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修真仙籍 | 三茅祖师修真故事

修真仙籍 | 三茅祖师修真故事

2020-08-29 16:32:24



西汉初,黄老之学盛行于社会各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是当时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主题。这一思想对安定社会,休养生息,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汉初统治者,深知秦亡之原因在于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动乱多事,以至于百姓穷困。他们深感只有奉行清静治理民众的政策,才能得民心,安天下。人民经过战国之乱,饱尝战争带来的苦难,经济萧凋,土地荒芜。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推行黄老之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需要。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喜好黄老之学,在窦太后的直接影响下,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遵其术。(《史记》卷四九)这里帝指景帝;太子指后来的汉武帝。由此可见,皇室贵族对黄老之学的崇尚。黄老之学,主要以道家老子理论为基础,强调治国治身,均以自然无为为好。与先秦相比,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汉武帝即位后,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然而,汉武帝求仙之心,效法秦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记》内的《封禅书》、《武帝本纪》均有详述。茅氏三兄弟中大茅君茅盈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时,开始弃家入恒山学道(据《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载: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从汉唐至宋明,都以河北曲阳的恒山为北岳。清顺治年间,改祀位于山西浑源的恒山,原河北恒山于是改称大茂山。照此说来,当年茅盈学道即在河北曲阳的恒山)。关于三茅兄弟学道的历程,可以通过元朝《茅山志》了解到详尽的事迹。


茅盈,讳叔申,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岁,即公元前145年,尊称大茅君。陕西咸阳南关人。二弟茅固 ,讳季伟,生于汉景帝戊戌岁,即公元前1年。三弟茅衷,讳思和,生于汉景帝庚子岁,即公元前11年。他们的高祖茅濛,字初成,早年深知玄远,察览兴亡,预知周朝即衰,隐居不仕,拜鬼谷先生为师,修道往来于华山(今陕西华阴)终成道果。另《史记》卷六《集解》引《太原真人茅盈内记》与《茅山志》中有关茅盈曾祖父茅濛修道于华山并白日升天的说法相同。茅盈高祖曾于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日,即公元前217年得道升天。当时有首在民间久为流传的歌谣说: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秦始皇闻人秉报,得知这一消息后,遂派官吏询查当地乡里,人们说这是劝始皇帝求长生之术。于是秦始皇欣然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月为嘉平月。茅氏三兄弟,其曾祖茅偃,字泰能,仕秦昭王(公元前306~25 1年)任车骑校尉长平恭侯;其祖茅熹,字世伦,仕庄襄王(公元前249年)为广信侯,秦皇继位,又为德信侯。茅氏三兄弟的祖父生有六子,其中第六子名茅祚,字彦英,不仕不学,志慕农桑。茅祚生有三子,长子茅盈,次子茅固,三子茅衷,道教尊称三茅真君。



茅盈十八岁时弃家辞亲,入恒山学道。在此之前,茅盈常对两位弟弟说:人间空有,世事虚幻,功名富禄,如过眼烟云,身在名利之场,如履薄冰,咱们应像老祖宗那样隐居修炼,道成逍遥自在,来去自由,远离人间浊世物累。但两位弟弟当时对兄长的教诲仍未解悟 ,以至后来走上追求仕途功名,光宗耀祖的道路。公元前127年,茅盈毅然辞亲,独自一人来到向往已久的恒山学道,在山中他经常读《道德经》、《周易》等书,学修并进,参悟道法,并且采药服饵,潜隐密修,日复一日,积6年时光,精诚思感,梦太玄玉女说:西城王君得道,可拜他为师,你何不及时前往受教?道不虚言。第二天清晨,即觉悟是夜所梦吉兆,启程直达西城。到达西城后,茅盈清斋三月,沐浴洁身,静待王君。一日,见王君施神功,驾神虎来到山岩间。茅盈皈命真道,向道心切,施弟子礼后,真心请教长生仙术。王君见他一心向道,接引他至玉宫洞。在洞中,茅盈学道之心,更加迫切,庆幸的是他有一位已经得道的师傅能经常为他学道指点迷津,并能传授道法,从此道心更加坚定,清修苦炼,勇猛精进,又在玉宫洞修道17年。经过17年的考察,王君认为茅盈修道谨密,能甘受淡泊,就放心地让他负责管理玉宫洞的道法秘藏图书。从此,他一边修道,一边管理图书,又在此修道三载。茅盈前后在玉宫洞修道计21年。


