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历史
半夏已过,小编原本以为早已熟悉这夏日的灼热气息,却还是低估了仲夏的热情。噪、很躁、异常燥。坐在空调敞开的办公室里都那么燥热,你说古代连空调都没有,古人们要怎么避暑呢?
跟随东学堂小编一起穿越回古代,看看古人发明的避暑神器吧:
周王室:藏冰入库,供夏一用
《诗经·七月》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人们就懂得隆冬季节把冰储藏于冰库,供盛夏暑天使用。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确保夏天能够用上冰块,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该部门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
周王室还会将冰块赏赐给身边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部分高官才能被赏赐,即所谓“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没有资格吃肉的官员,也没有资格在夏天使用冰块。
秦汉:井藏法
秦汉时期,普通人家过夏天,“冷气”的主要来源是水井,制冷和保鲜使用“井藏法”: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镇西瓜”。
西汉:七轮扇
到了西汉,京城长安有位能工巧匠丁缓,据《西京杂记》记载:为了祛暑,他“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中国人在两千年前制成如此巨扇,堪称世界奇迹。
唐代宫廷:人造水帘
封建时代的皇家宫廷,其避暑方式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转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殿,……时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由此可见,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唐代显贵:水亭、冰山
唐代的高官显贵们,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设施,虽然比不上宫廷的规模,但也极尽巧妙之思。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宫吏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当然,这种半自动的制冷设施,用费颇大,并非一般人所能建造。
唐代显贵杨国忠还造冰山来避暑,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天然藏冰,在唐代属希有之物,《云仙杂记》说:“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而杨氏一族,竟能以融化巨大冰块的方式来降温避暑,足见其富贵骄奢。
宋代宫廷:冷风带香
在宋代帝王的凉殿中,也有类似设备,但比起唐朝则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勤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
宋代都市:泛湖避暑、亭楼纳凉
宫廷里的豪华装置并非寻常人家所能比拟的,所以在盛夏来临之际,宋人则有亭楼纳凉,泛湖避暑的习俗。每当炎夏来临之际,人们划船行舟,荡于湖中,或寻风亭水榭,柳岸树荫之处,嬉耍度时。这种习俗,由东京开封一直流传到南都杭州。《东京梦华录》卷八载:“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尔笙歌,通夕而罢。”南宋立都于杭州后,秀美的西湖便成为唯一的避暑胜地。每至盛夏,人们无不携伴行舟,拥向湖中,“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宋代都市人对夏季避暑十分注重,而且会伴以丰富的娱乐活动增添情趣。
明代:霍都别墅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介绍当时的一种独特消暑建筑——霍都别墅,“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复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不难看出,明代的“凉屋”在巧妙利用地理优势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设计精巧豪华的避暑设施一般都是傍水而建,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和亲近自然的绿色理念。
清代:水上明瑟
清代中叶,北京城郊圆明园是帝王嫔妃避暑之所,能工巧匠在园中设计安装一套叫“水上明瑟”的机械设备,用水力作动力鼓风降温,其性能接近当今的电风扇。
民间消暑神器
众多民间消暑器具中,常见有竹夫人。曹雪芹在《红楼梦》小说中就写到这种东西,薛宝钗出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来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即“竹夫人”。
这种竹夫人长约一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四周有许多洞孔。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可谓巧妙,常用在床上。陆游《初夏幽居》中也写到“竹夫人”:“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竹大人”这种原始“空调器”在炎炎夏日,人们倍加珍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来源: 搜狐网
■ 责编:鱼鱼 ■ 发布: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