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文化思想】于德润:《西游记》中隐藏的大道真言与修真诀要

【文化思想】于德润:《西游记》中隐藏的大道真言与修真诀要

2022-01-28 14:38:15

于德润

中华生命文化养生学者

三智书院特聘导师

在18日下午和19日上午的论坛演讲中,于德润老师以“读西游,取真经”为主旨,为大家解读了《西游记》中隐藏的大道真言与修真诀要。以《西游记》为载体贯穿介绍黄老内丹修养之道,指出修行路上磨难多,九九八十一难,难难均存其理,符合阴阳之道。世上磨,见真性,用克己,立得住,修真目的乃是还原全阳之体,还原本性,做的好人,积攒大德,修成神仙,关键是明了阴阳之道,知晓真阴真阳位置,修行真性,阴阳相应相合,调控生活有相之物,动中定不失本性。西游记五人,悟空是闻道,仍需保护唐僧取经,一步一曲,实践验证,实现知行合一,与阳明思想相承相合。

演讲主旨

1. 以中华传统文化生命修炼的视角解读《西游记》,求取《西游记》中隐传的大道真经;

2. 黄老内丹传承为基础,品悟《西游记》记录的人生修炼历程,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无法割裂分开;

3. 以《西游记》原书提示的线索为依据,剖析《西游记》留下的种种“释厄”“证道”之谜,还原真实的《西游记》。

阳明心学讲事上磨,讲的是善于克己,才能立得住。而《西游记》讲事上磨,需经九九八十一难,十万八千里取经路,里面处处告诉我们这十万八千里,少一里都不行,十万八千里孕育着什么?孕育着真经取得的一个定数,五千四八黄道生,《西游记》讲的全部是如何实现五千四八黄道生。书中所讲述的九九八十一难就是在事上磨,磨炼心性,修炼的过程就是磨炼的过程。

那么相对于内丹学上讲的是什么?

内丹学所讲的是修真,也称修炼,修炼最根本是修真。那么修炼要先修人道,后修仙道,一切的前提是首先要做个好人。例如中国汉字的“好”字是“女、子”相组合。女代表阴,子代表阳,卦象解释为少阳,少阴,阴阳相应,经磨练即做好人。而后修仙道的过程中要积功累德,此为道家真正的修炼,这就是易经中的厚德载物。《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的各有担当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悟空是文道,是知。保护唐僧作为本性,脚踏实地地走上十万八千里,所以谓之行者。但是没有实践检验的知,不能称为真知,知行合一也是一样相辅相成。我们把认知放到实践中去重新检验才能做到动中静。内丹学讲究以无制有,器用者空。对“道”的感悟是在有形、有象的背后都有着无象的操控之手,以无制有。

阳明心学讲求诸己,循天理,致良知。《西游记》告诉了我们取经路只能自己践行,磨难只能自己化解,菩萨者,本性本心。《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跟唐僧取经之前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没有人降服他,怎么一到取经路上,任何一个妖魔鬼怪都能让孙悟空无可奈何?为什么只能找观音菩萨?其实所描述的妖魔鬼怪都是孙悟空自己,所谓的菩萨就是自心的智慧,就是本性,也是本心。这也就是内丹学告诉我们的本元真性号金丹,内丹修的是真性,知本来面目。

《西游记》是一部争议最多的奇书

《西游记》作为一部古典小说,和比它早出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后来的《红楼梦》,同被称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也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包括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西游记》是争议最多的一部奇书。四百年来,围绕着《西游记》的争论,从来没间断过。有人说它是一本志怪小说,有人说它是反叛的,有人说它是证道的,有人说是阐述儒释道各家理的,各抒己见。

例如清朝的王韬,在《新说西游记图像》中说“其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殊出于见见闻闻之外,伯益所不能穷,夷坚所不能志。”“能于《山海经》录中别树一帜,一若宇宙间自有此种异事,俗语不实,流为丹青,至今脍炙人口。”“庄周昔日以荒唐之词鸣于楚,鲲鹏变化,春灵老寿,此等皆是也。”说《西游记》就是讲奇谈怪论。”等等来说《西游记》就是讲奇谈怪论。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有这样的评价,“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翻案挪移则用唐人传奇,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几乎改观,如灌口二郎之战孙悟空,杨本仅有三百余言,而此十倍之”鲁迅说“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鲁迅已经认定了《西游记》就是游戏之说,不是载道之学,后面说“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鲁迅是否定它是载道之说,《西游记》就是借着志怪游戏人生。

