在沁阳市紫陵镇赵寨村真泽庙内,现迁至市博物馆。元祐七年(1320年)立石。通高2.02米、宽0.93米、厚0.23米。青石质地。楷书,计29行、满行65字。碑文主要记载了元大德七年河内发生地震、房屋殿宇倒塌,惨不忍睹,后经寺院主持号召大家集资重修真泽庙事宜。它为河南为数不多的元代地震碑记。”邓宏礼先生在《文化沁阳》中对此碑做了介绍,谈了沁阳沿太行山的地震带以及历史上沁阳发生的地震。不过前人皆忽略了此碑碑阴内容。《紫陵镇金石志》(郑州大学出版社)首次对此碑碑阴做了著录。

    《元重修真泽庙记》,螭首龟跌,首身分离,已遗失。青石质。原在赵寨村真泽庙,1980年移至沁阳市博物馆。碑阳:碑身周边无纹饰。碑阴碑额题“奉神口村管下”,碑身中上部为河内县一些村落的社头、社长等人名,应刻于延佑七年;碑身下部刻有三处功德人向真泽庙捐地的状文及功德名单,为后刻。碑身两边及碑身下部磨泐较重,右下角缺失。此碑是沁阳现存唯一记载此次地震的碑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赵寨常思明篆额,天党郡乡贡进士陈宾道撰文并书丹,石匠李荣、李德镌。大元國懷慶路延祐七年歲次庚申,劉通同妻蘇氏立石。

《重修真泽庙记》碑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太极阴阳、三才、道与德、修神炼形,合于道,至其妙者,为乾坤永存,神圣不灭也;第二部分叙述真泽神沖淑真人、沖惠真人祖籍、生平、得道升仙及以被敕封事;第三部分叙述赵寨周边的地理景胜,东邻帝尧捺掌五指之泉,南观黄沁巽流二河之水,西连沐涧南岳魏夫人釼破飞石之处,北靠云阳紫金坛世代棲仙之地,真可为洞天福地;第四部分讲述真泽庙的历史,真泽庙位于赵寨兑方(村西),元中统壬戌年(1262),赵寨耆老等议立社首,请会管下十三村(碑阴有村名),社友不辞出路之遥约有四百余里,赴祖庙拜祈圣水。若遇旱亁水溢,乡民祷于庙内,无不应,屡霑甘泽,岁无虫蝗之伤,粮食每获丰收。元大德癸卯(1303)秋八月,河内地震,真泽庙殿宇廊庑俱为摧坏,赵寨玉泉观道人赵道遵与里人刘润等十余人至真泽祠下,众相议曰:天地大焉,神圣次焉,重構大殿。众人捐资重修了真泽庙。

玉泉观赵道遵同刘润等人说,我们都已经老了,刘润对长男刘通说:我们都老了,还没立碑记名。过了17年,元延祐庚申(1320年,碑文以中统壬戌年算约一个甲子。),刘通出钱开太行山石命匠镌碑铭记其事。恰逢上党陈宾道游河内赵寨玉清观,赵道遵先生同贾志真携茗请陈宾道撰文以记,陈宾道再三不免诚厚之情,撰文并书丹。

碑文最后是铭文:道之一气,天地之先。三才既立,万物咸然。冲淑冲惠,唐宋□宣, 紫团之迹,飞升上天。覃怀之境,河内郡焉,墅曰赵寨。神曰二仙,太行之面,云阳之前,西连沐涧,东近玉泉,構之大殿,福佑永绵。金石铭后,享□万年。

    碑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元中统壬戌年管下村落社友名单,可见村落有邘台、石河、皇甫、东向、西向、义庄、揑掌、东紫陵、西紫陵、宋寨、东坞头、泽州高平、范村、长沟、西坞头、王村等,共22列,大约有村落22个,含河内县高平县村落,从名单中可以窥见元代乡村的管理阶层,比如,大社头、社长、乡录,每个村都有大社头;第二部分为元天暦元年、二年、至□三年,赵寨洞真观女冠张守志、净安禅院住持王院主等(第一个施地主磨泐,不详何人)向真泽庙施地契约,从文中可见元代土地契约格式,土地交易需要保见人,保见人为社长、水官、耆老等,其中还有一处谈到二仙庙(估计是赵寨村内的),由此可以推测沐涧寺静应庙受山西二仙信仰的影响,静应庙又称“二仙庙”;第三部分为赵寨人助缘名单,有社长,静安院主、武帝庙维那、灵显庙维那、周伯雨师庙等。

碑阳正文落款有:勑授敦武校尉营蒙古军人關住河內縣典史王庭舉,涉及元代军队职名。

碑阴碑文中所载人员名单,对研究元代河內縣姓氏构成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紫陵牛氏据家谱记载,为明初移民,但是此碑录有牛氏人名不少,又是一个佐证紫陵牛氏渊源的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