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曲》又名《古琴吟》,初刊载于《重修真传》琴谱(1585年),其后有五种明朝琴谱刊有此曲。
“音音音,尔负心,真负心,辜负俺,辜负俺,到如今。记得当处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如今撇我古墙阴,秋风衰草白云深,流水高山何处寻。悲悲切切,冷冷清清,叫人怎禁。”
关于这首琴歌的来历,有两种记载,《重修真传》琴谱和《理性元雅》(1618)是一种;《琴学入门》(1864年刊)和《琴学初津》(1894年刊)是另一种。前一种说法是,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常“携妓抱琴”“游琼州红佛寺”,后来此妓忽然病死,苏东坡用琴作为殉葬品,“葬之寺后粉墙西”。又过些年,琼州太守晚上住在红佛寺:“忽闻女子哽咽悲声”,长时间不停,第二天加以追究,只有一位老僧人说道曾有上述那末一段事,悲歌的也许就是这个女子的灵魂。太守命令开挖其墓葬,发现一女子抱着琴,还有一阙词,名《相思曲》,与夜里所听到的歌相同。
后一种说法是苏东坡“宿灵隐山房,夜半闻女子歌”,跟随她歌声,直到墙下而消失。第二天挖掘出一张古代的琴,依据那一首歌而作了这一曲。
两种说法都归结到一个主线及结局:夜闻女子悲吟,而得古琴与哀歌。如此,这一曲《相思曲》自非寻常了。各种所唱的是一种被抛弃的凄凉,孤寂与怨痛:“如今撇我古墙阴,秋风衰草白云深”,知心之人已背离而去,“流水高山何处寻”。相比当初两心想并,轻歌心曲,慢品美酒,“低低唱,浅浅斟,一曲值千金”,其悲切之情,似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