元《茅山志》记载:有一天,王君接到仙书要去朝见西王母,携茅盈同往,驾起双龙神车 ,飞往白玉龟山,师徒两人在青琳宫拜见了西王母。王母说:总真带凡人来登灵台,不觉得劳累吗?王君笑而不答,只是朝着茅盈站的方向看了看,茅盈心神意会,立即上前叩拜王母,请求传授神仙长生仙术,茅盈虔诚地诉说:虽仰远流,莫之能济,自修道以来,我心里最担心的是常恐不能得到道法真传,尽管修道,像凡夫俗子那样死去,这不是让世俗不明道法的人取笑我吗?诚心所感,幸遇王君悯我修道艰辛,已传授了一些修身的方法。我今日能见到圣母,不只是一睹圣姿,更重要的是祈请圣母大发慈悲,传我长生久视得到成仙的方术。王母见他求道上进之心,如此真诚,以赞许的语调说:你向道之心,果然坚定。我过去的老师元始天王,扶桑大帝君,传我《玉佩金珰太极玄真经》,实天人之殊珍,上帝之奇秘,今日传授于你。言毕,命王君阐释玉佩金珰之道,太极玄真之经。又说:元始天王大帝君,言是太霄二景隐书。又有阴阳二景内真符,与本文相随,太上法惟令受诸与你,你玉札玄挺,素书上清,当为上卿之君,司命之任。这些道法以后当另传授给你。然而,你不是早已听说明堂玄真之道,至于太霄隐书玄真之道,其法是食日月之法,炼五神之术 ,非总真弟子不教,司命之挺不传。茅盈得到王母所传的道法后,与王君回到了西城,依照传授道法真诀,潜修三年。这时,茅盈道气备于一身,王君又赐九转还丹一剂,神方一首,并立坛结誓,不许宣泄。事后,乃告诉茅盈说:你已得道成仙,从现在算起,再过一百年,你到南岳来见我,我将授你到吴越一带去任仙职。这时,正值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100年)。



辞别王君后,大司命君茅盈和光同尘,混迹世间。这时,他已49岁,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回到家中,父母双亲均健在,其父茅祚见茅盈忽然归来,不禁大怒道:你不孝养双亲,游走四方,我当你为不孝之子。其父欲拿手杖罚他,茅盈见状急忙上前跪在父亲面前说:我出门这些年,苦心修道,今已得道。道法遁世,事不两济,虽然在外,不能当面供养双亲,使父母早晚没有受益,但能使家门平安,父母健康长寿,这亦是道法在冥冥中暗助的结果啊!我已受圣师符箓,无时不有天丁天兵在卫护,千万不可打我。否则,三官大帝考察,将会受到惩罚。父不解其意,正欲举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飞扬,穿柱陷壁。这时,其父才觉茅盈此次回来,非同寻常。父说:你说自己得道,能否起死回生?茅盈回答说:人有天禄,终及积恶,罪重者不可更生。其横受夭折,我定能让其重生于世。于是茅盈施道术,召来当地土神,得知附近一户家中有位被水淹死的人死后不久,遂告死者亲属,掘地挖棺,抬出三日能语,后其人又在凡世活了几十岁而去世。从此以后,远近乡人对茅盈十分崇拜,奉为神明,后父母寿终而逝,尽了人子孝心后,因茅盈是得道之人,预期升举仙化已是情理中事了。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茅盈二弟茅固举贤良,拜五官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转太子傅。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拜破胡校尉,武威太守。茅固在汉景帝时,官至察孝廉。清《茅山志》对茅固所任官职年代记述不详,在此予以说明。



茅盈三弟茅衷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迁洛阳令,转拜西城校尉上郡太守,元帝即 位(公元前48年)拜五更大夫,转西河太守。


茅盈两位弟弟在朝做官,父老乡亲称赞不绝,大司命茅盈说:我虽然不作二千石俸禄的卿相,但也当有神灵之职,天帝见选补东岳上卿震林司命君,总统吴越死生之籍,领拔学道,试校群仙,此亦上真宗师神宫之要位。并且预期来年四月三日,当升举得道。


