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邹其霖
从荷叶镇泥塘村登山而上,有一险峰凌空耸立,这就是闻名湘衡的仙女峰。仙女峰的北面有一座高峰名紫云峰,海拔818.8米,它是荷叶境内4座高峰中的老大哥,也是双峰县境内第一高峰。而仙女峰比紫云峰稍矮,应算是第二高峰。今人都说紫云峰上有仙女石,其实是将两峰混为一谈。清乾隆《湘乡县志》地图及当地各姓族谱坟山图均清楚标明了仙女峰的位置。仙女峰顶有仙女石,其右侧有仙女殿。紧靠仙女峰的北端最高峰即紫云峰。仙女峰是荷叶境内很有名气的一座山峰,可惜现在县域详细地图从未录入。
至于当今文章有“黄氏二女修贞”,这修贞的“贞”字则并不是女性贞操方面的事情。正确的说法是:“修真”。南岳旅游丛书之一《道教与南岳》一书记载晋代女道士魏华存(魏夫人)“来南岳修真。”又载,著名道士司马承桢来南岳,“孜孜以求修真炼养。”又载,《道教上清派养生仙术简述》一文说到“上清派修真最重要的著作是《修真指玄真经》(全称《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由此可知,“修真”一词是道家修道的专用术语。
关于“黄氏二女修真,白日升天”一事,当地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民间传说。
相传黄氏原是母女三人。母亲黄玉白,生有两女,长女黄志琼,次女黄志瑶。黄玉白的丈夫曾任地方知府,因被奸臣所害,她遂带着两个女儿,隐居在荷叶紫云峰下的深山老林。她白天绣花,维持一家生活,夜晚教两个女儿读书习字。黄玉白几次托丈夫生前的好友上书告状,但都如泥牛人海,杳无音讯。
这年中秋,当地的郑员外举行六旬寿筵,听说黄玉白的花绣得特别好,便令家丁亲自登门请她前去绣花。郑员外见她绣的“丹凤牡丹”、“金鸡报晓”、“孔雀开屏”、“二龙戏珠”等多幅湘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为惊诧。又见她容貌出众,风度超群,心中想道:“山村野岭竟有如此上等女子,何不娶来作妾?”便要管家说合这门亲事。谁知黄玉白坚决不肯嫁人,还说“六十岁的老色鬼真不知羞耻!”管家立即禀报郑员外。郑员外听了,气得两眼翻白。他眉头一皱,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叫黄玉白绣花,日夜不得休息。这样一连三天三晚劳累之后,她终于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郑员外瞅准时机了她。
黄玉白又气又羞。她回想到以前的恩爱夫妻生活。她怀念丈夫,一直守身如玉,如今自己的身体却被衣冠禽兽糟蹋!于是咬破手指,,要女儿为她报仇雪恨,遂悬梁自尽了。其时志琼13岁,志瑶11岁。
黄志琼、黄志瑶姊妹二人扑倒在母亲的坟上,哭得天昏地暗。也不知哭了几天几夜,待她们从坟上醒来时,太阳已经偏西了,只感到又饥又渴。突然,黄志瑶看到一株别致的小草,在轻风的吹拂下,仿佛在向她点头致意。
“姊姊,那是什么草?”妹妹指着小草问道。
“我也记不清是什么草,娘生前挖过这种草的。”姊姊回答说。
姊妹俩饥渴难忍,信手扯了草苗放到嘴里嚼起来,觉得好吃。黄志琼挥锄挖了这草的根块,觉得有些像生姜,吃起来又香又甜。这样吃了一些,她们觉得不饥不渴,倒在地上,不知不觉地睡下了。
第二天,太阳升得老高,姊妹俩一觉醒来,只感觉口舌生津,神清气爽。于是她们索性天天挖这些东西当饭吃,又在山顶的岩洞里住了下来,以防歹人对她们下毒手。
转眼春去秋来,姊妹俩渐渐地感到身子越来越轻,走起路来快步如飞。一日,姊妹俩正在阴崖下挖这种野草,忽见一只红斑猛虎朝她们走来,她们吓得一声惊叫,猛然纵身一跳。这一跳非同小可,竟出乎意料地腾空飞到了崖上,再俯视崖下时,足足有二三十丈高!她们想不出是怎么回事,遂又想再试一试,一纵身,往对面的一棵大松树上跳去,谁知身随意念,身子轻飘飘的,两人不约而同都飞身上了松树。从此以后,她们想到哪个地方,就可以飞到哪个地方。她们随心所欲,逍遥自在,好似那闲云野鹤。
