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生不死术:这是一种能够使人长生不死的法术。
2. 止颜术:一种能够使人永葆青春,容颜不老的法术。
3. 返老还童术:可以使人由老年变得年轻的法术。
4. 起死回生术:可以将死人变活的法术。
5. 速老术:捉弄人的法术,可以使英俊少年顷刻间变成老发老翁。
6. 假死术:这是摆脱纠缠时经常使用的法术。
7. 剜心抽肠术:这是一种能够断臂断腿,拿出五肠而不死的法术。
8. 变化术:易形变化之术,可以变成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甚至他们的模样。
9. 分身术:可以能够变化多身(最多有万千之身)的法术,也可以单独变化成多头、多臂等,传说道教的创造人之一的张道陵精通此术。
10. 隐形术:一种隐去身形,使别人看不见自己,而自己却可以看见别人的法术。
11. 升天术:一种飞升的法术,据说可以上到天庭。
12. 腾云术:一种驾云飞行的法术。
13. 攀天术:一种利用绳子、梯子等攀爬工具,达到上天的法术。
14. 布虚术:一种双足离地行走,遨游四方,速度极快的法术。
15. 断头再生术:一种断头接头而不死的法术,也可以让头在天空飞。
16. 神行术:一种能够征服空间距离的法术。
17. 缩地术:一种能够使千里遥缩为咫尺的法术。
18. 伏波术:可以使汹涌澎湃的海水、河水安静下来的法术。
19. 分水术:可以分开江河湖海,进入水府的法术。
20. 履水术:可以在水面上行走的法术。
21. 邀神术:可以使神仙降临的法术。
22. 预知术:可以预先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现在有了电话和网络一样可以做到)或未来时间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法术。
23. 划地为河术:一种摆脱追踪常用的法术,王母娘娘曾用此术分开牛郎织女。
24. 起石平山术:搬走巨石或大山的法术,有时也用来搬来。
25. 穿墙术:一种能够穿越墙壁而不伤体肤,墙壁无损的法术。
26. 徐行止追术:一种看似缓行,却让人始终追不上的法术。
27. 喷酒灭火术:一中利用酒来灭火的法术(一点没有科学根据的法术)。
28. 慑人术:一种用神力带凡人行走飞空的法术,或使人的魂魄离开身体。
29. 摧花术:一种使花草早发或死树成活、枯木发芽的法术。
30. 种物速成术:一中使植物或动物快速成熟的法术。
31. 役兽术:一种降伏动物,为己所用的法术。
32. 走笔成真术:一种画物化真的法术。
33. 丹鼎术:一种炼丹或降妖法宝的法术。
34. 符箓术:一种通过画符降妖的法术。
35. 房中术:一种通过男女房中阴阳互补,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法术。
36. 三味真火术:一种通过修炼,可以从眼鼻口发出的体内真火的法术。
37. 魂游术:可以使魂魄出窍的法术。
38. 招魂术:可以和鬼神沟通,使死人和鬼神的灵魂附身的法术。
39. 点金术:一种可以将其他物品变成黄金的法术。
40. 御剑术:一种可以使剑离手飞行,按照意志斩妖或飞行的法术。
41. 蛊毒术:一种利用蛊毒害人的法术。
42. 千里传音术:一种类似于现在电话的法术。
43. 入梦术:一种可以进入别人梦境的法术,类似于《盗梦空间》啦。
44. 堪舆术:一种风水,勘察地形之术。
45. 占卜术:一种利用巫签、龟甲、梦、字等物预知过去未来的法术。
46. 屠龙术:传说一种能够杀死神龙的法术,但是学会者常常无处施展。
47. 撒豆成兵术:可以将豆子变成穿甲胄的士兵的一种法术。
48. 纸人纸马术:可以将纸做的动物变活的一种法术。
49. 辟谷术:可以不吃食物,只靠吸取日精月华而生存的一种法术。
50. 避火术:可以不畏火的一种法术,如火中取栗。
51. 禁咒术:通过念诵禁咒,而对他人进行诅咒或赐福的一种法术。
52. 符水术:通过符水治病的一种法术。
53. 羽化术:传说中可以羽化成仙的一种法术,或者叫白日飞升。
54. 尸解术:传说中可以尸解成仙的一种法术。
55. 替换治病术:可以替换头、心、胆等身体器官治病的一种法术。
56. 桃人术:做成偶人进行诅咒的一种法术。
57. 赶尸术:可以驱赶尸体赶路的一种法术。
58. 媚道采补术:通过阴阳采补的方式,提升道术的法术。
59. 延命术:可以告诉凡人,增加寿命方法的法术。
60. 搬运术:可以将不在身边的物品,隔空取来的法术。
61. 役鬼术:可以驱使鬼为其服务的法术,五鬼搬运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62. 透视术:可以透过一些物体,看到里面的东西的法术。
63. 天象术:可以改变天气的一种法术,如召唤雨天或晴天。
64. 封印术:可以将妖怪封印在固定地点(时空)的一种法术。
随缘转发,功德无量!
