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如来使
三千大千世界是的宇宙观。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
《楞严经》卷六: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百亿日月]就是一百亿个太阳和月亮,也就是一百亿个太阳系。我们所在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有一百亿个太阳和月亮,也就是有一百亿个太阳系。
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
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透过大海,矗立在地轮上,地轮之下为金轮,再下为水轮,再下为风轮,风轮之外便是虚空。须弥山上下皆大,,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一层归魔王波旬管辖),再上则为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在须弥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环绕之,每一重海,间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碱海,碱海之外有大铁围山。在碱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东方持国天王守护)、南赡部洲(即地球,南方增长天王守护)、西牛贺洲(西方广目天王守护)以及北俱芦洲(北方多闻天王守护),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两中洲,数百小洲而为眷属。
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上覆以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为一小世界。(相当于太阳系)
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为一小千世界。(相当于银河系)
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为一中千世界。(相当于星系团)
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及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为一大千世界。(相当于霍金的十一维空间、总星系层宇宙概念),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世界
一个日月围绕照耀之下的时空,(太阳系)。
折叠小千世界
1000个世界(1000个太阳系)。(银河系)
折叠中千世界
1000个小千世界。(星系团)
折叠大千世界
1000个中千世界。(霍金的十一维空间、总星系层宇宙概念)。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为三个千连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语中,"世界"一词原来含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中也有"四维上下"的说法。这同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提出的"四维空间"相同。相对论认为:物理空间加上时间,即构成"四维空间"。不过,"世界"一词在具体运用时,偏重"界",即空间的意义。
指出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佛说宇宙"法尔如是",万法心现。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佛言: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这里有两个法。一者,「常在此娑婆世界」,这么长的时间在娑婆世界教化众生。二者,「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这是空间。时空纵横交错,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时间里都在「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教化众生;在每一片国土里都是进行了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恒河沙恒河沙的时间,时间、空间是圆融,那么佛在十方教化众生,这个菩萨的等级和各自修行的法门,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共性就是「同分土」。
在娑婆世界下方虚空处的菩萨,也有从十方国土作为相同根机的集中在这个地方。那么在其它国土下方虚空处的菩萨有没有娑婆世界人过去的?都有的。由此看来,不是仅仅娑婆世界下方这个虚空中才涌出那么多菩萨。
还有你没有看到的呢!还有其它「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呢,哪里没有啊!?你们今天果然能够随文入观这么不可思议的长时间、不可思议大空间,能够相对而言观照一下,这里就证果,这就是我们的果位。学佛就是要拓宽我们的心量,这个心量无非是时间、空间、万法、万相,然后再把这么大的时间、空间、万法回归到一个念,这就是「证果」。时间上是不是就明白了「不生不灭」的道理啊?空间再加时间,是不是「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呀?
我们是不是从无始以来走到现在?是不是从无量的空间走来?就跟那个电影镜头一样,你用这个念对时间、空间、万法作一个观照。你能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嗯,就是这个理——你现在就解脱。你根本不要怀疑,就这么简单。这就把标准答案交给了各位看客。
对远古的人类,佛该怎样讲出这些超前深邃的知识体系的呢?
佛将"一个日月所照",称为一个世界。在这里佛用"一个日月所照"来比喻形象而正确的表达了这概念--这是现代科学所指的行星系-恒星(日)与围绕其运行的行星(月),我们所在为太阳系。
太阳系外还有什么呢?
佛指出一千个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注意,里的数字大多都是比喻,比如这里的三千,只是比喻为数量级的多,而非指实数)这相当于现代物理学所指的一个恒星系。佛指出所在的此小千世界"犹如周罗",也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正好如同我们所在为银河系!
再进而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这相当于现代物理学说的星系团。
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人们常将"大千世界"称作"三千大千世界"--这相当于现代物理学指的总星系。(注意:佛进一步指出,总星系并非整个宇宙,宇宙由无数个大千世界--所谓总星系组成!而各个世界之间的特点之一是"隔而不隔,不隔而隔"!--即从三维空间来看,其实我们和他方世界处在同一个地方,但因为有其它的因缘-佛说因众生"业力"-现代物理学称这些其它因素为"多维",而导致了"不隔而隔")
那么各个世界的演变发展规律又如何?
