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祖师盛世普传之命,揭道医千圣不传之秘。茅山玄虚门道医武当山面授启示(最新)
2、武当山举办祝由术第八期面授(最新)
4、丹道,修炼者心中隐隐的痛(玄虚门男丹课程)
6、80岁伍柳派传人亲自指导,【伍柳派丹道书友会】入会启事
陸西星(公元1520—1606年)字長庚,號潛虛。生於明代嘉靖隆慶年間,江蘇揚州興化縣人。天性聰慧過人,早年曾參加科舉,九次會試不弟,遂無意功名,因而棄儒學道,投身玄門,潛心修煉。“潛虛”是陸西星晚年的道號,故後人多稱其為陸潛虛。陸西星一生曾多次外出雲遊仙鄉名山,探訪高人。據其書中記載,巡遊途中曾數次遇到異人傳授丹法真訣。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年)陸西星自稱道教祖師呂洞賓親自降臨其所居住的北海草堂,居住了二十餘日,親授金丹大道。他在《金丹就正篇·自序》自稱:“嘉靖丁未,偶以因緣遭際,得遇法祖呂公於北海之草堂,彌留款洽,賜以玄禮,慰以甘言。三生之遇,千載希覿。既以上乘之道,勉進我人。”陸西星也同時將這段呂祖親臨北海草堂為其傳授丹法的經曆,詳細地記錄於他的著作《賓翁自記》與《道緣彙錄》中。
作為東派丹法的創始人,陸西星一生著述甚豐,現在存世的著作主要有《方壺外史》八卷,內有《玄膚論》一卷,《金丹就正篇》一卷,《老子道德經玄覽》,《七破論》以及注解的《呂公百字碑測疏》,《周易參同契測疏》,《紫陽金丹四百字測疏》等等。他在《方壺外史》中的《周易參同契測疏》和《悟真篇小序》等著作中,對內丹丹功理論頗多發揮,其闡述陰陽丹法的理論精深奧妙,玄微莫測。陸西星還以玄理解《莊子》,著有《南華真經副墨》一書流行於世。晚年參禪,致力於佛學研究,著有《楞嚴述旨》一書解說《楞嚴經》,筆墨簡潔,說理透徹。解經部分著作還有:《無上玉皇心印經測疏》、《黃帝陰符經測疏》、《崔公入藥鏡測疏》、《參同契口義》、《龍眉子金丹印證詩測疏》、《邱真人青天歌測疏》、《悟真篇注》、《莊子南華副墨》、《還原篇注》等等。明代《揚州誌》中曾載其“書無所不窺,嫻文辭,兼工書畫,中秀才後,名望很高,後九次參加省試,均未考中,遂棄儒生之服,改裝為道士,乃開東派丹法,纂述仙經數十種,尤其以《南華付墨》盛行於世。羽化後葬興化縣北郭外,碑書‘陸山人墓’”。
陸西星的這些著作,堪稱內丹理論中的不朽之作。陸西星所創立的東派丹法具有一個完整的內丹理論體係,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後期發展起來的內丹西派丹法以及李西月、陶素耜、仇兆鼇、傅金銓等丹道大家,多受其影響。對於陸西星的著述,至馴道人評價為:“洞曉陰陽,深達造化,發群經之秘奧,揭千聖之微傳,乃修玄之正脈,度世之慈航也。”
陸西星的東派丹法理論
內丹理論發展到明代,已經比較完善,尤其是經宋代張伯端開南宗丹法,王重陽開北宗丹法之後,內丹學中已經明顯有了南北二宗不同風格的區分,兩宗的丹法理論也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陸西星即然自稱直接得呂祖真傳,則理應與丹道南宗張伯端、北宗王重陽同輩,丹功亦應自成一家。陸西星的東派丹法理論是在繼承南宗內丹理論並在元末盛極一時的密宗雙修理論的基礎上開創與發展的。實質上的東派丹法直承南宗,與南宗雙修陰陽派丹法淵源甚深。
