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解淦正在给学生讲解缙的故事
吉水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汉元年设县,曾出现“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人文盛况。在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历代文化名人,我国著名的大明奇才解缙就是其一。一直以来,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中,有家世背景、科举经历、官场仕途、人际交往等,所描绘的解缙形象聪敏机智、能言善辩、诙谐幽默、耿直刚正,深受人民群众拥戴和喜爱。2009年,解缙故事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故事多数口口相传,正是这样的传承方式,衍生出了一种职业——解缙故事的传承人。
时至今日,吉水解缙故事传承人已经到了第四代。今天,小编为您讲述其传承人解淦。
身为解家子孙而自豪
解淦,解缙第十九世孙,1958年7月10日出生于吉水县文峰镇,于1979年考入吉安师专中文专业,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吉水二中任教,其间由于对解缙故事有着特殊的情怀,加入了吉水县解缙研究学会,并在吉安社联刊物发表了《耿直忠王的一代名臣——解缙》一文。
,解淦通过看族谱、收集资料,对解缙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由于自己本身有当老师的经验,对解缙故事又有很深厚的了解,之后,解淦正式被族长推荐为解缙故事第四代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个文化,解淦潜心研究,乐此不疲,村民都笑他:走到哪里解缙故事就带到哪里。
解淦向记者介绍,解缙故事起源早、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它歌颂了解缙为官清廉、爱国爱民、直言进谏的高尚思想品格,对于现在营造廉洁为民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和鞭策作用,具有非常宝贵的教育价值。
由于解家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所以解淦认为让族人了解自己的祖先,把解缙故事发扬光大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解家后裔,解淦誓要把解缙故事传承好、发扬好。“很多人不了解解缙,可能觉得他的故事仅仅是诙谐幽默,其实不然,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你了解它就会爱上它,无法自拔,我为有一个这样的祖先而自豪。”
为解缙故事被大家喜爱而欣慰
口头流传是解缙故事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所以,如何让大家了解、喜欢它,是解淦苦恼的事,而很多时候解淦全凭一张嘴,能不能吸引大家,全看说的好不好。为此,解淦经常反复练习,时常琢磨如何把故事说得更新颖有趣、生动形象。
他当即笑着给记者说了起来:“话说解缙院门前,有财主家的一片竹林子。大年三十那天,解缙在院门上贴了一副红春联:‘门外千竿竹,屋内万卷书’。字句工整,笔力遒劲,吸引了全村读书人。财主见到,憋了一肚子气,马上派人把竹林砍掉了,想当场给解缙来个难看。解缙当然明白财主用心,立即拿来纸笔砚,在春联下又添上了两个字,变成‘门外千竿竹短,屋内万卷书长’。财主见仍以他的竹林为题,就更为恼火,干脆叫人把竹林连根刨掉了。心想,这回看你这个毛孩子还有啥咒可念!谁知解缙见了,又在春联下挥笔添了两个字,变成‘门外千竿竹短命,屋内万卷书长存。’这一下财主可就傻了眼,再也想不出别的鬼点子,只好自认倒霉了。”
在校园里、茶馆里、田间小道里,人们经常能看到解淦的身影,耐心详尽地给大家讲解缙的故事,如今,在吉水县,稍知世事者都能讲出两三个故事来。“每次去学校里、社区里,学生和老表都很喜欢听我说故事,看到我来都会围着过来,开心,真的开心。”不仅如此,解淦去外地讲课时,竟然看到岳阳楼上有个小孩在说解缙故事,他当时激动坏了,没有想到不仅仅在吉水、在吉安,原来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解缙故事都在被大家津津乐道,他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很欣慰。
他为如何传承而苦恼
目前,解缙故事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网络又成为最新的传承方式,动画片《少年解缙》、电视剧《大明奇才》,先后在央视少儿频道、影视频道连续播出,网络上的解缙故事更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将解缙故事的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解淦仍然会经常去外地讲课,县里也时常举办“解缙故事”演讲比赛,编排的戏剧《解缙闹殿》也会在各地巡演。
这项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爱,解淦感到开心的同时也感到些许遗憾。原来由于家族家道中落,他们村连解家祠堂都没有,家族里也没有一件有关解缙的东西。解淦说,虽然很多东西都存放在博物馆里,他们很放心,只是感觉没有根,想有个地方让族人了解解缙文化很难。自己家族人都不重视解缙故事,这让解淦有点沮丧。
解淦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编一本解缙故事的辅助教材供孩子阅读,因为书本上有关解缙的东西很少,所以孩子了解的不多,如果能在课本上有这些故事,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这些文化,将会对推动解缙故事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解淦女儿现在在国外工作,他喜滋滋说要把解缙故事传播到外国去,让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至于后续的传承人人选,解淦表示还在甄选当中,但应该会是解家后裔。采访结束时,解淦笑着对记者说:“我就是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些平凡的事,努力传承着一份宝贵的文化,把积极向上的精神传播给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