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知道《红楼梦》的人越来越少,知道《艳湖梦》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西游记》的人越来越少,知道《九鼎记》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三国演义》的人越来越少,知道《七界传说》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时间简史》的人越来越少,知道《从零开始》的人越来越多。
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的人越来越多。
看了这一段话,突然有一种灵感来写一篇文章,从高中时期开始看过了太多这些玄幻类小说了,细细回味下曾经那些看小说的岁月。
那一年,手机智能化还未那么发达,没有飞信、没有微信的网络聊天平台;那一年,这些书籍无关于考试,那是一种心灵的旅行,那一本厚度五公分,上百页纸张,泛黄的封面写着《坏蛋是怎样练成的》(这有点类似于校园暴力,但是人物的睿智是不得不佩服),青春期追逐着《校园篮球风云录》,将一些零钱存起来去书屋办张阅读卡,一本将近几十万字的书本在一个周末给看完,完完全全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将自己置身于主角当中,主角身上对一项事物的执着深深吸引着我,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的情节一环扣一环,看的是高潮迭起,在课堂上也不知道被老师抓过多少次(老师都没还给我过,估计他自己拿去看了)。那时候认为是一种心灵的旅行,许多我们到不了的地方只能想象的地方可以在小说中现实化,后来对于对小说的认识应该是两面的,不能因为部分糟粕,而不顾精华。最先看的是乐趣,后续就是对词语语法的掌握,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高效的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观人生观。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化手机是越来越高端,大部分人手机中都存有“熊猫看书”之类的阅读软件,我也不例外,从最先开始的一些校园篮球、玄幻小说,慢慢的改变着看着一些历史长流中的一些故事,我们儿时最长接触的应该就是四大名著了,剩下的就是金庸老前辈的武侠片,这些都是建立在现实的历史事实上来开展的,《水浒传》是建立在宋朝的基础上;《红楼梦》我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但从作者对书中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文字描述中,也可以看出是以作者当时的现实社会为基础的(虽然我只是随意翻过一遍,但是从电视一些细节及高中语文课老师介绍当中能够清楚的感觉这是一本“撩妹”巨作);《西游记》是建立在唐朝玄奘西行的历史事实上;而《三国演义》就更不用说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这方面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几乎每一部都能找到历史的大背景,并将想象中的故事与历史中的真实事件相结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金庸的以清朝帝王为基础的《鹿鼎记》,而事实上金庸老前辈的每一部基本上都有现实的历史人物出现。
不过最近看了几篇小说还是不错的,如《儒道至圣》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而开展的,里面所涉及的一些文学词语基础相当的不错;而《寒门状元》更是是以明朝历史为基础,一个小人物穿越至明朝而靠着自身一步步努力而从乡试、会试、殿试而一跃成为大明状元而开展的,书本中也能够清晰的介绍心圣王阳明及明朝帝王的一些历史事迹;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的网络小说中能够做到文笔流畅,刻画深入的本就稀少,而同时又能现实和历史与想象相结合的更是寥寥无几。毕竟这样的作品需要作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丰富的学识和生活经验的累积,而在网络环境中的大部分写手都是年轻的业余爱好者,而网络小说大部分属于玄幻一类的特质也决定了与其使作品极力符合历史远比不上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历史观来的方便。
更多时候我会用看小说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说,充满喜怒哀乐.毕竟小说家们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人物的。
哎,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其实一部小说成功的因素有方方面面,以上只是我个人对看小说岁月时而总结的一些想法而已,请勿当真,文字娱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