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修真者“连自己都质疑,还怕你们来怼

”修真者“连自己都质疑,还怕你们来怼

2018-06-06 00:25:46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讨厌炒股票的人?


有个人回答说,原因无外乎有三点:

1、  嫉妒

自己不做,或者失败了彻底放弃了,看到别人总说盈利了多少多少,嫉妒。

2、  投机。

很多人觉得做投机交易,都是好吃懒做,都是想要不劳而获。他们认为脚踏实地去劳动,安安稳稳的工作才靠谱,而那些天天买股票,炒期货的人没什么本事,竟做些白日梦。

3、  被坑过。

还有一些人,是被圈内人带进来的,最后失败出局。因此也更加厌恶这个市场。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交易市场的淘汰率决定了,市场口碑想好起来,非常困难。


其实不单单是股票,期货、外汇也是一样而且不但但是交易市场,现在就连“创业”这个词,也有点变的奇怪。据说,很多创业的人被问起现在在做什么时,一般都不直接回答创业了,一般都是说,现在正在做点小买卖。

这是为什么?交易股票,交易期货,进行创业。这三个行为背后,有什么共同点?

01

2015年底,一位朋友在经历了一轮牛熊走势之后,在见证了整个股市的运行过程,见证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讨论后,果断的放弃了他在大学里的职位,加入了某家券商。

很多人知道这个消息都很震惊,因为他之前的工作待遇实在是太好了,算是小有成就。而且校园里的环境优美,轻松自在,这是何苦呢?

于是,有人就问他:“怎么了?看别人赚钱眼红了?”

他泰然自若的说:“我到不是眼红,因为我不仅看到了别人赚钱,我也看到了别人是怎么亏的,我明白风险与机会共存的道理。但我非常想知道一件事情:

我想知道我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我想看看,以我的能力,到底能在投资的世界里走多远。”


很多人交易期货,创业,跟那个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是因为不甘于现状,想要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靠一己之力,摆脱命运所给予的层层枷锁。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获得更多的财富,迈向下一个领域。

所以,交易股票,交易期货,创业,这几个行为的共同点是,放弃安逸,准备向一个高风险领域发起冲击。换句话说,交易股票,期货等行业,本身就是个体的一次创业。这几个行为都是九死一生,成功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只有10%左右的成功概率。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大多数人在入市前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最后还是无法阻挡的冲了进来。其实,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第一层筛选。

那些自以为已经知道了能力边界的人,部分已经有了自知之明的人,并有没有付出行动。

02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放弃稳定,去交易去创业去冒风险。因为我们同样见过很多人,他们身处一个稳定的行业中,而且都非常有能力。假如他们离开了稳定的环境,很有可能比现状要好。但是,他们权衡之后,依然会选择稳定的发展路线。因为这跟经历,跟人的理想以及生长环境都有关系。

一个朋友,曾经同在期货行业。跟其他人一样,在了解了期货的规则之后,他也进场尝试交易。结果也跟大多数人一样,没多长时间后就爆仓了,亏的迅速而果断。

但他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焦躁,愤怒与不甘。他用了很短时间便做出了选择。他说:期货这个行业,果然是高风险高收益。但是这行,我不能干,我的性格适合走稳定发展路线。

从那开始,他再也没有交易过。过了半年之后,他提出辞职,因为他考上了公务员,进入了体制内。

他的选择正确么?不知道。就跟期货交易一样,保守策略和激进策略,究竟该哪个好?永远是未来才能给出答案。

胡适说:人的最大痛苦就是自己的能力配不上野心,而高晓松说:人类都是高看自己。或许我们是真的有些过分自信,或许我们选择去承担风险的结果,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所以,有些时候,选择保守,未必不是睿智的选择。

而且,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也并非只有财富一个指标。任何行业的勤奋与拼搏,都有机会获得相应的能力收获。真正有能力的人,有野心的人,无论是选择了激进或者保守,他们都有随时切换的能力。因为他们懂得,那只是一种基于自己现状的选择而已。

没有必要说,哪一种方式是对,哪一种方式是错,既然已经选择,那么便坚定不移去执行,去寻找自己的能力边界即可。

03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一种时代压迫感扑面而来,可以想到,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不仅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思维方式也同样会产生巨大的差异。

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去对命运发起冲击,去突破,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想要更换自己所在的阶层。正如索罗斯所说: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而只有那些没能力的人,才会守着旱涝保收的饭碗而不思进取,消耗着无聊的时间去吐槽那些正在拼搏的人。



詹姆斯·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借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的口说,“我不怕犯错误,即使是大错特错、抱憾终生,甚至永生永世的错误。”


但是那些害怕犯错误、拒绝体验人类之事的精英,马上就要掌管我们的公司,和我们的政府了。



成为知识分子意味着为着建设更好的世界而思考,并为着这个目标向执政者谏言。成为知识分子意味着性灵的放逐,摒弃一切依附,不问上帝,不问国家,不问耶鲁,置于纯粹的自由之中。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所需的不仅是智力,还需要想象力和勇气。



关于乔布斯,也有这样的轶事:


如果你说了一个想法,他不同意,他就会大骂你的想法是“狗屎”。但是,如果你的想法的确是对的,并且你敢于捍卫你的想法,当时你也许没法说服他,你在他那儿会赢得加分。


乔布斯的做法和达利欧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极度求真、极度透明。



达利欧的立场是“实干派”的立场。


因此,虽然他说了这么多,最后他还是会回到自己的立场去:当我们说决策时,总是有一个责任人在做决策,他要负责执行,他要承担后果,因此,不管我们谈了多少决策的方法,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取代最终责任人自己做的决断。



“严厉的爱是最不受欢迎,它既是最难给的,但也是最重要的爱。”


巴菲特不断地谈论格雷厄姆提供的“情绪框架”;查理常说,无论多么聪明,大多数投资者还是不会成功,因为他们的“性情不对”。

 

用古希腊哲学中“ataraxia”这个词来形容它,意思是“心灵的宁静”,或者说“心平气和”。



这就是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会不断地想起格雷厄姆的观点的原因——做一个真正的逆向投资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内心的波澜不惊。


把自己变成一个拥有多样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的学习机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特质,即使是成功做到的少数人也可能仍旧无法从中受益。



讨论问题时,不要用匿名的我们、他们,而要具体的指出谁犯了错。(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只是为了把问题描述得更具体、更准确,而不是为了指责某个具体人)。让所有人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这带来的结果是,我们一起把这个机器改善得越来越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