到了第二年四月三日,众宾贵客到期前来君家门前。茅盈施道术,俄顷,地忽自平,青缣帐屋,屋下铺白毡,容数百人就坐,奇肴珍果,自到人前,其场面胜过两位弟弟荣升官位时的数倍,芳香之气,达于数里,几日不散。



次日,茅盈辞家,并告诉家族子弟说:真仙道隐,韬光养晦,贵在看破人间功名利禄,我之所以不默然藏形潜举而去,其目的是想诱劝我两位弟弟和普天下有心修道之人,还望他们不要再追名逐利,应早日看透凡世,修得功圆果满,超脱成仙。我二弟与三弟,虽然现在仍迷恋功名富贵,但总有一天会知迷必反,走上修道证真的路,将来他们自会辞官委禄来找我,我这次要去的地方,是长江以东,句曲之山。此山内有灵府,众洞相通,穴岫长连,确为洞天仙馆。以前我与圣师王君约定,先在此山,以自清励,恭伺天命,然后镇彼大霍,居于赤城矣。言毕,即登羽车,参驾龙虎,向东浮空而去。这时,正值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茅盈此时已在世102岁,遂过长江,暂治句曲山内,游洞宫,灵著江东,道惠百邑。于句曲山北外立茅舍,当时称下泊宫,即今天的茅山镇大转盘路西北面附近。


两位弟弟在朝做官,听到兄长茅盈那些神奇的仙术后,开始确信他已修炼得道,坚信神仙可学。于是商定同时弃官还家。一日,二弟对三弟说:长兄修炼得道,并非外人,我俩何不前去寻找长兄,求他亲自给我俩传授道法仙术,免得枉走错路,白浪费光阴,我们不能等待老死,快去找兄长指点迷津,超脱凡世为上策。三弟听完二弟这番话,顿时慧性大开,完全赞成,愿随他一起去寻找长兄茅盈。


汉元帝永光五年(公元前39年)三月六日,茅固与茅衷越秦岭,渡长江,来到句曲山,与兄长茅盈会面。悲欢交集,未曾开言,早已泪流满面,茅盈对两位弟弟说:悟何晚矣!两位回答:以前我俩迷于尘世官职,流湎风尘,希世臭味,位至守相,享年寿考,知其因为家兄神力覆护,蒙荫以来,平时体会不深,今天想起,一旦失兄,若无天地,人非金石,命当有尽,人以呼吸寄生,生死无常,不朝则夕。我俩在家习读兄长所留仙经道书,只因不得真诀,修炼无从下手,现在越江来见兄长,亲禀道法口诀、养生训诲,更重要的是请兄给我们传授如何下手修真的方法。茅盈说:两位弟弟年龄已近入老年,身体内元气亏损,不是短时间可以复元的,即使得道仙法真诀,也只能修成地仙啊!从此后,开始教二弟服青芽,服气咽液,以保形体。同时,茅盈根据两位弟弟的体质,教服不同的丹药,指教茅衷说:你宜服黄帝四扇散,我昔受之于高丘先生,现传授给你。指教茅固说:你宜服王母回童散。茅固服四扇散,以填精补脑;茅衷身体亏损少,宜服回童散。两位弟弟按照兄长的指教,服药行气咽液。又行持养生修真法戒,精勤静思,谨慎修持18个春秋,面色如少男。此时,茅盈又传授仙术,教存明堂玄真宝气,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三年之中,神光始现。茅盈又各赐九转还丹一剂,神方一首。于是,二弟仙道告成。


