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为中华文明的开创者。《庄子﹒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就是说,庄子也认可伏羲氏依道而调元气至于静定!伏羲实为宓羲,也即安息——胎息而定也!如此才会光明内显、智慧勃发!
是故,中华文化是修炼内证的圣传文明与文化!不是哲学构建与逻辑推理的文化!
《易传•系辞上传》中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尚书•顾命》云:“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后人对河洛的出处与意义不以为然,关于河洛图的争论也千古不休;对于天球,也不过以为玉磐而已。个人认为,此皆古圣体悟大道而展现的真实不虚的宇宙真相!故可以引而伸之。
因为所幸,我们生在科学极其昌明的时代,许多宇宙的“现象”都被科学界发现与揭示出来 ——虽然他们未必就真的解释对了“真相”!
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整体全息图,图名“天球河洛图”。其中的天球,相似于与中国古代宇宙学以地球为中心的“浑天说”范畴,也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接近。不过,依据最终的称名出自《尚书》的“天球、河图”(《顾命》)与“洛书”(《洪范》)。这其中的星象模式,必须借助上古甘氏、石氏、巫氏诸星经、黄石公《青囊经》、丹元子《步天歌》、《九执历》等才能完整呈现。可惜后人丢失太多,张冠李戴、混淆不堪而致使古圣完整的宇宙观由立体变成平面、由大宇宙变成小世界!
此为“东方宇宙大统一模式图”,云模式图只是借用习惯命名而已,实际上为宇宙的真实呈露,也就是古圣证道的真实层次!所以应当名“天人合一宇宙全息图”。
但是,由于众生智慧难以企及与理解,所以古圣只能通过天人相应的表象(由形而上向形而下过度的“形”,即“象”)向后人表达天人合一的信息!可是很无奈,后人居然以为古圣通过“取象比类”的方法去推测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这完全是一种颠倒!
所以,古圣内证的真实而完整的宇宙,包含有无极(三垣)、太极(北极)、两仪(北斗、南斗/天狼星)、阴阳(左辅、右弼)、三才(含天地人三层次)、四象、五行、六气、七星、八卦和九宫系列。它真实而自然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具体地隐藏在其后!见下图:
很显然,面部的内容全在上古文明的遗存中延续至于今。而颅骨(实际上应当是包绕中枢神经的骨头)的内容不借助现代科学则难以解读,但是与丹道医派与之吻合!
中医的藏府经络,本来就有显传(我们通常所知道的)和秘传(丹道医派)的差别,所以对人体的认识即便没有现代科学的“掺和”,中医内部早已经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藏府的特异性,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异说,如在《素问·五藏别论》: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何以《素问·五藏别论篇》突然冒出“奇恒之府”之名?是否都正确?而“脑”等何指?“奇恒”又是何意?何以为方士之说?又何说“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乃至“或更相反”呢?
上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天”的概念并没有后世那么平面而狭小——只拘于太阳系!实际上“天”主要包括“天球”系列的“三垣”(加南垣少微垣,为四垣)与立体“河图”系列的“五行”——北极-北斗(上宫,连带有南斗、轩辕和大角)与二十八宿(四象),当然还有南垣附属的南极老人星、天狼星与南门;而“地”系列才是通常所了解的“太阳系”——对应平面的八卦系列;而地球自成一系为“人”系列,就是其中的“中宫”。这个系列天象认识,在古代的占星类书籍和类似《步天歌》类书籍中有较为全面(但是不系统)的介绍。
很显然,这个认知在如今的中国几乎成为绝响!而相应在人体方面,关于上中下三“丹田”与奇经八脉的真正认识同样如此!普通中医人完全没有这个认识,因此对于丹道医派的修炼与“丹药”也是几乎无知!这个认识,只能在道家《黄庭经》、《内景图》等各种丹道修炼典籍中才有描述。普通医家罕有涉及!
东方精髓文化是内观、内修而内证的文化,所以也被称为东方神秘文化,这是擅长外察和分析还原的西方人严重不擅长的!而百年来,我们已经努力学习和理解了西方人和西方科技,但是,我们同时也丢掉了自己传统的精髓文化根基,只是继承了古人的宝贵遗产。就像一个手拿先辈留下神奇宝贝丹药(顶药,具体治病时需要引药)的人,只知道大体的运用方法,至于如何炼就此丹,甚至此丹是否是自己先人炼就都不知晓!更甚至在被质疑时,恐怕还会怀疑此丹是否先人留下的幌子——一如经络,一直被很多所谓的中医(无论中药师,还是针灸师)当成虚构模型!
