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戒律
戒律,为道教仪范之一部分,在《道藏》的《洞真》、《洞玄》、《洞神》三部中都有《戒律类》。道教的戒律分类很细,从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从贞洁持身到养生护命,无所不包,形成了道教徒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所谓戒律,“ 戒”是指防备、警惕、警戒、告戒等;“律”是指规则、约束条文等。戒律即道教约束道士言行,防止违反教规玄范的警戒条文。
“戒”是戒诸恶行也,律是自律,完全靠自己来规范自己,完善人格和道德。其目的是为了教诫,劝诫教徒们止恶从善,舍妄归真。戒律,是道教徒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戒,《洞玄灵宝玄门大义》中说:“戒,解也,界也,止也。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也”。通过戒律,对教徒的宗教生活和道德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是教徒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信仰的基础,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以使务道者和奉道者改正一些不良之习,清净自己的心身,精进自己的修行。若守一分戒便得一分道,守十分戒便得十分道。学道者必须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因此,教内有“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之说。
道教一直将戒律为修德理身之规范,积功累行之径路。道教徒能够持戒,才能守戒,能够守道,才能得道。戒律,对于道教徒来说,就是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道教徒以戒律为镜,对比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道”的要求。道教徒要树立正确的、纯洁的信仰,要通过自己的修行,淡薄名利,净化心灵,与人为善,坚持正信,肃穆道仪,端正道风,促进道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道教戒律对道教徒的修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凡是持守道教戒律的道教徒都是品德高尚的道教徒。
武当三丰派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是道教戒律中的最基本戒律,初入道者,必先遵依。
玄门三皈依
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洞察戒文,供养大道神尊,表通都天纠察大天君,请祈盟证,授玄门三皈依。
第一皈:“道”。
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经”。
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师”
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天尊曰:三皈依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基,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神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腑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身交泰。
三皈依毕,乃授:
武当三丰派道德自然之五戒
第一、精研经典,信奉天地自然之戒。
第二、尊道贵德,维护众生平等之戒。
第三、心存正念,弘扬三界和谐之戒。
第四、勤修三宝,达到长生久视之戒。
第五、种种超生,以无心自戒为真戒。
众生平等,道渡有缘,然,道由心生,道法自然,愿我三丰门下弟子谨遵三皈,重视五戒,少损阴德,多积善果,早得证明。
作者简介
玄中道人,道名劉師崇,湖北丹江口市武當山人,系中國道教武當三豐派第十五代传承人,传统道家文化探赜者,道家太極修真文化研修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