陸西星在其著作《玄膚論》中,將丹道中自身清靜修煉的丹法稱為天元丹法,將以服食外丹為主的修煉方法稱為地元丹法,將陰陽雙修的丹法稱為人元丹法。陸西星對人元丹法的評價很高,他說:“人元謂之大丹。大丹者,創鼎於外,煉藥於內,取坎填離,盜機逆用之謂也。古者高仙上聖,莫不由之,故了命之學,其切近而精實者,莫要於人元。”東派丹法流傳甚少,據說“其法上達於道,比流於邪,行道雙修,限於夫妻同煉。”東派丹法主要適宜於精氣已虧損的中老年人修煉。中老年人的精,氣,血,髓等都已經虧損,不借用修補還原之法很難恢複。隻有借助同類雙修以為用,首先複我乾體、還我純陽,虛當補之使實,弱當補之使強,損當益之使盈,走當追之使還。首先補足虧損,才可進而築基,進而修煉采藥、結丹、煉己、溫養、脫胎、證道之功。中老年人以既漏之身,難以速成速補,半老衰弱之人,不易輕言還童;若采用東派同類陰陽相補之法,有所憑借,不但入門較易,且有事半功倍之效。東派丹法認為,“補其既破之離也,填其既虛之畫也,複其純陽之體也,此神仙還丹之說也”。陸西星認為,竹破竹補,人破人補;虛而補之實,弱而補之強,損而補之盈;至於“童初之子”,則不必依此法行持。
東派丹法主張同類陰陽雙修。以陰陽喻男女,以坎離為其體用;坎象為女,外陰而內陽,離象為男,外陽而內陰。陸西星坦率地指明,必須男女雙修,方可成就大丹。陸西星認為,必須冠以“同類”二字,以區別清靜丹法中的“自身陰陽”。若隻提陰陽雙修,則容易被誤認為是北宗丹法中自身陰陽二氣相交相融,陰陽二氣於自身之中。陸西星明確指出:“金丹之道,必資同類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一坎一離也;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藥物也。夫坎之真氣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氣取於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陰而內陽,於象為水為月,其於人也為女。我,離也,外陽而內陰,於象為火為日,於其人也為男。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則用同類為之,實無可移易矣。”
陸西星認為;仙胎大藥必須在先天之精和先天之氣合和的情況下才能成就,但陰中之陽的先天之氣產於彼家,即女方;陽中之陰的先天之精產於我家,即男方。因為男女雙方都不會同時具備鉛汞兩種藥物,所以孤修是不能修煉出金丹的。要變為純陽,就必須取坎女中之陽,補離男中之陰,丹道中稱為“抽坎填離”。他在《金丹就正篇》中明確指出:“丹法取坎,取坎者,補其既破之離也,填其既虛之畫也,複其純陽之體也,此神仙還丹之說也。”又雲:“坎者,陰中之陽,乃太極之靜極而動,自然而然,謂之先天,天一生水,真乙之氣,藏於坎中,母隱子胎,水中有金,欲造金丹,法當取坎,此產藥之川源,而修真之梯筏也。且夫陰中之陽,以動為主;故取坎之期,唯偵其動。陽中之陰,以靜為主,故填離之後,致養於靜。知動知靜,而不失時者,其唯聖人乎?勝任者,觀天之道,而執田之行者也。是故月盈虧、像藥材之老嫩,日早晚、為火候之消息,藥火相得而丹成,丹成斯脫胎而神化也。”東派內丹理論認為,要修煉內丹,就必須借助同類異性,因此說,取藥於坎,造丹於離的“取坎填離”之術,就成為東派丹法修煉的主要內容。“金丹之道,陰陽相合而成也。人道順施,仙道逆取;取藥於坎,而造丹於離,又何疑乎?”
東派的上乘丹法主張“用鼎不采戰,鑄劍不入爐,補鉛不傷彼,利己不損人”的修煉原則,丹法重在以“凝神聚氣,煉神調息”為要旨,用氣不用質,促成彼我神氣相交,雙修雙補。栽接貴在追攝,神交妙在隔體;開關純用聚氣,采鉛且不傷彼。得其至訣,真鼎一次,片晌還丹。正統東派丹法,皆上達於道,而不下流於術;有益於己,無損於人,以雙修雙成,人己兩利為修持原則。雖主陰陽栽接,而不離道德雙修,雖言接命延命,但不背利人利己。修習內丹之術,原本是修持虛無大道中最上一層,古人自識無中含有象,象中自有化,化中自有神;修煉丹道,唯有下手為最難;故有人從自身的有中下手修起,由有修至無,再自無而生有。有人則從男女雙修下手,借彼以益我。同類陰陽雙修與房中采補,何止天壤之別?修丹之士必須細審詳參,於細微之處分辨。房中采補,無疑為飲鴆止渴,唯有自速其死而已,豈能借此以登仙入聖?