其实,《素问·五藏别论》所讲的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修炼之人(方士)是知道人体的奥秘的,只是《内经》的编辑者没有完全理解或传承!、
其实,中医所讲的奇经与西医所讲的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一如正经与普通内藏相关一样,只不过因为中医古之解剖分析并不能够为解说奇经作基础。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古代道家典籍中却有内分泌腺的介绍,不过并不称此名,而是称之为“宫”,如道家《黄庭经》中即有“七宫”之说,曰:黄宫、命宫、嗌宫、心宫、丹宫、玄宫、脧宫,分别相当于垂体、松果体、甲状腺(及旁腺)、胸腺、肾上腺与性腺;而关于神经系统的分析也不是没有,只不过隐蔽或隐秘,不为世人所知!
此中的奥秘,绝非一言两语可尽。但是,可以对上面方士之说做一个诠释。也就是说,作为三丹田,就是三处神经内分泌,自为藏府,没有经脉,故名“田”,即颅脑(上丹田,即三皮质)、心微脑(中丹田,古称绛宫)和肠脑(下丹田,就是肠道神经内分泌)。关于颅脑和肠脑,现代生理解剖学多有表述,有些人(部分西医,少部分中医)是有了解的。对于“心微脑”知道的可能凤毛麟角!
据最新的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神经解剖学》,朱长庚编著),在心脏的心房外膜下,存在着一系列类似肠道的内在神经元。除了正常的副交感节后神经元外,还存在着小强荧光的嗜铬神经元——被认为充当中间神经元,以独立的、不接受外来神经(脑脊神经)支配的P细胞——感觉神经元(我名之“真心”)和心房壁内神经节(位置独深,居壁内,我名之为“心内嗜铬神经”或“思心”),它会发出中枢突支配中枢核团、外周神经节和心内神经节,外周核支配壁细胞,从而形成心脏的中枢调节、外周短反射调节环路和局部反射环路,这个被现代医学称之为心脏内的“心微脑系统”( microbrain system in heart)!具体图示如下。
如此复杂而细密!至今才被科学家发现,中医人岂能熟视无睹?!这才是真正的五藏六府之大主!为真正的人心!正处于胸骨之后,人心没有长偏!
因此,现代易学与中医,如果至今仍然既不能反思古圣先贤的内证事实,又不能够汲取西方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精华,仍然故步自封,那么结果可能是既对不起古圣而丢失真相,又于现代文明中处于尴尬之境!
-----------------------------------------------------
[摘要]在内丹真修中,赤血为坎中之阳,即先天元精,白血为甘露,为先天元精所化,用明师下手法可得之。 “白膏”、“白乳”,比喻先天性光, “金光满室”,比喻先天命光。
内丹经典中白血、赤血、白乳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极为关键,历代祖师的传世经典中均有提及,如:
钟离权真人云:“或血化成乳,而渐畏腥羶。”
又《破迷正道歌》云:“血化为膏体似银……玉膏流润生光明。”
吕祖云:“赤血换兮白乳流。”
又曰:“血化白膏体难毁。”
陈翠虚祖师曰:“辛苦都来只十月,渐渐采取渐凝结。而今通身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
又曰:“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体纯阳。炼教赤血化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三丰真人《返还证验说》云:“炼之六个月,体如银膏,血化为白浆,浑身香气袭人,口中出气成云。此是灵丹成熟,一块乾汞,人服之永不死矣。”
修行(资料图)
以下,将结合自己实修中的功境,对经典中的三个关键词的含义,作出解释,好道高尚之士可参究之!因学识、实证水平有限,敬请方家赐教。
一、赤血
李简易,道号玉溪子,江西宜春人。为宋代内丹家,著述颇丰。其著《玉溪子丹经指要》说:“赤血者,即是身中一点阳精,又曰阳铅,实先天一炁耳。经曰:卓哉!真铅,天地之先,是为真铅也。离位者,即乾宫是也。知时采取此阳铅,以制离位之阴精,阴精即阴汞也,木液也,二物交结,而成内丹,即非世间朱砂水银,五金八石,草木有形之物。”“赤血” 以玉溪子之论断为圭旨。
对于读者来说,如果说玉溪子不太熟悉,我们举权威人物的例子。张紫阳真人《赠白龙洞刘道人歌》说:“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取归离位制阴精。”可见,无论是张紫阳真人还是玉溪子,均以坎中之阳为赤血,由此可见,我们可以认定:
赤血——坎中之阳,即先天元精。而不是指其字面意思——红色的血液!
