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中穆文化"订阅本公众号
绝学无忧(1),唯之与阿(2),相去几何(3)?善之与恶(4),相去何若(5)?人之所畏(6),不可不畏(7)。荒兮其未央哉(8)!众人熙熙(9),如享太牢(10),如春登台(11)。我独泊兮其未兆(12),如婴儿之未孩(13);乘乘兮若无所归(14)。众人皆有余(15),而我独若遗(16)。我愚人之心也哉(17)!沌沌兮(18),俗人昭昭(19),我独若昏(20);俗人察察(21),我独闷闷(22)。忽兮若海(23),寂兮若无所止(24),众人皆有以(25),而我独顽似鄙(26)。我独异于人(27),而贵食母(28)。
注(1)绝学无忧:绝学:超绝之学问。指【上天真一主宰】天命之学,是对绝对真理的认识,相对于相对真理的格物之学。天命之学不假智虑,全凭【上天真一主宰】之耳提面命。正是儒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明德之学。圣人之学问,亦即伊斯兰之“认主学”。无忧:即不用心智思虑。认识绝对真理的天命之学,是不用心智思虑的。在道学真境中指点,一切圣贤以完全顺应天命,与【上天真一主宰】浑化合一,而达到见证和揭示绝对真理的独一超绝的机密奥妙,无私无我而无为;:“实无有法如来得啊楼多罗三藐三菩提”,实证了修道之人面对【上天真一主宰】的无能为力,只有顺应。《天经》喻云:“他们中归信【上天真一主宰】和末日的人,在那一日他们没有忧愁,没有恐怖”。无忧是因为内里通达诚信【上天真一主宰】,而返本归真。
(2)唯之与阿:唯者:一也,直也;阿者:0圆也,曲也。大道之初也,一谓之太素;0圆谓之太虚;0圆中一点,谓之太始。乃大道始发之三种状态。【上天真一主宰】意欲展扬自己的本然,自无始之本然(本源),显然了一束真光,命之曰:【艾哈默德】,称【太上至圣无极清静之灵光】,亦称真性本原,此真光一动,遍布周流,命之曰:【】,称【太虚圣灵无极之始祖】,亦称大命圆觉;【上天真一主宰】以本然之无色无相之灵,浑然与大命原种,命之曰:【雅西尼】,大道之首领也,称之为【太极太素大命之始祖】。皆真一全品余穆流行之次第也。正是老子:“不知其名,强命曰道”之本意也。【上天真一主宰】喻云:“若不是因为你【】,我绝不造化整个世界”。
(3)相去几何:真一本体在静与动之间聚散,无非是一而二,二而一之事也,一本万殊,万殊一本,从未离开也。果含种性,种寓果情。
(4)善之与恶:善:看待善;恶:看待恶。在道学真境中指点,修道之人于善与恶之处,见【上天真一主宰】之意欲,无非是动静之间。天命静,静则善,动则恶;天命动,动则善,静则恶。正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5)相去何若:有多少差别呢?无非是存心顺逆于天命而已!(6)人之所畏:世人所害怕的,生老病死,夭寿穷通。凡人只重视在今世肉身的过程,而不去重视执掌安排今世肉身生老病死,夭寿穷通的【上天真一主宰】的天命意志。
(7)不可不畏:即使今世的生老病死,夭寿穷通,也必须看到乃是【上天真一主宰】的意志,不可不畏之。正如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8)荒兮其未央哉:荒兮:旷远,深邃。其:【上天真一主宰】大道造化隐显的妙用。未央:无穷无尽。深远啊!【上天真一主宰】大道造化的妙用无穷无尽呀!
(9)众人熙熙:熙熙:怡情和乐。在【上天真一主宰】的妙造之中,世人怡情于眼前的风景物貌,而心志飘荡,以肉体的欢乐而欢乐,而忘却灵性的欢乐,著假而忘真。
(10)如享太牢:太牢:盛大的宴席,盛大的酒席。就像享受盛大的酒宴,只注重于肉体口腹的滋味,而忘却灵性妙世的馨香。
(11)如春登台:登台:指表演。喻纵情声色。象春气登临万象,荣发恣纵,无可阻挡,很快便气象更新,青春不再,而忘却守中抱一,只在大道之中忘情。
(12)我独泊兮其未兆:泊:身处其中 而志存其外。其:【上天真一之道】,可道之妙用。未兆:还没有发生。指常道之转变还没有发生。我独自身处世人世事之中而专志守一,专气致柔,在天命常道还没有发生转换的时候。
(13)如婴儿之未孩:就像婴儿保持在中和的乾元之象,无知无为,任其天命所为,而还未到孩童的随趣移志。
(14)乘乘兮若无所归:乘乘:犹如波浪的滚动,一层压过一层,层出不穷。若无所归:好像没有归落之处。正是“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心,心归于【上天真一之道】,真常应物,常应常静。见万物非主之本质。
(15)众人皆有余:余:多余。是人都在放纵自己的欲望,好像有多余的。因为内心远离【上天真一之道】,而不知收敛情欲。
(16)而我独若遗:遗:失去。而我独自害怕失去。内守真一之道,则情欲自然内敛而不失。
(17)我愚人之心也哉:外表看我,就像愚昧的人一样。明道若昧,大智若愚;其心在于与【上天真一主宰】之天心相合相应,而远离种种虚名。
(18)沌沌兮:沌:不清楚。沌沌:世俗所见之一切物象,虚假不实,变幻不真。
(19)俗人昭昭:昭昭:明白清楚。世俗之人,以一切物象娱于耳目,以之为真实,而内里远离真道!
