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南溪河文学

南溪河文学

2020-11-07 16:30:41

我是春天里的一个孩子

/赵建平

我是春天里的一个孩子,在湛蓝的天空下,我的思绪浸润着一些春天的颜色,阳光很清丽,小草开始冒着芽头,柳梢上一些星星点点的诗意,明明亮亮。一切生命,在春天鲜活起来,荡漾出温温婉婉的感觉。

我是春天里的一个孩子,用我澄澈的眼睛,看着春天里鲜花的诞生。一种清新怡人,在阳光下舞动,在春风里摇曳。那些花们,跳跃着,舞动着,舒展着,阳光在树林里婆娑着,草坪上一片一片的幸运草,精精神神的绿。樱桃树上的小白花绽放出一些气候,而樱花开得正是妖娆,一簇簇的艳丽,热热烈烈。阳光下,氤氲着淡淡的春的气息。

这春,是一个多情的季节,总在不经意中温润出别样的心情。袅袅婷婷的春,从一缕清泉出来,从一片山色归来。先从桃红柳绿中柔柔地冒出一点娇羞,然后大大方方地带了一双透明的翅膀,扑闪着进入田间地头。浸润着一抹轻盈浅笑,渲染着一些芳香馥郁,春光纤陌,春色撩出几多亮丽的娇妩。那葱葱的新绿,是生命的复苏,是一帧蕴满了山情水意的春光乍泄。在这样的春光里,我是一个孩子,着一声春装,吟着几声春的呢喃,柔梢披风,与三五人煮泉而茗,击罍而歌,潇然于春光之中。寻着纯净,觅着花的嫣红,听一些鸟鸣,微风熏梦,拾一些记忆,润一些心情,涤荡一路风尘。

我是春天里的一个孩子,春风里,一丝飞絮,娇嗔出内心一丝温馨而又敏感的快活。春天的光谱,有一些淡淡的色调,在我的内心,揉进了被召唤被呵护的满足和幸福。春风柔和,阳光淡薄,这是一种极为抒情的景致,翻了自然的画卷,温情荡漾出一条流淌的春水。在有心与无心之间,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反反复复地歌吟,“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却又是“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这种极致,在一笺素朴中让人绮丽若梦。一缕春风饱蘸缤纷油彩,明媚一场又一场春语物事。不愿意让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片云在孩子清亮的目光中一掠而过。那种绿到天涯仍是淡的鲜嫩,桃红盈盈终觉浅的明艳,就在这个季节百般妩媚起来。草叶深深浅浅地绿,鲜花浓浓淡淡地开,一切的美好,被春天娇宠得热热烈烈。春光已泄,薄云轻淡,缠绵中被折叠成一席温柔。纤柔细腻的情思,浮于一抹阳光里,沉于花色的艳丽中。

我是春天的一个孩子,掬一缕春风,握一把溶溶春泥,许多新鲜的味道,就在一泓春水中清淡起来。这脚下的土地,已然在开始萌发碎若轻烟的故事。我想,一些情结即便有一天会变为一缕烟火,但被燃烧的文字,也终将不可能被一一的删除。记忆中的一切美好,会积聚会沉淀也会突然张开一片清欢的嫩叶,欢欣的面容在无声无息中,也会变得鲜亮和丰润。斑斓慵慵懒懒地舒活着,荡漾出跃动的春色以及无法遮掩的迷人。春卷被展开,声色被堆叠,春光延绵的旖旎,不能舍,不能弃,也不能忘怀。只是,不知在缱绻中一份热爱和依恋,到底有多酣有多醉。

春风拂过,携了温暖的气息,内心有了一些颤动。在自己的春光里,用心生活,既不为春红一瓣而动心,也不为半缕春色而止息。花开灿烂藏着纯净,云淡风轻育着妩媚。我是春天里的一个孩子,披一身春色,萦绕一些情愫。在梦的怀想里,种一些芬芳,然后拿一卷闲书,坐在春日的河畔,听一曲浅浅的轻吟。浴着春光,看春色融融,即便爱怜的日子很厚,即便陪伴的日子很薄,但在回首的刹那,人生已经开始了一场凝望的仪式。

我是春天里的一个孩子,我知道一瓣花色在春天里的分量,我愿意借柳梢上一点新绿的重,放飞心中冲天的梦想。在清清爽爽的天空下,看着大地,以及大地上冲破禁锢敲碎枷锁不被压蚀而终将变短暂为恒久的生命。一棵树的厚重,即是一片树叶的厚重,在这份厚重里,一个人的自在,一种生命的自在,四处充盈四处激荡四处磅礴。还有什么比做春天的孩子更让人惬意和舒服?

