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在正定诵德道经

在正定诵德道经

2020-11-25 10:35:43

以下是韩院长10月24日正定讲课摘要


在正定诵德道经


1  诵读道家经典,速度宜慢不宜快,我们找到中国古汉语慧智文的韵律,就像划船跟着水的节奏,这样的诵读既能开通百脉,增补气血,将宇宙间的道光德能,通过经文由舌头不断地发声,和颅腔、胸腔、腹腔,不断地共振,进行高质量的三修一化,消因化业。


2  诵读道家经典,我们应将身心呼吸三者合一,完全放松,在诵读前,脑海中出现老子的形象,诵读时内心充满了恭敬,这样的诵读效果不仅仅事半功倍,而且对我们以后形成正念、正觉、正言、正行非常有益,诵读道家经典《德道经》,我们在四十五章观眇中看到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在春秋时期,被老子定为双可诵读法,这里的可就是发音诵读的意思,而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通过这样的诵读发音,不断地呼喊我们内在身国的众生,通过一天天不断地诵读不断地将我们身体内的众生,一一由阴转阳,我们身体内从一片漆黑,黯淡无光,到光明温暖,而我们越来越从内而外透露的气质闪着金光,影响身边的众生,我们特别看到倒数第三句,“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这里的噭字通的是叫喊的叫就是在呼唤我们的内在,所以我们在诵读时完全投入完全放松。


3  道家经典的诵读可以不断帮我们转换三性(化性),帮我们一点一点断掉恶习性,坏习性,转化自我、自私、贪念、妄念的秉性,一点一点升起感恩、仁爱、慈悲、平等的天性。


4诵读《德道经·第八章·请靓》:燥胜寒,这里的燥是指我们不断通过三修一化吸纳进宇宙间的道光德能,无论是练功诵读,都让我们身体内越来越温暖,我们会发现越诵身体越热,从丹田发音而不是嗓子发音,越诵越想诵,当身体内阳气越来越足,自然我们内心和身体的寒凉一点一点退去清理干净;靓胜炅,这里的炅是烦躁、暴躁、急躁、郁闷,当我们通过道家这样三修一化修身、修心、修性、消因化业,内心终于找到了支撑点,因为心一点一点从头脑被剥离了出来,就像一杯冲泡的茶水,茶叶慢慢沉到了杯底,茶水中的波纹就是我们的情绪,波纹越多代表了情绪越多,而茶叶牢牢地定在了杯底,而不会搅进茶水中。当内心没有剥离出头脑,我们就会陷入各种情绪中,杂念中,这里的靓字,是让我们一点一点具备五德能量和五德品质,我们就能在任何情况下, 不进入情绪而只是静静地看着情绪;请靓可以为天下正,“正”是止于一,在南京为什么叫一堂,一代表了我们内在头脑剥离出的心,慢慢的有了支撑点,止于一,就是在一的位置扎根深深地顶住不动,就像一条船,他的游动完全只有一个桨,而不像我们现在牢牢被头脑捆绑,有多个桨,往不同方向划一直划到,船在打转,请靓其实就是三修一化,让我们将自己的灵魂一一整合为一,最终由一再回归到空心圈,零。


5  诵读《德道经·第十五章·守母》: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这里的塞其闷,就是让我们由头脑剥离出心,闭其门,就是让我们一直被头脑牢牢控制的眼、耳、口、鼻、身、意六根回归心的统领,堇的意思是没有穷尽,无穷无尽;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这是说让头脑永远捆绑着心,而看世界是在头脑而不是在心,听世界是在头脑而不是在心,认知的世界是在头脑而不是在心,这里的救的意思是没有结果,没有陈旧,没有真正正确的方向。


6  诵读《德道经·第十七章·善观》:这是整部《德道经》德经的中心思想。这是完全展现回顾道家八千年如何修真明德归道,修之身,其德乃真:我们通过三修一化,不断以德(也就是一)作为我们内心的支柱,对万物一切内心明了,对一切虚像着相背后的真相了然于胸;修之家其德有余:当一个家庭或家族都在三修一化,以德为内心的支柱,他们所积累的福报,上可给父母上人,中可带给爱人,下可给孩子,甚至多多有余可以影响三代、五代、七代。。。。。;修之乡,其德乃长:当一个地区形成这样的修真明德的三修一化的氛围团体,这样广积的善缘,广做的功德,悠远悠长;修之邦,其德乃丰,当我们这样一代一代不断归道心愿,复兴道德,回到了五千年前的德性时代,回到了八千年前的道性时期,我们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中这个字中间的一竖,不偏不倚就代表了一;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为什么现在全球,将修心的中心直指古老中国道家那是因为我们民族内在的闪光照耀世界,而我们祖国这样的归道,明德,对周边的朝鲜、韩国、日本、东南亚及全球的影响,整个地球村终于有一天也可以进入三修一化的境地,博,而所有的这些国家之间不适宜法律为条率,而是以德性为准绳,互相的关心不是在头脑而是在心,一切将变得那么自然,大道。