黄氏姊妹俩在山中的行动,被一些山里人发现了,有的说是侠客,也有的说是狐精,还有的说是山魈。人们绘声绘影,将她俩说得神乎其神,更有人跟踪他们的行踪。
有一天,这紫云峰上来了一位女道士,当她听说山中有女妖,便决定上山看个究竟。女道士来到半山腰,躲在一片松树林里,目睹姊妹俩飞身进了山顶岩洞。女道士也跟踪进去了。一询问才知道姊妹俩的身世,又知道是服食了黄精,遂对她们说:“也许你们是因祸得祸,你们服食了黄精,已辟谷多年,练就了飞身之术,只要进一步研修道法,就可以脱离苦海凡尘,进入上界仙班。”
女道士又告诉她俩:
黄精在荷叶的紫云峰、九峰山、昌山、麂角寨等山谷阴湿之地随处可见。道家《雨航杂录》载:黄精为药中上品,服者得仙,自古志之。盖黄精色黄味甘,土气之精,野处辟谷服之,补脾益气,即不成仙,亦可益寿延年。不少道士服黄精而辟谷修真,脱胎换骨,或最终步人仙界。
姊妹俩听得此言,喊声“师傅”,一齐拜倒在女道士的脚下。姊妹俩执意要为母亲报仇。女道土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
姊妹俩在女道士的开导指教下,正式拜师入道,两人聚精会神在山中诵经修炼,进而精炼内外洞彻兼修守一之法。这样孜孜不倦地修炼了12年,姊妹俩的功法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姊妹俩在女道士的指导下,常为当地百姓治病,袪邪疫,深得百姓好评。
一年春天,有两个采蘑菇的人,无意中认出她们姊妹两个。回去后便告诉了郑员外。当他听说姊妹两个出落得如天仙一般的美丽时,不由得心花怒放,立即带领仆人找上山来。
却说黄氏姊妹这天正对着水潭梳妆,郑员外躲在花草丛中一看,见她们果然肤色红润,美若天仙,便与仆人们急不可待地冲了上去。黄氏姊妹不慌不忙,从潭边的石板上转来转去。郑员外心急欲火焚,赶忙从一块石板上跳过去,谁知石头上长满了青苔,他脚一打滑,身子一晃,一头扎进了深深的水潭,变成了一只癞蛤蟆。
宋淳熙九年(1189)农历六月十九日辰时,突然山顶笙歌悠扬,五彩祥云飘挂松杉之上,岩洞弥漫奇香,上清九仙真人驾着祥云前来迎接黄氏姊妹。姊妹俩身着彩绫,就在山顶巨石上白日飞升,进入三清仙界了。
直到如今,山顶巨石上尚留有清晰的剪刀印和鞋印。人们将山顶的巨石称为“飞仙石”;将这座山峰称为“仙女峰”。并在山顶建“仙女殿”,四时香火不断。同治五年,由曾国潢、曾国荃主持倡修,扩大规模,共两进四横。殿内塑黄氏二仙和观音菩萨金身, 墙壁全部砌上花岗岩条石,殿顶清一色的铁瓦,每片重36斤。1962年修江边水库时,将殿宇拆毁,墙石及石碑多块均砌人坝基。
2000年,当地村民自动捐款,重新修建了仙女殿。
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踏青、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以及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修炼、成正果之日),当地游客成千累万,进殿烧香者持续不断。
旧时,山民进殿求雨,听说有求必应,十分灵验。
紫云峰位于荷叶镇西北,海拔818.8米。峰顶有仙女殿,周围有飞升石、观音岩、祈雨殿、雷祖殿、千丈崖、仙人井、水月庵、岳飞殿、杨林庵、滴水洞、阴师殿、棋盘石、捧子石、黑龙潭、燕子岩、包公殿、龙王庙、候姑堂、老虎岩、僧灵塔、甘露池、罗汉洞、仰天湖、仙女湖(江边湖)、蟾蜍望月、天螺晒靥诸名胜景观。
