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像周爰支、訾守慎、斡勒守坚、胡合贞等人做过道教宫观宫主、住持。
汉代女道士傅礼和是汉桓帝(146――167在位)外甥伺中傅建之女。得道,度入易迁宫中,为含真台之主。
周爰支为东汉女道士,据说她服食茯苓二十年,后遁化。
南朝女道士王道怜,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据说七岁知道,喜蔬菜素食,不衣缯彩,受《三洞经》昼夜习诵,后出家,入龙山,自造馆宇,名曰玄曜,重阁连房,不日而就。
![]()
南朝梁女道士李令称,庐陵(今属江西)人。少出家离苏,入庐山,于千福乡延静里造静舍,名曰华林馆。梁元帝(552――554在位)世子方等疾笃,徐妃遣派使者至华林馆,世子即愈。
南朝梁女道士张元妃,字净明。寓居曲阿蔡坡村(今江苏常州境内)。年十一便能长斋。后出都,造至德馆于东府城北。后又屏迹茅山,复于南洞造玄明馆。绝谷修粮,专事吐纳。
![]()
南朝女道士宋玉贤,会稽山阴人。既禀女质,厥志不能专。父母嫁其于许氏。玉贤不肯。密具法服,登车,既至夫家门,时及六礼,更著黄巾群褐,手执鹊尾香炉,不亲妇礼。夫家力不能使之屈服,只好方还本家,遂出家为道士。
南朝女道士萧贞,东海丹徒人。少小离家入遗山学道,唯饵松柏。
南朝女道士暨慧琰,吴兴余杭人。自幼出家为比丘尼。后来舍尼为女道士。遂入居天目山,断谷服食。人有疾急,施一符。莫不立愈。传说卒后,其棺板飞空升天。
![]()
汉末晋初女道士鲁女生,长乐人。《汉武帝外传》记其少好道,初服饵胡麻,绝谷八十余年,日更少壮,色如桃花,一日能行三百里。传说在嵩山采药时遇见女神人,传授《五岳真形图》,并告知施用节度。道成,入华山
晋代九疑山女道士鲁妙典,自幼好道,有道士过其家门时授予《大洞黄庭经》,云:“所患人不能知,知不能修,修不能精,精不能久,惟有元科之,亦将苦报无穷也。”妙典奉其言,入九疑山修道。传说仙去。
据《萃珍阁蜀碑录》卷3记载:龙鹤山女道士成无为,誓死不嫁,情敦和刀,幼小出家。寻仙未果之间,乃建置祠宇,常持斋念诵,谶洗罪痕;三洞十部之经,苞吞胸臆,赤书玉文之秘诀,靡不兼该。年逾知命而有少容,状如三十之童子。恒以功德为先,不滥不贪,持以长生为务,虽男子莫能胜也。这一记载铭刻在丹棱的碑文,由唐师学撰写。
![]()
上海图书馆所藏《大唐王屋山上清大洞三景女道士柳尊师真宫志铭》拓片,碑文由唐李敬彝撰写,上面记载女道士柳默然之家世和坎坷的一生。入道后,居于王屋山阳台观司马承祯之故居,并于山上崇建真君像10余事。
太原纯阳宫石刻碑廊有一碑文,记载唐女道士永穆观主能去尘的事迹。能去尘出身于官宦世家,婚于阎君,阎君不幸先殁,能氏遂于黄箓坛场投迹从道,真仪箓法,无不设尽。
唐女道士李腾空,为大官宦李林甫的女儿。自幼超异,是那种出淤泥而不染,居富贵而不污的奇志女子。入道为女冠后,在庐山学习三洞法,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很受当地百姓尊敬。据说昭德皇后赐予金帛、田土。唐德宗将其所居道观赐名为“昭德宫”。李白有《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唐代出家入道的还有公主、嫔妃、宫女等,这在中国历代各朝中是不多见的,是值得研究的一种历史现象。她们入道修真,带动了社会上的女子修道之风,对推动道教的发展,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自太平公主起头之后,先后有十六位公主入道,她们或为抗婚,或为慕道、祈福、延命、禳灾,,或为修习房中术。总之,官宦贵妇或者文化层次比较高的女性更多的介入道门,提高了女道士阶层的整体文化素质
“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弟子女冠訾守慎住持泰山长春观,元帝赐名妙真观。
据《历代真仙高道传》载:
斡勒守坚(1181年-1251年),本为金国高官之后,从小喜慕玄风。曾拜太清观女官夹谷大师为师,后又拜丘处机为师。丘“神仙委以燕北教化。之云之朔,至于玄德,太傅相公洎太夫人,一见待之甚厚,创庆云观住持。……清和大宗师委任终南山唐玉真公主延生观住持,提点陕西女官焚修事,普被恩泽,赐‘玉真清妙真人号’。……目击道存,靡不奖誉。非博通天理,能若是乎?”
奥敦妙善(1199年-1275年),本为金国将帅之后。与其母何守夷一道,清烈有大丈夫之志。和母亲一起居住大都清真观,为丘处机的弟子。获得修真炼性之诀。奋力修葺栖真观、庆真宫等道观,住持毫州洞霄宫,度门徒,严像设,结胜缘。至元四年(1268年)七月,皇后赐予其圣母金冠,云罗法服等。至元八年(1271)赐诏护持宫中事,及中书省禁约榜文。“若非国家崇奉,师之劬苦,岂能成此圣母功缘者哉?”
出身农家女的荣守玉(1230年-1298年)同样在道教史上大放光彩。道书《历代真仙高道传》转载她为修真观住持。“兴缘弘教,落落自拔,有壮夫不能及者。”作人“渊默内修,声光外着。”当时,“贵族豪宗,欲谢愆过而资冥福者,藉师修净,期于对越感通,故召请者无虚日。法契会合,风动远迩,学徒踵至,信向者聿来,乃光昭先业,扩充增饰,截然一新。”
福建武夷山的棘隐庵,为宋代刘妙真女道士所建,原址取意于何仙姑诗句“幽居山林间,荆棘隐此身”之意。该庵原傍于宋道士陈丹枢兴建的云窝道院。宋代名道白玉蟾曾为之作《棘隐庵记》。
![]()
有些女道士道士是以“天师”身份载入道教史册的,如周惠恭(1240年-1311年)。元贞二年(1296年)春三月,她以三十八代“天师”入朝,制授“选真妙应仙姑”,至大元年(1308年),加“玄真妙应渊真人”。并得到皇帝赐予的上尊、宫锦。并在死后追赐为“玄真妙应渊德慈济元君”。
《续资治通鉴》卷第九十宋纪九十记载:
凤翔府于仙姑,授清真冲妙先生。寻遣李 不赍御封香往凤翔太平宫等处道场,因就宣于仙姑赴阙。
道教修炼男子修成曰真人,女子修成曰元君。元君是何?
葛洪指出:在众仙之上,有一个统帅众仙的“大神仙”,叫做“元君。”他说:“元君者,老子之师也,…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皆隶焉。”
这都充分体现了女道士有独立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能力,具有号令信徒、指点众生、修葺整饬维护宫观的领导能力。她们完全凭借自身的百折不挠的刻苦修炼而得到正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