这个季节,有太多的纯净可以定格,有太多的温情可以物化。凝固的影像所珍藏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一壶浊酒的浅斟慢饮中,不断空灵出曼妙的精彩。在这春里,没有埃尘,没有污垢,心灵也不再混浊,一场迷茫在澄澈干净的春光里被淡化被消失。而我,就带了孩子的童心,收集着一地春色,一泓春水,一缕春风,用着恬静和安然,看着春天活泼泼地生长。

 

作者简介:

赵建平:现居云南宣威。耕耘杏坛,笔耕数载,于《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作家文学》、《参花》、《西部散文选刊》、《昆仑文学》、《珠江源文学》、《云南教育》、《曲靖教育》、《曲靖日报》、《曲靖电视台》、《宣威教育》、《会泽文学》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媒体能见其文,有诗歌入选《中国爱情诗鉴赏辞典》。秉承人虽平凡,却不敢苟且的原则,为人,为事。

通联:云南省宣威市田坝镇第一中学。电话:13150559228。(邮编:655407)


仰望木心

文/梁木

虽然不在一个时代,虽然不在一个档次,哪怕自己不懂得一点点艺术,哪怕根本没有资格去仰视,但这一次,我还是走进了木心的故居。
       大约在三四年前,不知道是从网络上,还是朋友的介绍,我知道了一个普普通通而又值得敬仰的名字“木心”;知道了他是一位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大师;知道了他还是我们浙江老乡乌镇的人。
       于是,仰慕留在心中。
       于是,每每碰到桐乡的人,都要问问乌镇上的木心。果然,去年有朋自桐乡来,一问得知,木心的纪念馆已经落户在了乌镇。
       于是,这一次,在文联作协的安排下,了却了我行走乌镇、拜望木心的心愿。
       夏末的台风,吹开了乌镇的面纱。我们一行10余人,走进了水乡乌镇,这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平缓的内河水系将镇域分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悠悠的传统文化和运河文化,蕴育了一代又一代名人雅士,古镇历史上就曾经出过64个进士,161个举人。
       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东栅古街上行走,茅盾的故居和纪念馆是一定要去的。从茅屋出来已是下午四点多钟,我的心砰砰直跳:这一次能见到木心吗?
       听了路人的指点,我们一路向东,穿过长长的弄堂,又过了一湾秀水的挹秀桥,天空渐渐暗了下来,不知不觉下起了零零星星的小雨,古街上的人流也明显少了许多,似乎在鹄候着一位高人的出现。
       再往前走,古街两旁是平平常常的木板门,很不起眼,又一会儿,街旁的棕红色的门板上挂着几方精致的旗幡,但见上书“木心故居纪念馆”。此时,馆门口没有了车马喧嚣,只有我们寻访者气喘吁吁的声音。
       我终于见到了魂牵梦绕的木心故居和纪念馆!
       走进“生平馆”,展壁上的照片古朴而又逼真,分为《乌镇•上海:1927—1949》、《上海岁月:1949—1982》、《纽约岁月:1982—2006》、《晚晴小筑:2006—2011》系列。我们知道,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2月14日生于乌镇东栅,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随后又入“杭州国立艺专”研习中西绘画。之后,木心曾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他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1994年,木心悄悄回到故乡乌镇,孙家的祖屋不复当年模样,伤感的木心写下《乌镇》一文:“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
       直到2006年,木心文学系列首度在大陆出版,木心热悄然升温,同年,应乌镇方面盛情邀请,回乌镇定居,2011年12月21日,木心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拾步走进“绘画馆”,那里有木心粉画、水彩画、石版画、书法作品30余件,都是在此首次展示。其实早在1983年,木心就在“林肯中心”举办了水墨画展;1984年,还在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2002年,“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在全美巡回展。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中国画家中第一位。
       据介绍:,木心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他也是参与主修北京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穿过茂林修竹的天井,木心的“文学馆”到了。大堂里错落有致地摆设了台湾版著作和大量世界文学著作真迹,还有数十件手稿、乐谱以及木心先生的写字台、办公桌、用具、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栩栩如生,措手可及,似乎木心先生就在隔壁的厢房里,随时可能走出来给我们指点迷津。
       我们深知,木心是一个博学的艺术智者,他精通于文学、绘画、音乐、历史之间,优游在尼采、福楼拜、、诗经、楚辞、唐宋诗词等等,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他的创作是如此的精确和动人,请看看他的《上海赋》吧,你会为之倾倒!
       我们感谢,让我们知道木心的,不能忘记两个人:一位是留美画家兼作家的学生陈丹青,正是他一次次地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还有一位是乌镇领导兼古镇保护与开发管委会主任陈向宏先生,是他连续多年诚挚相邀,耗时5年,复原晚晴小筑,终于促成了木心老人返乡安居。
       闭馆的时间到了,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我们静静地退出了木心的故居。回望木心纪念馆门口的标志,那不就是一把掷地有声难以穿越的锁吗?请让我借用木心先生的一首《从前慢》来作结尾吧——
       ……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作者简介:

