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及文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嵇康是当时“竹林七贤”的主要精神领袖人物,开创了玄学新风。让我动笔谈嵇康,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最近阅读了张冰筱的长篇历史小说《嵇康》。
从整部小说的布局、行文来看,非常流畅细胞,对曹魏时代末落的历史场景进行了大量还原,字里行间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想象张力。那个时候,风云激荡的三国格局走向已经明朗,蜀吴成陪衬,而一家独大的曹魏表面繁荣,却在实质上已经由司马家族控制,挟汉天子以令诸侯的主角由曹氏转为司马氏,拥兵自重者割据一方,个个伺机染指皇权。
嵇康家境及背景并不差,其才思过人、潇洒逍遥、率性而为,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均有高超造诣。长篇历史小说《嵇康》从嵇康与陈王曹植的梦中神交开始,历史画卷渐次展开,嵇康的原生家庭、玩伴吕安的原生家族,最纠葛的角色当属钟会,先友后敌、亦敌亦友、敌友难分、善玩心计但内心又渴望真友情,女主角长乐亭主曹玟的感情变化起了主要作用。刘伶、向秀、阮籍、姜维、王烈、孙登、曹林、司马师、司马昭等一干人,使得嵇康的人生经历跌宕离奇。
按照中国文化传统来讲,自春秋开始即全面走向礼崩乐坏,但春秋战国时期名士辈出、百家争雄,这对中国文化传统是颠覆,更是冲击。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法家主导,医工尚存,其余百家俱暗。再至西汉统一,独尊儒术。后至东汉,儒家与黄老共存。至东汉末年及三国并立,儒家传统逐渐打破,黄老玄学广有市场。历史大动荡之时,不仅有政治家和政客、军事家和军阀,更有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我认为,张冰筱的长篇历史小说《嵇康》,给读者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她对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及情节铺陈处理都很到位,读者读了之后,对嵇康等当时名士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处理各种事务时的价值主张会有立体的认识。整部小说,以陈王曹植的托梦与诗作及著名相士的预言作为线索牵引,给了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嵇康。
当然,由于张冰筱的年轻以及女性视角,虽然掌握调研了大量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玄学思想,介绍了名琴名曲,但对道家玄学的领悟未到火候以及战争场景描写与衔接,导致高潮未能淋漓尽致呈现(离水开100摄氏度的温度稍有差距)。论战也好,思辨也罢,还有对长乐亭主曹玟的感情及价值处理,以及袖玉的感情及价值处理,值得玩味推敲。
或许,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提到的,她自己也没想到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写完了长篇历史小说《嵇康》。这本身是一个成功,也是一个重大突破。当然,年轻有年轻的优势,女性也有女性的优势。不过,从男性的视角、中年的视角,或许又是另有一番味道。
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学作品,方能证其价值。不过,对于时代的读者而言,或者不太想看到千篇一律的嵇康,更想看到现在的这个《嵇康》。或许,某一年,作者有了新的感悟之后,说不定会带给读者们一个全新的嵇康形象。
总之,非常感谢作者张冰筱为我们带来的长篇历史小说《嵇康》。她为读者们将名士嵇康从历史尘埃中复活,让嵇康重新走进读者们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的成功,离不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共鸣与脑海再创造!正如嵇康的琴、诗和赋一样,没有向秀等名士的相知相惜,价值亦不会突现,更不会具有穿越历史的超级传播力。若读者有兴趣,听听《广陵散》、《风入松》等名曲,再读读嵇康及曹植等三国名家作品,一定会更懂那个淹没在历史里的时代及人物,从而更懂三国名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