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当晨曦微露之时,道观内响起了“开静”的钟声......

当晨曦微露之时,道观内响起了“开静”的钟声......

2021-07-18 13:43:31


当晨曦微露之时,道观内响起了“开静”的钟声。钟声始落,鼓师随即擂起第一通鼓,“咚咚咚......”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全观道众闻声云集,排班上殿,开始了新的一天的新一次功课--诵《早坛功课经》。

鼓声毕,磐声起,小钟声随之应和,瞬间把昨夜的混浊之气,涤荡得无影无踪。在声似钟鸣的大磬和清脆的引磬声中,道众叩拜,准备开始诵口吕经韵。主经叩齿清音起--《澄清韵》:

《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山岳吞烟。

万灵振伏,招集群仙。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当首句:“琳琅振响,十方肃清”唱毕,殿堂内气氛立刻发生变化,个别心不在焉者,迅速收摄心神,注意力集中于经韵吟唱上来。当吟唱第二句“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一句时,除了给人感到美妙之外,带给人更多的则是无穷的思索。


众所周知,河海岂能平静,山中常有烟云。如果吟唱此句时,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浩瀚无垠的太虚之中,俯视江河湖海则风平浪静,崇山峻岭之中亦无烟云笼罩。一切都是那么的静,那么的清,那么的美妙。吟唱此句,可体悟和领略太上所言的“致虚极,守静笃”之难得境界。

是啊,“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一位入教多年的道友深有体验地说:经韵在空中旋绕,人心在沉虑,情绪与大自然融汇贯通,“冥慧洞清”的内外世界,已将你融合于与虚浑一的全真境界。

换言之,此时在精神上已超越时空界限,畅游于宇宙空间,飞驭于太虚之中,现实人生已升华到一种与自然和“道”仿佛.一般深邃的意境。许多人梦寐以求而难得的理想境界,不知不觉却顷刻间来得这般容易。


原来,是“澄清韵”那开阔、玄妙、高深、纯厚的韵味,一步一步地使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韵中的经文,气势宏大,宏大中又见细微。诵一遍,即觉意境无穷。韵中的旋律,优美、和谐、动听,给人以思索,吟唱一遍,回味无穷,且启迪悟性。

正是“澄清韵”完美的感染力,使道教徒天天吟唱,唱至今日仍百唱不厌。当韵腔在“大量玄玄也”中慢慢落板时,那种清静、纯真、愉快的心境,已是超凡脱俗乃至出神入化,进入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澄清韵》完毕,接下来是《举天尊》、《吊挂》(即《大启请》)、《提纲》、《小启请》等韵。然后念“八大神咒”(即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地、净天地、祝香、金光、玄蕴等神咒)。

所谓神咒,指有神通法力的秘语。《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一章》云:“以经中秘法培,能度人篆仙、制星、制魔、制水、镇五方、济法界,故曰神咒。”

《八大神咒》完毕,诵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此经概述情功修炼之要,以“清静”二字为宗。谓清静本天地人之常道,该经旨在守静内观而坐忘,使心境常保寂静,以求悟道得道。


《清静经》完毕,接诵《消灾护命经》和《禳灾度厄经》。以祈神灵护佑、消灾解厄。接下来诵《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该经对命功修炼讲得极其明白。经中最后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诵”是讽诵,“持”是行持,要求修道之士不但要“口而诵,心而唯”,悟出理来,而且还要真践实履地按经旨去行持。

《心印经》完毕,接下采是诵三清、四御、南极、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普化(雷祖)等宝诰。在道经中,“诰”是诸神、仙真、祖师对道教徒之训诫勉励的文告。


诵宝诰,有两种不同的韵腔。旋一为:用于平时的“诵诰腔”,此种韵腔,一字一音,依字依腔,旋律极为简练,诵时,只诵而不叩拜;另一种是:用于初一、十五及道教重大节日祀典的“拜诰腔”,此种韵腔在依字行腔的同时,还要注重字正腔圆。

往往在某一字上,旋律迂回曲折、悠扬婉转,形成很长的拖腔,其音乐极其优美动听,乐诵时,除诵唱外,还要和着音乐叩头礼拜。

宝诰毕,若逢朔(初一)望(十五)日,则接下来举行早坛经出坛仪式。


《普化诰》念完,高功提《提纲》:“人心多散乱,一念便纯真;”表白接提:“欲求无上道,大众转天尊。”接着起《天尊板》(转天尊)、《中堂韵》。若逢祖师圣诞,高功则要念《祝圣文》。

《邱祖忏悔文》每次功课必念:经功浩力不思议,回向十方诸圣众。愿见真心求忏悔,河沙罪障悉清除。忏悔众等,自从曩劫,乃至今生。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恋香色味声而触法。念嗔嫉妒,恶口妄言.....

《忏悔文》毕,然后起《小赞韵》:“诵经功德,不可思议......”。接着诵念《灵官咒》和《土地咒》。最后唱诵《三皈依》:

《三皈依》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

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无上经宝,当愿众生,

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无上师宝,当愿众生,

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诵经毕三礼天尊,早课至此圆满。


“诵经”和”修行”,都是道教徒每日须按时所做的事情,谓之“做功课”。《道教大辞典》中“功课”之词条云:“其一称诵经为做功课;其二,称修行打坐为做功课。

自宋代重阳祖师开创道教全真派、建立丛林制度以来,规定住观道士必须上殿诵经,并定为必做的功课。《太上玄门日诵功课经序》云:“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

道教认为:“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者,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者,乃古仙之妙法。”

“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此是住丛林之规范,修仙者之仙蹬。”


近现代丛林宫观形成二课(早课、晚课)制。道门规矩卯时(5-7时)早课,诵《清静经》、《心印经》、《消灾护命经》、《禳灾度厄经》等道经,以祈延生保平安;酉时(17一19时)晚课,诵《救苦经》、《生天得道经》、《解冤拔罪经》等道经,以超阴度亡。

上殿诵经有一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据《全真清规》和《道门十规》载:“一是以钟声为号,道众按序排班。”待殿上钟声初响时,童子上殿列班在内;二通钟声,耆宿上殿列班在外;三通钟声绝尽,主者上殿居于正中。诵经已毕,童子先出。“


二是必须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句真字清,调匀声正,神畅气和,不得语言接对,嬉笑谈谐,思念不专,薰秽披诵。”此外,如前所言,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不能焚香、诵经、朝神,也不能供斋设醮,称“戊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