还受生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北靠浙江,西接江西,南连广东。依山傍海,海岸曲折,多港湾海岛,全省有1400个鸟屿,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多山地丘陵,可分为闽西山区、闽中山区和沿海平原,主要山脉有武夷山、戴云山等。闽江是境内最主要的河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这样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福建文化所产生影响,我个人认为总的来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多山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另一个方面是濒海多港湾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一)内陆文化的特征。福建的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自古就有“东南山国”之称。西北有武夷山山脉、东北有太姥山脉、西南有博平山山脉、中部有鹫峰、戴云两山脉。在古代外省入闽主要通过仙霞关、杉关、崇安分水关、福鼎分水关、诏安分水关,这五个关口入闽,而这些地方地势非常的险要,要入闽实属不易,史书记载“闽道更比蜀道难”。再者,从福建人口的聚集地来看,盆地是居民密集的聚集地,例如浦城、武夷山、建瓯、邵武、顺昌、尤溪、三明、永安、长汀、上杭、漳平、德化、华安、古田和屏南等都是人口聚集的盆地。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代福建交通的闭塞,不同区域的人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这样对文化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①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约中晚唐之前)福建文化落后于北方。福建地处东南在古代是属于蛮荒之地,落后的交通使得中原的文化要传到福建变的非常的困难,而土著的闽越人自身文化又相对的落后。同时福建相对的隔绝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不同的方言,而不同的方言却不利于人们口头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②有明显的区域文化的特征。福建是一个移民的省份,在两晋南北朝、唐前期、唐末五代、两宋之交、明清时期北方大量的移民涌入福建,由于移民的时间;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的程度不同,再加上省内、省外交通不便等原因形成了福建不同的方言区,如闽东方言区、兴化方言区、闽南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客方言区。而在不同的方言区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例如,闽东方言区信仰监水夫人和五帝;兴化方言区信仰妈祖;闽北方言区信仰扣冰辟支古佛;闽客方言区信仰定光古佛。不同的民间信仰又促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例如,有莆仙戏、高甲戏、芗剧等。福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山,适合蚊虫的生长,蛇类众多,古代先民对蛇既害怕又崇拜,从而形成了蛇的图腾。在古代使用干栏式的建筑也与这样的气候有关。如果按河流的分布来看福建的文化可以分为闽江流域、木兰溪流域、晋江流域的三大文化圈。所以,福建文化本身有很强的小地域色彩。2.许多中原古文化在福建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①福建的方言中保存了大量的古音、古词。一些古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在普通话中已不用或少用了,但是在福建的方言中却被保存了下来并还在使用,仍然有它的生命力。例如古汉语的“鼎”,也就是现代汉语的锅,在福建的方言中还清晰可辨,再如古汉语的“面”,也就是现代汉语的脸,也一样非常容易辨别出来。②在福建的许多乡村中保存着聚族而居的传统。聚族而居的传统原本起源于北方,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样的传统在北方现在已经逐渐消失。在南方的福建却保存了下来。原因主要有这些,北方的移民利用宗族克服南迁途中的种种的困难;利用宗族同当地的土著进行抵抗;;多山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聚族而居的村落。③形成完整的理学体系。理学的来源之一是儒学,而儒学在汉代以后随着移民南迁传入福建,到了宋代,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流派对释、道、儒加以改造,构筑了完整的理学体系。④在民俗中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两晋南北朝以后,中原民俗传入福建,由于交通不便和聚族而居等原因,保留的相当的完整。例如,现在福建的端午节、重阳节、寒食节等很多都是从北方传入的。