(20)我独若昏:我独自像昏聩一样。明道若昧,终日若愚。谨守【上天真一之道】,心无旁鹜。
(21)俗人察察:察察:用心于事物表象的状况,反复察究。而忽视执掌事物发生的【上天真一主宰】。
(22)我独闷闷:闷闷:使心思不外驰,静定于内。临近于【上天真一主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以承载【上天真一主宰】为终日之事。
(23)忽兮若海:忽:飘忽不定。【上天真一主宰】之真道象大海一样飘忽不定,它的显然有看得见的,它的本然是看不见的,无边而遥远。
(24)寂兮似无所止:寂:静寂恒定。【上天真一主宰】的本然静寂恒定,似乎没有著于任何一物。《天经》喻云:“他(【上天真一主宰】)不似像任何一物”。众圣万贤共同昭示的大道“万物非主,唯有他---【上天真一主宰】”。
(25)众人皆有以:世人都把心思放在事物的外表变迁上了,争竞今生今世的名利地位,而忽视了执掌事物内在规律的【上天真一主宰】的永恒权威。
(26)我独顽似鄙:顽:愚蠢无知;鄙:低贱。我独自谨持【上天真一之道】,无知无识,好像很低贱。无意于外在的名利地位,身如槁木,心若死灰。自认低贱无知,乃是圣人归顺【上天真一主宰】之无上正等正觉。
(27)我独异于人:我独自不同于世人的是近于道。道不远人,而人为道而自远之。
(28)而贵食母:食母:返本,守一也。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乃万殊之本,守一乃返本。道者:独一之【上天真一主宰】也,尊贵独一之【上天真一之道】。
直译:超绝的天命认主之学是不用心智思虑的。大道最初的一和0,相互离开多少呢?看待善与恶,全在于对天命的顺逆,相互又离开多少呢?世人所害怕的是生老病死的表象,我却害怕执掌生老病死的【上天真一主宰】。深远啊!【上天真一主宰】大道造化的妙用无穷无尽啊!世人怡情于眼前的风景物貌,而心志飘荡,就像享受盛大的酒宴,又像春气登临万象,纵情于声色;我独自身处世人世事之中而专气致柔,专志守一,在天命常道还没有发生转换的时候,就像婴儿的无知无为,响应天命,而还未到孩童的随趣移志;犹如波浪滚动,层出不穷,好像没有归落之处;世人都在放纵自己的欲望,好像有多余的,而我却害怕失去【上天真一之道】而欲望内敛,外表看我就像愚昧的人一样;大道的造化妙用变幻莫测,虚假不实啊!而世俗之人却以之为真实,我却独自像昏聩一样;世俗之人用心智去察究事物的表象状况,我却独自在内心谨守【上天真一之道】;飘忽啊!【上天真一主宰】之真道像大海那样不可触摸;静寂啊!【上天真一主宰】之真道似乎没有著于任何一物;世人把取得今生今世的名利地位作为依据,我独自谨守【上天真一之道】,抛弃虚名假利,好像很低贱。我独自不苟同于世人,而是因为我以返还【上天真一主宰】之真道为贵。
释义:明师道长云:“无知少学论有无,高明卓识辨真伪”,所谓修道,即借假修真,今生今世,众物芸芸,七情六欲,功名利禄,皆是欺假虚幻。看破红尘,借假而已。老子独自闷闷于心之绝学,何也?认主之学,明德之学,圣道之学也,悠游顺应于【上天真一主宰】,无忧于生老病死。得道于心,贵食母而返本也。
【上天真一主宰】喻云:“迷惑世人的是令人爱好的事物,如妻子,儿女,金银,宝藏,骏马,牲畜,稼禾等,这些是今世生活的享受,而在【上天真一主宰】那里,却有优美的归宿”。
又喻云:“他们因今世的生活而欢喜,然而,今世(物质世界)生活比起后世(灵性世界)的生活来,只是一种(暂时)的享受”。
又喻云:“这种今世的生活只是娱乐和游戏;后世(天堂)的住宅,确是充满生活的”。
又喻云:“你们应当知道,今世生活只是游戏,娱乐,点缀,矜夸,以财产和子孙的富庶相争胜;......今世生活只是欺人的享受”。
又喻云:“悖逆【上天真一主宰】而选择今世生活的人,火狱必是他的归宿”。
【上天真一主宰】喻云:“的确,归信【上天真一主宰】的人们,与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沙便人,凡是归信【上天真一主宰】和信后世之日,并干清廉的善功的人,他们近在他们的调养之主御前,必获得自己(灵性)的报酬,在他们上没有恐惧,他们也是无忧愁的”。
原创不易,认可价值,动手点赞并转发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