我们知道,血液的流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是心脏搏动产生的,龙门派传统认为心脏搏动是因为后天炁的作用。医生用听诊器听心音,有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听起来有“咚”、“大”(谐音)二声,“咚”音缓,时间长,是心脏心室收缩,将血压入动脉之声,“大”音急,时间短,是后天炁启动心脏心室跳动之声。
坎中之阳为赤血(资料图)
为什么坎中之阳为赤血?我们知道,乾为大赤,坎中一阳为乾卦所失之阳,故名赤血。赤血与赤凤血含义一致。陈楠真人《翠虚吟》:“此是南方赤凤血,采之需要知时节。”人由母腹中降生后,剪断脐带,性命二炁分开,性炁归于心,发于二目,命气归于肾,发于命蒂,先天乾坤变为后天坎离。丹家取坎填离,即取坎中一阳,去填离中之虚,坎变为坤,离变为乾,后天坎离返为先天乾坤,称为后天返还先天,返回父母未生前。所以说坎中一阳为乾卦所失之阳。
二、白血
赤血含义既明,我们再分析白血。白血,源于白液。白液一词,出于《参同契》,魏伯阳祖师云:“化为白液,凝而至坚。”在《参同契》中,与此白液相关,含义相同的句子还有两段,祖师云:“金华先倡,有顷之间,解化为水,马齿阑干。”又云:“下有太阳炁,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如果将《参同契》中“化为白液,凝而至坚”与另外两段相对照,可以清楚的分析出,白液为甘露,即先天真一之水。
分析如下:“金华先倡”, 指二候至,元精出洞,后天炁下至会阴穴与之野战。 “有顷之间”, 指下手采药时间短,丹家称为片时,实际修炼为二十分钟左右。“下有太阳炁(后天炁),伏蒸须臾间” 。“解化为水”, 为后天炁擒制元精,沿督脉上行,化为神水,“从来神水出高原(泥丸)”。“马齿阑干” 为丹之成象,内视时如马齿、钟乳。
很显然,经典中“炼教赤血化为白”,“赤血换兮白血流”,“赤血化为白血”,赤血为坎中之阳、先天元精,白血为甘露。《仙佛合宗語录》曰:“赤血化为白血者……乃人仙不老者。” 内丹修炼,必须得明师传授,才能于二候时下手,将先天元精化为甘露。甘露修行者可亲口尝之,张三丰真人《参禅歌》云:“口饮甘露比蜜甜”。 三丰真人岂虚言哉!此“赤血化为白血” 为自己肉身上事,学者要明之!
口饮甘露比蜜甜(资料图)
甘露,为修真者梦寐以求之物,此物喻名为真铅。白玉蟾祖师说吕洞宾祖师:“洞宾一得真铅后,弃却瓢囊碎却琴”。“ 瓢囊”, 瓢勺与食袋,指行乞化缘之具。俗话为吃饭的家伙什。吕洞宾祖师得到甘露后,将吃饭的家伙什丢了,把平日弹奏的琴也打碎了,可见其兴奋到颠狂的神态。这个才是真正的长生酒,故吕洞宾祖师在百字碑中自豪的说:“独饮长生酒,逍遥有谁知”? 三丰真人得甘露后,曰:“化为琼浆吞入腹,哑子吃蜜难分说。”禅宗也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道佛信士,何不究之?