東派丹法的功訣,主要以凝神聚氣、煉神調息為要,煉神的步驟主要有三;第一是澄神,第二是養神,第三是凝神。首要澄神,人之元神好清好靜,然而心之欲望牽之擾之。故澄神之要,首當遣欲。這也是道家修煉的一貫的理論,《清靜經》中講:“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其次是養神,“神之為物也,愈澄則愈清,愈清則愈明。蓋定能生慧,故靈光煥發,旁燭同達,莫可蓋藏。”第三為凝神,“蓋凝神者,入玄之要,丹家之第一義也。所謂凝者,非決然不動之謂也,乃以神入於氣穴之中,與之相守而不離也。”“隻要凝神入氣穴,神光下照陰蹺脈,不期而會者,一氣之感通,自然而然也。”凝神入氣穴,神光照陰蹺,這是非常典型的南宗丹法中陰陽法派的功夫,這也說明了東派丹法在很大程度上與南宗陰陽丹法一脈相承。
東派丹法強調“藥自外來,丹由中養。”“藥自外來”是東派丹法標誌性的特點。陸西星對“藥自外來”的理論,有三個鮮明的觀點予以說明,這些觀點是明代以前的丹道理論家所未能明確的:
第一個觀點的是,采藥煉丹,所采者乃先天真乙之炁,此先天真乙之炁,就是白虎初弦之炁。白虎為同修之道侶,初弦之炁是指一月水火輪轉的某一時辰的彼家之炁,了解並把握這一時機為丹法中采藥之關鍵。采取先天真乙之炁是修煉金丹至關重要的一步,此藥是外來之藥物,非我身所固有,因此說,想通過孤陰寡陽的“靜坐枯修”而得藥是不可能的。雖言藥自外來,取於同類,但絕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男女房中采戰。失之豪厘,差之千裏,多少年來,多少有誌之士,因不懈丹道之理,未得明師指點,盲修瞎煉,“靜坐枯修”與“房中采戰”這兩條路上誤了多少人啊。“世人不知一者掩蔽之妙,執言內煉,可以成道,而獨修孤陰一物。至論藥自外來,一切認為房中采戰之術,豈不誤哉?”(見陸西星《周易參同契測疏》第十三章)
第二個觀點,先天真乙之炁並非一陽之火,即非自身一陽之火,亦非彼家一陽之火。“讀者不得師指,直將輕易看過,其於所謂震來隻符(陽生藥產之候),不知何指,一切認為自己身中陽生,下手便欲采之,以立丹基,豈不誤哉?”(見陸西星《周易參同契測疏》第一章)先天真乙之炁並非指金丹,隻是“大藥之宗,還丹之本”,必須與後天炁相交合才得懷胎結嬰以成丹。而且此炁並非自身陽生之機,亦非彼家一陽之火,欲采此炁,必須先搞懂此為何物?何時發生?“讀者不得師指,直將輕易看過”,萬萬不可看的太簡單、太容易了。
第三個觀點,此藥雖產自外,來自外,但時刻為我“心意”所控製,此藥“生之有時,采之有日,當其水源至清,有氣無質,得而采之,然後藥嫩而可取。否則,金有望遠之嫌而不適於用矣。”(見陸西星《周易參同契測疏》第八章)藥產之時,我之“心神”要能覺之、察之、采之、取之、伏之、養之、煉之、化之。藥雖產自外,但卻為陰陽同類所共有。所謂伏之、養之、采之、煉之的過程,就是同類之間的神炁互補互給、此伏彼長、此進彼退、此升彼降的過程,也就是由藥物煉化成大丹的過程,這段過程,也稱為火候。“以烏兔為藥材,陰陽得類,藥物勻平,然後采之煉之養之伏之,應以四時,順之寒暑,以為作丹之火候。”(見陸西星《周易參同契測疏》第一章)
後世的清代丹道大家陶素耜、仇兆鼇在陸西星理論的基礎上,更加明確的指出了陰陽丹法的核心秘密;丹法中的藥物與火候,本質上都是指先天真鉛(先天真乙之炁),而此炁就是白虎初弦之炁。所謂藥物與火候的區別就在於是養還是煉,養,稱之為藥物,煉,則稱之為火候。區別先天與後天的標準在於該炁是否為朔旦昧爽之時所產,而且在每個周期中隻有一個時辰才會產先天一炁,是,當為先天;不是,則為後天。隻此可稱為藥物火候,其他皆不可。這種獨特的藥物火候論,正是陰陽丹法的重要特征,也是陰陽派丹法千古不傳的核心內容。(見陶素耜《周易參同契脈望》第一段、第五段。仇兆鼇《周易參同契集注》例言)
