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憎惜
图|网络
丝路漫记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追求。很久以来,我就曾经梦想着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静美,梦想着在雪飘万里的北国感受“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磅礴,梦想着在塞外的大漠上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终于,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展开了一次心仪已久的旅行,踏上了河西走廊广袤的土地。
这里,有渺渺白云,茫茫戈壁;这里,有莽莽群山,寂寂雄关;这里,有叮叮驼铃,悠悠古道;这里,有飘飘飞天,汩汩甘泉。这里,有无垠的壮阔和厚重的历史,让人由衷地发出赞美和惊叹!
江山如此多娇。我愿意极尽所能,用一纸素笺和满怀心语,去诉说这片土地的美丽和神奇,去传播我对这片土地之美的感受和感动。
七律·青海行吟
天高云淡鸟低翔,山色苍苍夏日长。
纵目澄波湖渺渺,回眸蔓草野茫茫。
牧鞭指处羊群壮,远客临风暑气凉。
丝路于今非昔比,如诗美景足徜徉。
青海湖遐思
要说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话,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玛。西湖,有西子的故事、白素贞的传说,而青海湖有文成公主的故事、王母娘娘的传说。
青海湖的大,让我联想到风平浪静时的海。放眼望去,碧海青天,水天一色,波光浩渺,琉璃千顷。人站立于青海湖畔,显得非常格外的渺小和卑微。我忽然觉得,人在大自然中就如沧海一粟,甚至可以说是几乎看不见的,只有青山和白云才是永恒。当我吃完晚饭走出餐厅,瞭望着这一片苍茫的湖面时,突然想起了王维的诗:“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王维《欹湖》)这是多么寂寥的画面:洞箫声远,长天日暮,湖上回首,山静云飞,不见人影。将此诗用于描述此情此景,我想恰好。
七绝·茶卡盐湖奇观
万顷平湖似镜台,云天相映似荷开。
遥观茫惚疑为雪,却是晶盐似玉皑。
茶卡盐湖之夏
云低天远,雪色如银。时正暑夏,艳阳高照,天蓝地暖,何来白雪皑皑?
不!那是茶卡盐湖,有天空之镜美称的茶卡盐湖。
数百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上升,海水也逐渐退去,形成了这一片几英尺厚的浩瀚盐平原,一望无际、平坦如镜。在这一望无际的白色世界里,眼前亮晶晶闪动的不是冰,而是盐。当我们乘坐小火车深入湖中观光时,周边的人群不时发出惊叫,仿佛在炎夏的时光遇到冬日雪景里的自己。我开启了全新的视觉:以远山为帷幕,以湖泊为明镜,我们扬起手中的纱巾,任长裙飘曳,看笑靥如花,感受到了世外桃源般的纯净与美丽。
穿越柴达木
我们的旅游车行走在茫茫的河西走廊。戈壁风光的粗犷和雄浑令我叹为观止。
我第一次见识了沙漠,见识了从未见过的这么辽阔的天空,见识了会不断生长的云朵,也见识了大西北的沙尘暴。
我们看见了羊群的迁徙,看见了野骆驼的出没。在迷茫的旷野中,忽而风过沙起,忽而风歇沙驻。当我们刚刚走完沙漠的最后一段路时,天空忽然又下起了小雨,将眼前的一切完全笼罩在迷蒙的水雾之中。这奇妙的大自然,令人有如走进一个迷幻的梦境,领略了什么叫孤独、寂静和空旷。
但是,就在我陷入迷思之时,雨过天晴,尘霾尽散,戈壁滩又美得有些寂寞和苍凉。
敦煌怀想
书上说,敦煌一年的降水量不会超过一百毫米。但是,我们昨晚在驼背上遭遇的这场雨,却让我们在到达月牙湖时变成了落汤鸡。难得的是,这场新雨让今早的敦煌多了几分明净和瑰丽。
昨晚看完情境融入式的《又见敦煌》演出回到酒店,本以为会因旅途劳累一夜无梦,不意无尽的怀想却盘旋在脑海挥之不去。一闭上眼睛,那塞外的莽原,飞舞的风沙,摇荡的驼铃,喧嚣的街市,胡姬美酒,飞天的歌舞,全都奔涌而来……
于是,诗意大发,难以自已,吟成一律曰:
七律·又见敦煌
黄沙莽莽接长空,极目苍茫落日红。
又见敦煌惊异彩,遥思天女奏玲珑。
阳关三叠成传说,丝路千年称世雄。
且看大鹏抟巨翼,扶摇万里震寰中。
嘉峪关印象
写下“嘉峪关”三字时,有一种提笔沉重之感。这份沉重来自于历史长河中民族之间因不和谐而造成的伤痕。
嘉峪关是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它是明代构筑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也是长城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如今,这座为抵御外族侵略而构建的高高城楼,在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之后,依然晨披朝霞,夜沐星光,与祁连山共存,与马鬃山呼应,用它坚定不变的忠诚守望着这片土地。
现在,刀光剑影早已暗淡,嘉峪关已经变成莽莽苍苍的戈壁之上的一处古迹,成了人们凭吊历史的一处旅游景点。当我登上这座千古雄关之时,思绪自然而然地被它雄浑的气势所牵引,在脑海间浮现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一种苍凉和感慨。
就在我们离开嘉峪关向张掖进发的时候,车窗外群山的斑斓色彩正映入我的眼帘,我不由地拿起了手机,用手在它的屏幕上写下这偶发的感想,让这段文字为我的旅途留下不能磨灭的印象。
七绝·嘉峪关
闳伟河西第一关,岿然屹立叠峦间。
敌酋如是敢轻犯,战鼓横空震万山。
张掖之美
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在阳光的照射下,这片几乎寸草不生而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地上,红、黄、橙、绿、黑、褐、青、灰,各种色彩浓烈地交织在一起,顺着起伏的山势变幻着,有的恰似倾泻而下的山洪,有的宛如舒张铺陈的彩条布,张扬而奔放地宣泄着这古老世界的激情。
