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韩院长10月26日讲课摘要
1、当我们通过一天七件事三修一化,切身实践,经过修真明德归道,内在五德品质,五德能量同步升起。因为内部在不断转变,所以我们内在心态看问题的角度一一都在发生转变,我们已越来越远离阴阳“二”:不再为了是非、对错、好坏、明暗,上下等纠结内心,搅动内心,浮躁内心。
2、这样的内在转化,让我们越来越真实的感受到,作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广积善缘,服务大众。可以说我们在前世就是由于多帮助了别人,别人回报了我们,我们才又可以转世为人。
我们内在肝(仁德能量):我们越来越看到别人的好处,越来越容易感动和仁爱。
心(礼德能量):越来越不会按照自己标准去强加控制他人,礼德能量使我们不再外求,使得我们攀比心越来越小,内心越来越光明与快乐。
脾(信德能量):我们越来越会表里如一,不再带着面具,不再虚荣浮夸,为了面子而痛苦地活着;对人对己,往往诚信度高,会说到做到,否则不说。
肺(义德能量)充足:不断去做义工,服务他人,不断暴露自己前若干世的秉性,再一一化解将自己的自私,贪念,同步越来越滋长天性中的浪漫和幽默。不带有任何目的,这种福报才能越来越滋长,我们的智慧也在无声中开启,越来越能善待他人,体会他人的不容易,换位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真正做到的感同身受。
肾(智德能量):当智德能量少时我们会陷入思维的死角,钻牛角尖,卡住别人和自己。这里的智德能量就是我们的慧力。我们看到“慧”这个字带拐弯,回归的归的一半。越来越明白,我们道家所讲的“允许”。允许一切事情的发生,真正转换佛家所说的无常,越来越能体会到老子《德道经. 观噭》中说的“有无之相生也”,一切没有好与不好,在于我们怎么来看,如何客观的去看待问题。......。
亲爱的学员们当我们的五德能量,五德品质达到以上的平衡,我们的肉身和灵魂将越来越接近一,越来越圆融。哪怕再有情绪升起,因为内心的觉察力不断提高,在事情发生前,事情发生时,或事后我们都可以不断反思,及时纠正。
这里被称为一堂,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三修一化更好的整合灵魂,更好的归一。
3、道家行医,我们为什么要去义诊?在义诊中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愿意参加义诊的同学,可以先好好问一下自己的内心,做一个记录,再看下面的文章):
当我们被完全抽离生活圈子,工作氛围,婚姻家庭等各种业力,让自己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和众多陌生人相处,这会暴露出我们秉性中的自我和需要修正的习性;义诊时,我们在为其他学员做笔录,这又是心和大爱的付出,又能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在这样的笔录中,通过我(院长)和对方的交流,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又能转化自己,觉察自己;当在义诊时,笔录后,我们与此学员结缘:帮助他做身体与心理的两方面的导引,也锻炼自己如何与陌生人进行深层沟通,越来越帮助我们融入大环境,培养我们自身的感恩,慈悲,仁爱之心。通过我们的手,融化进对方的身、心、性;而对方在被导引结束时,发自内心的感谢我们,会让我们感受到未有过的快乐阳光。
4、一堂现在的氛围,处处透露着道光德能,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条款约束来进行管理,一切在我们的言行中体现内在的德。这样的氛围越来越接近5000年前的德性时代甚至8000年前的道性时代。我们通过《黄帝内经》与《德道经》的学.习,通过这样伟大智慧的经典与古人对接,为我们生在中国,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5、当我们带着这样的道光德能,五德品质,回到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与交际场中,已经不再是一天七件事,甚至在等高铁坐飞机中,每分每秒都在三修一化,大家洋溢在脸上的光,温和的气氛与笑容都是发自内心,来源于灵魂。我们需要更多人去薪火相传,作为一粒一粒种子将这样德道根文化传播下去。而我们的家人与孩子,是我们第一批的直接受益者,他们被不断的潜移默化。他们的孩子也将一代代往下,受到我们丰厚的阴德的滋养和护佑,一堂也鼓励大家轮流做电脑课程记录。
6、当我们在下午大课上做电脑课程记录时,大课的核心内容就这样通过我们的手、眼与心转化成文字,不断去服务,让更多人受益,内心会感到真正的满足和骄傲。同时不像我们看着稿件在打字,而是听打的方式,这对我们锻炼“智”与“慧”两方面有同步增长的作用。大课的内容可能是我们以前很少接触到的内容,即帮我们丰富了知识,又不断让我们深入去和传统文化对接,我们的智慧也在这种状态中,被不知不觉地不断开启。
在一堂讲解上古天真论(二)
引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不衰”
这里的“今时之人”指黄帝那个时代,距今五千年的古人,那时的人就已经与上古之人不一样了。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
这里的“浆”是水,喝酒与喝水一样。各种妄念、执着,频繁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家庭中。“常”是规律。“妄”是“亡”“女”这种不单单指在女色方面过多消耗精气神,包括一切名利与自我的部分。
“醉以入房”指喝酒后,人在精神失控彷徨之时,有各种出轨的行为。特别是晚上应酬后,容易去夜总会,KTV,酒吧找小姐。这样会大量损害我们的福报,造下恶业。
“以耗散其真”