    梁木(笔名:白石虎,中国林业生态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科普作协会员)

南溪河文学群员qq:972818453


欢乐元宵节

作者:李妙奇


云碎化作雪,
一泻万千里。
与灯作个吻,
悄语报丰年。
彩灯万盏凌空悬,
夜幕含羞半掩面。
孔雀开屏好靓丽,
大象憨态惹人爱。
嫦娥驾驶航天船,
一碗汤圆比蜜甜。

雪打花灯灯更俏,
桃园结义三兄弟。
包拯执手拜嫂娘,
七品县衙烤红薯。
金陵美女十二钗,
狗携犬子居岁首。
               
人在雪中穿梭,
人在灯前驻足。
手机相机闪烁,
美景成为永恒。
一路花灯一路人海,
一路雪景一路喜庆。


芷村风情小镇采风诗咏芷村
       
   
   咏芷村
     作者:唐人


        
   

青山绿水育田庄,
雾卷云堆入画廊。
香甜枇杷迎远客,
芷村村寨立诗章。
车声滚滚高低过,
芷白路边买卖忙。
天宝物华吟不尽,
风情小镇美誉扬。

(注:芷白:蒙自芷村——屏边白云或白寨公路)


   
   二

枇杷绿树分幽径,
万亩果园果满枝。
诗友吟随芷村美,
文朋赋伴秀峰奇。
林深扑面天寒早,
歩勇登山暮色迟。
斜日林间新照影,
平平仄仄绿冬思。

      三

乡镇风光斯最美,
芷村芷兰世人夸。

环峰若笋冲天宇,
天际如岚卷浪花。
兰亭山高传秀色,
山村果熟引商家。
芷村特产争相买,
寨寨迎宾满脸霞。

咏枇杷

芷村枇杷添秀色,
为迎宾客展笑脸。
千枝万树换新意,
枝头争熟竞着赛。


采风万亩枇杷园有感

 

庄寨水库育良田,
无垠山野枇杷香。
惠农政策史空前,
遍地峥嵘著华章。


 


芷村风情小镇采风:词咏芷村“水龙吟”二首

 一
作者:唐人

群峰云海山间,田庄街道商铺立。采风路上,辇车成阵,游人如织。形地如盆,桃源模样,诗般修饰。诉衷肠不已,千行万句,迎微阳,琼楼栉。
    鄙壤虔诚搠笔,走芷兰、一大足迹。复兴壮举,众心追习,八方祥吉。小镇风光,树重深浅,花红茶碧。聚同心、不负当今盛世,共舟同力。

山风悦耳连绵,山中美景朦胧秀。芷村咏友,采风节令,寒冬时节。爬陡攀高,慰贫安苦,初心依旧。站芷兰山顶,窄寒缀露,云漫漫、绿荫骤。
    兰亭咏罢楹联,大真诚、篇篇锦绣。为民服务,胸怀天下,唯今独有。盛世今兴,旌麾辉日,紧跟旗手。看神州远近,如斯榜样,紧随其后。

 