丹霞地貌的美,在于色彩和景色的粗犷。它没有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也没有雅丹地貌的千奇百怪。它是动态的静止,它是狂放的精致。千古铸就的丹霞地貌,以它独有的色彩,以它独特行的风格,向世界展示了它另一种神奇的美。
这就是张掖!这里的土地虽然缺少水的灵动,但它的寸草不生却有如坦露的胸怀,有着蓬勃的张力,充满了阳刚和粗犷之美。它是坦荡豪迈的西北汉子,不用修饰,无需雕琢,苍劲而雄浑,原始而纯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让这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沟壑丘陵,幻化成一个壮美的童话世界。
七律·丝路记游
驰驱万里累吾身,为睹风华到北垠。
莽莽沙原镶玉液,层层石窟尽奇珍。
祁连磅礴蕴神韵,张掖斑斓醉旅人。
景色无边惊望眼,美轮美奂远嚣尘。
再见西宁
翻山越岭,我们重新回到了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的西宁。
至此,这一次的丝路之旅行将告一段落,明天就要对美丽的西宁说声再见了!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夜色遮蔽了许多美景。祖国美丽的西北边陲,倘若再次路过,我会向你招手致意!
作者简介
黄憎惜,笔名柳梢青、憎乎惜兮,1963年出生,汕头市人,大专学历。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时有诗歌及文章见诸报刊,曾以笔名“憎乎惜兮”在“榕树下”发表长篇小说《风雨悲情》等作品。2001年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人编著的《潮汕自游人》一书。
《南粤作家》征稿启事:
中国·广州
南粤作家是一个原创平台,立足南粤,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坚持诗心,热爱生活,励志人生,展露才情。讴歌美好事物,吟唱美好生活,谛造美好未来。《南粤作家》电子刊,兼顾纸刊,欢迎来稿。
投稿要求:
1、原创文学作品、评论不超过5000字。
2、原创现代诗歌1-6首,150行以内。古体诗10首以内,散文诗最好三章以内,最多不超过六章。
3、原创散文一至两篇,每篇不超过1500字。
4、原创短小说,一般不超过3000字。
5、其他文体,一般不超过3000字为宜。
6、栏目设置:散文类,包括,行走天下(游记散文、散章)、品读人生(人生感悟、随笔)、市井百味(生活记事、杂感)等;散文诗园地,刊发散文诗作品及优美短章;现代诗,设诗路花雨、浅吟低唱等专栏;诗词、含格律、词牌、古风:设清吟雅韵专栏;小说,设置小说看台专栏。评论:设轻吟慢酌专栏;其他体裁据实际而定。本刊奉行公益理念、弘扬真善美,根据季节、时事形势和热点需要,增设专栏专稿,欢迎关注和来稿。
7、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一份(100字以内)、个人生活照片一张。作品与个人简介请以word文档形式,编辑在同一个文档中(作品标题用宋体四号字体,正文用宋体五号字体,标题及正文内容靠左对齐编辑),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8、来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南粤作家投稿+姓名+作品题目”。不愿被修改请注明。
投稿邮箱:1、lantianyan525000@126.com
2、626210117@qq.com
9、本刊因来稿众多,来稿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请作者尊重自己及编辑工作,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多个平台),以免造成编辑工作繁重无效,多次一稿多投者列入黑名单不再用稿。所有稿件被录用的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3002052633。发稿作者应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10、关于稿费:所有稿费来源于赞赏,作品有赞赏才有稿费。前一个月赞赏的60%作为稿酬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作和文学活动以及计划结集出版纸刊(赞赏自愿,不愿被赞赏者可在邮件中提前告知)。不足十元不发放。
11、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翻译权。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删改。
郑重声明: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并且没有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侵权,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本微信公众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欢迎您来这里——品读 | 创作 | 点评
编委组:
顾问:余光中 蔡旭
主编:蓝天雁
副主编:白土黑石
编委:杨胜赞 许巧如 刘莲 卢笙(陆续添加中,要求具有中高级职称,国家级、省级会员。)
法律顾问:林君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作品
苹果手机用户可以长按二维码输入任意金额
切记在“留言”写上自己及作者姓名
安卓手机用户可以直接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