胡适先生在《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西游记考证(八)》说,“《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它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它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西游记》很简单,很肤浅,只是滑稽,连言志都谈不上。

当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八三年版的《西游记》现在是最流行的,在序言中这样说,“《西游记》跟一般古代小说不同,它是一部具有神话、童话性质特点的小说。”“吴承恩讽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只是幻想有所改良,并不是要推翻封建统治制度。”“《西游记》描写取经途中遇到的许多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线组合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按照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言的味道,就是借着神魔批判现实的。

一部以文载道,佛、道、儒融合的修炼之书。侧重三教合一解,袁于令《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题词,“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言佛不如言魔。魔非他,即我也。我化为佛,未佛皆魔。”当我们的心不安的时候,我就是魔。修不成就是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丝发之微,关头匪细。摧挫之极,心性不惊。”别一部留神修成了魔。“说者以为寓五行生尅之理,修炼之道。”其实是三教合一,这样一种观点。

清代的大学者尤侗说“后人有《西游记》者,殆《华严》之外篇也。”认为《西游记》就是华严经的外篇,后面有很多的比喻,三藏是菩萨的化身,行者、八戒等等都是怪的化身,就是变相演绎华严经。后面这句话无论什么观点,非常推崇后面这句话,“盖天下无治妖之法”,九九八十一难洞洞有妖精,但是天下没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则妖治。记《西游》者,传《华严》之心法也。”说《西游记》是讲华家新法的,懂了这个心法,治了我们自己的心,那么心魔就化解了。

从学术价值上是很有价值的,当代人叫李按纲的研究《西游记》,说了这样一个观点。“《西游记》产生于明代中叶,正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完善期。”“作为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产物,《西游记》所表现的就是心学体系和三教合一思想。”这个观点里面,比如说一部《西游记》,即教人像孙悟空一样走向虚空,去掉一切凡心、圣心、道心、佛心。凡心,普通老百姓都有凡心,都去掉,圣心去掉,道心去掉,我们修炼就是道心。进入金刚之心,在逻辑上,凡心、圣心、道心、佛心、金刚心不是一个境界,不是一个层次,搞出这么多心来。“成佛作祖,五苦五乐,生死两忘,所以也就是一部心历路程。”然而并不是这样的概念!

侧重道解的清代张书绅是个大儒,他在《新说西游记》总批中说,“《西游》一书,古人命为证道书。”《西游》最早叫《西游正道书》,不叫《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者之道”“至谓证仙佛之道,则误矣。”真正《西游记》的本义是证圣贤之道。

元代的陈元之在《西游记》序中有这样的话“:“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其序以为狲,狲也,以为心之神。马,马也,以为意之驰。八戒,其所戒八也,以为肝气之木。沙,流沙,以为肾气之水。”从这话中告诉我们,讲的是修道的。“三藏,藏神、藏声、藏气之三藏。”总的来说以为是修道的代表。”

还有虞集,托伪之作,托伪的人写得很高明,这个可以作为我们读《西游记》重要的参考,写得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而余窃喟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奘,而意实不玄奘。”说唐僧西天取经,而孙悟空才是主角,这很有意思。为什么孙悟空是主角呢?“所纪者在取经,而志实不在取经。特假此以喻大道耳。”说唐僧取经,但是里面那些故事都志不在取经。

“猿马金木,乃吾身自具之阴阳;鬼魅药邪,亦人世应有之魔障。虽其书离奇好汉,数十万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动因后面跟着果,因是欲望驱使。欲望很厉害,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道德经说:“罪莫大于可欲”满足欲望而做出的种种行为,都是罪果,所以要收放心!