芷村之行


想起芷村绿荫荫的万亩枇杷园
心中便荡漾起层层的波澜
阳光从树顶上洒下
树枝上金光点点
对芷村的眷恋在记忆深处跳跃

芷白公路边的树影下
我路过的时候,总会独坐休憩
又要离开芷村已成为事实
唯有期待下次重新来过
虽然一张张枇杷的靓照,早已定格在手机里

心里总有空荡的感觉
却说不清还在留恋什么
此刻,我只有用手机继续拍照着
把芷村的一景一物尽留在手机里
做最珍贵的珍藏

离开芷村的时间越来越近
留恋却愈加留恋
好想多花时间亲接近你
唱出藏在心底里的那首关于《芷村之恋》的歌
可是,时间吹起了返程的号角
只有狠下心把芷村的枇杷靓影扔在枇杷林里

注:芷白公路:蒙自芷村——屏边白云(白寨)公路。

 


我又听见了芷村枇杷成熟的声音

  作者:唐人


有诗句在我的笔尖一泻而出
像极了美食家对芷村枇杷的赞美
从芷村回来
在瞌睡来临的深夜
当瞌睡虫快把我催眠
枇杷金黄的笑脸总是挥之不去我听见
沙沙的东风再把纸袋里的枇杷唤醒
寒风的脚步和着枇杷成熟的声音
她们一同在寒夜里言语

 

在我面前的纸张上跳动
一个个枇杷像方块字驻足在纸上
落在纸张上发出的声响是诗歌的绝唱
我看见你冒着寒冷成熟的的舞姿 
我听见你跳动的脉搏 

 

在我的内心深处闪烁
闪烁成冬天里的油画
以及枝头上泛起的金黄
我怕就此沉睡是做不出枇杷成熟的梦境
只有树丛里那一声声催你成熟的细语
才唤得醒我笔下那希望的诗魂

 