至於近代學者蕭天石先生(1908-1986)在其所著的《道家養生學概要》中卻有雲:“據明末樸真道人著之《玄寥子》中雲:‘東派之開關展竅訣,提攜追攝訣,過關服食訣,較印度瑜珈術與密宗雙修法中所用者,尤為上乘而簡妙。’特誌之。”該語每見國內學者經常引用,卻多不加分析判斷,誠為可惜。所謂“明末樸真道人著之《玄寥子》”一書,除了蕭天石先生自己見過,其他任何人沒有從任何古籍資料中見過。這些既“上乘”,又“簡妙”的口訣,至今仍未被發現。現在蕭先生已經仙逝三十年,世間仍沒有發現此書,有沒有這本明代的古籍,已成懸案。
陸西星的師承和傳承
陸西星的承傳問題比較特殊。眾所周知,呂洞賓是唐朝人,自然是不可能在明代現身傳法。從現實分析,極有可能是陸西星多年傾心於鍾呂內丹理論的研究,從鍾、呂傳世的經典著作中和大量的內丹詩詞作品中,感悟出了同類陰陽成丹的道理,體會到中老年人半衰破虧之身必須借用栽接之法返還乾體的重要性。他按照鍾、呂的丹法思想,結合南宗陰陽法派的丹法和密宗的雙修理論,開創出了東派的丹法理論。
陸西星自稱呂祖曾多次親自降臨其住處北海草堂傳授丹法,這種說法,與南宗祖師張伯端自稱西蜀天廻寺遇異人傳授丹法,北宗祖師王重陽自稱甘河橋遇二仙人一樣,均為假托。最初時,他們隻是稱遇到“異人”,並未指出“異人”是誰,後來是由他們的徒子徒孫逐漸明確了“異人”是誰。如張伯端在西蜀天廻寺所遇“異人”,被後世子孫認為是劉海蟾;王重陽甘河橋所遇的二仙人,被後世子孫確定為為鍾離權與呂洞賓。這些都是後世的弟子們為了抬高宗師、教主的威望和地位,附會上去的。陸西星想借助呂祖的聲望,以“扶乩”的形式來宣揚自己的丹法理論,在當時的情況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陸西星雖名為道士,實為自稱。他一生從來沒有道教門內的師承關係和門派宗屬,更未曾住過道教的宮觀,亦非道教的居士,也就是說,並沒有道教的師承關係,這也是比較特殊的一點。陸西星的一生,從沒有開宗立派,也就是說,並沒有明確的傳承弟子。盡管有很多人自稱為東派弟子,但均無與陸西星有直接承傳關係的實據。東派丹法的後代傳人,在曆史資料中並沒有記載。所以說,陸西星的一生,上無師承下無弟子,從沒有拜師與收徒的文字記錄,就連所謂“東派”的稱號,也並非陸西星本人所創,而是二百年後,由後人來命名的。陸西星並未創內丹東派 東派乃為西派對應而來。
陸西星內丹理論高深完備,堪稱一代丹道大師,丹法理論雖然多以“假設”、“托夢”和“扶乩”等幾種渠道而來,但亦屬於開創性的自覺自悟,唯在其著作中理論性論述較多,實踐功夫記述很少,是為憾事。在李涵虛創立內丹“西派”之前,可以說並沒有“東派”的提法。如清康熙年間博學廣聞的仇兆鼇和陶素耜兩位丹道大家,受陸西星學說影響頗大,他們在各自注疏的《參同契》與《悟真篇》中,采輯陸西星的理論學說最多,但是,也未見到講陸西星創立內丹“東派”之說,也從未將其視為“東派”。清乾隆年間劉體恕等所編纂之《呂祖全書》,載有陸西星“拱極遇仙”之事,但也不曾提到有“東派”的存在。
通過我們考證可知,將陸西星認定為“東派”,以及“東派祖師”的桂冠是清朝李西月所奉立的。命名為“東派丹法”的原因有二;原因之一是後人因見陸西星常年生活在江浙一帶的東海之邊,故稱其丹法為東派;更重要的原因是起源於四川的西派丹法創始人李涵虛對陸西星非常崇敬,為了區分自己創立的“西派”,而將陸西星所創丹法冠以“東派”之名。東派丹法理論完備且博大精深,由於陸西星沒有親傳弟子能夠繼續繼承和發展其丹法,所以東派丹法並沒有直接的承傳。從曆史上看,能夠真正意義上繼承和發揚東派丹法思想的,卻是二百年以後興盛的內丹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