刘一明《西游原旨序》中说“西天取经,演《法华》、《金刚》之三昧;四众白马,发《河》、《洛》、《周易》之天机;九九归真,明《参同》、《悟真》之奥妙。”“贞观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东,贞下有还原之秘要;如来造三藏真经,五圣取一藏传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于此。”《西游记》讲的就是河徒洛(音)书的三五合一之妙,恰恰是生命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法则。

清代何延春(音)说“窃见先师教人入道法门,必以守正却邪为主。”得入正道。“且示之曰,从古言道之书广矣,未有以全体示人者。惟元代邱祖所著《西游》,托幻相以阐精微,力排旁门极弊,诚修持之圭臬,后学之津梁也。”

晚清有一位丹道学家汪东亭,说“《西游记》一书,真正是道家第一部奇书,请审思之。全部始终无有一字祖述,而自成一家,真妙极矣。”“若要读书,读《西游记》一部足矣。”他推崇《西游记》,但是不至于读一部《西游记》足矣,起码要借鉴参同契悟真篇。“熟读《西游记》,一切火候功夫,无不俱明。”明明白白告诉我们它是一部丹经。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之争

鲁迅说:“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作。”事实上后代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是邱处机作的这是一种猜测,因为元代最有名的道士,修炼表象上最有成果的道士是邱处机,且邱处机又有西游的经历。

虞集又说“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胡适也是如此,胡适说不是邱处机作的,邱处机那个是一部地理的重要材料,后来又说《西游记》的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他有他的理由。“我前年做《西游记序》,还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鲁迅和胡适当年初期考察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然后只能说《西游记》的小说作者,必在明朝中叶以后,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小说家作的,后来看到《小说考证》卷二,引山阳丁晏的话,说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书目,《西游记》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作的。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游记》称吴承恩著。

但是,清代悟元子刘一明,他说“《西游记》者,元初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明三元教一家之理。”刘渊然因为道行很高,被元初的朱元璋封为长春真人,被封为道教领袖。《西游记》虽无作者之名,但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就是刘渊然。

经当代学者的研究考证:

竺洪波这样认为:邱处机是宋元之际人,如果是他创作的,《西游记》中怎么会有锦衣卫、司礼监、会同馆、东城兵马司等诸多明代的官制与官职?。。。《淮安府志》记录“吴承恩《西游记》”,并没有注明体裁及卷回篇幅。根据文史传统,小说未必能够入方志,入方志的必定不是小说。。。事实上,《西游记》问世之际,即告作者佚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小说属于不登大雅之堂的稗官野史,作者不愿署名;二是《西游记》内容广袤,其中不乏讽刺“”和时政等敏感话题,书商不敢署名,后来有人发现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吴承恩《西游记》的著录”,却被编入舆地类,显然进一步证实了它的地理类、游记类著作特质。如此一来,“吴著”说被套上了一个死结,信者存信,疑者存疑。但在尚无确证可以推翻“吴作”说之前,仍不妨认他为《西游记》的一个修订者。

所以我们讨论《西游记》作者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学术上的考证,关键是要明白:《西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古典志怪、神魔小说。

按照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这种系统而完备的载道之书、载道之学,一定有其法脉传承、历代实证、渐进完善的过程,因此是没有人敢妄自尊大署上自己的名字的。再看历来的丹经,大都假托老子、太上、元始等尊号,便不难理解传道者的苦心了。

一部完完整整的黄老内丹学教科书

1.借显说隐,成为独具特色的传承方式

传统道家文化一个传承的特点,凡是道家文化传承都有一个特点,以文载道,叫显隐同在。例如女娲补天,五行之气最终练出金石之气最长久,还精补脑,天是脑等等。《西游记》也是如此,所以读中国的文章,道家之文,皆有载道之功,显的层面讲天人合一的故事。但是隐的层面,就是历代秘不相传的东西。

独具华夏文明特点的上古神话

在其久远的薪火相传过程中,首先是演进为中华生命文化的经典(如有巢氏、遂人氏、三皇五帝的传说等)

在解读上古神话传说时,很容易注意到其中的文化血脉传承,也容易接受其生命精神的传承(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

2.玄妙中蕴含着大道别传的修真养生密码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中所隐密的道家修真养生要诀,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智慧,更具长生久视的实践价值。以神话传说或各种隐喻的故事传递修真养生秘诀,是中华生命文化的独有方式

当然,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表象意义还是相对完整的,并且是主要的、是显学,而其中隐秘的真诀,则是隐学、绝学。中华文化历来讲求显隐互见,体用兼备。如房屋建造,外在的样式彰显其人文意义,内在的格局体现其功能价值。有外必有内,中华神话传说的外在意义主要在于人文精神的薪火相传,而内在的密码,则是留给有德、有缘、有慧根之人感悟与践行的。