在正定连归根


1  至虚,极也;守情,表也:这里的至是指我们的内心,人体的肉身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时,这里的虚指的是我们的灵魂;守情,是指我们的头脑抓住了心之后我们进入了各种烦恼、纠结、痛苦、委屈、不安全、恐惧等情绪,而这里的表是指我们眼、耳、口、鼻、身、意六根完全被外界的种种事或人吸引、煎熬。


2  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这是说所有的众生万物,当真正的三修一化,都找到自己的心之后,那怎么能找到自己的心就像我们这样就正在三修一化,在不断转化自己的身,不断剥离着自己的心,不断调变着自己的性,不断在消前世的业,所以找到自己的心并不是需要头脑去想该怎么办,而是完全跟着三修一化去做就可以找到……。在北京生活过的人会看到马未都先生开了一个观复博物馆,观复两个字就出自于《德道经·第六十章·归根》通过博物馆中那些字画,玉器,青铜器,瓷器,家具,让我们一点一点由头脑回归到自己的心,与古人连接,而并不是让我们看到这些古老的文物,找出自己的欲望,而进入守情,表也的境地。


3 天物芸芸众生,各复归于其根曰静。这是告诉我们,无论是人还是万物众生一旦有很多的福报对接到佛家道家三修一化,当灵魂一步一步被整合,就像一把折扇,由打开一点一点再合拢,以前听不见的话,看不见的大千世界,真正的道,感受不到的阳光,等等都可以尽收我们内心因为有了静。


4  静是谓复命,复命就是我们的心性,我们这个人真正的主人灵魂。


5  复命常也,只有到了这样灵魂深处一切才会长久圆满。


6  知常明也,听到并且按照三修一化这样去做,我们内心真正的光明和热才能一点一点升起,我们才能真正地由感恩、慈悲、大爱。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房屋,原来就如郁闷的闷这个字,用一个框完全将我们关闭,甚至我们还拉上了一层一层的窗帘,通过这样不断灵魂整合,不断开启智慧,我们终于把门窗全打开,外面的阳光终于照射了进来我们的心,房屋内变得温暖而光明,所以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为什么让我们多做义工,这就叫知常明也,因为人真正的幸福快乐不是靠物质来交换,而我们越来越会感受到帮到别人给与别人积到福报之后内心的富足,知常明也……。我们很难开启真正的智慧,是因为福报太少,所以这一生不是需要多挣钱,而是需要多积福报。


7 不知常,㠵㠵作凶:没有能力对接到佛家道家三修一化,这里包括对道家佛家及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这是因为前若干世到现在福报太浅,所以灾难和祸端往往伴随我们终身,我们牢牢被头脑捆绑着心,因为任何外源的刺激,说愤怒就愤怒,说暴躁就暴躁,说痛苦就痛苦,说哭就哭,就像一台机器被摁了按钮一样被设定了固定的情绪。


8  知常荣,容乃公。只有真实的不断进行三修一化,有了这样高质量的见地,通过练功,诵读,以及大课不断地学、习,修正,最终通过不断地起善心,说善言,做善事,帮到他人,而智慧不断升起,这叫容。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只有在处处跟人相处得当,具备了跟任何人交往的能力,这叫公……。


9 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具备了这样用别人想要的方式相处,而不是一直用自己的狭隘的心,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控制他人,我们一切变得通透、柔和就像水一样,就进入了王的状态,王这个字是贯穿天地人,而到了王的状态之后,我们一天一天格局修为变大,我们看大这个字是一个人加一个一,人得一则大,而在大上面再得一,人再得一即为天,到了天的状态时,我们就接近了真正的大道,而这样就叫永恒长久,就像日月亿万年没有变过。


10 沕身不殆。而这绝对不是我们头脑和表现于外,而是回归于内心,回归于本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