佛说:所有的大千世界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当中迁流变幻、循环不息,没有片刻的静止。--这里佛进一步指出了各个多维时空宇宙的运动变化生灭规律,与现代物理学最终发现的宇宙星体的发展规律--如宇宙大爆炸生成,超新星的爆发和恒星的生成灭亡演变规律等也相同!
最后,佛说每个大千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皆有佛出世,教化着那里的众生。我们所处的世界在中被称为"娑婆世界""(指地球人类所处的银河系这个大千世界),"娑婆世界"的过去佛是燃灯古佛、、未来佛为弥勒佛。
在后约2000年之后,欧洲的布如若宣传哥白尼发现的地球非宇宙中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以后,发展到18世纪西方人们的眼里,宇宙也还只是哥白尼的太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的人们认识到太阳也只是天空中数以万计的恒星中的一颗。于是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开始逐渐扩展到了银河系。进入20世纪人们的认识范围逐渐扩大,人们心目中的宇宙已不再是银河系。人类认识到在银河系以外,还有许多河外星系的存在。十几个或几十个星系一起组成星系群。成百上千个星系则组成更高一级的星系组织-星系团。
三千大千世界的器间范围是什么样的呢?(注意,以下所指"天"均为多维空间的概念,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指出的层宇宙概念,霍金已经将多维空间的维数扩展到十一维空间了)。
里所说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等。其中欲界诸天,主要有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称为欲界六天,或直接称为"六欲天"。假设我们以人类所在为起点,向上的天道分别是三界二十八层天:
一、折叠欲界六天
欲界:具有淫欲、、色欲、食欲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因男女参居,故称欲界。欲界的人出生是"胎生",欲界中上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中间包含人界所居住的四大部洲,下至无间地狱等。共有二十种各类生命形态的居住处所。
第一层四天王天,又称地居天(因此天在须弥山山腰)。
第二层忉利天,也是地居天(因此天在须弥山顶,并未超出须弥山。四王天与忉利天都通称为地居天)。
第三层是夜摩天,又称时分天。(夜摩天以上都通称为空居天)。
第四层是兜率天,也称知足天,弥勒菩萨(即未来弥勒佛,因成佛之日在未来,故目前为菩萨道)现居于此天上。
第五层是化乐天。
第六层是他化自在天,这一层归魔王波旬管辖。
欲界到此为止。
二、折叠色界十八天
色界:远离欲界淫欲、食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众生的出生方式是"化生"。色界的众生所居住的宫殿非常高大,都是由色化生,一切都非常的殊妙精好。但因为尚有色质,所以称为色界。色界又依禅定的深浅粗妙而分成四级,从初禅的梵天到四禅的阿迦腻吒天,共有十八天。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净天。
三禅三天: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净天。
四禅九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共十八天组成。这些天都有天王管理。
色界到此为止。
三、折叠无色界四天
无色界:只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没有物质的有情众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没有任何物质之物,因此也没有身体、宫殿、国土,只有心识住于深妙的禅定之中。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又称四无色、四空处。
第一空天:空无边处天。
第二空天:识无边处天。
第三空天:无所有处天。
第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
在此第二十八层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天之尽头处了。
《楞严经》卷九: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学习了《法华经》、《楞严经》,要刻骨铭心的明白万法心现、即念即佛的道理,彻悟如来藏的法理法义。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三千大千世界、十法界都只在当下一念,这就是的究竟说宇宙观。
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则入诸仙趣;
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
若饰三摩地非修真三摩地,必遭五十阴魔,必受群邪;
不遇如来,不闻正法,只有法尔轮转。
唯有觉悟本心、明心见性,当下了生脱死,超越六道轮回,入住佛家、成佛分真;悟后进修,要除三惑,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以如来藏的智慧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