3.《西游记》原书中的线索与直接、间接的答案

首先我们有一个观点,判断《西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不能仅凭我作为读者、学者自身的价值观来衡量。必须站在作者的立场、以作者的视角还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及真实意图。一个真正的修炼者,得积累自己的生命能量,提升自己生命境界,提高健康水平,最终像发射火箭一样汲取能量,完成生命的最终一次超越。就像西游,演义修真历程;证道、释厄,体现西游宗旨。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书名有证道、释厄提示,唐僧四众,即阴阳五行之道。袈裟、锡杖、宝杖、金箍棒、九齿耙即会元之功。千魔百障、山川国土即修真之厄,走路要经历山川、魔障的阻碍,要消除这些魔障。通关牒文讲的是释厄的印证,修行的过程,要步步印证。《西游记》里都告诉大家怎样辨真假、辨善恶、辨正邪,通关牒文、九颗宝印、三藏真经都是释厄之印证。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这首诗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邵雍先生写的《清夜吟》,这首诗是著名的丹诗,是讲内丹学火候的妙理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这是内丹学的不传之秘。它告诉了我们真正有意义的企业、有使命的企业,百年老店都是绵绵若存。越想和宇宙、天地万物感念相通,心态越平和越好,大智慧都在平和中。所以一定在清静中获得大智慧,这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小 结

整个《西游记》悟的是唐僧四众就是阴阳五行之道,袈裟、锡杖、金箍棒、九齿耙、宝杖即元会之功,千魔百障、山川国土即修真之厄,通关牒文、九颗报印、三藏真经即释厄之印证,如此方可登堂入室。

《西游记》所教人者,皆系脱生死、出轮回、超尘世、入圣基之道,依此修无量寿身,成金刚不坏之体,非释厄二合?所取真经者何?经者,精也,乾元金精之谓。很多老中医讲,有精在,就有命在,长生之道。

整个五行归一,五圣成真。三藏代表着真性,孙悟空代表着真悟,猪八戒代表真我,沙和尚代表真意,白龙马表示真行。一部《西游记》,为我们描述出真实可行的修炼之路,也是古传丹经的形象解读。对话、山川、草木都特别有意思,有书如此,后世之人是很幸运的,怎么能不敬之、重之。

?《西游记》中隐传的大道真言与修真诀要


《西游记》中隐传的大道真言与修真诀要

2017年11月18-19日,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其中在“大道智慧 真学实修”的第三会场,中华生命文化养生学者、三智生命文化养生研究院院长于德润老师以“读西游 取真经”为主旨,为大家解读了《西游记》中隐传的大道真言与修真诀要;以黄老内丹学传承为基础,品悟《西游记》中记录的人生修炼历程;以《西游记》原书提示的线索为依据,剖析《西游记》留下的种种“释厄”“证道”之谜,还原真实的《西游记》。

于德润老师以《西游记》为载体介绍了黄老内丹学修养之道,指出修行路上磨难多,九九八十一难,难难均存其理,符合阴阳之道。世上磨,见真性,用克己,立得住,修真目的乃是还原全阳之体,还原本性,做个好人,积功累德,提高生命境界,关键是明了阴阳之道,知晓真阴真阳,修炼真性,阴阳和合。

判断《西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不能仅凭个人的价值观来衡量,必须站在作者的立场、以作者的视角还原作者的创作动机及真实意图。一个真正的修炼者须积累自己的生命能量,提升自己生命境界,提高健康水平,完成生命的超越。阳明心学讲事上磨,讲的是善于克己,才能立得住。而《西游记》讲事上磨,需经九九八十一难,十万八千里取经路,里面处处告诉我们十万八千里少一里都不行,十万八千里孕育着什么?孕育着真经取得的一个定数,五千四八黄道生。《西游记》讲的全部是如何实现五千四八黄道生。书中所讲述的九九八十一难就是在事上磨,磨炼心性,取经的过程就是磨炼的过程。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悟空是闻道,是知。保护唐僧作为本性,脚踏实地的走十万八千里,所以谓之行者。但是没有实践检验的知不能称为真知,把认知放到实践中去重新检验才能做到动中静。内丹学讲究以无制有。《西游记》告诉我们攒簇五行,唐僧收三徒就是攒簇五行。孙悟空代表金水,猪八戒代表木火,把他俩一收就是四象和合,还得有一个沙和尚作为意土来调和。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老打架,一打架沙和尚就出来调和,沙和尚就是调和的作用。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修炼,在座的各位估计都要学会七十二般变化,经历前六卦、后六卦的全程火候,六卦每卦六爻,三十六变,进阳三十六变,退阴三十六变。这是说猪八戒为什么有三十六般变化,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沙和尚没变化,《易经》的根本是不易,真易不动。我们教大家修炼的时候内丹口诀是“真意往来无间断,知而不守为功夫”,始终真意不能断,调和不能离开真意。