(二)海洋文化的特征。福建海岸属于基岩海岸,海岸线漫长而曲折,长达3051.02公里,仅次于山东省,居全国第二位,岸线曲折率为1:5.7,居全国第一位。山丘向海延伸,形成曲折的海岸和众多的港湾。全省有大小港湾125个,其中较大和较重要的港湾自北而南有沙埕港、福宁湾、三沙湾、罗源湾、福州港、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港、金门湾和东山湾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港是福建省六大深水港湾。福建的港湾一般深度较大,两侧有半岛和岬角环抱,形成“口小腹大”的形势,风小浪弱,不冻,少淤,港域广阔,掩护条件好。天然良港的优越地理环境,再加上“八山一水一分田”不适合耕作的内陆环境,使得沿海的居民把眼光放到了海上。西晋:闽江和晋江流域的海运已有相当规模,造船业发达,出现了“八槽舰”的水密舱技术。隋唐:海运北至日本、高丽,南至南洋各国。宋元:泉州成为“东方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漳州月港日趋繁盛。这些海外贸易的发展反映在文化上则是福建带有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
1、重利的价值观。在古代的中国长期以来重本抑末,“以末致之,以本守之”,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而福建由于海外贸易和商业的繁荣,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宋代刘克庄就指出当时的泉州是一个“只博黄金不博诗”的典型商业社会。明以后则进一步加强,李贽感叹道:“天下尽市井之道也。”商业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2、敢于冒险的性格。古代的航海和海外贸易几乎是一种生命的赌博,非常的危险。航海要面临惊涛骇浪,船只随时有可能被大海所吞没的危险。因此,航海的人常常不得不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能够面对各种艰难的挑战,敢于去冒险。如泉南人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特别晋江、石狮一带商人,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面”,“争气不争财”,“三分本事七分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冒险的性格到了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积极进取的开拓的精神,在开发台湾省和东南亚地区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漠视礼教。沿海的家庭由于男子多出外经商谋生,妇女渐渐冲破礼教的束缚走出家门。在中国传统的礼教以俭朴为美德,由于商业经济的发达,耻贫夸富却成为泉州地区的风尚。在衣着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泉州惠安解放前的服饰被叫作“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就很能说明问题。
4、开放融合的特性。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宋元时期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泉州,宋元时期泉州地区除了传统的道、佛、自然崇拜、祖先、鬼神,还有从外国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婆罗门教、印度教。泉州成了“宗教的博物馆”,这与其融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5、爱国主义的精神。福建人强悍好斗的性格与原有的宗族意识有紧密的联系,在福建的闽南地区明清时期常常发生村落间的械斗。发生械斗的原因我们暂且不去追究,但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正是这种不甘受欺压的性格,在近代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能够奋起反击,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已的国家。例如闽南文化区中,,,、黄变住、韩希琦、李光前等数十位华侨捐资家乡。再如闽北文化区受朱子思想影响,闽北的学人注重节义,在民族存亡关头,提倡名节忠义,反对议和。而福州文化区在近现代则涌现出一批志士仁人和著名学者,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质,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篇章。
总之,福建以其靠山、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具有鲜明的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双重色彩。
仙道貴生 無量度人
修行交流
微信:sunmq16
点右下方"写评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