查尼皮的晚霞
作者: 唐人

         查尼皮人工湖边的那棵垂柳泻落着片片绿叶,铺展在湖岸的小道上,与清波慢荡的湖水相辉相映,让人看着就会产生一种久违的快意。
    红日西沉,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太阳温暖的余晖反映到大地上,光线一点也不会刺眼,显得那么柔柔的暖暖的,让人感到那么的舒坦。夕阳西下,美丽的霞光从天边漫了过来,沐浴着查尼皮村旁的山峦,沐浴着人工湖,映红了查尼皮的整个山川大地。转眼间云彩变成了朱红色,过会又变成了橙黄色,真是好看。看着那片千变万化的天空,变换莫测,几乎猜不出下一秒会变成什么颜色,变出什么美丽动人的景致。神秘的云彩,不一会儿又变成了浅红色的模样,大地留下了美丽的暗影。
         西边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艳丽的霞光,橙黄色的光柱透过云层直射大地,渐渐地把天空染得彤红彤红的,就像是一盏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一样挂在浩瀚的天际上,有一种灿烂的美。红红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一片接着一片,似物拟人有声有色,更像一面红灿灿飘扬的旗帜。瑰丽的云彩,宝石般地熠熠燃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火烧云、火烧天。
    远处的云彩,薄薄的一片,淡淡的一层,也被晚霞映得十分美丽,被笼罩在一种琦丽的景色之中,好秀丽好壮观。举目远望,西边的天际,玫瑰色的云朵在天空中徐徐变幻着形状,时而像雄狮猛虎,时而像多姿多彩的山峦。天地之间的色彩真美,近处一片橙色,远山一片黛色,西边一片红色,湖水一片绿色,把深蓝色的天空映照得格外的绚丽。
    站在柳枝飘飞的湖岸上,淌着湖上漫来的晚风,眺望千姿百态的晚霞,有着一种难得的滋味和感受。这时西边的云朵已经变成了红云,查尼皮的田野、村庄、农房都仿佛披上了红红的轻纱,湖边的小山,湖边的绿树花草,湖边的假山奇石,湖边的湖岸便道都穿上了美丽的外装,显得是那样的明亮而秀丽。走在湖边那道弯曲有序用石板嵌成的便道上看晚霞,会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这时,天上飘游的云彩有时像个大花坛,飘飞的云朵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就像七仙女撒在空中的花瓣一样随风起舞,美伦美奂,美得让人快乐开心。花坛还没欣赏够,不一会花坛随风变成了无边水池,池里长出无数秀美的荷花。荷花叶盘叶圆大,叶上茎络清晰,露珠垂吊,秀色可餐;荷茎上盛开的荷花朵在霞光中泛着红色,微显清秀嫩翠,香气飘绕。
    有时云彩又像一位羞涩难掩的少女,靓丽的脸上涂抹上了一层橘黄色,苗条纤长的美姿依风而荡,让美丽的倩影时隐时现,天上的云朵变得模模糊糊起来,呈现出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少女身旁不远处的一只小狗,用鼻东嗅嗅,西嗅嗅,眼里好似含着念主人的泪花,在焦急地盼着主人快点到来,小模样十分的可爱。
    有时云彩又像一只迎风展翅的雄鹰,翱翔在云彩飘流的万里云天上,等待着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形态栩栩如生雄壮有力。雄鹰的巨翅下,浮动无数的羊群,整队成群雪白的羊群是乎在奔向等着它们的青草地,又像奔向暮色中回归的羊栏。
    美丽的云霞,颜色变来变去,就像盛开的桃花李朵,开了花结了果那样的诱人,也陶醉了秀丽迷人的天空。让人眼红的晚霞,犹如像漫出来的果汁一样的清甜一样的醉人。
    回眸巡望,晚霞把彩色的柔光洒在人工湖里,就像给耀眼的碧水插上了一朵朵绒花,满湖碧波荡漾的湖水泛着银灰色的光芒,既醒目又惹眼。人工湖里的小鱼儿,在晚霞余光的刺激下三五成群地游荡着跳跃着,也想来欣赏这迷人的景色。巡湖飞翔的山鸟,变成了泛黄色的鸟,带着悦耳的鸣叫声在人工湖边的树丛中跳跃,陶醉在这片美丽的云彩之下。
    巡观湖岸,迷人的晚霞映在了四周的石峰山峦上,怪石嶙峋,倒影斑斓,千姿百态的山石小峰变成了泛黄色的宝石秀峰,看得让人着迷。沿岸婀娜多姿的树木,在晚霞的映照下换上了艳装,一阵晚风徐徐地轻轻拂来,树枝微动地摇曳着翩翩起舞,好像一群身着彩裙的仙女一样,非凡秀丽,真是美丽极了。
    立足于湖边向远处看,晚霞离人们更近更亲,天上的云朵是乎伸手可摘,飘飞云彩是乎可以唤得下来。在霞光的映照下,看远山近水自然会有另一番情趣,一番别样的诗情画意,会让人获感多多的。
    在晚霞的映照下,傍晚游查尼皮风景区的人们也就人进成景了。在人工湖岸漫步的游人,依然会在霞光中驻足,或倚石看水,或坐于石板倾谈,各寻其趣,各得其乐。散落在晚霞笼罩的绿树丛下的小径上,那些情侣爱伴的身影,时隐时现,在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良辰美景。
     晚霞的照映下,来人工湖边的老翁老太们精神更加抖擞,步履更加娇健,在寻找着各自的乐趣。在湖边相互追逐的小孩子,脸蛋被晚霞映照得红红的,显得好稚嫩好可爱。
    望着红红的迷人的晚霞,会让思绪远走,浮想联翩。
    你在天空里无忧无虑地飘逸,多少漂亮美丽的少女看重你艳丽的色彩,好想把你的美丽裁成衣裙来炫耀自己。看不够你的洁白晶莹,看不够你的金黄与娇贵。
    你在云海自由自在地流漾,无数少男向往着你飘逸姿态,多想与你一道去鼓起乘风破浪的快帆,共同驶向金色的港湾和彼岸。看不够你的火红炽热,看不够你的大气与壮观。
    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变化成绚烂多彩的水晶宫,慵倦的白雪公主,静穆的大山,荷柴的樵夫,神秘的仙境,煮浮的大海,奏鸣的林鸟。
    雨后天晴的你,变化得又像清新华美的蟠桃园,华丽的水仙凌子,巍峨的奇峰,垂钓的渔翁,挺拔的雪山,奔腾的俊马,潺流的山溪,漫游的鱼群。
    你的风彩,素染过查尼皮的群山峰峦,群山峰峦因此悲壮而酷美。你的美姿,装点过人工湖,人工湖因此豪壮而秀丽。依稀看见你爱过、恨过、潇洒过、落迫过、欢笑过、哭泣过的痕迹,这就是你最能感动人的地方。
    查尼皮的晚霞真美,有生命就会绽放永远。


