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道德经讲堂】第47章 鉴远

【道德经讲堂】第47章 鉴远

2020-09-05 15:14:33

点击 ↑ 收听歌曲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chū)()(zhī)(tiān)(xià)

()(kuī)(yǒu)(jiàn)(tiān)(dào)

()(chū)()(yuǎn)()(zhī)()(shǎo)

(shì)()(shènɡ)(rén)()(xínɡ)(ér)(zhī)

()(jiàn)(ér)(mínɡ)

()(wéi)(ér)(chénɡ)

周铁城隍庙 · 生活道


在学习这一章之前 我们先了解一下神秘主义。很多时候在宗教范畴内,会有神秘现象:

未卜先知

心灵感应

一些神奇的特异功能

……

是人们通过一定途径的修炼或学习,获得的一种能力。这样一种能力是更高层面的精神力或心灵之力或超自然之力。这种力量是一般世俗之人很难学会或接触到的,但是通过修行、训练和一定形式的感知,最后这种神秘的力量可以被掌握、驾驭与操作。

 

从古到今在宗教体系中,各个不同宗教都有这样一批修炼有成者,获得了这样一种力量,道教的修行者也同样不例外。在所有其他宗教传入中土来的时候,对于神秘力量的修炼中国早已有之。


在战国时期,齐鲁大地上曾出现过一批方士,后来学界定义他们为「方仙道」。这批方士在某种意义上掌握了这些神秘力量,被当时社会所推崇。我们学习历史时,会或多或少学到一些奇人异士。他们被编入「隐逸传」:

扁鹊

巫咸

司马季主

詹何

……

这些人物所拥有的超能力,在普通人眼里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无法理解,但是从我们道教的信仰来说,却是很正常,很好理解。本章开头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这样一种超能力——

不出户,知天下。

不用出门就能通晓天下所有讯息。

不窥牖,见天道。

不用打开窗户,就能明了天道。

 

当修道有成,就可以「知天下」,可以「见天道」。这个「知天下」和「见天道」正是得道之人与世俗之人区别之处。修道者,内观其心。世俗者,外求其物。若真正能够心平气和,与道合真,进入灵性的世界,就能由一体同源之大道映射出整个变化的世界。


我们《清静经》是这样说的: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真常可以应物,这个清静心,得本来先天之性,由此本来先天之性应化万物、应照万物、应观万物。整个宇宙天地变化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都在这一道性之中得以观照。而世俗之人无法观照这些变化的规律,就是外求器物,干扰清静之心。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所以 当我们能够理解这样一种内修真道而知天下的原理之后,就不会再觉得「不出户,知天下」这一句经文无法理解了。有时候我们借助占卜之术来看一些事物的变化,就好像医院里的医生用x光片看人体内的状况一样。当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未卜先知就不难了。

前一阵子群里发过俄罗斯的挑战通灵者的节目,也是讲述了在俄罗斯不同地区有许多高手可以看见灵性世界,并与之沟通。当某些特殊的群体获取了某种灵性的力量的时候,身处我们这个时代不用觉得奇怪。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的命运会与此相关,会成为沟通物质世界和灵魂世界的桥梁,不断地传递一些生命真相的信息。

《道德经》不仅仅可以作为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同样也可以是修炼的宝典,只是看我们要哪个侧重点了。在《老子集成》中就有很多高道站在修炼角度来注解道德经的。在一个人不断外求的过程中,如果忘记了我们原本的真相,不再知道灵魂的奥义,到最后会越走越远。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样一个过程经文称为「其知弥少」。这个「知」不是说他外求知识量的多少,而是生命智慧的多少。也就是说,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他对生命的理解变得非常浅薄,以至于愚蠢。

 

这就是《清静经》所讲: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

这也是为何人世间那么多的人不能自在,不能逍遥 。每一个生命若是不能真正领悟此生的生命意义,那么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弥补灵魂的痛苦。人世间这么多的纷争,每个生命都希望完成自我,却又不得不在世俗的牢笼中满目沧桑。


这个外求的执着,让心灵不得安宁,没有清静。我们去弘道也是,在世俗间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会感受这样那样阻力,这些看似阻力,实则是内心不空不静不虚的外在映射。上善若水,这些外在的阻力也不过是用来理解它们背后的因果与来龙去脉的。


或成,或败,或得,或失,或先成后败,或先失后得……都不过是人世间游戏的一种快乐。到最后,谁可以摆脱生命的不息运转?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这「知」,这「名」,这「成」,我们怎样去理解?这不是世俗所理解的功成名就,而是站在生命意义上的真解脱,不带烦恼忧虑和痛苦的真超越。在尘不染尘,应物而化,最后,很普通很平凡地存在于世俗间,没有任何不自在,「和其光同其尘」。所以每一个生命个体若是真能闻道勤而修之,都可以得自在。故人无贵贱,有道则尊。

 


昨天从心宅回来。问自己,心有宅乎?答案是:心斋而已。

我们的房子容下我们的身躯,我们的身躯容下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灵容下我们的道性,我们的道性先天地生,无始无终。唯道集虚,最后不过是假借而已。这宅子、这肉身、这心灵,都是假借!今天有人不让我们开大窗,我们就开个小窗户;有人不让我们打开窗户,我们就关上窗户。你有所需,我便所应。如是,便无烦恼,我也自在,你也安好!求不得,可以不求,便无苦!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天下是非,无非是我执!

若是放下我执,无执故无失,

人间便是神仙地!


2018-3-12  于崇阳精舍


《道德经与人生》一书由方崇阳道长著,文汇出版社于2015年7月出版。“腾讯道学”公众号经方道长授权,于2016年7月11日~2017年3月8日网络首推发表本书。“生活道”公众号根据每周【道德经讲堂】的章节进度同步转发腾讯道学网版,以供道友们和道德经的阅读者们对照学习,启迪心智。

链接→《道德经与人生》第47章 | 教你一个成为绝世高人的方法


点击图片,收看《道德经与人生》全书汇编

结缘本书,请联系小编(微信二维码见文末↓)。





方崇阳道长简介  



宜兴周铁城隍庙住持


2008年~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


2011年~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


2010年,荣获「崂山论道」玄门讲经全国二等奖。


2015年7月,文汇出版社出版其《道德经与人生》一书。


2014年秋,崇阳精舍成立,致力于道教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生活道」公众号把每周一晚上7:00-9:00的【道德经讲堂】编辑整理,推送给大家,方便大家学道、体道。



欢迎关注公众号↑ 持续关注道教文化。

欢迎扫描小编微信号↓ 加入线上【道德经讲堂】

共同学道、体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