阳明心学讲究求诸己,循天理,致良知。《西游记》告诉我们取经路只能自己践行,磨难只能自己化解,菩萨者,本性本心。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跟唐僧取经之前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人能降服,为什么到了取经路上任何一个妖魔鬼怪都能让孙悟空无可奈何?为什么有难处就找观音菩萨?其实所描述的妖魔鬼怪都是取经者自己的心魔,所谓的菩萨就是自心的智慧,就是本心、本性。这也就是内丹学告诉我们的本元真性号金丹,内丹修的是真性,即本来面目。

打坐到一定程度静极生动,《阴符经》认为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养生一定是真意静下来,所以唐三藏代表着真性。只有真性才能取真经。为什么他似乎什么本事也没有,却只有他能去西天取经?必须得到真性。所以在书中,唐僧喻禅心、法性、真性、赤子。老子认为赤子最是厚德载物,在丹道中称为太极。为什么徒弟都跟着唐三藏才能修成?因为他是真性。内丹学中真性之光又称作金丹。这个丹就是自己的性光凝结,只有它才能让你长生久视。真性之光如果受到污染,我们的生命历程就会迷失本元。所以养生本质上就仨字——去污染,去心性的污染。心性最大的污染源是欲望。欲望一动真性就迷失。猪八戒一动欲望,就调戏嫦娥,就变成猪刚鬣。

为什么唐僧最无能?妖魔鬼怪都欺负他?我们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随随便便谁动个念头都欺负真性、都污染真性?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都符合我们的真性吗?为什么妖魔认为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唐僧是丹,保持真性才能长生不老,因为唯有真性才会万劫不坏。可是妖魔鬼怪吃得了唐僧肉吗?吃不了,最多把唐僧污染了。但是通过去污染,他还是他,他能够回归本来面目。如何回归?去污染。老子告诉我们“为道日损”。损什么?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少思寡欲,去欲望。

《西游记》中的诀中诀,说孙悟空是心猿,逆之则为本性原心。“意马”,逆之即乾阳龙马真意。所以一部《西游记》,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细演《河图》、《易经》之理,泄尽《参同契》、《悟真篇》之秘。金丹之道步步验证,九九之数真实不虚。整个《西游记》悟的是唐僧四众的阴阳五行之道。袈裟、锡杖、金箍棒、九齿耙、宝杖即元会之功。千魔百障、山川国土即修真之厄,通关牒文、九颗宝印、三藏真经即释厄之印证,如此方可登堂入室。《西游记》所教人者,皆系脱生死、出轮回、超尘世、入圣基之道,依此修无量寿身,成金刚不坏之体,非释厄而合?所取真经者何?经者,精也,乾元金精之谓。很多老中医讲有精在就有命在,道之要,在乎还丹金液。

借显说隐,成为独具特色的传承方式。传统道家文化一个传承的特点就是,以文载道,显隐同在。《西游记》也是如此,所以读中国的文章,道家之文,皆有载道之功,显的层面讲天人合一的故事。但是隐的层面就是历代秘不相传的东西。玄妙中蕴含着大道别传的修真养生密码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智慧,更具长生久视的实践价值。以神话传说或各种隐喻的故事传递修真养生秘诀,是中华生命文化的独有方式。当然,上古神话传说中的表象意义还是相对完整的,并且是主要的、是显学,而其中隐秘的真诀,则是隐学、绝学。中华神话传说的外在意义主要在于人文精神的薪火相传,而内在的密码,则是留给有德、有缘、有慧根之人感悟与践行的。

三藏代表真性,孙悟空代表真元,猪八戒代表真我,沙和尚代表真意,白龙马表示真行。一部《西游记》,为我们描述出真实可行的修炼之路,也是古传丹经的形象解读(龙马负图),确系中华生命文化正统道脉之妙化传承。有书如此,后世之人,焉能不敬之、重之。



转自“三智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