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听到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教我们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好方法,以更好的利用好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但读了书的内容后,发现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更进一步地说,本书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教会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
一、开启心智。本书第一章写的是“心智的力量”,初看时心中有点疑虑,心智怎么与管理时间拉上关系,好像有点牵强。带着疑虑看下去,才逐渐明白,心智更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思考,最终决定着每个个体的价值取向,自然顺理成章地影响着我们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如何管理好我们的时间。相对于认识心智的力量而言,开启并有效控制自身的心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使得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成熟,只有拥有成熟心智的个体,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理性决策即将发生的行为。
二、掌握技巧。在平常提到时间管理,多数人很容易区分重要也紧急和不紧急也不重要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处理原则和时间安排原则,但对于紧急不重要和重要不紧急却往往满头雾水、一筹莫展。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后,尽管书中没有直接谈及这个问题,但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分配时间去完成。这是一个二八原则的典型例子,我们应该将80%的精力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20%的精力花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好地诠释了多记多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于记忆数据、事情等等,从而可以从容地节省大量的查阅时间,进而利用了节省的时间。
三、付诸行动。老话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不论我们的计划做的多完美无缺,如果没有动作、没有具体的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空的。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很多人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却止步于开始行动,到头来没有什么成果。
因此,对我个人而言,无论如何,我都将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使玩游戏时间少又少,看书、学习的时间多一点,不在等待的道路上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浪费时间。在今后的的工作中,还要学会改变思路和想法,使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成熟,只有拥有成熟心智的个体,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才能理性决策即将发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付诸于行动并加上百分百的耐心和坚持,让自己不断提升,以更好的服务基层,实现梦想,做一名勇担当、善学习、讲奉献的新时代基层央行好青年。
吐鲁番中支 谢雨
关于读书,我想了想读的第一本书,书名想不起来了,时间应该是四五岁的年纪吧。许多年来,最熟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课书,此外的书,邻居大叔大妈一般统称为“闲书”,今天在这里聊一聊个人读书的经历,说一说体会,不求甚解,但求交流。
不论是课本,还是课本以外的那些“闲书”,我集中大量的阅读,是在高中时代,没错,一边看课本,一边看各种小说,中外名著,散文,诗集,青年文摘,还有一些网络小说,游戏杂志,或者纯粹毫无意义的口水书等等。当时,网络文学刚刚兴起,印象最为深刻,网络文学的发展滋生了一大批网络作者,什么人都可以发表,什么都可以连载,虽然他们把书搞得像快餐店,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文学已经市场化了,延伸到网络公司,搞成各种同名游戏、影视,两个代表性人物,韩寒,郭敬明赚得那个盆满钵盈……网络文学最火的莫过于玄幻小说,在我印象中,萧鼎的诛仙是玄幻题材的开山之作,十几年前的书,确实当得起开山二字。我最近看完的一本书,碰巧也是一本网络小说--择天记,作者是猫腻。之前看过他的庆余年和将夜,感觉很有意思,而择天记这本书大概在网络上连载了三年,更新的很慢,但文笔、脉络等很不错,于是就追着看了两年,后来忙了,也就慢慢扔下了,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同名电视剧的新闻,这才捡起来,把它看完。其实看完之后,具体内容也基本忘完了。故事的情节,简单说,起初主人公各种天灾人祸,各种看得淡,也总能各种狗屎运,怎么都死不了,然后变得牛了,最后超级牛,天下无敌,拯救世界,完成人生逆袭。讲述的故事再不必赘言,文章的笔力的确是富有功底的。但是,作者可能成名了比较忙,或者此类书看到多了,想象力无法丰富了,个人感觉没有他的前两部书好看。
对于网络小说,总感觉到越大的人越会不太理解,甚至嗤之以鼻,我觉得这是个问题,很多时候不理解的前提是不了解,大网络时代,不只是数据,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也在慢慢融入。特别是网络小说,受众群体很大,读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我们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少少年在拿着手机看小说。所以网络小说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多么的参差不齐,总还是应该看一些。我个人从中可以学习到网络小说最可贵的是无中生有,书中讲的故事,创造的是一个新的世界,富有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值得学习,并且一个很重要的体验就是,随着书的更新进度,你能看到作者笔力的进步。
网络上看书虽然很方便,但纸质的书,看着不只是一种感觉,更是容易读的深入。我觉得从课本上读到的,学到的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可以化作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而所谓闲书,改变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看得少,容易榆木脑袋,容易让别人觉得自己麻木的像个白痴;看得多,看的杂,却又容易犯文人毛病,忘记柴米油盐,容易五味杂陈,让人觉得煽情的有些矫情。不论读多读少,很多时候会觉得读过的书只记得书的名字。相信大家都写过读书感,写来写去两个感觉,一句洋洋洒洒,满纸荒唐言;一句妙不可言,书中确有颜如玉、黄金屋。读来读去,渐渐明白了一些读书的道理。人之于动物,区别在思考,而书上写的是作者的一些思考,所以你要是想跟动物不太一样,那就该勤于读书。时间是宝贵的,读书需要消耗时间,所以不只是要去看书,更要会看书,珍惜看书的机会,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而一本好书,确如一个好友,这个好友给你聊了聊他的生活,他的经历,他的想法。而书的好坏如何分辨,十分简单,名著呗,谁看谁知道。
读书,说到底,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壶热酒,秉烛夜谈,娓娓道来书中的那些风花雪月,柴米油盐;那些人,那些地方,发生着那些故事,他们超越时间与空间,你只要去看,他们就一直在那里发生着,一直等着,等着给我们带来某些共鸣,等着我们想起自己的往事,等着我们多一些思考,等着我们更加接近我们想要的生活。
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
海北中支 谈岩莹
,看完书单后被《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本书深深吸引,便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厚重与华丽惊到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选用了最具中亚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的纹饰,华美绝伦又极具品味,来展现丝绸之路上中亚、中东各民族独有的宗教和文化特性,如果用一句成语形容它,我想一定是精妙绝伦。
说起丝绸之路,记忆一下子回到从前读书时候。个头儿不高的历史老师一遍一遍在讲台不厌其烦地讲述丝绸之路,并不忘再三叮嘱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是考试必考内容。于是,我和同桌默默在书本上打一个星号,算是做记号。然后晨读的时候开始阅读背诵。那时所了解的丝绸之路是狭隘的,大多仅限于课本。它是这样定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你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 、 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南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它不仅塑造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时至今日,,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读完这本书,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世界的运作,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令人深思的道理。它不仅是一部世界文明史,更是一部哲学史。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历史,激发读者重新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欲望。这部世界史更加具体,所描述的史实更加深刻,历史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村已经形成,全球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各方面的链接会越来越紧密,彼此尊重,合作共赢才是长久相处之道。作者也提出:“未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等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中国只有自身富强了,才能担起引领的重任。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想我们在为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投入到这伟大的事业中去。
(来源:、吐鲁番市中心支行、海北州中心支行团委)
本期编辑:杨萌 信息提供:何世佩 罗生珑
本期审核:冶晓东
联系及投稿邮箱:siluqingr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