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农历二月十五日将至:恭祝道教道祖太上老君圣诞

农历二月十五日将至:恭祝道教道祖太上老君圣诞

2020-11-15 11:01:11

1

农历二月十五日

恭祝道教道祖太上老君圣诞


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太上道祖。在道教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道经记载,道祖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道祖常常分身降世,传教度人,弘扬道法。


老子就是老君的化身,度人无数,屡世为王者之师;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也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教道祖老君的圣诞。




2

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乃道教最高尊神三清道祖之一。道书载:太上老君,历世下降人间,教化世人,有八十一化之圣迹。老君下降人间垂示之教化,即为道教的义理,故道教尊太上老君为道祖。


一、崆峒问道,老君化名广成子


 黄帝时,老君下降崆峒山,化名为广成子。黄帝闻其名而问长生久视之道,老君授黄帝《自然经》,传修真之法。后黄帝勤修至道,证道成真,于鼎湖驾龙白日飞升,是为道教始祖。


 二、道德传世,老君分神变老子


殷商时,老君又于商阳甲元年分神降世,母腹孕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在李树下剖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名老子。经商、周,驻世八百余年,或隐或显,假名易号,世为帝王师。周初任守藏史,后迁柱下史。见周之衰,诸侯争霸,乃弃官归隐,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真经》,世有“紫气东来,青牛西去”之说。


《道德经》,论述了“道”的内涵,强调尊道贵德的意义,其内容涉及修仙、治国等等,博大精深。因所著五千言分道、德二篇,故道教又称太上老君为道德天尊。老子为老君化身,故以老子生日(即阴历二月十五日)作为太上老君圣诞,古称降圣节,现称道教节。


老子不仅有著作传世,而且有众多弟子,形成了影响广泛而深远的道家学派。老子的弟子有关尹子尹喜、文子、庚桑子、阳子居、崔瞿、叔山无趾、南荣趎、柏矩,以及他们的后学范蠡、列子、杨朱、庄子、鬼谷先生等等。其中的文子、庚桑子、列子、庄子最为著名,后来被尊为四大真人,他们的著作统称“四子真经”。


 老子的学生之中,除了有道家学派之外,最著名的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一生之中,至少三次向老子问学,其事迹分别记载于:《史记》、《礼记·曾子问》和《庄子》等古籍。


 另外,据一些史料记载,历史上曾经流行老子西化流沙的说法,认为也是老子教化的结果。《后汉书》载:“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三国志·魏书》载:“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


三、鹤鸣传道,老君降授正一法


东汉末年,老君又降临西蜀鹤鸣山,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命张道陵为天师,建立二十四治,组建道教教团,形成制度化的道教。张陵创立道教教团之后,著《老子想尔注》以教化世人,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明确称老子为太上老君。




3

老子与《道德经》


相传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就挽留老子留下,希望老子在隐世前能给他们讲经说道,给后世留下著作。老子盛情难却,就给尹喜留下了史上有名的老子五千文,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


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成都青羊肆去找他。其时,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传道去了。而在老子度化尹喜的地方,还留有一首诗:西出函关佛事拜,东来鲁国圣人参。




4

庆贺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⑵。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⑶。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⑷。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⑸。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⑹。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⑼。


[注释]


⑴ 太清: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此引指太上老君。


⑵ 随方设教,历劫度人:随方,随便在什么地方。此指到处。设教,即开坛传教。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尊为教主。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无世不在。因此,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历劫,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此指无数此劫。度人,度化世人。因老君为代代化生,故言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皇,黄帝。《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故言“为皇者师”。《犹龙传》说: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生。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太上老君为“大圣玄元皇帝”。故又称之为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道经称老子虽降生子殷代。但老子之号则始子无数劫,甚杳杳冥冥,渺邈久远。开辟之前,复下为帝师,代代不绝,后又化生降世,为王者师。老君为代代化生,无世不在,只不过其名不同,故称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立,建树、成就。天之道,即天道。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地之道,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隐圣显凡,指老君隐圣降凡,成就天道、地道和人道,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


 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总,聚积。官君,官员及君王。老君代代化生,为历代帝王师,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包,包容。梵炁,大梵之气。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


 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老子铭》称老君“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故言其化行今古。道德,即《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或又称《老子五千言》,为道教之祖经。《吕览·不二篇》谓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下经”五千言,即此书。该书分上下两卷,八十一章。为韵文哲理诗体,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故称“道德凡五千言”。


⑺ 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主握,主持和掌握。阴阳,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雷霆,指疾雷。九五数,即九五之道。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认为,金长生在已,旺于酉五数也,墓于丑九数也;水土长生在申,旺于子五数也,墓于辰九数也;木长生在亥,旺于卯五数也,墓于未九数也;火长生在寅,旺于午五数也,墓子戌九数也。壬子为东方之根,丙子为北方之源,甲为雷,庚为霆,甲庚为雷霆之号令,壬为雷霆之局,丙为雷霆之令,子为雷霆之宗。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等同于“道”,称其“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为先于天地的神灵。东汉时,张陵创立道教后,著《老子想尔注》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为老子的神名。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