“欲”是一个“谷”一个“欠”,“谷”是深凹下去的,一种负能量状态,比如俗、沟壑难填、 欲望难满。《德道经56章-为腹》,直接指出“五色令人目明”(明:盲的意思),“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聋”,都告诉我们五脏在阴五神的统治下(肝游魂、肺鬼魄、肾浊精、脾妄意、心阴我识神),我们就会极易被外界的事情与人吸引,迷乱了心智,更加找不到我们的本性。
“节其精”
指不断内耗自身的精气神,往往我们休息时感觉更累是因为他们不断在内耗自己,还有很多老人在退休后,容易生重病,也是不断在内耗自己;“耗”又指嗜好,如有人好酒好烟,当任何一种喜爱、专长,进入了“嗜、好”就又进入了阴阳二元,落入了边,更远离了一。这样会大量消耗我们的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总称)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这一段更像在描述我们当代人的状态。
“不知持满”:指我们当代人不知道自己的执念太重以及欲望太多。“不时御神”,指我们偏离真正大道的节奏,所以来到一堂,我们要首先回到这样的“节奏”这样我们就越来越少消耗自己,我们会发现来到一堂一周后比之前睡得越来越早,因为第二天卯时功法,把那么多年我们混乱的节奏,整合回归,所以我们晚上能早睡,但是回到我们生活的圈子,我们又被各种业力牵引,可能又有所松懈。
“务快其心”:我们一直被头脑控制内心,所有六根眼耳口鼻声意都在头脑中,不在心中。而头脑每天提供95%错误的信息,我们会发现每次诊断与私聊时的问题,一次比一次接近内心,因为我们灵魂不断整合越来越接近一。我们看到太多太多务快其心的事,扎堆旅游,刷淘宝,折腾又折腾……人如果跟着头脑就很难定下来,静下来。总想找些事情做,这个也是来源于我们的头脑。
“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早上迟起,会造成午睡,我们内在的御神很难和天地的御神共振,很难聚阳守一,所以60岁50岁甚至更早就早衰。
引文: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内经核心: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夫:感慨词,对比前面两种人,怎么不发出感慨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首先将六根眼耳口鼻声意交回心,当我们回心,我们就会立即察觉他人如何被头脑控制。就如同晚上,微信群不断争论不休,所以这里“虚邪贼风”用于当代人更加到位,网络虚拟世界,我们太多时候逃离开现实,如果我们真正无法摆脱超越出来,如何又让孩子摆脱这些电子产品。
所以我们以后德道根文化的学堂,老师教育核心就要让孩子越来越能摆脱头脑对六根的控制回归心。在学堂,所有家长也跟着孩子一起三修一化,真正才能让孩子真正与德道根文化对接,这样不必多少年,有时候只要几个月。但必须我们要有“信根”、“定根”、“精进根”,完全坚信苦修三修一化。那时我们只要看他人文章,一看就能明了对方是出自于心还是头脑,我们不要把大量时间(人生短暂)用来培养头脑,这样只能误己误人。
在《移精变气论第十三》中,“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移精变气论第十三》是对《异法方宜论第十二》中“导引”的注解,通过经络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从快乐转变为痛苦,缺心眼啊~~~)。祝由:指古代心灵导引,在胎息打坐以及私聊时将内在流动的能量。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惔……虚……无,是我们三修一化修真明德的四个状态。“恬”,“忄”“舌”就像小动物们受了伤,用舌头舔伤口一样,我们通过三修一化,不断每分每秒都在培养五德品质,增长五德能量,就能将内心能量不断增长,疗愈内心,平复所谓的内心伤口。但只有不断去爱别人,我们才能被爱。
而当我们从头脑剥离心,将六根重新夺回,对外在的一切就会淡,我们真实发现肉眼看到的世界只占1%都不到。所谓“有之以为利,无知之为用”——《德道经-55章-玄中》。当从对立统一阴阳的二回归一,真正再由一回归O,由太极到无极,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可是一天两天的事。这个状态下,我们的经络,真气(卫气营气宗气)才会完全按照该走的节奏路线(经络)循环,无需头脑控制。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内求法,而西方学习完全是外求法。传统文化的学、习方法走在内心和内在的路上。(相信大家听了这堂课<荔枝2016年10月26日下午>,会越来越豁达),因为远离头脑回归内心,所以肾精越来越足,心神越来越旺,“病”代表心与灵魂,不光是肉身,病安从来:怎么会再得病呢?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是以”:将以上所述一步步做到。“心安而不惧”:一种状态,因为内心越来越光明,远离的莫名的恐惧不安全感,需要真实不虚的做到,光讲没有用。“形劳而不倦”身体不停在忙碌,但是一切在为他人服务为核心,内在都在流动所以并不消耗。倦:“单人旁”➕“卷”。个人私心为了自己而不断内耗煎熬,因为为了自己,就会出现情绪,倦的状态。不断的烦恼痛苦纠结造成心脑血管,血栓梗塞,颈椎腰椎痉挛,神经痛;内分泌倦: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糖尿病等,女性月经,男性生殖问题。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愿是有心的,这句话两层含义,其一:身体内在五臓神明,魂与魄达到了顺、欲、愿。其二:红尘中与各种关系,都在正能量上相处融洽,不离开德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