说起仙女殿,曾氏家族还独有情钟哩!据大清同治《湘乡县志·方外》载: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先生和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召集里人先后修建了前后两进的仙女殿。
曾纪泽有咏仙女诗,写得活灵活现:
紫云峰咏仙女
清似姮娥贵宓妃,九重沦谪驭烟霏。
碧桃将实飘然去,黄竹成林久未归。
仙侣竞堆三角髻,上清同赐五铢衣。
何时南岳膺丹诰,七十二峰司翠微。
曾纪泽此诗咏颂的是紫云峰上道家修真的黄氏二仙女。
首联言修真仙女有恒娥般的清灵和宓妃一样的端庄秀丽。妲娥即月宫里的嫦娥仙女。李商隐有诗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宓妃即曹植笔下“成仙的洛神女。”李商隐有诗云:“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下句言黄氏二仙女是九天被贬降到人间的谪仙,四时驾驭着烟霞云雾在山上飘来飘去。
紫云峰上的仙女殿,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据明、清《湘乡县志》和殿宇石碑所载:宋熙宁年间,有黄氏二闺女修道于南岳黄庭观,后见强盗横行,遂隐身于紫云峰,继续修真悟道。她俩研习道教经典《黄庭经》,常服食黄精、茯苓、灵芝等草药,潜心修炼内丹十二年,遂白日飞升,至今殿左仍有飞升石,石上尚留有仙女鞋印。此后乡民即建仙女殿,至今香火旺盛。
碧桃句,指仙女于农历六月十九日飘然飞升上天去了。碧桃将实,指是时水蜜桃成熟。碧桃亦称仙桃,古诗有“天上碧桃和露种”一语。相传仙女于岩下种有桃树一株,十年来,枝繁叶茂,但不结果。待满树果实成熟时,天上彩云飘飞,仙乐悠扬,二女遂登仙境。
黄竹句,指黄竹已经成林的时候,一直不见仙女归来。黄竹,相传黄氏二仙女在山崖泉井旁栽种了两棵湘妃竹,乡人称为黄瓜竹,意即竹杆像黄瓜一样粗大。两棵黄竹已繁衍成大片竹林了,尚不见仙女归来,可见时间之久远。
仙侣此指黄氏二仙女,她俩梳理成清纯的少女形象——头上发丝织成三角髻。《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至腰。”上清指道家的神仙境界。道教认为人天两界之外,另有三清世界,即玉清、太清、上清。以老子为上清太上老君。五铢衣:古代传说神仙所穿的衣服。五铢,言极轻,此指极轻的丝绸衣服。唐代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同赐,指赐予二人。
尾联言什么时候南岳圣帝发出诰封,让紫云峰荣膺南岳七十二峰之列,以司其神职。丹诰,帝王的敕命。翠微,本指山的气色,山气之轻缥状。这里指翠微宫,相传唐高祖武德八年,于道教圣地终南山造太和宫,贞观二十一年改名翠微宫。王维诗云;“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仙女殿原为石墙铁瓦,甚坚固。清道光年间已圯。同治年间,曾国藩捐资,命四弟修复。曾纪泽遂写下此诗。诗作原刻于殿内石碑,后收入《曾纪泽集》。
此诗引经据典,写出了黄氏二女修真成仙的事迹。文辞清丽,前后照应,不失为一首好诗。
作者简介:邹其霖,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大学文化,作家。20多年来,他已在海内外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及专著300多万字,并多次获奖,其中有20多篇在月刊封面标题,作重头文章推介,出版《秀水灵山话荷叶》、《曾国藩故乡探秘》、《中国有个荷叶镇》、《江边有个湘潭县》、《曾国藩兄弟与风水》专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