作者简介:


   唐人,姓名:唐汉能,男,农民,云南屏边白云底土新寨人,蒙自作家协会会员。唐人对文学痴迷多年,虽为生活所迫,四处漂泊打工,却始终与书为伴,与文为友,惟愿与文学相伴终生。从九二年开始学习写作,作品散见于《玉溪》、云南玉溪江川《星云》、《红河报》、《红河文化》、《红河文学》、《大围山》、《绿春文化》、河口文艺、《西隆山》、《阿庐文学》十大民刊《红地角文学》、吉林《意文》杂志、北京《新诗刊》《香港诗刊》《当代校园文艺》《作家园地》《现代作家文学》《中国民族报》《青年日报》《青年文学报》《芳草文学》《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选》《中国现代诗研究》《当代诗人佳作选》、香港《香港文学》等刊物及各微信平台见诗文近百500余篇(首),并有诗作《山村的夜晚》入选《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一



        南溪河文学是一个原创平台,立足云南红河,面向全国,放眼全球。坚持诗心,热爱生活,励志人生,展露才情。讴歌美好事物,吟唱美好生活,谛造美好未来。《南粤作家》电子刊,兼顾纸刊,欢迎来稿。

        投稿要求:

        1、原创文学作品、评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质量最好的作品)

        2、原创现代诗歌1-6首。古体诗10首以内,散文诗最好三章以内,最多不超过六章。

        3、原创散文一至三篇。

        4、原创短小说。

        5、其他文体。

        6、南溪河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刊发:散文类,包括,行走天下(游记散文、散章)、品读人生(人生感悟、随笔)、市井百味(生活记事、杂感)等;散文诗园地,刊发散文诗作品及优美短章;现代诗,设诗路花雨、浅吟低唱等专栏;诗词、含格律、词牌、古风:设清吟雅韵专栏;小说,设置小说看台专栏。评论:设轻吟慢酌专栏;其他体裁据实际而定。本刊奉行公益理念、弘扬真善美。来稿可每篇(首)可自行配一副图片,不配也可。

         7、来稿请附作者简介一份(120字以内)、个人生活照片一张。作品与个人简介请以word文档形式,编辑在同一个文档中(作品标题用宋体四号字体,正文用宋体五号字体,标题及正文内容靠左对齐编辑),图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8、来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南溪河文学群员投稿+姓名+作品题目”。不愿被修改请注明。

               投稿邮箱: 1510300640@qq.com

         9、本刊因来稿众多,来稿15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的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请作者尊重自己及编辑工作,切忌一稿多投(即同时投多个平台),以免造成编辑工作繁重无效,多次一稿多投者列入黑名单不再用稿。投稿者需关注南溪河文学,刊发作者应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10、关于稿费:所有稿费来源于赞赏,作品有赞赏才有稿费。前一个月赞赏的60%作为稿酬发给作者,40%用于平台运作和文学活动以及计划结集出版纸刊(赞赏自愿,不愿被赞赏者可在邮件中提前告知)。不足十元不发放。

       11、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出版权、翻译权。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南溪河文学编辑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删改。
       1 2,投稿者须加南溪河文学微信:pbtangren 以方便打赏稿费的发放。

       郑重声明:投稿必须为作者原创作品,并且没有在其他微刊(公众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侵权,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本微信公众平台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欢迎您来这里——品读 | 创作 | 点评
 

         南溪河作家群的前身是组建于1992年5月的“文学爱好者联谊会”(正规登记在册),时有全国性会员600余人。经多年风雨,联谊会先后形成3个分支,分别在云南红河、云南昆明、中国上海等地办刊《第一人称》诗刊、《边地文学》、《他》等纸刊,不断逗逗转转,于2015年更名为“南溪河作家群”并开通PC端网站。目前,南溪河作家群:1,有36个全国性的联创群,直接会员约6万人,间接会员约30万人;2,南溪河文学网因经费问题自行暂时关网后,2018年以微信公众号临时过度;3,作家群规划联建66个全国性的采风点,目前建成6个,在建5个,启动规划8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企业方投资,作家群共享);4,作家群办公地址正在筹改,面积40余平米,同步筹建实体作家群书屋36个;5,作家群新的App多功能载体正在研发,预计2018年内试上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