两位弟弟如法修持,已道备德隆。这时,茅盈乃启奏西城王君,自承两位弟弟蒙天恩济度,得位地仙,请赐仙职。按照道书说法,大道修成,要受上天敕封,即元《茅山志》所说:仙法要当佩箓受策。王君说:你少年学道,勤心不懈,我悯你道心坚定,传授道法,得以成道,为你保举,太上垂许,赐命仙职,自上古以来,像你们兄弟都已修成道果,在人世间也是少有的。然而,你们的高祖得道,功德浩大,以致普及万物,积德所致,乃生你们贤良,慈心仁和,每修阴功,行笃意诚,你屡请求授两位弟弟仙官职务,今天再赐玄水玉液丹,可教他们长期斋戒后服下,但要告诉你,让他们不要随便乱说。两位弟弟服玄水玉液丹后,内通神明,外摄六丁。心斋三月,奉旨青童方诸宫,书名金简,次诣西城洞宫,朝见总真上宰;南诣衡山朱台,朝拜太虚赤真人,受真变神符;上登九宫,奉旨金阙,受圣君丹书,传授紫素宝文,以付茅固茅衷。茅固受封地真上仙定录神君之号,茅衷被赐有司三官保命仙君之位。元《茅山志》载:至此时,茅盈大司命君居句曲山已四十三年,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岁,年一百四十有五。(卷五)元寿二年,即公元前1年。这年,西城王君与西王母上元夫人等同降茅山,王母命侍女宋辟出《三元流珠》、《丹景道精》、《隐地八术》、《太极绿景》共四部经,以传茅固茅衷。王母又命侍女李方明出《玉佩金珰太霄隐书》及洞飞二景内符传司命君茅盈。与此同时,上元夫人左手执四部经,右手执受书,盟仰天向茅固茅衷祝曰:



九天浩洞,太上曜灵,神照玄微, 清虚朗明。登希者妙,守气者生。至心道臻,寂感真成。役神形辱,安精年荣。石精金光,藏景录形。左右招神,天元策灵,可以步虚,可以沦形。长生久视,与天同明。违盟泄漏, 祸必族倾。各宜慎祸,敢告茅生。


祝毕,茅固茅衷拜受灵书。上元夫人,据《茅山志》卷五说:三天真皇圣母,上元高真,统领十方仙真玉女名录。接着,王母手执太霄隐书,又命侍女张灵子把上天受书,即交信之盟,对大司命君茅盈启手授书,向天祝曰:


天高地卑,五岳镇形。元精激气,沧泽玄清。天回九道,六和长平。太霄隐书,玉佩金珰。玉京八会,宝洞上章。登行太极,上清瑶房。泄则受考,身获夭殃。受者慎之,敢告茅盈 。

大司命君茅盈伏受隐书,宴集受事。受书毕,西王母与上元夫人乘祥云而去,唯王君复留。后茅盈与两位弟弟诀别,大司命君随西城王君仙居赤城玉洞府。临行前告诉两位弟弟说: 我今去便有局任,不得经常往来,早晚相见,如果见面要当一年再过来于这里。今后每年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是相会日期,我师王君与南岳太虚赤真人游览于两位弟弟之处,你们可要记清,有真心学道的人,等待这两日,我自会默佑他们,使学道者慧性大开,得悟道法,话毕,茅盈与王君施仙术而去。从此,茅固、茅衷留治句曲山,洞内立宫。茅氏兄弟成道后,道著万物,流润苍生,德加生灵,俱获其情。百姓有求,无不感应,默佑之恩,众口皆碑。句曲山留传已久的歌谣说: 



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鹤,各治一山头。召雨灌旱稻,陵田亦夏柔。妻子咸保室,使我百无忧。白鹄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三君成道后,曾经乘白鹤会集茅山大茅峰、中茅峰、小茅峰,时人称句曲山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山。经书称赞是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灾害不起,后人为纪念其功德,立庙奉祠,时称白鹤庙,遂改句曲山为茅君山,简称茅山。西汉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七月,王莽派使者章邕带黄金白玉、铜钟五口赠三茅真君。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七月,光武帝派使者吴伦带黄金白玉献三茅真君。东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帝诏敕郡县修灵山大泽,对有益百姓立庙祭祀,句曲山建茅真人庙,时称:“白鹤庙”。尔后,四方信士来此敬香,年复一年,一直延续到今,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


茅氏三兄弟得道成仙后,善男信女尊称三茅真君、三茅帝君。道教上清派在茅山创立后,该派又称茅山派,亦称茅山宗,尊茅盈、茅固、茅衷为本派开山祖师,简称三茅祖师。宋朝徽宗、理宗皇帝时,分别为三茅真君加封进号。如宋理宗加封茅盈为: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应真君,茅固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佑真君,茅衷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慧仁佑真君。


时至今日,茅山一年一度的朝山敬神礼香道教活动,依然延续着两千余年前茅盈所说:每年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是相会日期的传统。只是香客游人数量与往昔相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能不说三茅祖师与道教信仰,已是何等的深入民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