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修真小说> 我和杨洋,只隔了一个小组的距离

我和杨洋,只隔了一个小组的距离

2022-02-27 14:27:41

现在是下午两点45分
鑫巴正在寝室一边做着PPT
一边舔屏看直播

七八节课就要做presentation
小组队友们集体失踪
错过微博抢票的鑫巴
只好担下重任
错过了桃园的派票、荟园的派票
就这样看着屏幕上的咩咩
从我的楼下路过

(图片来自网友Breast、)

管理学分组
商务谈判分组
经济学分组
……
开学才过两周
鑫巴已经深陷N组
法自
一句话总结
老师们的上课形式和考核方式
就是
套路各不同

分组永流传

有的小组自然形成
【强强联合组】
学术担当
自带光环属性
位于热门排行榜前列
把小组作业做成参赛水准
遗憾的是
这样的人往往自成一组
但也因为坚持己见而常起争执

【基友/情侣组】
和谐度200%
每当他们被推上台
做最后的汇报
台下的人总会露出
如同参加婚宴一般的欣慰笑容

有的小组靠自然选择
 【强行抽签组】
分到什么队友都是命
如果彼此不熟甚至没讲过话
讨论起来小心翼翼
干起活来也相对勤快
 
【简单拼凑组】
在组队大局已定的时候
总有几个天涯沦落人
“好巧,你也没组队啊?”


好不容易分好组
第一个难题出现了


选 组 长

人之初性本懒
人人都只想做一个安静的酱油党

“xxx你是唯一的男生,你来当组长吧”

“我最近事挺多的,你们来吧”

“谁来当组长?”
“就你吧”
“就你吧”
“就你吧”
 “……”

好不容易选出负责人
无数次的讨论计划又在
“啊不好意思我今晚有事”
“你们先开我晚点过来”
的托辞中化为泡沫 
快到了deadline了也没什么人在意
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们像看蚂蚁的人
 
一个个私聊
不是不在线,就是有事
刚刚发的朋友圈是浪到了哪里
找借口也真诚一点好吗 
最后经过几晚赶工
少年蹉跎成了沧桑大叔
最后在汇报时署上成员的名字
在别人若无其事地说一句“谢谢”
还要用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说“不客气”
real心疼
就这样
小组合作一不小心
便成了大学里公认的最呵呵的事情

我弱我有理

“哥,我下软件说有错误啊,你帮我弄一下呗” 
“什么错误啊”
“不知道啊,我已经卸了你帮我装一下吧”
(40min……显示错误代码)
“对!就是这个错误”
“…我不知道,百度一下吧”
(百度第一条即解决方案)
          exo me?

no 

can 

still 

bb



“我觉得有个地方不好
应该这样Balabalabalabala……”
“交之前发群里的时候怎么没说”
“我那会没空啊”
组长vs组员

刚建群水得火热
一到讨论就沉底
ddl快到了
红包也炸不出来人
组员vs组长

组长没有足够的领导能力
反而怪别人猪队友
也是一种  很有趣的逻辑
           or
太强势了  简直要突破天际
其他人完全没有插手的空间

于是一场小组合作下来
好Temple磨成坏Temple
有Temple磨成没Temple


大家的共同心声是

希望,从此
各走各的路,各受各的苦

-End-

当然
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都是毁关系
还是有很多友谊在合作中得到了升华
大家课上课下都是很好的朋友
不去斤斤计较得失对错
衡量付出收获

小组合作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
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
众人拾柴不一定火焰高
也get了检验一个人靠谱程度的好方法
 

俗话说
“三个和尚没水喝”
对于在合作中出现的1+1<2现象
有另一个解释叫“林格尔曼效应”
林格尔曼效应
法国农学家马克斯·林格尔曼做了一个拉绳子的试验。绳子一端是人,另一端是测力器,他找了 20 个人分别单独拉绳子,测出最大力量;然后按人数分组拉绳子测试力量,实验结果如下:

1. 两个人一起拉绳子时是自己单独拉绳子所用力的 93%。
2. 三个人一起拉绳子时是自己单独拉绳子所用力的 85%。
3. 四个人时为 77%。
4. 当八个人一组时,每个人仅贡献了自己最大力量的 50%。



  当责权不明晰的时候
            一件事参与的人越多
                                  平均贡献值越低

这或许能从某方面解释小组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下面甩一波合作攻略
供深陷分组的狮主们参考

合作攻略
☑ 控制人数、明晰责任
☑ 组内互评排序
改善评分制度。合作结束后,组内成员根据各人表现打分。(此法易引发撕逼,慎用)
不要碍于情面,助长组员的依赖感

多数小组合作都是一荣皆荣,一损皆损耍废的人不会因为合作而不耍废,拖延的人也不会因为合作而不拖延。追求完美的人出于自我要求会主动承担很多,进一步助长了消极怠工的惰性。这种畸形合作模式孕育下的不是精品,而是一个无序的组织和一群坐享其成的搭便车

其实多做一点又怎么样呢?多花的时间不会白费,多偷的懒却早晚要还,占便宜的心态往往让人失掉学到更多东西的契机。主动去承担更多的东西的人,获得的是在温室般的校园里难得的人生历练,会更懂得去经营一个团队,更加理性成熟。

小组合作,只是提前在大学里检验你往后的人生罢了。

话说回来
完成效率最低
出现频率最高的
小组合作
老师们为何如此钟情呢
1.课堂人数太多,小组作业方便评分
2.学生回应少,课堂效果不佳
3.课程里的某问题具有深入讨论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对于多数课程来说,分组学习的方式是需要的。经过一轮的头脑风暴,在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下,可以产生出新的思想。小组合作的形式,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领悟教学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使课堂生动高效。

但是,所有的小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前期准备和老师的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明晰组员职责、推动小组的学习进展。对于一些成效甚微的分组,难免会让学生有“老师不想讲课让学生讲,再美其名曰自主学习罢了”的想法,只剩下不和谐的“小组”和敷衍的“合作”


毕竟,没有合理引导和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作支撑,就可能会消磨课时,甚至会出现老师敷衍学生,学生敷衍老师的尴尬局面。




今日话题


谈谈你对小组合作的看法or应对良策

顺带吐槽/表白一下曾经的队友吧


班鑫巴

圈了个圈 | 图文编辑



小组合作——大家合起来一起作





友情链接