甘露为先天真一之炁,成就所必须凭借之物!佛门甘露凝为舍利,丹道先天真一之水化为金丹。“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道佛名相不同,而实证无二!舍利即为金丹。禅宗“有情来下种”, 即丹道之下手法。“因地果还生” 之“果”, 即为道果。
达摩祖师为禅宗初祖,主要事迹为“一苇渡江,十年面壁,五传立宗,只履归西” 。传说渡过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立在苇上过江的。现在少林寺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其实,一苇渡江是由折芦渡江演变而成。折芦渡江,是比喻禅宗真传“有情来下种” 之密法。折芦,为采此先天元精,渡江,为精炁从督脉逆上泥丸。将芦苇从中掐断,为折,比喻闭任开督,后天炁擒得先天元精,由督脉一箭射透九重铁鼓,逆上泥丸,化为甘露。其间,真意由会阴穴经尾闾、夹脊逆升乾顶,复又下降中宫。
如果说达摩祖师折芦渡江之意,为将芦苇中掐断,为闭任开督,吾再阐发之。明师下手之法,元精从督脉上行,至泥丸,化为甘露。甘露经气管、绛宫,归于中宫。一根芦苇,掐断后分为两节,一节为先天元精运行之路,一节为甘露下降之路。此为折芦渡江更隐秘之意。
折芦渡江(资料图)
无论佛门,还是吾宗,如不能实得甘露,断不可成佛作祖,此为定理!这个才是道佛之真传,如终日枯坐,乃是顽空,长年谈演问答,乃是干慧。得着甘露,才是真空,真空不空!
甘露,又名神水。张紫阳真人《悟真篇》云:“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邱处机祖师在《大丹直指》中说:“ 从来神水出高原,奔入黄庭顷刻间。”白玉蟾祖师《金液还丹赋》云:“鹊桥河车,百刻上运;华池神水,四时逆流。”
世上理性之士,因为未得真传,无法得此神水,反映在其所谓养生之文中,对甘露语焉不详,或指甘露为口中唾液。其实不难辨别,如果甘露为口中唾液,则神仙满地走也。甘露非口中唾液,其义明也!
女真修炼,也以得此神水,为仙家第一功。如曹文逸仙姑《灵源大道歌》说:“纵横流转润一身,到头不出于神水。神水难言识者稀,资生一切由真炁”。 告诫后世女真 “休论涕唾与精血”, 因为“达本穷源总一般” 。
白玉蟾祖师《上清集·赠陈先生三首》说:“翻身趋倒玉葫芦,神水华池一夜枯。蓦地夜行见月影,水晶盘里走明珠。” 祖师明确指出,神水会“一夜枯”, 如此温养,会内视时见一“明珠” ,吕祖说:“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在实际修真中,据吾自身经验,甘露会自然下降,不用管它,自然从泥丸经玄膺下至气管,经绛宫,归于中宫,而没有甘露之吞法。甘露不会走食道,如走食道,会经消化系统,不会在体内变为黄芽——内视时所见之点点金光。甘露归于中宫后,温养时以神归虚无,自会得此“明珠” 。
三、白乳
最后,略析白乳。
学士修出正玄关后,玄关下降,渐至虚室生白。即由目至脐一路白光闪烁,内视可见。如此苦修,又见金光,金白二光于体内闪耀,白光为性光,命光为金光。如此金白二光渐凝渐聚,于中现出法身,与自己面貌一样。内视所见大片白光,称为白乳,如乳汁一样洁白,故白乳为性光。
苦修见金光(资料图)
此性光丹家亦称为白膏。故经典中“或血化为乳” ,“血化为膏体似银……玉膏流润生光明” ,“血化为白浆” 均指内视时体内性光。丹家以 “白膏”、“白乳”,比喻先天性光,以“金光满室”,比喻先天命光。至于 “金筋玉骨”, 更是内视所见。此“白膏”、“白乳” 为自己法身上事,学者要细研之!
如学者有神仙之分,可修至此,加功精进苦修,全身四肢为一玲珑剔透之体,窍窍都有神光,可称之为水晶之体,天仙得矣!吕洞宾祖师《勉牛生、夏侯生》云:“赤血换而白乳流,透九窍兮动百骸。” 丹家之水晶之体,佛门真传称为琉璃体,如药师如来又称为琉璃光佛等。
结语
在内丹真修中,赤血为坎中之阳,即先天元精,白血为甘露,为先天元精所化,用明师下手法可得之。 “白膏”、“白乳”,比喻先天性光, “金光满室”,比喻先天命光。学者内丹成就,内视所见“浑身满是白乳花,金筋玉骨老不昏”。
浑身满是白乳花,金筋玉骨老不昏(资料图)
老圣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道确实有永恒之魅力,值得人们追寻。山中藏玉,则山清水秀,草木为之润泽。身内结丹,则体内生光,此光为阳神之光。内视骨如琼玉,脏腑如烛照,如此化浊为清,异日可以得道成真,与祖师并驾矣!
愿诸信士同得甘露,同登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